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转基因抗虫棉Bt基因导入对受体材料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同一受体材料导入同一Bt基因所产生的五个不同变异抗虫棉进行研究,观察其形态性状、产量性状、抗病性、纤维品质等几个方面,和受体棉花做比较,阐明了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抗病性、结铃性、单株理论产量提高;叶型变小;叶色、铃重、衣分、株高变异方向不定;品质得到改善。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Bt基因插入位点不同,对棉花农艺性状表现所产生的效应不同,变异广泛。为创造新的品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将专用网架、育黄菌种等植入南阳黄牛胆囊内,达到快速成黄、提高产量的目的;育黄术对南阳黄牛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使役等无明显影响,育黄期12、18、24、36个月每头平均产黄量为6.44、10.93、16.72、28.32g,其质量与天然牛黄相似;统计分析表明:牛黄产量与育黄期之间有强的正相关,每头平均产黄量对育黄期的回归方程为:y1=-2.27 0.7819x,每头月均产黄量对育黄期的回归方程为:y2=0.4074 0.011x;据此可进行产黄量的理论推算和预测。  相似文献   

3.
不同抗源基因棉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主要对三种类型转基因抗虫棉包括国产单价、国产双价及美国单价抗虫棉杂种F1代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与产量性状方面,F1霜前皮棉产量、子棉产量、铃重和衣分具有明显的正向优势,其优势组合率分别为95.80%、83.33%、95.45%和87.50%,竞争优势(CH%)分别为27.65%、14.26%、13.13%和11.95%。在农艺性状方面,株高具有明显的正向优势,其竞争优势值为22.64%,而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优势不明显,其竞争优势分别为2.78%和 7.33%。在纤维品质方面,2.5%跨长、整齐度、比强度均为负优势,伸长率和麦克隆值均为正向优势。不同转基因抗虫棉相比,以sGK321双价抗虫棉为亲本的杂种平均竞争优势CH%最高,以GK12为抗虫亲本的组合伸长率竞争优势最高,以晋棉26为抗虫亲本的组合比强度竞争优势最高,以新棉33B为抗虫亲本的组合2.5%跨长、整齐度和麦克隆值的竞争优势最高。  相似文献   

4.
高艳  毕如田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396-400
景观指数是指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应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本文以涑水河流域为例,使用2008年该流域的TM影像,应用RS和GIS技术,并借助Fragstats软件在不同尺度上对12种常用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PD、ED、LSI、SHAPE-MN、FRAC-MN、CONTAG和AI随粒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2)PAFRAC随粒度增加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3)LPI、SHDI和SHEI随粒度的增加呈现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5.
小麦转基因技术及转化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相对于玉米、水稻等其他禾本科作物,其转基因研究虽然进展比较缓慢,但近几年已逐步取得了一些可喜进展。通过对小麦转基因尝试的不同方法的总结,如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等,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已向小麦转化的功能基因及其类型,如DREB、LEA等抗逆基因,GNA、Bt等抗病虫基因,aroA、Bar等抗除草剂基因,1Dy10、1Ax1等品质改良基因。在此基础上对小麦转基因技术,特别展望了整株水平上的农杆菌介导的幼穗转化法的前景和策略,以期促进转基因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在小麦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抗虫棉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分子标记及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亚洲棉渐渗的纤维强度突出的陆地棉优质新品系0-153与陆地棉转基因抗虫新品系sGK9708为亲本,构建了F2及F2∶3分离群体。利用3869对SSR引物筛选亲本,得到125对多态性引物。进一步对183个F2群体单株分析得到150个多态性标记位点,其中100个标记位点连锁,构建20个连锁群,共覆盖660 cM,占棉花总基因组的14.67%,每个连锁群平均包含5个标记位点,标记间平均相距6.6 cM,其中13个连锁群确定了对应的染色体。