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任朝霞  王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80-21281,21286
[目的]分析1974~2004年延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方法]选取延河流域7个代表站点1974~2004年逐月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法、累积距平和信噪比等方法,对31年来该流域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其变化特征和气候发生突变年。[结果]31年来延河流域气候变化以0.44℃/10a的速率变暖,年平均气温为9.4℃;四季均有增温趋势,其中冬季和春季平均气温增加明显,特别是90年代以后增温幅度变大。降水有减少趋势,其减少速率为26.3 mm/10a;四季中夏季和秋季降水减少明显,特别是90年代减少幅度最大。1996年是该流域气温突变年,1993年是气温转折年;1994年是降水量突变年,1990年是降水量转折年。[结论]该研究为延河流域农业生产、生活及灾害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利用龙口市的气候资源,促进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山东省龙口市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和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对龙口市1957—2014年的温度和降水量进行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龙口市58年来的温度均值为12.3℃,年降水量均值是605.0 mm;气温变化表现为上升状态,气候倾向率为0.5℃/10 a,在四季温度变化中,夏季增温最小,春季増温最大;年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以8.96 mm/10 a的速率线性降低,四季降水变化中,冬季下降幅度最小,秋季最大;在1950s—1970s期间,气温开始平稳降低,而1980s至今气温明显增长;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呈“增多—减少—增多”的变化规律,其中1970s—1980s呈减少规律;龙口市近58年的气温和降水的均值分别于1989年和1979年出现突变。该研究获得了龙口市气候变化规律的最新理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嫩江流域降水及季节性降水变化特征。[方法]选取该流域内10个气象站,基于1969—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计算年降水量及冬夏季降水量,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流域降水变化趋势,采用Theil-Sen estimator来计算趋势幅度,并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确定流域降水量发生突变的关键节点,综合分析嫩江流域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近42年来嫩江流域年降水量以4.7 mm/10 a的幅度不显著下降,夏季降水量下降幅度(10.1 mm/10 a)高于年降水量,冬季降水量则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变化幅度为1.3 mm/10 a。嫩江流域年降水量为373.1~507.8 mm,夏季降水量为231.7~309.4 mm,冬季降水量为3.6~11.4 mm,中上游的降水量高于下游,10个站点年降水量主要以下降趋势为主,夏季降水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除乾安站降水量不显著下降外,其他站点冬季降水量均表现为上升趋势。夏季降水变化与年降水表现为较高的相似性,两者的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果也在形态上非常相近,均出现3个阶段的趋势变化,且波峰相近;在2...  相似文献   

4.
以鄱阳湖流域1961—2019年2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结合14个早稻站点、13个晚稻站点和12个油菜站点的物候期数据,分析了近60年鄱阳湖流域主要作物生长季昼夜温度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鄱阳湖流域近60年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20℃/10a,夜间增温0.25℃/10a,白天增温0.17℃/10a;年降水量增加了58.60mm/10a,白天和夜间年降水增量相当.(2)早稻生长季平均温度升高了0.24℃/10a,白天和夜间增温幅度相近.(3)晚稻生长季平均温度升高了0.16℃/10a,夜间增温主要发生在晚稻移栽后.(4)油菜生长季平均温度升高了0.29℃/10a,夜间温度增幅大于白天;50%的站点油菜生长季降水量增加33.42mm/10a.研究结果为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1957—2014年山东省龙口市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充分利用龙口市的气候资源,促进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和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对龙口市1957—2014年的温度和降水量进行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龙口市58年来的温度均值为12.3℃,年降水量均值是605.0 mm;年气温变化表现为上升状态,气候倾向率为0.5℃/10 a,在四季温度变化中,夏季增温最小,春季增温最大;年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以8.96 mm/10 a的速率线性降低,四季降水变化中,冬季下降幅度最小,秋季最大;在1950s—1970s期间,气温开始平稳降低,而1980s至今气温明显增长;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呈"增多—减少—增多"的变化规律,其中1970s—1980s呈减少规律;龙口市近58年的气温和降水的均值分别于1989年和1979年出现突变.该研究获得了龙口市气候变化规律的最新理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我国西北干旱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暖湿气候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国家气象数据中心发布的1981—2019年0.5°×0.5°气温和降水量月值格点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法,对近39年来该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近39年来西北干旱区平均气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377℃/10 a(P<0.01),天山亚区增温趋势最大;各季节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增高趋势,春季增温趋势最大,冬季增温趋势最小,气温倾向率仅为0.121℃/10 a(P>0.05);年平均气温在1997年发生增温突变,进入21世纪增温趋势减缓。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整体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倾向率为9.509 mm/10a(P<0.01),天山亚区增湿趋势最大,降水量倾向率为25.673 mm/10 a(P<0.01);四季均呈降水量增加趋势,夏季增加趋势最大,冬季降水量增加趋势相对较小;年降水量在2001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结论]西北干旱区整体处于暖湿阶段,尤其天山亚区暖湿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10年祁县气温、降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祁县近50a来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祁县年及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6,0.39,0.18,0.32,0.55℃/10 a,并且在1993,1997,1997,1995,1990年均发生了暖突变;近50 a来,祁县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3.34 mm/10 a,1978年发生了减少突变,四季降水量变化中,夏季减幅最大,秋季次之,春、冬季不明显;气温与降水之间变化趋势呈负相关,除冬季外,均通过α=0.05显著相关水平检验,夏季最显著。祁县气候变暖幅度加快,与该县工业化快速发展进程及其影响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近26年合肥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然  杨东  郭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97-13699
利用合肥市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气候趋势系数、一元回归分析法和5年趋势滑动,进行了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气温变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春、夏、秋季呈下降趋势,春季降水量下降趋势最明显。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要素累积距平曲线和检验信噪比(S/N)进行气候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突变比降水突变明显,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在1991年发生突变,在2001年发生转折但未检验出突变。  相似文献   

