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木材在传统切削中由于尺寸效应存在所产生的缺陷,提出微米木纤维加工理论,在微米量级的水平下重新解释木材的切削加工过程与切削方式.并从端向、横向和纵向分别对切削过程进行分析,进而从微观理论上解释木纤维微米级切削时刀具刃口圆弧半径、切削厚度的确定以及刀尖圆弧半径和微米加工厚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椭圆面上加工螺纹,采用数控系统的标准指令编程,程序编写繁琐且计算困难,用CAM软件编程则不能实现,文章采用螺纹指令和宏程序功能相结合,实现椭圆面上圆弧螺纹的程序编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神经网络的圆弧齿轮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圆弧齿轮传动的小齿轮齿数、法面模数、螺旋角及齿宽的均值为设计变量,考虑影响齿轮传动的各种因素的随机性和模糊性,以两圆弧齿轮的体积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应用模糊和可靠性设计理论,建立双圆弧齿轮传动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应用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对其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4.
于晓航  邹兰锋  张绍波 《绿色科技》2024,(2):223-226+265
边坡失稳监测及预测分析一直是边坡工程稳定性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工程地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在稳定性评价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研究意义。选取辽宁省瓦房店市北环路边坡作为研究对象,将该边坡分为AB、BC段,采用赤平投影法对边坡稳定性做定性分析,采用圆弧滑动法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赤平投影法结果显示AB段和BC段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存在发生崩塌掉块的可能性;圆弧滑动法结果显示AB段和BC段边坡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180和1.335,判定边坡为基本稳定状态,但在不利因素影响下,易发生局部滑坡和掉块。为此,对边坡治理提出了建议,采用预应力锚索+混凝土面板支护体系或柔性防护体系,铺设SNS(safety netting ststem)柔性防护网进行支护,尽可能将施工过程中的冲击作用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5.
以Fanuc 0i系统数控车床为例,阐述了运用宏程序解决圆弧面蜗杆的加工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程序。  相似文献   

6.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凯  李平 《绿色科技》2012,(10):138-140
指出了湿地生态补偿机制一直是困惑学术界的难点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湿地生态补偿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湿地评价和湿地补偿问题大量研究。由于生态补偿这一科学问题其本身的复杂性,目前我国对于湿地研究内容相对比较分散,而且多数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关键的补偿标准及补偿方式等技术问题也观点各异,缺乏系统的补偿实践、内容、途径和办法。在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归纳了近年来湿地生态补偿研究的相关理论、补偿认定体系、计算模型和补偿途径等诸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从技术和管理层面总结了湿地生态补偿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木材于燥行业工艺要求,根据翼型绕流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反向对称翼型──“S”形双圆弧翼型,并对该系列翼型进行了用力吹风试验与压力分布吹风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种翼型具有完全相同的正反风性能,且绕流情况良好,与常规机翼翼型相比,正风性能稍差,但反风性能比常规的好得多。因此,采用该种翼型进行叶片成型的木材于燥轴流风机,可实现直接反转反风,且在风机结构相同时,其正反风性能可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洪深 《热带林业》2013,(3):49-52,36
阐述保亭林业资源概况,以及森林资源保护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现状,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来取得的社会、环境效益,指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问题的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以期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补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前人对森林生态补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构建了更为完善的森林生态补偿的模型。此模型由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和社会支持三维构成。文章还利用这个模型对我国的森林生态补偿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指出目前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工程建设征地林木补偿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使得征地林木补偿工作达到预设目的,通过对现行林木补偿评估方法的介绍,以及北京市工程建设征地林木补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按林种和按密度两种补偿评估方法,以期为解决北京市林木补偿工作中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数控机床中,接口是连接CNC系统、PLC、机床本体(MT)的节点,是实现输入/输出信息传递和控制的通道。因此,许多故障都会在PLC的I/O接口这个通道上反映出来。现以典型SINUMERIK 802S系统数控车床的四工位回转刀架的换刀故障为例,详细介绍利用数控机床接口状态来诊断排除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数控仿真系统模拟试切对刀过程——车削端面、外圆,测量工件,输入补偿值,建立工件坐标系并验证其正确性.该方法应用于理论教学中可增强学生对数控车床对刀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数控木工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自动化技术的研发方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述了我国数控木工机械数控化率估算的分类基础,提出数控木工机械的定义、判定低档和高档数控木工机械的标准,明确指出我国木工机械数控化率已经达到42%。分析了我国木工机械种类分类定义,介绍了德国木工机械的分类方法。阐述了我国木工机械软件和硬件以及数控带锯机、数控截段锯切设备、数控刨切机床、数控车床、数控砂光机等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木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步骤及方向。我国用短短5年的时间,完成了欧洲木工机械发达国家30年的数控木工机械开发历程,我国木工机械在产值上超过德国可能仅需要6~8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A laser measuring instrument was installed in a computerized numerically controlled (CNC) router, and an automatic measurement system, which was developed in a previous study, was used to automatically measure the cutting edge profile of throw-away type straight bits without stopping the CNC router.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mentioned system, in this study, an adaptive control program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was installed, and an adaptive control grooving system that improved machining accuracy and controlled the burr 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progression of tool wear under processing was developed. Verification experiments of this system were carried out. The main results obtained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between-process method was adopted for this system, and three types of processing methods (type 1, 2, 3), which consisted of a combination of an up-milling surface and a down-milling surface after processing, were investigated; (2) from the results of verification experiments, type 2 and type 3 methods showed remarkabl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machining accuracy and control the burr formation; and (3) it was found that the system employing adaptive control processing corresponding to the progression of tool wear in grooving is very effective. Part of this article was presented at the 52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 Wood Research Society, Gifu, April 2002  相似文献   

15.