利用F2和F2:3数据,通过复合区间作图,共检测到28个产量及相关因素的QTLs。这些控制产量性状的QTLs只存在于5个连锁群上,成簇分布。与皮棉产量性状有关的2个QTLs,均与其它多个产量相关性状的QTLs在同一个连锁区段内,增效基因遗传效应方向一致,有必要研究其在标记辅助选择中的效果。本研究没有检测到在多世代表现稳定的QTL。因此,需要培育重组自交系,进一步明确产量性状有关QTL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3个陆地棉抗虫品种在两年间的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抗虫棉品种的产量性状年份间表现基本一致,而纤维品质性状差异较大。新棉33B在3个抗虫棉品种中产量性状表现最好。品种与年份的互作极为显著,2002年新棉33B在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棉所12号,而在2003年则与对照品种产量相当。JS166在单株籽棉产量和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等性状上两年间表现均较好,2003年还有较低的蕾铃脱落率。99035两年间在产量性状上与对照相比略有提高,但差异并不明显。所有3个抗虫棉品种2002年的纤维品质指标与对照相当,而2003年纤维长度和纤维整齐度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旨在筛选适合福建省推广应用的高产、优质、抗病甜玉米新品种,为调整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推广甜玉米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福建省玉米产业的发展。通过对福建省新近审定的‘榕甜2号’、‘黄甜168’、‘粤甜16’等11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田间测定结果及采后考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榕甜2号’、‘黄甜168’、‘榕甜1号’、‘金黄甜1号’等4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24.3%、18.8%、15.7%、12.3%,籽粒品质和口感均较好,锈病和大小斑病等病害皆较轻,可以在福建省扩大推广与应用;‘世珍’、‘金桂3号’、‘粤甜22’、‘闽甜4号’等6个品种因产量偏低或易感病,不宜在福建省内推广。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早稻品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早稻种植逐渐向种粮大户集中,因此早稻育种不但注重产量指标,更注重熟期、抗倒、抗病、耐寒性等各项农艺性状。通过对浙江省12个早稻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佳早05—2、G04-44、台早518、G05—140这几个品种各方面性状均表现较好,比较适宜早播,适合种粮大户种植。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本文综述了半边旗的生物学性状、化学成分及抗癌机理、繁殖技术和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同时对半边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南阳牛超数排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SH共超排南阳牛60头次,共采卵258枚(头均4.87±3.69),其中可用胚153枚(头均2.89±2.58),育成牛超排反应有效率高于经产牛(86.2% ︰71.0%),经产牛采卵数多于育成牛(头均5.22±4.53 ︰头均4.5±2.58),可用胚数也多于育成牛(头均3.07±3.06 ︰头均2.69±2.02),FSH的适宜剂量经产牛为340mg/头,育成牛为300mg/头。季节对南阳牛超排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因多态性是指基因组序列上的变异,它是决定家畜对疾病易感性与抵抗力、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性以及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性的重要因素。研究基因多态性有利于鉴定和定位致病基因和疾病易感基因,使得从遗传学的角度控制疾病成为可能,从而达到减少家畜疾病防治的成本,改良家畜品种,为人类提供健康的动物产品的目的。本文主要从抗病育种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牛疾病易感性和抗性的相关研究,并结合遗传信息学和表观遗传学,阐述家畜疾病控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秦川牛(151头)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 (Tf)、后转铁蛋白 (PTf)、血清白蛋白(Alb)和后白蛋白(Pa)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证明秦川牛Hb位点受3个等显性基因支配;Tf 位点受4个等显性基因支配;严PTf 位点受2个等位基因支配;Alb位点受3个等显性基因支配;Pa位点受2个等位基因支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秦川牛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HbAA型秦川母牛12月龄体重、24月龄体重显著高于HbAB型母牛(P<0.05 )。