9.
锡林郭勒盟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日益严重,对气候变化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从中国知网搜集锡林郭勒盟气候变化研究的文献,使用文献综述方法,对检索到的气候变化文献,从气候变化趋势、气候突变、极端天气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锡林郭勒盟气候变化研究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年、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与我国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增温率高于全国平均增温率(0.25℃/10a),以冬季升温最明显。年降水量总趋势略有减少的迹象,与内蒙古地区总降水量呈略增加趋势的结论不一致,只有正蓝旗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内蒙古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各季节降水趋势不同,夏季降水减少趋势对全年降水减少的贡献最大。年和四季的平均气温均存在突变现象,年平均气温变化的突变点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验证了20世纪80年代全球气温突变增温的结论,但是各季节的突变点并不一致。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温趋势,最低气温增温比最高气温增温显著;不同区域的寒潮和暴雨次数增减趋势不一致。对气候变化趋势研究方法很多,但对该区进行研究时采用的方法相对较单一,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的较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吉林省辽源市1987—2016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采取线性回归法对辽源市近30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辽源市近30a平均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0.147℃/10a;春、夏、秋季平均温度均为上升趋势,以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冬季平均气温则呈下降趋势;辽源市近30a平均降水量630.5mm,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45.476mm/10a,四季平均降水量都呈增加趋势;辽源市近30a日照时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7.545h/10a。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趋势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干燥度分析各地区干旱程度,吉良龙夫的干湿度指数适合于东亚的季风气候,特别是东北林区.从黑龙江省50年来干燥度平均值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黑龙江省50年来向着变干的趋势发展.根据Kira的干燥度在气候类型中的划分范围,黑龙江省已由湿润类型(Humid)变为半湿润类型(Semi-humid).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下,降水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是加强认识干旱区水分循环与荒漠植物演替和适应等的关键。综述了干旱区降水格局变化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降水格局下前期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植物类型、根系分布、水分吸收模式、物候和年龄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指出由于干旱区降水格局变异性较大以及其生态效应受多因素影响,干旱区降水格局变化的生态效应十分复杂。目前研究通常未考虑降水格局变化的季节变异以及非生长季降水的作用,这可能会导致明显的偏差或错误。因此,为更好预测干旱区降水格局变化的生态效应,必须加强降水格局增加的季节差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并重视非生长季降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鲍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97-14199
在干旱气候变化情境下,西南干旱河谷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发展滞后,会进一步强化其农业不利的发展环境。为改变干旱河谷农业资源独特但利用粗放的现实,需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明确干旱河谷农业适应干旱气候变化的原则。最后提出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加强特色农业与农业产业化建设、注重生态农业开发、构建现代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三农"的第三产业和因地制宜地进行水利设施基础建设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西南干旱河谷农业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干旱气候变化情境下,西南干旱河谷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发展滞后,会进一步强化其农业不利的发展环境。为改变干旱河谷农业资源独特但利用粗放的现实,需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明确干旱河谷农业适应干旱气候变化的原则。文章最后提出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加强特色农业与农业产业化建设、注重生态农业开发、构建现代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三农"的第三产业和因地制宜,进行水利设施基础建设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西南干旱河谷农业适应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气象资料及粮食产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过渡区近50年年降水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就季节而言冬、春季略增,夏、秋季减少且秋季降水在1986年发生减小突变,从年代际变化看,近10年出现了剧烈下降;温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994年有一次显著突变,在各季中,冬季季增温最为显著,因此,由冷湿向暖干化转变是过渡区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特征;受气候暖干化影响,粮食气象产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近年来呈现降幅加剧趋势;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粮食产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郝伟罡  申军  张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46-10348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环境变化对水资源、草地资源及其承载力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阐述了研究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与草地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影响的方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干旱牧区在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及适应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0年来,全球地表温度呈不断升高的趋势,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许多自然系统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可辨别的影响。农业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最直接。由于气候变化使农业气候资源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农业种植结构、作物品种布局以及作物产量。综述了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农业气候资源以及我国农业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布局影响的研究成果,并针对未来气候变化提出农业适应措施以及选择措施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environment issues in the whole world today. 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challenges of the humanities faced in the 21st century. Climate Change is impacted on our global; nobody can avoid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The local adaptation strategies on climate change are very important to contribute the mitigation and poverty stricken situation, both in China and in the world. We chose a typical China’s province as a cas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region (such as agricultural, natural ecosystems, water resources, as well as local people healthy condition), and how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local residences face the impact of the climate change influence, and summarized several strategies on climate change of the area in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y.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气候和水的变化研究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于新疆来说水资源极其重要,利用1957~2008年精河流域的气温、降水、河流年径流量数据对该流域的气候、降水、河流年径流量进行研究分析,为流域经济今后更好的发展提供服务.[方法]应用Excel软件和DPS软件对精河流域1957~2008年的气象数据及水文数据做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径流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大,而气温对径流的影响较小,三者的年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论]该区(1)年平均气温变化大,20世纪80年代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温时间序列的6 a周期较突出.(2)降水量波动变化大,年降水变化趋势呈波浪状分布,1957~2008年可分为三个阶段.(3)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呈波浪状.同时,年径流量会出现周期为4~5 a的稳定期.  相似文献   

20.
利用门源气象站1980~2005年农气观测资料,经统计分析,气候条件是门源地区油菜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气象条件对油菜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正负效应时段不一致,且对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过程中气温的变化影响最为明显,日照变化次之,降水变化影响微弱。气候变暖有利于祁连山东部地区油菜基地的发展,应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及对油菜生育期内的气象灾害采取防御、趋利避害措施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