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玉米穗粒性状与穗粒重间均有固定的对应数学关系。以穗长、穗粗、粒长三个要素求得穗粒体积约数,其排序位次与穗粒重的排序位次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组试材体积约数与粒重的极显著高度正相关的相关程度是一致的。因此,可用三要素求得的体积约数排序位次,判断粒重的排序位次。用这一方法在新组合初试的田间,即可快捷、准确地评价各参试组合的产量位次趋势。  相似文献   

3.
大丰县二棱大麦种植面积常年40万亩左右。1987、1991、1992年大丰县二棱大麦都发生了异常空粒现象,为了掌握空粒发生的程度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便寻找栽培对策措施,我们对空粒发生原因进行了考测研究。  相似文献   

4.
5.
二棱大麦茎秆性状与抗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抗倒伏超高产大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选用本所近年育成的12个高产二棱皮大麦品种(系)为材料,在生产和高产条件下研究了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2个品种的倒2、倒3和倒4节间平均倒伏指数分别为109.0、133.5和163.1;茎秆的抗折力与茎秆贮藏的干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节间长呈显著负相关;从齐稳期至成熟期、乳熟期倒伏危险性最大;倒伏指数与节间长、秆长及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节间粗度、壁厚关系不密切。说明培育粗秆有利于孕育大穗,但要增强抗倒能力关键在于适当控制株高,增加秆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茎秆和机械组织的发育和充实,增强茎秆弹性。  相似文献   

6.
玉米RILs群体穗粒性状表现及其环境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与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材料,构建含有258个家系的重组近交系群体。在新乡、温县和郑州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分析8个穗粒性状的表现及其环境稳定性。联合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家系间和环境与区组互作显著或极显著;地点间穗长、穗粗、穗重、穗粒重和百粒重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除穗粗和秃尖长外,其余性状的家系与地点互作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F9群体各性状多呈连续正态分布,并表现超双亲分离。穗行数与穗长相关不显著;秃尖长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相关不显著;其他各性状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省连续引进一批二棱大麦品种,在各地试种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了解这些品种与播种期的相互关系,以便合理利用,全省组织了这次品种播种期试验。试验于1983—84年度在湖南农学院实验农场进行。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选用二棱大麦品种矮早三、76—25,早熟三号为供试材料。第一期11月12日播种,以后每7天播种一期,共播四期。田间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小区面积2厘。试验地前作凉薯,肥力中等。播种前在播种沟内亩施稀猪粪水50担,钙镁磷肥50斤。播幅4寸,幅距4寸,按每亩基本苗15万折算播种量。12月24日第一、二播期亩施尿素10斤,3月6日第三、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与西南亚地区野生二棱大麦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青藏高原和西南亚地区野生二棱大麦的生活型、形态性状、变种性状、特性性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在生活型、碎穗、三联小穗新颖、小穗轴毛长、侧小穗柄、护颖、芒型和芒性等性状上,它们基本相同。结合他人有关染色体和核型等有关报道,认为它们可能起源于共同祖先,即有真正野生群落的原始野生二棱大麦。然而,两个地区生态环境迥然有异,导致它们在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12个性状上,存在着明显的生态型或变种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对研究大麦的起源与进化、遗传与育种以及野生大麦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二棱大麦的穗粒结构中 ,空壳秕粒是制约增产的因素之一。根据近 1 0多年的历史资料记载分析 ,二棱大麦空秕粒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可以归结为 :早播麦重于适播麦 ,春性强的重于春性弱的品种 ,缺肥田重于正常肥力的 ,倒春寒的年景重于平年。1 几年来空秕粒发生情况由于气候、品种、茬口和播期条件的不同 ,二棱大麦空秕粒的表现也各异 ,从趋势看 ,空秕粒的多少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1 播期因素在同一品种中 ,早播早抽穗的 ,空秕粒重于适期播种的。 2 0 0 0~ 2 0 0 2年 ,调查单二大麦统计 ,1 0月 2 0日前后…  相似文献   

