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蛭弧菌对鲤感染嗜水气单胞菌预防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以不同浓度的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简称Bd)Bd-9-25922投放水族箱中,对鲤用浸泡法进行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ila)(简称SC)SC-96-24试验,并观察蛭弧菌与病原菌、水质状况及鱼类发病情况变化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蛭弧菌对嗜水单胞菌有较强的裂和净化作用,对水中氨氮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并且对鲤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所致暴发性出血病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进行噬菌蛭弧菌预防和治疗斑点叉尾鱼回细菌性败血病试验,结果:在试验水体中加入嗜水气单胞菌对斑点叉尾鱼回进行感染,同时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当水中的噬菌蛭弧菌浓度达到105个/ml以上时有预防斑点叉尾鱼回败血病的效果;采用背肌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的方法对斑点叉尾鱼回进行感染,然后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结果试验鱼全部死亡,说明噬菌蛭弧菌不能起到治疗斑点叉尾鱼回败血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进行噬菌蛭弧菌预防和治疗斑点叉尾鮰回细菌性败血病试验,结果:在试验水体中加入嗜水气单胞菌对斑点叉尾鮰进行感染,同时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当水中的噬菌蛭弧菌浓度达到10^5个/ml以上时有预防斑点叉尾鮰败血病的效果;采用背肌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的方法对斑点叉尾鮰回进行感染,然后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结果试验鱼全部死亡,说明噬菌蛭弧菌不能起到治疗斑点叉尾鮰败血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外试验表明,噬菌蛭弧菌BD57能够裂解K88大肠杆菌、K99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分别用107、105 PFU/mL浓度噬菌蛭弧菌BD57治疗人工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小鼠,小鼠存活率分别为90%、80%,未治疗组存活率仅为50%.表明噬菌蛭弧菌BD57对该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发病渔场分离的鲤鱼细菌性败血病S - 1、S - 2致病菌株 ,鲤鱼穿孔病S - 3、S - 4致病菌株 ,与嗜水气单胞菌标准株作为对照 ,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对健康鲤鱼具有很强的致病力 ,出现与自然病鲤相似的症状 ,并从人工感染发病鱼体内分离出同样特性的菌株 ,通过菌体形态 ,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测定 ,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特性 ,并与嗜水气单胞菌标准株作平行试验 ,结果一致 ,确定鲤鱼细菌性败血症和穿孔病均是同一病原 ,均属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倍稀释法和滤纸片法,分别将厚朴酚和黄藤素两种植物活性成分配制成6种不同质量浓度的药液,并制作成药敏滤纸片,对鱼类3种常见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旨在研究厚朴酚和黄藤素对鱼类3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应。结果表明:厚朴酚和黄藤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性弧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厚朴酚质量浓度为3.125 mg/m L时对嗜水气单胞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5.13±0.29)mm,(15.70±0.34)mm,具有高敏感性;随着黄藤素质量浓度的降低,嗜水气单胞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抑菌圈直径逐渐减小。厚朴酚和黄藤素对温和气单胞菌均无抑菌作用(P0.05)。  相似文献   

