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了重庆市主城区东、西、南、北4条贯穿城市中心区、近郊、远郊的样带,分析比较了每条样带的城市中心区、近郊、远郊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以及乡土树种占木本植物物种的比例等.结果表明:1 4条样带城市中心区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都明显高于郊区.2"渝中区-南山-明月山脉"样带和"沙坪坝-歌乐山-虎峰山"样带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城市中心区,远郊,近郊;"江北区-复兴镇"样带和"九龙坡区-桥口坝风景区"样带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城市中心区、近郊、远郊.34条样带乡土树种占木本植物物种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远郊、近郊、城市中心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主城区在城市绿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的一些群落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选择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郊野森林、森林公园、社区绿地3种类型的城市森林样地及城市中心对照点共4个监测点,建立定位监测站对气温、相对空气湿度、风速、CO2浓度、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噪声值等6项指标进行全天24 h不间断连续监测,并对周边的植被状况设置样地进行调查。综合监测数据和调查资料分析了城市森林生态保健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群落结构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森林具有良好的调节户外舒适度、降低CO2浓度、增加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降低噪声等生态保健功能;2)除噪声外,城市森林的其他多项生态保健功能的日变化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式。舒适度指数的最高值出现在5:00-6:00,最低值出现在12:00-14:00。CO2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5:00-8:00,最低值出现在13:00-14:00。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5:00-16:00,最低值出现在21:00-22:00。郊野森林和森林公园噪声日变化波动性不大,均处于较低值;3)城市森林调节户外舒适度的功能在3种类型的城市森林均表现为冬季最低,而其他季节的次序并不一致。降低CO2浓度和增加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功能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两季次之。降低噪声的生态保健功受季节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还探讨了城市森林群落结构对所体现出来的城市森林生态保健功能的差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地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深刻的区域,城市系统碳循环在全球和区域碳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城市“自然-社会”二元碳循环的概念,探讨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的一般特征;分析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的内部机理,主要包括:城市系统碳储量和碳输入/输出通量的主要过程和途径、城市系统碳储量、碳通量和碳流通的生命周期分析、城市系统碳输入和碳输出的类型划分等;提出了基于系统层次划分和碳流通过程的城市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框架,分析了城市自然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的主要碳流通过程和环节,构建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思路和理论框架;最后提出了城市系统碳循环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和对城市生态系统耗散系统的熵演变分析,借鉴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变方程原理,运用信息熵构建了延边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分析了2009-2015年间变化对延边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最终提出延边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针对性措施。结果表明:在2009-2015年,延边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需求逐渐增大,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治理,城市生态系统内部不断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由于积极推进城市生态建设促使城市代谢功能增强,延边自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持力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市的协调性和活力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5.
基于熵值法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及其变化,采用相关系数指标、增量分析和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度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与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较低,在1998~2007年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逐步提高,经历了由粗放到一般集约的4个阶段;城市土地集约度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与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0.969、0.884、0.949、0.960;增量分析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工业用地减少833.28 hm2,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分别增加984.56、354.48、98.29、421.23 hm2;通过构建集约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选取太原市辖区1990-2009年的时序数据,利用复合指标对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使用资源压力指数对资源压力进行定量评价运用灰度关联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太原市1990-2009年城市化水平逐年上升,城市资源压力整体呈增加趋势,除个别年份出现波动外;②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城市现代化因子与资源压力的关系尤为密切;③人力、土地资源压力是太原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获取城市扩张信息,预测城市扩张趋势以指导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以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区,通过解译2000、2005、2010和2015年遥感影像,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信息,进而采用面积数量、扩张强度指数分析城镇用地历史变化特征及扩张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SLEUTH模型开展城市空间扩张的长时间序列模拟预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城镇用地持续增长,其扩张态势大致经历了"平稳-快速急剧-低速"的发展阶段,在平稳阶段,扩张强度适中,城市呈现出显著的外延式扩张模式;在快速急剧阶段,扩张强度最大,城市在南北方向上呈星状蔓延式扩张模式,并出现了新的增长中心;低速发展阶段,扩张强度最小,以外延-内部填充式的模式进行扩张;模型预测结果发现2020—2030年城市扩张态势将呈现出各功能片区平稳对接、条带状发展的空间格局,以内部填充为主。  相似文献   

8.
城市森林及其管理相关政策作为减少CO2排放的有效策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方程与净初级生产力方法来定量分析了广州市城市森林碳储量和碳固定量,根据化石能源使用量及其碳排放因子核算了广州城市能源碳排放,最后评估了城市森林碳抵消效果。结果显示广州市城市森林碳储量为654.42×104t,平均碳密度为28.81 t/hm2,而森林碳固定量为658732 t/a,平均固碳率为2.90 t·hm-2·a-1。2005-2010年广州市年均能源碳排放则达到2907.41×104t。广州城市森林碳储量约为城市年均能源碳排放的22.51%,其通过碳固定年均能够抵消年均碳排放的2.27%,不过从城市森林综合效益来看其仍是城市低碳发展重要举措之一。分析了林型组成和林龄结构对于广州森林碳储量和碳固定量的影响,并从森林管理角度为城市森林碳汇提升提出建议。这些结果和讨论有助于评估城市森林碳汇在抵消碳排放中所起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两型城市”建设进行综合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序和空间角度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测度。结果显示:(1)2007-2011年湖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两型城市”建设综合水平不高,但呈逐年上升态势,“两型城市”建设落后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2)2007-2011年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发展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与优质协调差距较大;(3)湘东和湘北城市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型城市”建设及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三方面均优于湘南、湘西和湘中城市。依据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增加土地利用强度;加快产业转型;加强湘南、湘西和湘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两型城市”建设;在“两型城市”建设中,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放在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离不开资源环境的支撑和保障,而城市化的发展又必然对资源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运用纵向拉开档次法对咸阳市1989-2009年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使用资源压力指数法对咸阳市城市资源压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城市化水平体系的准则层与城市资源压力指数之间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①咸阳市1989-2009年城市化水平在逐年推进,城市资源压力指数也在不断增长,个别年份会产生一些波动;②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其中城市化装备力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的相关性尤为显著。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缓解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Quick Bird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已经能够满足生产1:1万地形图产品及其更新的精度要求,而对1:5000-1:2000城市土地利用图件更新时的精确定位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本文针对QuickBi rd影像的基本情况和产品格式,探讨且试验了利用Quick Bird影像进行1:5000-1:2000比例尺城市土地利用图件更新的几何校正方法.研究表明采用模型法能够实现Quick Bird影像的精确定向,定位精度完全能够满足城市土地利用图件更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城市土地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内蒙古自治区为案例区,采用TOPS1S模型对城市土地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Tapio脱钩模型分析2001-2018年城市土地承载力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土地承载力均值为0.268,呼和浩特市、...  相似文献   