10.
比较研究了青藏高原和西南亚地区野生二棱大麦的生活型、形态性状、变种性状、特性性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 :在生活型、碎穗、三联小穗颖型、小穗轴毛长、侧小穗柄、护颖、芒型和芒性等性状上 ,它们基本相同。结合他人有关染色体和核型等有关报道 ,认为它们可能起源于共同祖先 ,即有真正野生群落的原始野生二棱大麦。然而 ,两个地区生态环境迥然有异 ,导致它们在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 12个性状上 ,存在着明显的生态型或变种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对研究大麦的起源与进化、遗传与育种以及野生大麦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CRISPR/Cas9系统定向改良水稻粒长和穗粒数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已成为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对GS3和Gn1a功能缺失突变对目标性状的改良效应进行分析,以期为培育高产水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CRISPR/Cas9系统,以控制粒型基因GS3和控制每穗粒数基因Gn1a为编辑对象,构建了共敲除载体p C1300-2×35S::Cas9-g~(GS3)-g~(Gn1a)a,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4个优质水稻品种,分析了基因突变的特征和相应农艺性状。【结果】构建的敲除载体成功地实现了对GS3和Gn1a基因的定点编辑。在4个转化受体的T_0代均分别获得了gs3和gs3gn1a的移码突变体。对T_1 代中无选择标记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分析表明,突变体gs3和gs3gn1a与野生型相比粒长变长,千粒重增加;突变体gs3gn1a与突变体gs3相比,每穗粒数显著增加。【结论】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水稻基因编辑可以快速改良品种的目标性状,在水稻品种的定向改良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外大麦矮杆品种资源主要穗、粒性状比较和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的大麦矮秆资源四棱多,二棱少;短齿芒或等穗齿芒多,长齿芒少;圆粒多,长粒少,而且不同的穗、粒性状差异存在明显的地区性趋势。随着矮秆资源株高的降低,穗长缩短,穗密度增大,粒长变短,粒形变圆,千粒重下降。穗粒数随棱型和穗密度的提高而增多,随穗长、粒长和粒宽的增加而减少;千粒重的表现与穗粒数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30多年来二棱大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的籽粒性状。结果表明,各个时期品种的灌装速度的基本趋势均一致,即慢一快一慢,且均在抽穗后21-28天内,麦粒增重最多,灌浆速度最快。从抽穗到最大粒重的天数,除近期品种在高肥条件下为42天外,其余均为35天。不同时期品种间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消长趋势均一致,即低一高一低一高,且籽粒最终蛋白质含量相似、在品种更替中,粒长、粒宽、粒长/粒厚、粒长/粒宽有一定规律性,粒厚、籽粒饱满度无一定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30多年来二棱大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的粒粒性状。结果表明,各个时期品种的灌桨速度的基本趋势均一致、,即慢-快-慢,且均在抽穗后21-28天内,麦粒增重最多,灌桨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6.
玉米穗粒腐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穗粒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生比较普遍,危害极其严重。一般品种发病率为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达50%左右,可造成严重损失。该病害已成为玉米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1988年美国玉米穗粒腐病大流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继而掀起了一系列对玉米穗粒腐病原菌的研究工作。1997年印度的迈哥哈拉雅州严重发生玉米穗粒腐病,造成毁灭性危害,所有的栽培品种都同样感病,25%以上的玉米穗被严重侵染。病原菌侵染玉米果穗,引起籽粒腐烂,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和降低玉米的产量,而且部分病原菌分泌的毒素可对人畜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引起人畜的中毒…  相似文献   

17.
玉米的籽粒产量由各种产量因素所决定,其中占首位的是单株果穗数、籽粒重、穗行数及行粒数,其次是第一果穗的籽粒重和穗粒数,而穗粒数又直接与穗的行数及行粒数有关。环境条件或遗传饰变能改变一个或几个产  相似文献   

18.
以宁夏南部山区审定的具有代表性的3个玉米品种(系)为参试材料,长城706为对照,对参试品种(系)农艺性状、穗部性状、产量、植株干物质累积量及灌浆速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富农821和宁单20号9月20日成熟,且熟期相同,较对照长城706(生育期140 d)早熟6 d;宁单20号的百粒质量最高,参试的各个品种(系)之间产量达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华金5号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且其他3个品种之间产量也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9.
二棱大麦     
(二棱大麦农林7号),旧系统名,西海皮25号。育成经过:1967年在九州农试场,用羽系H—83(关东中生—R6)做母本,羽系H—79(P5号R6)做父本进行杂交,经第二加代,于1971年在F_6代中选出派生品系,其后再选择使其稳定。1973年开始作产量鉴定预备试验,1974年开始作特性鉴定和系统的适应性鉴定,1975年开始以西海皮25号品系各作产量鉴定,在适于种植的县对确定推广品种的条件进行了调查。1978年的世代为第13代。  相似文献   

20.
玉米穗粒数形成过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通过播期、密度、水肥管理等措施创造不同的玉米生长状态,在动态调查玉米关键生育时期生长及穗粒形成的基础上,建立玉米穗粒数与干物质积累、出苗-吐丝持续时间、比茎重(单位茎长的干物质重)的关系模型,模型模拟的相对误差(RE)为0.08%,相关系数(R)为0.857,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度高,拟合效果显著。模型预测效果的t测验表明,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方程可以很好地预测玉米穗粒数。通过对玉米穗粒数形成过程的分析表明,模型变量基本反映了玉米穗粒数决定过程涉及的因素,从统计学及生物学方面均能较好地解释玉米穗粒数的形成。本研究也建立了玉米比茎重与种植密度的关系模型,两者在9叶期、12叶期和吐丝期均呈负相关关系,模型的拟合及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