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豆基因组中约有5万基因,大部分基因的功能处于未知状态。转座子插入突变体库的应用可以为解码大豆基因组中未知基因的功能提供研究平台,同时,也可以为创建有育种应用价值的大豆突变体种质资源库提供基础。大豆基因组中50%~60%的组分为转座子,其中具有活性的且结构完整的转座子只有Tgm9。大豆转座子突变体库目前主要还是利用外源转座子来建立,但是开发并改进内源转座子,增加其跳跃能力及稳定性,可以成为构建突变体库的一个新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豆基因组中发现的各种转座子及其特点,并且重点讨论了外源转座子和大豆内源转座子在大豆突变体库创建中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豆抗病、虫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刘淼  王志坤  李文滨 《大豆科学》2011,30(5):865-868,873
大豆病、虫害不但造成大豆减产,而且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深入,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改良品种的抗性已在许多作物上得到应用.该文对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霜霉病、大豆蚜虫、大豆根腐病、大豆胞囊线虫和大豆食心虫抗性转基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和讨论了各种基因的应用效果及目前抗病、虫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抗病...  相似文献   

3.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之一。大豆的种植历史悠久,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对大豆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高产、优质的转基因大豆尤为重要。文中主要从大豆发展历程、大豆育种方法,以及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大豆育种工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大豆低聚肽是大豆蛋白经过分离和纯化等处理后得到的小肽混合物。本文概述了大豆低聚肽的制备和分离纯化方法、大豆低聚肽的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及大豆低聚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技术可以快速实现特定的育种目标,以获得满足生产需要的大豆新品种。为提高大豆的适应性,国内外都在开发具有不同优良特性和应用价值的基因,并积极进行商业化。除抗虫和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外,培育耐旱转基因大豆新品种是提高大豆适应性,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的新育种目标。文中以提高大豆耐旱能力为切入点,介绍了提高大豆耐旱能力的思路,并介绍了国外已经市场化应用的耐旱基因,对今后我国创制新的耐旱转基因大豆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豆突变体库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突变体库是大豆农艺性状变异的重要来源,可以作为选育新品种资源和大豆基因功能研究的基础。综述了几种常用大豆突变体库的构建方法及其构建特点和应用范围,介绍了一些突变体库构建的新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这些新方法在大豆突变体库构建应用中进行了展望,为大豆育种实践和基因功能研究拓宽思路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豆肽食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肽食品的开发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6朱秀清黑龙江省乳业集团·哈尔滨,150080付春梅大豆分离蛋白在我国食品方面的应用仅局限在一些灌肠制品上,大部分利用了它的凝胶性、吸油、保油性。对于大豆分离蛋白的其他功能特性及应用还有待继...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大豆蛋白酶解物具有降血压的功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酶法制备大豆降血压肽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大豆降压血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大豆应答逆境胁迫的相关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综述了大豆抗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大豆抗逆蛋白质组学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大豆抗逆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豆ms1核不育轮回群体选择育种技术作为种质创新的方法在大豆新种质创新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大豆ms1核不育基因实现了大豆的开放授粉、基因聚集、积累,丰富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本文介绍了宁夏春大豆雄性核不育种质基因库基础群体的构建及大豆ms1轮回选择种质创新及进展。  相似文献   

11.
磷肥配施石灰石粉对红壤上大豆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傅庆林  孟赐福 《大豆科学》1992,11(2):146-151
通过红壤上石灰石粉与磷肥配施对盆栽大豆生长和养分吸收影响的研究表明,施石灰石粉、钙镁磷肥均能提高土壤pH,显著增加大豆的产量,提高其养分的转运率;施石灰石粉能提高植株含钙量,却抑制了对钾的吸收,施磷肥提高植株含磷量,但降低植株含钙量。  相似文献   

12.
钾素营养充足,可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随着氮、磷肥在生产中施用的增加,钾肥已逐渐成为作物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大豆开花后籽粒形成期是大豆氮素积累、产量提高的重要时期,文章对钾肥施用后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两者开花后氮素的积累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正常氮磷种肥用量基础上,设置3种施钾处理:不施钾(K0)、种肥施钾120 kg·hm~(-2)(K1)、种肥施钾120 kg·hm~(-2)且在花、荚期喷施30 kg·hm~(-2)叶面钾肥(K2),探究菜用大豆、普通大豆开花后28~56 d内籽粒、叶片、茎中氮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增进两种类型大豆植株各部位中氮素积累。同时期内,两种类型大豆在各施肥处理下各部位的氮素积累量均为K2K1K0,大豆植株各部位中相对氮素累积量均为籽粒叶片茎。钾肥施用对提高菜用大豆籽粒氮素含量的效应高于普通大豆,与K0相比,K2处理下菜用大豆、普通大豆籽粒平均氮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19%和0.1%。施用钾肥提高了菜用大豆叶片氮素转移效率,相比K0处理,K1、K2处理分别增加了6.1%、8.2%,而对普通大豆影响不大。钾肥施用显著增加普通大豆茎中氮素积累,但菜用大豆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测土配方施肥对黑龙江省讷河市大豆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针对我市多数农民大豆生产施肥存在重氮、轻磷忽视钾的现状,结合测土配方项目工程进行大豆测土配方施肥研究。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施肥相比,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改善大豆主要经济性状、促进大豆健康生长、提高大豆产量和产值。扣除投入成本,测土配方施肥比当地习惯施肥净增产值76.8-118元/667m^2,平均98.65元/667m^2;较对照净增产值91.3-137.9元/667m^2,平均112.3元/667m^2。  相似文献   