13.
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山西传统村落的数量结构、空间结构以及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明确了山西传统村落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明显的凝聚型分布,主要形成了晋东南的泽州-高平-平顺、晋中的太谷-祁县-平遥、晋北的应县-浑源、临汾的洪洞-翼城以及平定5大集聚片区;其中3大片区的传统村落保护现状较好;山西省传统村落距离中心城市较远,70%以上的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距中心城市20~80 k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于2015-2017年的5-10月份,采取定位观测研究方法,在齐齐哈尔市城市森林中选取6个固定观测区,包括16种林分类型,在每个林分类型中设置固定观测点,进行逐月连年观测空气负离子浓度、正离子浓度以及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获取有效观测数据18万个;对观测数据系统全面分析,探索城市森林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规律及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经3 a连续观测,齐齐哈尔市城市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一般是早晨(06:00-08:00)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至中午或下午最低,晚上18:00左右再次出现峰值;负离子浓度最高值可达2000个/cm^3左右、最低值在300个/cm^3左右。齐齐哈尔市城市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一年中的变化规律,从5月份开始逐月上升,到9月份达到峰值,从10月份开始下降,负离子浓度5月份最低,9月份最高。齐齐哈尔市城市森林各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有所不同,秋季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最高,夏季略低于秋季,春季最低。  相似文献   

15.
探讨研究城市发展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城市蓝绿空间演变,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根据单一动态度预计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张家界市土地利用的面积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别从时间角度以及空间角度上进行分析,探究其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类型变化以及城市蓝绿空间变化。结果表明:2000-2020年张家界市土地利用变化总体呈"三增三减"的趋势,其中建设用地扩张了一倍,草地面积大量减少,未利用地被全部开发;2000-2020年张家界市蓝绿空间占比从74.6%减少到74.3%,建设用地面积翻倍,城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山西传统村落的数量结构、空间结构以及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明确了山西传统村落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明显的凝聚型分布,主要形成了晋东南的泽州-高平-平顺、晋中的太谷-祁县-平遥、晋北的应县-浑源、临汾的洪洞-翼城以及平定5大集聚片区;其中3大片区的传统村落保护现状较好;山西省传统村落距离中心城市较远,70%以上的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距中心城市2080 k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苏州城市生态安全度进行定量评价,找出影响苏州城市生态安全的具体因素,基于PSR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苏州城市生态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州2004—2013年的城市生态安全度趋势做了定量评估,并根据苏州城市生态状况将评价结果划分为理想、良好、预警、较差、恶劣等5个等级。结果表明:苏州2004—2013年城市生态安全度综合得分值分别为:-4.280 11(较差),-2.837 17(较差),-1.519 46(预警),0.416 034(预警),1.146 289(良好),1.501 843(良好),0.850 822(预警),0.827 805(预警),1.579 483(良好),2.314 454(良好)。总之,苏州近10年来城市生态安全形势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乔荣锋  周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22-12823,12826
分析了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除了应考虑流转前后土地边际收益变化,从"农村-城市"土地生态系统以及农村、城市土地供给需求平衡全面考虑土地开发/保护决策,随后进一步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流转管控系统组成及内容,包括:①城市土地的供给和需求调控;②农地城市流转的收益分配调控;③农地城市流转管控微观决策系统;④农地城市流转管控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9.
根据西安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周围23个气象台站日照百分率资料,建立1961-2009年西安市太阳总辐射资料时间序列,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全市分为3个区,采取滑动t检验法进行突变检验及阶段分析,研究西安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同时引用西安历年城区人口数据,对城区太阳总辐射与城市发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太阳总辐射具有东部多、西部次之、中部少的分布特征;1961-2009年呈波段减少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2.01%/10a,其中1977-1991年为显著减少阶段,以中部减少幅度最大;其间出现两次突变,突变年分别为1977年及1992年;城市发展带来大气污染物的增加,造成西安城区太阳总辐射对城市发展有较大的响应,西安城市发展对太阳总辐射季节影响上表现为冬、夏季远大于春、秋季.  相似文献   

20.
蒋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98-4600
以人地关系理论为指导,以城市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城市空间体系的要素构成;从人类本性的3个基本维度: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论述了城市空间系统中的3个空间结构层次,即物质环境空间、社会经济空间和精神文化空间;提出了城市空间目标层次:实用性、形象性和文化性,以城市有机生长的思维来探究城市地域空间的人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