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信息资源和信息传播渠道4个方面,对昌都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结果表明:农业信息化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昌都地区农牧业科技的推广,对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针对昌都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还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以促进昌都地区农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腾  孙晓光  石磊  李白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41-14743
基于1980~2011年昌都地区7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了昌都地区夏季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昌都地区夏季干旱的发生程度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是较严重的干旱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轻旱和重旱的发生次数急剧减少,中旱的发生次数保持稳定。根据主成分分析,昌都地区夏季干旱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区域性;根据因子分析将昌都地区分为北部、西部和南部3个区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北部干旱多于西部和南部,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前期西部干旱增加,多于北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3.
一、类乌齐县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类乌齐县位于西藏东北部,昌都地区西北部,地理坐标北纬30°58′-31°58′东径95°49′-96°58′。地处国道317线和214线交汇处,北与青海省囊谦县交界,西与昌都地区丁青县相邻,东南与八宿、洛隆、昌都县相邻。2.自然状况从地理地貌上来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0 ~ 2012年昌都地区7个测站冰雹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近33年来昌都地区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多少雹年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多雹区位于西北部及东南部,次多雹区位于昌都、左贡一带,少雹区位于洛隆、八宿一带;近33年来昌都地区年平均冰雹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且存在着准3年、7年、15年、25年的4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冰雹主要集中在5 ~10月,冰雹月变化呈现明显双峰型;冰雹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一日之中冰雹时段集中在10:00 ~22:00;多、少雹年存在明显的环流差异,多雹年昌都地区处于负距平区,少雹年对应正距平区.  相似文献   

5.
西藏昌都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特征与区划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昌都地区1 506个旅游资源单体的调查资料,对其旅游资源空间特征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对比研究,形成1个2级区划体系.第1级有6个资源区;第2级有14个资源区.对6个1级资源区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后认为:昌都地区的旅游功能应定位为以欣赏原始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生态观光游和领略康巴文化、体验康巴风情、参观特色建筑、感受宗教文化为主的文化观光游,以及具有专业目的的宗教朝拜、礼佛、科考、探险、民俗采风、节庆专题旅游等.  相似文献   

6.
藏东地区藏红花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西 《北京农业》2014,(27):95-96
随着藏、中医药在国内越来越受欢迎,藏红花又是名贵的藏、中药材,而且是藏、中药中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成分,因此,目前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昂贵,如果能在有着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藏东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藏红花将对农牧民增收,对推动西藏经济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增加国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论文通过对藏红花两大主产地与藏东昌都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并在藏东昌都地区实地进行藏红花栽培研究来证实在藏东地区推广种植藏红花的可行性,同时总结出了在藏东种植藏红花的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昌都地区与天津市加强科技合作,利用内地先进科技促进昌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昌都县城关镇白格村蔬菜种植基地,由天津市提供技术和资金、根据昌都冬季气候特征而研发的新型抗高寒塑料大棚,配备有人工地层加温和空气加热系统,  相似文献   

8.
昌都地区2010年8月一次连阴雨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腾  孙晓光  李白萍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9):115-117,167
通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采取天气诊断方法,对2010年8月17~27日昌都地区连阴雨天气的天气形势及相关物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纬稳定的2槽1脊与西伸到高原东部的西太副高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500 hPa切变线与高原低涡为此次连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近饱和的相对湿度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较好的湿空气环境,水汽的辐合与辐散对预报连阴雨天气的开始与结束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连阴雨天气期间昌都地区垂直速度数值较大的负值区对应的地点降水等级较大,这对在连阴雨期间预报降水等级时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为连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较强西风槽东移,高原北部的高压脊与西伸进入高原的西太副高合并,预示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9.
蝗虫在昌都地区分布广,从温暖湿润地形复杂的三江流域农区到气候恶劣的高海拔农区、牧区、林区,均有发生,常危害农田、草场,影响农牧业的持续发展。近年来由于异常的气候,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蝗虫危害程度不断加重。文章就该区蝗虫发生原因及动态进行了分析预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侯栋  孙晓光  卓永  郭龙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65-8666,8669
1980~2012年昌都地区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昌都地区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为人们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雷电灾害防御的对策。结果表明,昌都地区雷暴日数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呈现西北—东南向中南部地区的逐渐递减;雷暴日数有明显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表现为呈逐年代减少的趋势,1980年以来,雷暴日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减少幅度为2.322 d/10a,各地雷暴日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减少比较明显的为类乌齐,左贡、丁青、芒康、八宿等地也呈现减少趋势,但昌都、洛隆呈现不显著增多趋势;雷暴日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为雷暴活动的高峰季节;月变化呈单峰型,主要出现在5~9月,约占年雷暴日数的94.2%,其中7月份最多。  相似文献   

11.
西藏高寒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评价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高寒草地面积达7707.53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94.90%,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西藏高寒草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可持续利用评价,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以昌都地区丁青县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据此提出了改革草地使用制度、实施草地生态建设、实现草地法制化管理和建立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实现西藏高寒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对象。  相似文献   

