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4.
5.
刘之杰 《绿色中国(A版)》1983,(1)
早在六十年代初,党和政府就提出了森林工业要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为正确处理森林采育关系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多次对林业问题发出指示和决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通过的第一个全民运动就是义务植树。党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经常亲自过问林业,许多省的主要负责人都亲自深入林区调查研究。可以说,林业工作已经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但是,从森工企业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方针的实效来看,并不理想。计划外采伐越来越多,连续喊了十年的还清更新欠帐却依然如故。为什么正确的方针、领导的重视,得不到应有的结果?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6.
7.
孟凡贵 《绿色中国(A版)》1982,(6)
根据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的方针,林业企业正在着手调整和改革。在调整过程中,劳动组织和管理机构也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调整林业企业的劳动组织和管理机构,要适应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调整企业劳动组织和管理机构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果。不同的行业,对其劳动组织和管理机构的调整,又有着不同的要求。林业企业劳动组织和管理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要解决如何保护、培育和扩大 相似文献
8.
9.
黑龙江省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木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二。森林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老爷岭等几大山脉,构成了松嫩、三江平原的天然屏障。因此,搞好黑龙江的林业建设,不仅能为国家提供林、副产品,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黑龙江大商品粮基地的稳产高产,都有重大意义。建国三十年来,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尤其是林彪“四人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七五”期间的营林工作主要特点及其体会,即由单纯抓营林向“两手抓”上转变;由粗放经营管理向集约经营管理上转变;由只抓常规造林向培育速生丰产林上转变;由单一更新造林向多渠道培育森林上转变;由只重视国营造林向国营、集体、个人、联合体并举上转变;由单一经营向立体开发、多种经营上转变;由使用常规技术向依靠科技兴林上转变。同时,展望了“八五”期间和今后20年的营林工作。 相似文献
11.
清原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发展林业生产有着广阔的优越条件。为了加速荒山绿化,发展国营林业事业,自1956年开始,全县先后建立起10处县属国营林场。建场三十年来,认真执行了“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以短养长”的办场方针,坚持了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国营林场不断巩固和发展,森林资源日益扩大,林分质量越来越好,自然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县属国营林场经营总面积606000亩,其中有林面积572000亩,总蓄积量3460000m~3,森林覆盖率达到94.4%,已成为辽宁的用材 相似文献
12.
融水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林业县,要振兴融水,就要在山字上下功夫,在林字上做文章。融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营林为基础,把发展林业生产、为振作兴山区经济、尽快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连续几年超额完成造林任务,使林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发展林业建设中县林业局在林业上要当好县、乡两级政府的参谋与助手。在林业管理,加速全县造林绿化步伐中,认真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14.
黄生鹏 《绿色中国(A版)》1986,(4)
林业要振兴,关键在改革。在改革上,有一种意见认为,振兴林业亟要简政放权,搞活企业,将林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笔者认为,森林除具有经济效益外,还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是一种可再生性资源,具有破坏易、恢复难、生长慢的特点,而且我国森林资源少。因此,林业改革必须与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方针紧密结合,实行管严和放活相结合的特殊战略。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围绕牙克石林区的资源势态,探讨以营林为基础方针不能完全贯彻的症结,并对相关问题提出改革意见。一、林业面临的严峻课题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提出已经多年。1984年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森林法》中,进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林业企业在国民经济调整中,首先应当调整生产组织结构。只有把单一生产原木的组织结构,逐步改为以营林为基础的结构,才能使企业真正走上以营林为基础,以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为中心,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19.
20.
在ForStat2.0的支持下,从现实的生产实际出发,构造出包括现实龄级数、目标龄级数、调整期、不采伐龄级的上界、平稳产量约束、目标面积误差约束和期末总蓄积约束,它们唯一地决定该线性规划模型的结构。从满归林业局试验结果来看,采伐面积和蓄积逐分期下降,保留蓄积呈波浪式上升,最终达到可持续的林龄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