7.
鲢鱼嗜水气单胞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基因库中嗜水气单胞菌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对从病死鲢鱼体内分离到的1株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扩增,并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同时测试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引物能扩增出680bp的嗜水气单胞菌特异基因片段,与鳗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温和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HT5",7"]鱼[KG-*3]回[HT5"]爱德华氏菌及海豚链球菌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检测量为10pg嗜水气单胞菌基因总DNA.表明该实验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用于鲢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快速诊断,对有效治疗和控制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检测食用鱼类产品中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aerA)和溶血素基因(ahh1)的技术。气溶素和溶血素是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多重PCR技术被应用于检测28个来源于食用鱼类产品的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样本,包括鲤鱼片,水,鲫鱼片、鳟鱼片、鲢鱼片、鲑鱼片和带鱼片。该研究使用标准菌株嗜水气单胞菌ATCC7965和分离于死蟒蛇的带有β-溶血性毒素基因的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对照。所有菌株样本(100%)被证实携带嗜水气单胞菌16srRNA基因(356个碱基对)。所有嗜水气单胞菌样本(100%)被证实携带ahh1毒性基因 (130个碱基对)。26个嗜水气单胞菌样本(93%)被证实携带aerA基因(309个碱基对)。本研究证实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广泛存在于供人类食用的鱼类产品中,对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
气溶素和溶血素是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为建立检测食用鱼类产品中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aer A)和溶血素基因(ahh1)的技术,本文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28个来源于食用鱼类产品的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样本(包括鲤鱼片、水、鲫鱼片、鳟鱼片、鲢鱼片、鲑鱼片和带鱼片),并用标准菌株嗜水气单胞菌ATCC7965和分离于死蟒蛇的带有β-溶血性毒素基因的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所有菌株样本(100%)被证实携带嗜水气单胞菌16S rRNA基因(356个碱基对),所有嗜水气单胞菌样本(100%)被证实携带ahh1毒性基因(130个碱基对),26个嗜水气单胞菌样本(93%)被证实携带aerA基因(309个碱基对)。本研究证实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广泛存在于供人类食用的鱼类产品中,对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0.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及病害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水产动物的重要病原菌,其危害的产生与外毒素、胞外酶及粘附因子等毒力因子的分泌与表达相关,该菌感染疾病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免疫控制和药物控制。为降低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抗生素药物使用和确保水产品的安全性,利用益生菌制剂来控制嗜水气单胞菌的危害将成为水产养殖生态防治的重要方向。该文主要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因子以及危害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t\t\t\t\t目的\t\t\t\t\t探寻高羊茅种子动态吸水规律,分析其形态特征与种子吸水的关系,为高羊茅品种选择、节本增效提供参考。\t\t\t\t\t\t\t\t\t\t\t\t\t方法\t\t\t\t\t以7个品种的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为材料,在同一水温条件下,动态测定其吸水率,并对吸水特性及与种子形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t\t\t\t\t\t\t\t\t\t\t\t\t\t\t\t\t\t结果\t\t\t\t\t各品种高羊茅种子最终吸水量约为种子干重的1.5倍,同一时间各品种吸水率不存在差异(P>0.05);高羊茅种子吸水率随吸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现快—慢规律,表现为9 h前吸水较快,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10~42 h间的变化较小,其中以9 h增加值最大(14.88%);高羊茅种子形态特征与0~42 h内的吸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千粒重和粒宽的正相关性最大;高羊茅种子0~42 h吸水率与粒厚、粒宽呈显著相关(P<0.05),但表现为负效应,其中与粒厚的负相关性最大;参试高羊茅种子吸水率与吸水时间的回归曲线模型都为三次函数,且R2达到显著水平(P<0.05)。\t\t\t\t\t\t\t\t\t\t\t\t\t\t\t\t\t\t结论\t\t\t\t\t获得高羊茅种子吸水最佳动态回归模型方程,高羊茅种子吸水量与种子形态特征存在相关性,研究为高羊茅种子发芽的水分管理及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借鉴。\t\t\t\t  相似文献   

12.
大庆原油及成品油对蒙古裸腹氵蚤的毒性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报道了大庆原油、直馏柴油、蒸发汽油、航空煤油对蒙古腹Sou(Moina mongolica Daday)的存活、生长、生殖及内禀生长率毒性的研究结果,得出这4种油类及其混合油对该Sou48h LC50分别为9.89、7.17、3.52、3.48、7.02mg/L。在亚急性致死试验中,随着各组中油类质量深度的升高,Sou的产前发育期延长,每胎产幼数减少,产幼间隔也稍有延长(有的甚至不能第二产卵),且  相似文献   

