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光温室黄瓜节水灌溉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比分析了日光温室黄瓜滴灌、膜下沟灌和畦灌3种灌水方式对温室环境、黄瓜耗水量、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这3种灌溉方式下温室黄瓜的年产出投入比。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滴灌比畦灌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降低10%~15%,冬季地温提高3~8℃;黄瓜耗水量减少43.4%,灌溉水节约59.9%;黄瓜增产33%,产值增加6.75万元/mh^2;黄瓜粗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均高4%;提早10d左右上市;年产出投入比高1.01。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日光温室蔬菜园区的经验水肥管理的节水减肥潜力,采用全面试验设计法,研究了日光温室滴灌和膜下沟灌两种灌水技术条件下,节水减氮对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膜下沟灌,滴灌技术番茄茎粗增加3%~6%,叶绿素增加0%~15%,产量增加5%~10%;对于同种灌水技术,高灌水量增产0%~15%;秋冬季试验两种灌水技术条件下,中等施氮量较低施氮量增产18.8%和12.7%、较高施氮量增产13.6%和16.9%。综合考虑认为,滴灌技术比膜下沟灌技术效果好,园区经验灌水量能满足番茄生长和产量要求,后期追肥过程中可适当降低施氮量。  相似文献   

3.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滴灌灌溉施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11年,采用二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内玉米滴灌灌溉施肥一体化灌溉制度与施肥制度。研究表明:滴灌灌水频率较多时,0~6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在灌溉量为3150m^3/hm^2(灌水6次),玉米产量相对较高,但其灌溉水水分生产率低于灌溉量为2700m^3/hm^2(灌水6次)的;滴灌灌溉施肥比常规灌溉施肥增产33.0%,灌溉量和施肥量分别减少52.0%、48.5%,显著提高了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希泥套海嘎查村进行了干旱地区不同灌水方式对油葵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定期测定油葵生长指标及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出苗比露地滴灌早3d,全生育期内膜下滴灌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覆膜微喷、管灌+覆膜沟灌和露地滴灌,且产量分别提高了42.53%、7.03%和27.01%。膜下滴灌群体WUE比露地滴灌、覆膜微喷和管灌+覆膜沟灌分别增加47.48%、11.18%和31.26%。  相似文献   

5.
塑料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节水高产的先进灌水技术。它集水利、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于一体,实现塑料大棚蔬菜生产优质高产高效。本文论述了膜下滴灌的灌水量、湿度、地温、气温及抗病虫害等技术要素,并相应地与沟畦灌、无膜滴灌作了对比试验。膜下滴灌较传统沟畦灌、无膜滴灌,节水30.5%、10.9%,增产30.1%、5.93%。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黄瓜节水灌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了日光温室黄瓜滴灌、膜下沟灌和畦灌 3种灌水方式对温室环境、黄瓜耗水量、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这 3种灌溉方式下温室黄瓜的年产出投入比。结果表明 :日光温室滴灌比畦灌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降低 1 0 %~ 1 5%,冬季地温提高 3~ 8℃ ;黄瓜耗水量减少 4 3 .4 %,灌溉水节约 59.9%;黄瓜增产 3 3 %,产值增加 6.75万元 /hm2 ;黄瓜粗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均高 4 %;提早 1 0 d左右上市 ;年产出投入比高 1 .0 1。膜下沟灌比畦灌使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降低 1 3 %左右 ;黄瓜耗水量减少 1 3 .6%,节约灌溉水 2 0 %;黄瓜产量提高1 3 %,产值增加 3 .1 5万元 /hm2 ;年产出投入比提高 0 .82  相似文献   

7.
