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疏附县沙衣瓦克公社从1966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群众性营造薪炭林活动以来,十六年中营造并保存薪炭林五万二千四百亩,人均占有二点七亩,人均有树三百二十株,解决了群众烧柴困难,发展了近田养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昭乌达盟宁城县甸子公社孙营子大队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坚持造管并重,绿化了一万一千多亩宜林荒山,人均有林六亩。这个大队总面积两万三千多亩。过去有林面积不到千亩,水土流失严重,社员烧柴缺,用木材也难。一九七二年,大队党支部组织社员绿化荒山,从此坚持年年造林。十年共栽松树六千亩,槐七百  相似文献   

3.
地处浙北黄土丘陵的安吉县安城公社龙坝大队,社员烧柴比较紧张。过去曾采用疏雄马尾松,通过打松枝方法解决烧柴困难,由手松林郁闭慢,长势弱,薪柴产量很低。从1976年开始,该大队林场利用山顶、山脊、土层浅薄不适宜栽杉、种茶的荒山,密植马尾松(株行距2×2市尺或2.5×1.5市尺,每亩栽1500~1600株)作为薪炭林,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该场先后共营造密植马尾松薪炭林160亩,据测定,5年生的马尾松幼林,平  相似文献   

4.
五棚大队位于我省最北部的坝上高原,过去是个“荒山秃岭穷石头,风旱霜雹年年有,雨大水土顺沟流,无雨耕地累死牛”的穷地方。现在七座荒山沟坡已挖鱼麟坑2413亩,栽植的杨树平均高1.7米;营造防风林20条,平均树高2米;在沟洼栽植了70亩青杨速生用材林。由于森林的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改变了这个大队的自然条件,使农牧业生产获得了大发展:粮食亩产由1966年的60多斤,到1973年上《纲要》,每年抚育修枝15万多斤,解决了群众的部分烧柴问题。  相似文献   

5.
薪炭林使和林人受益不浅武智双和林格尔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丘陵区,长期存在烧柴困难,1986年以来,接受了林业部、自治区林业厅下达的营造7万亩薪炭林的试点任务。现在,他们已营造薪炭林11.2万亩,为下达任务的1.6倍,并在全县扩大薪炭林12.6万亩,且...  相似文献   

6.
薪炭林调查     
选择我县山区、半山半坝区、坝区、河坝区,有代表性的队,调查营造新炭林的效益.地处山区的老马公社龙泉大队,1962年营造薪炭林,连续五年,每队撒播马桑4000多斤,每年育桤木、桉树、旱莲、柏树、松树、洋槐5—6亩.五年来已栽满山坡、沟渠、四旁,有森林面积2100亩,解决了烧柴.现该队每年生产薪炭柴能烧300多个砖瓦窑(每窑装一万砖瓦).每年户平可余柴3000多斤.  相似文献   

7.
农村实行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以后,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武鸣两江公社聚群大队有六户社员,去年在大明山区联户办林场,发展林业生产,经过一年的努力,已营造八角林400亩,育八角苗一万多株。这六户总人口42个,劳动力28个,承包贵任田39亩,备地10亩,有耕牛七头,劳动力最多的李士元户,人口8人,劳动人7人,劳动  相似文献   

8.
集安县为了解决烧柴困难,1983年决定:在大力营造薪炭林同时,大搞改灶节柴及保温炕的活动。截止目前,全县已百分之百地完成了有灶必改,百分之五十完成保温炕的任务,从而大大地减轻了烧柴难的负担。过去,旧灶每二十分钟烧十斤水,需要干柴十斤。改灶后,七分钟烧十斤水,需要干柴二斤就够了。这样,全县原计划建设319,350亩薪炭林,才能满足农村能源的需要。但是,自从推广节柴灶以后,通过亩产干柴的测试,每户一年用于柴七千斤计算,全县共营造薪炭林191,610亩就能满足全县农业户的需要。现将我县节柴保  相似文献   

9.
烧柴问题,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是七件事中比较重要的一件.几年来,由于各级领导重视营造薪炭林,群众的“锅下愁”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据统计,1982年全疆新栽的薪炭林面积达到十一万亩,比1978年增长一点六倍.但是,应该看到,不论发展速度和实际保存面积,都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对烧柴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南疆地区,问题还要多一点,更应加快营造薪炭林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我们溪后大队有10个生产队,一个耕山队,一个采伐队,377户,1,812人,432个劳力。土地总面积25,900亩,其中森林面积22,400亩,耕地2,783亩,平均每个劳力耕地6.5亩,耕山52亩。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我们大队农、林、牧业得到了发展。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59年-1970年平均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7万斤,1971年粮食总产186万斤,提供商品粮达36万斤;20年来共造林12,692亩(不包括国营造林4,500亩),基本上实现了没有荒山迹地,造一片,成一片。森林覆盖率达83.4%,木材蓄积量达30万立方米。为国家提供经济用材16万多立方米(其中大队自采6万多立方米),平均每个劳力为国家生产木材140多立方米,每年提供商品粮800多斤。牧副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全大队生猪存栏数达729头,生产队发展田头养猪,增加有机肥料。社员收入逐年增加,1971年平均每人收入119元。“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在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11.
薪炭柴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目前我省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丘陵地区,人们仍不可一日无柴。因此.在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中,应当重视发展薪炭林,促进林业生产合理发展。一、薪炭林用途广泛薪炭具有许多重要作用。首先是提供薪柴,节约能源。据调查,营造一亩刺槐薪炭林,一般年份可产柴400公斤,更新时可产柴5000公斤,一个四口之家营造4-5亩就可解决烧柴问题。其次可以节约劳力。有了材烧,免去打柴之劳,许多劳动力可投入到勤劳致富的生产中去。第三,  相似文献   