14.
营养元素对连作大豆减产的控制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室和田间微区试验方法,连续三年研究结果表明:连作大豆在受到有害生物危害和大豆残茬腐解物中间产物的毒害抑制时,其根系的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及固氮能力均减弱或部分丧失。此时,增加营养元素在土壤中浓度,可达到胁迫吸收的功效,弥补损失。连作大豆增施氮肥,可比不施氮最高增产97.7%。经不施磷最高可增产89%;施钾与不施钾比,最高增产可达26%。施用微量元素,亦能提高产量,与对照相比,施锌增产16.9%,施锰增产13.2%,施硼增产1.4%,施钼增产4.6%,施镁增产14.6%。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氮量及施氮方式对大豆根瘤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宁夏地区主推品种中黄30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通过接种高效根瘤菌,探讨根瘤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大豆根瘤干重、根瘤数量以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显著影响大豆结瘤和大豆产量;各处理随着每次施氮量的增加,根瘤干重和根瘤数量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加后下降;产量表现为分次施氮各处理产量一次性施氮各处理产量不施氮(B1)产量;接种根瘤菌处理较不接种根瘤菌处理的根瘤数量及大豆产量显著增加;是否接种根瘤菌与施氮量互作、施氮量与施氮方式互作以及是否接种根瘤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互作对大豆产量均产生极显著影响,中黄30产量最佳组合是A2B3C2(接种根瘤菌、施氮量在75 kg·hm~(-2)且分次施氮)的前提下,产量最高,达到6 020.37 kg·hm~(-2),较不施氮增产8.36%。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基因型大豆磷镁养分互作效应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究不同大豆基因型对磷和镁互作的响应,从而在养分缺乏条件下,指导磷和镁肥施用,提高大豆产量,通过盆栽试验,对磷高效大豆基因型HN89和磷低效大豆基因型HN112进行了高低磷(高磷500μmol/L,低磷25μmol/L KH2PO4)处理以及高低镁(高镁1 000μmol/L,低镁0μmol/L MgSO4·7H2O)处理,分析了大豆的生长情况和根系形态指标的变化,并且测定了植株对磷、镁、钾和钙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磷是限制大豆生长的主要因素,增加磷的施用,能改善大豆的生长状况,增加生物量,磷处理显著影响大豆的地上部镁含量、钾含量和钙含量;而镁处理显著影响大豆对镁和钙的吸收,但对钾的吸收没有影响。同时,磷和镁处理对大豆镁吸收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低镁处理下,增加磷的供应只能够显著增加磷高效基因型植株体内镁含量,而在高镁处理下,增加磷的供应,无论磷高效还是磷低效大豆基因型的植株体内镁含量均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磷低效大豆HN112地上部镁含量与磷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磷能促进镁的吸收,磷镁存在互作;并且地上部的镁含量与钾和钙含量之间也只在磷低效大豆HN112中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镁与磷、钾、钙的互作受大豆基因型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并进行磷、镁肥的合理配合施用,更有利于大豆高产高效的栽培。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对油菜、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油菜、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与垃圾堆肥的施入量、土壤类型的相互关系,得出了不同类型土壤中施入垃圾堆肥后对油菜、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比较显著,从而影响到油菜、大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以"丹波黑"大豆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5%(v/v)甲醇对中性土壤、红壤和黄壤条件下大豆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甲醇后,中性土壤、红壤、黄壤中大豆的株高均显著增加,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变化;中性土壤和红壤中大豆叶片鲜重和干重无显著变化,黄壤中大豆叶片重量显著增加。随着甲醇处理时间的延长,中性土壤中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红壤中可溶性糖含量缓慢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黄壤中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显著递增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叶面喷施5%甲醇可以显著促进黄壤中大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大豆异黄酮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者对大异异黄酮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其生物利用率高,可调控动物机体养分代谢,改善饲料利用率,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改善动物产品品质,提高动物免疫机能和生产性能等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大豆异黄酮对家畜生产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施加外源蔗糖对低磷胁迫下苗期大豆的影响,以两个不同磷效率大豆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磷浓度水平(0,0.05和0.50 mmol·L~(-1))和2个蔗糖浓度水平(0%和1%)处理,测定幼苗时期不同处理下大豆根系形态、蔗糖含量、磷积累和植株生物量的积累特征。结果显示:加入蔗糖后,磷高效品种的根尖数由平均高于磷低效大豆的28.5%升高至88.9%,蔗糖含量、根系磷积累以及根系生物量平均升高15.5%、7.2%和26.6%;而磷低效品种蔗糖含量、根系磷积累以及根系生物量平均升高18.4%、31.7%和50.6%。表明蔗糖处理对磷低效品种在生物量积累以及养分吸收方面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