13.
大庆原油及成品油对蒙古裸腹溞的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大庆原油、直馏柴油、蒸发汽油、航空煤油对蒙古裸腹氵蚤 (MoinamongolicaDaday)的存活、生长、生殖及内禀生长率毒性的研究结果 ,得出这 4种油类及其混合油对该氵蚤 48hLC50 分别为 9 89、 7 1 7、 3 52、 3 4 8、 7 0 2mg/L。在亚急性致死试验中 ,随着各组中油类质量浓度的升高 ,氵蚤的产前发育期延长 ,每胎产幼数减少 ,产幼间隔也稍有延长 (有的甚至不能第二次产卵 ) ,且产出的幼体一般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4.
辽宁地区养殖淡水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RS选择性培养基和针对16S rDNA与气溶素基因的双重PCR检测技术,对采集于辽宁省不同地区、不同鱼类、不同症状病鱼感染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毒力验证试验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51株临床样本中有26株分离菌扩增得到685 bp大小的目的片段,证明为嗜水气单胞菌,占分离细菌总数的50.98%,占绝对的优势,其中以出血症状为主的病鱼分离的菌占23.99%,以肠炎为主症状的病鱼分离菌占17.99%,以烂鳃症状为主病鱼分离菌占9%。26株嗜水气单胞菌中有17株同时扩增出252 bp大小的气溶素基因(aerA),表明这17株分离菌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均有毒力且毒力大小差异明显。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不同分离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对先锋V耐药率高达90%,对新生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耐药率也相对较高,分别为56.2%,42.7%,37.5%,31.1%,而对氟哌酸、链霉素、庆大霉素则较敏感。该结果对建立片区病原库,揭示辽宁地区淡水养殖鱼类感染的嗜水气单胞菌的地理分布、毒力大小、耐药性差异,进而弄清嗜水气单胞菌的表型、基因型差异具有重要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渔源性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江苏省渔源性嗜水气单胞菌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2014—2015年,对江苏地区渔源性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API20E试剂条检测嗜水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嗜水气单胞菌阳性菌株92份,阳性率为17.79%。对92株嗜水气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耐药率方面,利福平、新霉素的耐药率36%,罗红霉素的耐药率23%,诺氟沙星、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的耐药率10%,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9%。在高敏性方面,氧氟沙星90%,卡那霉素、链霉素80%,诺氟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恩诺沙星70%,红霉素30%,新霉素10%。[结论]在江苏地区嗜水气单胞菌的药物防控中,首选药物为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和链霉素,应尽量避免使用利福平、新霉素和罗红霉素。  相似文献   

16.
突脉青冈林分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对突脉青冈林分结构各层次持水能力及其林地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渗透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突脉青冈纯林中,密度为3000株hm-2的林分林冠层持水量最大为9.404thm-2;若以林分的持水能力即地上部分与土壤的持水能力总量为指标,以4050株hm-2的林分为最好,总持水量最大,为149.572thm-2.并进行了涵养水源的效益估算  相似文献   

17.
泡桐叶片的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该文从水势和水量两个角度,在正常水分状况下,对泡桐叶片的水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桐序列叶片绝对含水量(Wd)呈抛物线变化,即嫩叶>老叶>成熟叶,叶片间相对含水量(Wr)无差别.在叶片的吸水过程中,成熟叶和老叶具有明显的稳定期,嫩叶却不明显,吸水速率为成熟叶>老叶>嫩叶.从开始浸泡至拐点的时间嫩叶为3h54min,成熟叶3h42min,老叶3h48min.在失水过程中,老叶和成熟叶之间无差别,嫩叶的失水速度却明显快于成熟叶和老叶,但到达拐点的时间最短为成熟叶(3h24min),嫩叶和老叶无差别(3h34min,3h33min).泡桐序列叶片水势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成熟的功能叶片处有明显的拐点,其后叶水势较为稳定.泡桐成熟叶片的水势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别在9:00左右和14:00左右达到最低值,日变幅约0.8MPa.叶水势与绝对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均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Rd=0.95,Rr=0.96).在水分亏缺情况下,水势指标比含水量指标更敏感,更易于准确反映叶片水分亏缺状况.  相似文献   

18.
Darcy定律在测定油松木质部导水特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该文介绍了一种测定油松幼树不同部位枝条导水性的方法———冲洗法 .在立地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 ,选择年龄相近的 4株油松幼树 (8~ 10年生 ) ,用冲洗法进行测量 .在此基础上 ,首次成功地将Darcy定律应用于树木木质部的导水特征分析 .结果表明 ,油松幼树在相对分枝级、冠层、分枝方向等不同的情况下 ,比导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平均比导率 (Ks)差异的进一步分析 ,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油松木质部的导水特征和其在抗旱中的生态策略 .  相似文献   

19.
从鳗鲡肠道中分离到643株细菌,用点种法筛选出65株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菌,研究拮抗效果最好的14株拮抗菌的抗菌谱、生长曲线以及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研究结果显示:NAC琼脂培养基筛选的2株拮抗菌(Na3-38和Nb3-15)对7株指示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Aa3-22和Mb3-7对7株指示菌中的5株有拮抗效果;除Na3-38和Nb3-15以外,其余12株的生长系数均大于嗜水气单胞菌;11株拮抗菌(Na3-38、Nb3-15、Ab2-55、Ab2-77、Ab1-3、Aa3-22、Aa3-67、Mb1-4、Mb2-10、Mb3-7和Mb3-27)和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率大于10%.这表明:Aa3-22和Mb3-7在抗菌谱、生长曲线以及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都适合作为益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