12.
周学武  何见 《农技服务》2011,28(5):704-706
核桃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在西藏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分别很广,品种众多,经济价值较高,蕴藏量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西藏核桃的植物学特性、生育特性、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西藏核桃的种植技术措施和采收加工处理,笔者以昌都地区栽植核桃为例进行论述,最后针对当前核桃栽培的现状提出了西藏核桃种植技术研究的建议,其目的是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使西藏核桃产业成为当地农牧民经济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藏鸡的特性、饲养管理和保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鸡(Tibetan Chicken)是中国西藏特有的高原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养的原始地方鸡种。2000年被列为《国家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国家农业部于2006年将其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藏鸡于青藏高原海拔2000~4100m的半农、半牧区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河谷区和藏东三江中游高山峡谷区分布最多,范围最广。产区包括西藏的山南、拉萨市、昌都地区东南部、日喀则地区中南部、那曲东部、阿里西南部。此外,在青海的  相似文献   

14.
科技援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东部地区支援西部边疆加快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着科学援藏、务实援藏的宗旨,天津市科委积极推动天津市科技优势与西藏需求的对接。2007年8月,天津市科委组团专程赴西藏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及昌都地区科技局洽谈合作意向,推荐天津市科技资源,为天津与西藏广泛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创造条件。2008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市为西藏开展的科技服务项目30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藏东三江流域7个气象站1970—2005年日照百分率资料,分析了昌都地区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藏东三江流域年日照百分率地理分布呈东部、西部多而中部少的特征;各地年日照百分率变化趋势并非一致,昌都、丁青站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类乌齐、洛隆、左贡、芒康、八宿站均呈上升趋势;从日照百分率季节变化看,昌都站夏季、秋季日照百分率呈下降趋势,春季、冬季呈缓慢上升趋势。左贡站各季节的日照百分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多现象,其中,春季、秋季日照百分率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每年分别增加0.20%、0.16%。  相似文献   

16.
以昌都地区川西云杉解析木资料为基础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川西云杉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用样地调查实测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精度,并绘制胸径、树高、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对其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其生长规律。树龄<25a时,即幼龄林时期川西云杉的生长速率相对较快;25a后胸径、树高及材积的生长相对稳定,但仍维持了较高生长速率。其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第30年生长最快,平均生长量在第45年最高;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最高点一般比胸径相应的推迟20a。从材积生长规律上来看,川西云杉的平均和连年生长量仍有上升的趋势。鉴于其数量成熟龄出现较晚,在生产经营中应适时的采取间伐抚育,以保证林分的最大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与实地调查工作经验,构建了西藏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幸福指数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技术确定了测评指标准则层、领域层、测评指标层的指标;进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技术对测评指标体系进行了处理,确定了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以西藏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代表——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为研究个案,对其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并获得了原始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乡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农民的幸福指数为0.736,并进一步分析了构成该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从微观角度丰富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民幸福指数测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青稞,即裸大麦(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是西藏的古老作物。历史上一般春播,4~5月播种,8~9月收割,全生育期(从播种到成熟)为120~150天。近几年来,西藏不少地方特别是东南部将当地春青稞品种秋播,称为冬青稞。由于秋播,青稞在植株性状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根据我们1976年在昌都地区考察时收集的数十块田的资料来看(表1),冬青稞比春青稞具有以下明显特点:植株粗壮,根系发达,单株成穗多,穗子大,每穗总小穗数与结实粒数多,千粒重大。例如在芒康县徐中公社的典型田块测定结果:地力、施肥量等条件基本一致,每亩穗数13~15万的情况下,同品  相似文献   

19.
利用西藏地区38个气象台站的年、月、日、时等各个时段的雷暴资料,分析了西藏各个地区雷暴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特征、雷暴日和西藏气候的关系,以及年雷暴日的气候突变和异常年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沿江一线的大部分地区和那曲地区是青藏高原雷暴最多的地区;西藏地区雷暴具有出现次数频繁、生命史短的特点,有60%以上的雷暴持续时间在30 min以内,全区雷暴日内主要出现在13:00~20:00,占总数的98%;拉萨和那曲、林芝和聂拉木的月雷暴日分布曲线分别十分类似;历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除沿江一线和林芝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年雷暴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那曲地区减少趋势最为明显,为2.9 d/10a;那曲地区和昌都地区分别在1990~2013、1985~2013年呈现年雷暴日显著偏少趋势;全区年雷暴日异常偏多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前,而异常偏少年出现在80年代后,异常年平均为26年左右出现一次。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79~2008年西藏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研究了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西藏地区雷暴日数较多,年平均雷暴日数在70.0 d左右,索县年平均雷暴日数达75.2 d;其次,沿雅鲁藏布江的江孜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1.3 d;另一个雷暴中心在浪卡子,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0.0 d。林芝地区、阿里地区、昌都地区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相对较少,为10.0~30.0 d,有2个低值中心,分别为波密和普兰,年平均雷暴日数〈10.0 d,是西藏雷暴最少的地方。雷暴年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数有减少趋势;西藏雷暴日数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集中出现在4~9月,而夏季6、7、8月占7成以上;西藏平均雷暴初日在3月16日,最早平均初雷日在2月15日,比历年平均提早近1个月;年平均雷暴终日在10月19日,最晚平均终雷日为11月14日,比历年平均推迟近1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