选取"张杂谷5号"作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希尼套海嘎查,设置了膜下滴灌、覆膜微喷灌、覆膜沟灌和露地沟灌4种灌水方式,灌溉定额均为3 750m3/hm2,并以露地沟灌作为对照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灌水方式对干旱地区覆膜谷子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谷子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穗长、穗质量和籽粒质量与覆膜微喷灌、覆膜沟灌和露地沟灌相比均有提高,产量为5 956.95kg/hm2,比覆膜微喷灌、覆膜沟灌和露地沟灌分别增产25.2%、27.1%和29.5%,增产显著,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高23.4%、24.7%和28.9%,灌溉水分生产效率分别高25.2%、27.2%和29.3%,增加显著。膜下滴灌为当地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对干旱地区谷子的种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膜下滴灌对加工番茄水分利用效率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疆石河子研究了膜下滴灌对加工番茄耗水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处理番茄总耗水量较常规沟灌降低8.37%~59.33%,总耗水量也随滴灌量的增加而增加。膜下滴灌加工番茄耗水量以盛果期最高,开花座果期次之,成熟期和苗期最低,其日耗水强度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总体低于常规沟灌处理。与常规沟灌相比,膜下滴灌能提高番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Vc、可溶性酸和总糖含量以及糖酸比。从节水高产灌溉的角度考虑,当地加工番茄膜下滴灌量以6150 m3/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针对新疆盐碱地的改良特征,通过室内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试验,初步研究了土壤脱盐过程,滴头流量、灌水量等对脱直听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土壤盐分分布可划为达标脱盐区、未达标脱盐区及积直3个区域;土壤含盐量分布具有水平脱盐距离大于垂直脱盐距离的特点,滴头流量、土壤初始不量以及土壤初始含盐量的增加不利于达标脱盐区的形成;灌水量的增加有助于土壤脱盐。这些结果对膜下滴灌新技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生产实践有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溉方式对大棚西红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及相关的灌溉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并且可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以大棚西红柿为供试材料,采用沟灌、滴灌、地下滴灌三种灌溉方式进行试验,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灌水量、注射深度对大棚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下滴灌的节水效果显著高于沟灌和滴灌;而在地下滴灌试验的比较中,当每次注射水量为0.75L时,西红柿的总产量最高;试验同时表明距离地表约30cm的注射深度最有利于提高西红柿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盐碱地大棚番茄膜下滴灌节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灌水方式对盐碱地大棚番茄生长状况、土壤水盐状况、耗水量、产量及灌水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番茄为试材,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和沟灌都会影响土壤表层0~30 cm内的土壤电导率,除了膜下滴灌20~30 cm土层,其他的均低于土壤初始电导率。与沟灌相比,膜下滴灌可以提高番茄的株高和叶片数,促进番茄生长发育;其耗水量减少56.2%。与沟灌相比,膜下滴灌可节水64.2%,增加产量5.5 t/hm2,膜下滴灌的灌水利用效率是其2.8倍。综上所述,膜下滴灌可以增加番茄产量并且显著降低用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且不会造成土壤盐分的大量累积,可以在盐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酿酒葡萄为实验材料,设计2 400、3 000、3 600、4 200m3/hm2四个不同滴灌量的膜下滴灌处理和3 600m3/hm2的不覆膜处理,在每次滴灌后每隔2d取20、40、60、80cm四个不同土层的土样进行烘干处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滴灌量下20~60cm土层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受自然蒸发和葡萄的蒸腾失水影响明显。在3 600m3/hm2的灌溉量下,覆膜处理下20~40cm和40~60cm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分别比不覆膜的处理高出15.60%和18.83%,说明覆膜处理比不覆膜处理能更好的保持土壤质量含水率,可以节约大量灌水。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理地制定大棚滴灌灌溉制度,以大棚黄瓜为对象,在结果期设置了4种膜下滴灌灌溉频率(每隔3、6、9、12 d灌溉一次),并以传统沟灌灌溉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溉频率对黄瓜生长(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沟灌相比,采用滴灌灌溉有利于黄瓜生长并获得高产;在滴灌条件下,灌溉频率越高,植株越高大粗壮,叶片越多,同时促进了果实成熟;但灌溉频率对总产量影响较小,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比较,6 d灌溉一次黄瓜长势较好,产量最大112.4 t/hm~2,灌溉工作量合理,因此,建议在大棚黄瓜结果期滴灌灌溉频率以每隔6 d一次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浅沟排水对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以大棚番茄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滴灌定额(200、250和300m3/hm2)及不同的排水沟深度(15和30cm)处理,对不同处理0~20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番茄产量、果实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观测,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番茄的综合品质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浅沟排水及膜下滴灌条件下0~20cm土壤盐分呈"膜内降低、膜外升高"的趋势;较高灌水量结合较浅的地表排水有利于降低表层土壤盐分,并提高番茄的产量;番茄综合品质随灌水量的增大而降低,总体上随排水沟深度的加深而提高。本研究中,I3D1处理(300m3/hm2滴灌定额+15cm排水沟深度)去盐和增产效果最优,I1D2处理(200m3/hm2滴灌定额+30cm排水沟深度)番茄综合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5.