12.
《沙棘》1996,(2)
化隆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气候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低,缺少烧柴给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困难。自1978年化隆县被列为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以来,开始大力营造沙棘水保林、薪炭林,面积达1.62万hm~2,解决了全县1/3人口的烧柴问题,并使全县大部分浅山区恢复了植被,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控制.营造沙棘取得成功的经验:一是领导重视,真抓实干;二是实行规模经营;三是实行工程管理;四是提前整地,确保造林质量;五是组建骨干苗圃,提供优质壮苗;六是加强林地  相似文献   

13.
沙依瓦克公社自1966年以来,重视植树造林,全社共营造薪炭林4万4千亩,每人2亩;农田防护林8百万株,每人300株;果园4,500亩,每人达8分,改变了过去“人无歇凉树,牲畜无草场,群众缺柴烧,吃粮靠回销”的贫困局面。79年牲畜存栏36,000头,超历史最高水平20%;70年后,十年来给国家提供商品畜1,5000头,每年给国家提供商品粮近百万斤,走上了集体、社员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青年林”     
敖汉旗古鲁板蒿公社头分地大队团总支,七年来坚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义务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地和渠边,共营造“青年林”二百五十亩,受到了团中央的表扬和奖励。几年来,头分地大队团总支很重视植树造林。每年向大队申清造林地,用米营  相似文献   

15.
我们梅东大队林场创办于1963年。十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树立为革命种树,为战备绿化的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群众性的林业科学实验活动,使林场越办越好。目前已营造海防林1500亩,用材林250亩,全大队平均每人达一亩林。由于林业的发展,促进了农牧副业的发展,粮食由平均亩产450斤增加到695斤,猪平均每人1.38头,牛平均每人0.6头,羊和三鸟也比以前有较大  相似文献   

16.
凤城县四门子公社新农大队,有山林五万七千九百多亩,林木蓄积量十九万三千多立米,一九六四年大队建立林场以来,每年在抚育采伐五百立方米木材的同时,还能产出二百多立方米梢头枝丫,过去由于未搞综合利用,都当大柴烧掉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新农大队的干部和社员群众,提高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遵照毛主席关于“综合利用大有文章可作”的教导,于一九七一年办起了林产品综合利用加工厂。利用过去只能做烧柴的梢头枝丫,加工农业、工业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木制品。到目前止生产出马鞍子、牛样子、马夹板、大小要杆和农工具把十四万九千多件;工业用的包装箱、夹纸板、瓦板等十几种产品二万八千八百件;生产椅子、凳子、洗脸架等日用品一百八十多件;还用锯沫子给矿山和农田基本建设加工炸药  相似文献   

17.
玛纳斯县头宫公社头宫大队社员张学礼、吴玉坤、王金富和包家店公社保林大队一队社员刘永录,黑梁湾大队四队社员刘文静学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扎实地开展绿化祖国运动”指示后,自愿组合,集资邀伙,要求承包包家店公社石间房山坡荒地300亩,联合办场,进行开发性造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高速发展,许多国家出现开发能源的新潮流;菲律宾营造大面积速生银合欢薪炭林,努力实现“木材发电计划”;美国计划在20年内使森林及其他生物能源的利用量,由目前占全国的2.5%提高到10—20%。薪炭林是我国农村重要的生活、生产能源,据统计,我国农村每年要燃烧掉3亿多吨秸秆,8000多万立方米木材,平均每人每年要烧柴328公斤。许多地方由于薪材紧缺,不得不将良好的建设用材作了薪材烧掉;我区有50%的薪材取  相似文献   

19.
俺队是一个三面靠山,一面临海的山区队。全大队227户,1146人,8个生产队,耕地772亩,平均每人不足七分地。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指引下,多种经营有所发展。现有竹园30多亩,茶园11.5亩,苹果、桃等水果13000多棵,板栗、大枣等干果26000多棵。同时,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地,开展农副业加工等副  相似文献   

20.
我大队地处沿海,共有六个生产队,1072口人,2545亩土地,其中重碱地1500亩。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大打改洼治碱人民战争的同时,大力发展了紫穗槐绿肥林。全大队在台田沟坡、渠道两侧和闲散空地共栽植紫穗槐337亩,平均7.5亩耕地一亩紫穗槐,实现了“七亩一槐”,从而使旧面貌得到了初步改变,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71年粮食亩产上《纲要》,1973年过“黄河”,1974年亩产达到610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