横梁是小型数控雕刻机中重要的承载部件,其静、动态特性对整机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影响较大。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横梁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横梁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机床的精度要求,同时提出了避免横梁结构发生共振的刀具加工频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高温煅烧前后纤维素纳米晶体(CNC)添加量对水性涂膜硬度、附着力、抗冲击强度、色差及对水性涂膜耐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NC与高温煅烧后CNC的水性涂膜硬度均能提高,加入CNC的水性涂膜比加入高温煅烧后CNC的水性涂膜硬度高;CNC与高温煅烧后CNC对水性涂膜的附着力和抗冲击力影响不大;CNC对水性涂膜的色差影响最大值为8.4,高温煅烧后CNC对水性涂膜的色差影响最大值为5.7,比高温煅烧前的涂膜色差最大值小2.7,颜色更加均匀;水性木器涂膜中加入高浓度CNC比加入低浓度CNC有更好的耐霉效果,加入高温煅烧后的CNC对木霉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RPM和CNC技术的应用看木工机械技术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RPM(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和CNC(计算机数控技术)系统是数控机床的灵魂,要满足我国木工机械的RPM和CNC化必须开展该系统的国产化研究,发展民族RPM和CNC系统产业。本文认为,移植先进RPM和CNC技术是发展木工机械的RPM和CNC制造业的捷径。通过RPM和CNC技术的普及,可以促进木工机械新技术的发展。RPM和CNC技术将使新材料在木制品加工行业得以发展,使木制品的模具业生产实现现代化,替代木制品加工组合机床,实现高速加工,使机床构件材料发生变化,使木制品制造技术中雕刻的精度和下料的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其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步得到广泛的重视。世界各国正在逐步推行和运用湿地生态补偿制度, 以加强本国的湿地保护工作。文中分析世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相关法律制度和模式, 归纳其发展趋势, 总结国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以醋酸锌为原料、硫酸水解的纤维素纳米晶(CNC)为模板,通过沉淀法制备CNC负载ZnO纳米复合材料(CNC/ZnO),并进一步经550℃处理,得到CNC/ZnO的碳化产物(C CNC/ZnO)。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 IR)、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 Vis DRS)对其形貌结构、晶体结构、化学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对亚甲基蓝(MB)染料的吸附 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NC/ZnO纳米复合材料中,ZnO通过静电作用附着于CNC上,呈棒状及纵横交错排列,分散性得到显著提高;经550℃碳化后,ZnO仍以棒状排列方式沉积于碳化CNC上,排列方式未发生变化。引入CNC模板及碳化处理对ZnO晶体结构及光吸收性能产生重要影响,CNC/ZnO复合材料中,ZnO晶粒尺寸为8.4 nm,高于纯纳米ZnO(6.3 nm),其带隙能(Eg)为3.18 eV;C CNC/ZnO复合材料中,ZnO晶粒尺寸为7.8 nm,Eg值减小至1.75 eV。吸附 光催化性能测试表明:CNC/ZnO纳米复合材料对MB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黑暗条件下搅拌60 min,对MB的吸附去除率可达58%,开启光照60 min后,其对MB的吸附 光催化去除率增至88%;C CNC/ZnO复合材料对MB具有良好的吸附 光催化协同作用,黑暗下吸附60 min,对MB的吸附去除率为49%,光照60 min后,其对MB的吸附 光催化去除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异形木制零件的结构特点,制定零件双面加工的工艺方案和机床设备的设计方案;针对工艺要求对机床结构进行详细设计,介绍各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过程。根据机床控制方案,设计基于"PC+运动控制器"开放式控制系统,完成系统硬件包括PC、运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软件包括PLC梯形图、PC应用程序等的设计,实现DXF文件的读取、NC程序的生成、加工路径的离线模拟、状态监控、手动/自动控制以及参数设置。实践证明,多轴联动数控双面铣床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