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表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无疑在城市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精英"的外流,同样会对作为流出地的农村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后,农村更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文中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农业后备军建设,建立健全促进高素质劳动力从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大,而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农村信息化的现状做了总体分析,阐释了农村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浅析农村人口外流对流出地治安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毋庸置疑,农村人口流动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过度的农村人口流动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文章阐述了农村人口外流现状及农村治安状况,分析了农村人口外流对流出地社会治安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警务建设;依靠...  相似文献   

4.
刘小俊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2126-2030
【目的】深入剖析四川“三州”(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制约因素,为促进四川“三州”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三州”农村人力资源数量、文化程度和从业构成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制约“三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结果】四川“三州”农村人力资源具有数量大、文化素质偏低、从业结构不合理的特点,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上存在教育认识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问题。【建议】应改变农村教育观念、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农村“三教统筹”、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从而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和技能,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工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于是很多农村成为了"空心村"老人与儿童成为了留守农村的主要人群。农村出现"三荒"即人荒、地荒、钱荒现象。"三荒"问题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发展;使空巢老人不能安享晚年、儿童问题突出。顺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荒"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117-119
研究乡村旅游对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的影响,意义重大。粮食不仅是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而种粮的高成本,低收益使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的长期安全。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 ,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外流动向 ,并从小城镇建设、劳动力合理输出以及农民文化素质提高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的基本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一种普遍现象,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素质,而且有利于土地的合理有效流转,促进现代农业的规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给农村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重视,如不及时认真加以解决,必将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过程,是劳动力市场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更是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文章主要涉及的劳动力转移是指昆明市东川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入手,分析了东川区新农村建设劳动力转移中的存在条件、规律和形式,从而归纳出一系列对劳动力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日益得到重视,东川区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转移工作也得到了政府和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如何引导劳动力市场朝着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方向前进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文章试图通过对东川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为东川区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转移的发展提供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农村劳动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不断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新年农村建设才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的现状进行初步研究,以此重点分析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不断增加,对农业规模经营所造成的影响和起到的作用,人们都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一、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积极性影响。 1.缓解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另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有更多的农业资源,有利于深化土地制度的改革,加快土地向种田能手和经营大户的流转与集中,改变由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确保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在农村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农业机械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道路,本文就此详细的探讨了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相关作用,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随着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走向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三峡库区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分析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对于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村镇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镇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增加了活力,也带来了压力,与此同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加速了我国小城镇建设。本文论述了村镇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来合理引导村镇劳动力流动和指导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主要观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商企业带动农村发展,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钱从哪里来、富余劳动力向哪里去、农村带头人怎样培养、农民组织化程度如何提高这4个根本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形式。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表现,对新农村建设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绍霞 《甘肃农业》2006,(7):111-112
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形成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农村人口的专化.并对农村的家庭养老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打工,农村留守老人肩负着耕种责任田、干家务、照顾孙辈的多重压力。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时篾.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北部人口众多,农民占有很大比重。然而,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现状不容乐观。随着我国建筑业和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年轻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高素质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我国人口增长率相对较快,传统农业耕作成本相对较大,耕作者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小。仅仅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将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以进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而优势农产品集群区域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根据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山西省优势农产品集群区域化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表明,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的实质内涵是发展生产,发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也是山西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思路。最后提出了加快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一所两制”和“技物结合”产生的历史背景、作用、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文章认为:①“一所两制”和“技物结合”是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发展过程的过渡作法,它对改善科技队伍的工作、、生活条件,稳定农业科技队伍,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的繁荣起了重大的历史史作用。②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所两制”和“技物结合”事企不分的弊 端已严重影响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阻碍农业科技事业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改革;③对一些从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型研究开发机制,应改“一所两制”为一所一制-即科技型企业,对一些从事以市场为导向的又推广、又经营的的产品型推广机构应改制为经营销售企业或转为竽生产企业的中介代理销售机构;对一些从事非产品型的社会公益性研究,推广机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中国饲料数据库”的由来与发展,以及该数据库在我国饲料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就“中国饲料网络数据库”所属数值数据资源与知识信息资源建设构架及进展情况,提出和实现了该网络数据库中检索系统各种功能模块设计,为我国饲料科技信息的网络化共享提供了一个公共的平台,同时指出了“中国饲料网络数据库”建设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