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城市流动人口的研究中,推拉理论是具有解释力的理论之一.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上城市和农村分别起了与它们在促使农民流动问题上相反的作用.即城市的户籍制度屏障和群体偏见与歧视对农民工融入城市起了推力的作用,农村的家庭拖累和现行土地政策对农民工融入城市起了往回拉的作用.二者均阻碍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群体,作为城市中的边缘群体,城市中的多种因素影响着其返乡意愿,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消除返乡意愿、融入城市有利于我国城市化发展。使用统计描述方法与Logit模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交往与居住空间状况对其返乡意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并用城市社会学相关理论解读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返乡意愿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如何让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的相关建议,以促进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已经深深融入到当今的生活方式中。互联网的普及解决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新生代农民工在娱乐、就业、日常生活、信息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4.
作为城市的新移民,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社会比较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和社会阶层理论,以河北省秦皇岛、唐山、保定和石家庄4个城市的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公平感和安全感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间生活满意的中介效应和经济收入的调节效应,探讨其整个过程的心理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在公平感对社会融入的影响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生活满意在安全感对社会融入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经济收入负向调节公平感和安全感与生活满意的关系,即经济收入越高,上述关系越弱。可见,公平感和安全感会影响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程度,其影响多是通过心理评价活动来间接产生的。因此,政府应着重关注社会公平和安全体系的建设,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关注其心理健康,使之以一个积极的心态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由于历史遗留等诸多原因,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老一代和新生代农民工带着无限的遗憾,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生代农民工逐渐被取代,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与老一代新生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职业期望值也更高。他们渴望融入城市,与城市居民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然而,他们在城市一体化的进程中并没有取得顺利的进展,这使得他们摆脱了"城乡"的束缚,形成了"脱离农村而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的新型"城乡二元"结构。在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它们能否顺利实现城市一体化,关系到城市化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研究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问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秦莹  王宁 《现代农业科技》2012,(12):297-298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游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的身份和角色问题日益凸显,打破二元结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该文认为户籍是制约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瓶颈,也是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顽石。提出户籍制度改革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前提,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拥有城市户籍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象征,也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源泉,以期促进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庞大的队伍在城市中有着潜在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他们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然而,纵观现有的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研究,很少有人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是否真正能够从心理上和生活上,完全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从概念、现状、融入障碍和建议四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的现状进行综述,最后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市民化是基于城乡劳动力两阶段的"中国路径"而提出的理论命题和现实课题。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是一个逐步分化的过渡性群体。针对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子女教育问题、融入城市问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等,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加快城镇化的关键。去中心化和去地域化的网络社交媒体在农民工群体中大量普及,其对于受限于传统地域观念和地理中心特征的城市融入进程是否有所促进值得关注和思考。基于对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构建城市融入指标体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来探究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总体城市融入以及各层面融入的影响,同时基于"三缘两度"的视角分析具体的差异影响。结果显示,网络社交媒体使用者的城市融入程度更高,主要表现在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方面的促进作用;在业缘关系上,与城市居民交流会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程度,主要表现在对经济与社会融入程度的影响,而使用的广度与频度主要影响经济与社会融入的程度。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乐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01-16003
分析了我国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一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农业基本设施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农民存在“行路难”问题、农村医疗保健水平较低、农村公共文化薄弱、农民教育供给短缺;二是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与水平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具体表现在:农民工通过政府渠道就业少、遭到城市安居工移的隔离、难以得到城市社会保障。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失衡以及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严重不足,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面临被农村和城市双重边缘化危机。为了切实缓解新生代农民工被城乡双重边缘化问题,提出了完善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一是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实现城乡公共物品均衡化;二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三是以城市公共物品供给为先导,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1.
赵平  赵继文 《河南农业》2004,(12):45-45
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中被雇佣的来自农村的工人。进城农民工主要是填补城市“剩余”的就业岗位。农民工进入城市,但没有融入城市,离开了农村,仍然与农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民进城打工不仅促进了城镇经济和社会繁荣,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250-251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对我国新时代城市化建设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农民工在转移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出现诸多制约因素。从农民工市民化转移的重要性视角出发,探讨农民工市民化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体制、完善农民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民工子女教育融入机制、重视对农民工的市民教育培训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成为现代城市管理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的迫切愿望和诉求更是所有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主要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适应性、路径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进一步探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将技能培训类型划分为返乡务农型、城市生存型和城市发展型,从城市融入角度考察其对农民工技能培训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定居意愿和心理认同与农民工技能培训意愿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不同规模城市比较,发现存在同样的影响效应。进一步深入考察城市融入对技能培训类型选择的影响,发现城市定居意愿和心理认同与农民工技能培训类型选择呈显著正相关,即愿意在城市定居或认为自己是城里人的农民工在培训类型选择上倾向于高级化,只有在中等城市,城市融入对农民工培训类型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大城市和小城市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在推进农民工技能培训中需要关注农民工城市融入,并着重从个体城市融入差异实现差别化和阶梯化的技能培训,进而促进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文化融入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标志。农民工的城市文化融入是一个长期且艰巨问题,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实现农民工的城市文化融入。对农民工的阶层认定是其城市文化融入的前提;政府主导创新文化交流平台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形式;落实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和政治参与是其文化融入的重要保障;"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文化重塑是其文化融入的基础保障;以其他路径为补充促进农民工城市文化融入。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需要加强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丰富社区教育中道德教育内容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遇到的道德融入困境问题,增加其城市归属感,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一直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更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课题运用SPSS统计软件,深入研究吴江市松陵镇的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社会保护状况。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农民工虽然身在城市,但在城市文化的融入感与身份认同感上难免会存在差异。随着打工人数的逐渐增加,农民工的居住空间呈现出相对集中的趋势,社会交往也以本地务工人员为主,因此农民工难免在主观认知上与城市居民存在差异。本文将展开对农民工的居住空间、社会交往与主观地位认知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此对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心理变化进行探讨。通过对各方面的分析总结可以及时发现农民工的心理变化,通过相应的分析结果,可以调整住房政策与社区服务体系,预防农民工居住地出现隔离化与边缘化的现象,导致农民工因居住贫穷集中带来身份认同感差异;帮助农民工融入与市民的沟通之中,提高农民工的自我认同感,努力消除与市民之间的阶级感,使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建设中。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培训是帮助农村流动人口向城市融入的重要手段,为此,了解此方面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于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意义重大。现以文献回顾、调研等研究方法,对农民工培训中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农民工四大主体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梳理和评价,并以利益攸关方理论对现实情况进行整合,进而提出现阶段可操作的政策改革建议,以达到政府公共财政、企业、农民工和培训机构四方利益博弈的平衡,实现总体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最终出路。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有着户籍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但是知识不足则是他们融入城市的最大障碍。为此,除了要为农民建立完善的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外,更要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他们的适应力与竞争力,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城市中去。文章着力分析了教育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只有采取政府主导,多方联动,以社区教育为平台,加强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其自身素质,才能使其顺利融入城市,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