滴灌是大棚温室最理想的灌水方法,但受工程造价较高的制约,没有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1995年闻喜县新生菜农参照滴灌工作原理,自制出简易滴灌新技术应用大棚,3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简易滴灌简介 简易滴灌就是在棚外建容量为3~5m~3,高度为1~3m的蓄水池,在池的出水管口安装闸阀和水表,用直径为38mm的塑料管做内主管与池出水管相接,靠棚侧顺棚长引入棚内,长度与棚长相等,其支管与毛管的布置形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不同灌溉方式下日光温室人参果生长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方式下人参果的植株株高较低,径粗较粗,挂果率较高;采用沟灌灌水方式人参果植株较高,径粗较细,挂果率较低,果实形状差异较大;采用膜下滴灌灌水方式下,果实形状较均匀,品质较好,产量较高,经济效益显著,体现了滴灌节水技术在人参果生长中的优越性,为石羊河流域推广人参果膜下滴灌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塑料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塑料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节水高产的先进灌水技术,它集水利,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于一体,实现塑料大棚蔬菜生产优质高产高效。本文论述了膜下滴灌的灌水量,湿度,地温,气温及抗病虫害等技术要素,并相应地与沟畦灌,无膜滴灌作了对比试验。膜下滴灌较传统沟畦灌,无膜滴灌,节水30.5%,10.9%,增产30.1%,5.93%.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及相关的灌溉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并且可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以大棚西红柿为供试材料,采用沟灌、滴灌、地下滴灌三种灌溉方式进行试验,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灌水量、注射深度对大棚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下滴灌的节水效果显著高于沟灌和滴灌;而在地下滴灌试验的比较中,当每次注射水量为0.75 L时,西红柿的总产量最高;试验同时表明距离地表约30cm的注射深度最有利于提高西红柿产量。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对西瓜/棉花间作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西瓜/棉花间作种植模式,对比分析了滴灌、沟灌灌水方式下间作作物生长状态、耗水规律、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西瓜/棉花间作种植模式,膜下滴灌灌水方式优于沟灌灌水方式;膜下滴灌处理群体叶面积指数大于沟灌处理;对于间作西瓜,共生期内膜下滴灌处理较沟灌节水62.9mm;对于间作棉花,全生育期内滴灌处理较沟灌节水129.9 mm;滴灌处理下西瓜产量、棉花籽棉产量、间作水分生产率较沟灌提高了14.9%、9.2%、40.39%。在研究区,瓜棉间作种植模式采用膜下滴灌灌水方式对农业生产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宏伟 《节水灌溉》2017,(11):21-26
干旱缺水和土壤盐渍化已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开展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动态变化研究,对防止土壤盐渍化,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膜下滴灌棉花农田水盐动态变化特征、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表明,膜下滴灌灌水定额为250 m^3/hm^2,灌水次数为6次时,能保证土壤耕作层处于良好的水盐环境,不会引起土壤盐分表层累积,棉花生育期0~100 cm土壤全盐量呈增加趋势,但积盐量小于0.3 t/hm^2。灌水次数为6次,灌水定额为250 m^3/hm^2处理是膜下滴灌灌溉条件下最优的棉花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