PTfFF 型母牛12月龄体重、18月龄体重、24月龄体重显著高于PTfSS型母牛(P<0.05 )。AlbBB型母牛12月龄体重、18月龄体重显著高于AlbAA 型母牛(P<0.05)。而且血红蛋白与运铁蛋白组合基因型以HbAA/TfDD型母牛的初生重大,HbAB/TfDD 型 母牛的12月龄体重、18 月龄体重、24 月龄体重大。AlbB基因对A基因的替代平均效应值为12月龄体重3.9510kg,18 月龄体重1.3786kg。说明秦川牛HbAA 型母牛的AFS、AFC极显著早于其它表现型母牛,HbA频率为0.838;这与一些早熟品种,短角牛HbA1.000, 日本黑牛HbA0.975,朝鲜牛HbA0.895B频率高相一致.此种现象可能系秦川牛早熟性的遗传背景。最后,制定出各位点优势基因对基因型育种值的回归方程。说明秦川牛中Hb、Tf、PTf、Alb位点的不同表现型生长性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摘 要:利用野外风洞设备,以翻耕地为对照,对科尔沁沙地东部农田的4种不同作物茬地抗风蚀效果进行了测试,对风蚀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作物留茬可显著提高地表抗风蚀能力;在相同风速条件下,抗风蚀能力大小依次为燕麦茬地>玉米茬地>向日葵茬地>绿豆茬地>翻耕地;与翻耕地相比,燕麦茬地、玉米茬地、向日葵茬地和绿豆茬地的起动风速分别抬高了53.3% 、17.8% 、11.1%、 8.9%。本试验表明,风蚀量与土壤地表覆盖度、土壤0~5cm表层含水量、地表粗糙度、土壤容重、土壤坚实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前三者呈显著高度负相关关系。采用免耕留茬措施可以有效地抑制农田土壤风蚀,有利于防治农田荒漠化。  相似文献   

15.
设施条件下4个中熟砂梨品种果实发育及 糖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秋荣、圆黄、幸水和雪青4个砂梨在大棚设施栽培条件下的果实发育规律和糖酸含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秋荣、幸水和雪青3个品种均在7月上旬成熟,以秋荣最早,圆黄7月中旬成熟。果实发育过程中,4个中熟品种糖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圆黄果实中总酸含量的变化与其它3个品种有明显差异,糖酸比以6月27日采摘的幸水最高,达到77.96。圆黄、幸水和秋荣都是优良的大棚适栽中熟品种,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爱玉子人工授粉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避免爱玉子和其授粉小蜂专一性生态系统的制约,获得可控花粉来源的瘦果,本课题组开展人工授粉试验,通过花粉稀释方法和稀释倍数、授粉时间及果胶酯酶活性测定和比较三方面开展试验。按1:1固体稀释在5天内进行人工授粉,可获得重量和果胶酯酶活性都接近自然结实的瘦果,且人工授粉单果结实数量超过自然结实果44%。在以上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和讨论该人工授粉方法的创新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在风景园林研究中的作用。根据人工智能的功能和属性,把风景园林研究中常用的人工智能方法分为智能随机优化类、机器学习类和人工生命类;分析了不同类型人工智能方法在风景园林各研究领域的运用动态;指出了人工智能在风景园林各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人工智能方法在风景园林研究中的局限性;建立混合智能系统模型是风景园林研究向智能化、数子化、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岳瑾  马萱  董杰  杨建国  乔岩  杜刚  刘岩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6):109-112
为摸清北京市人工栽培紫苏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本试验针对露地、设施2种栽培模式,通过灯诱、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2年病虫害监测;露地栽培紫苏的常发虫害为紫苏野螟、甜菜夜蛾,为害高峰期为7—8月;设施栽培紫苏的常发虫害为温室白粉虱、红蜘蛛,为害高峰期为6—9月。紫苏的常发病害为斑枯病,露地栽培模式下在6—10月发生,其中7—9月发病最为严重;设施栽培模式下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其中6月下旬到9月下旬发病最为严重;露地栽培紫苏的常发虫害为紫苏野螟、甜菜夜蛾,病害为斑枯病;设施栽培紫苏的常发虫害为温室白粉虱、红蜘蛛,病害为斑枯病。  相似文献   

19.
明确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后续人工饲料的改进提供借鉴。以4组人工饲料(人工饲料A、B、C、D)和1组对照组饲喂七星瓢虫成虫,并对其寿命、取食、交配和产卵能力进行研究。4组人工饲料的区别主要是昆虫蛋白来源的不同,人工饲料A为黄粉虫蛹,人工饲料B为蜂蛹,人工饲料C为蚕蛹,人工饲料D也为蜂蛹。人工饲料D为干粉饲料,其他3组都为糊状饲料,对照组以豆蚜饲喂。与对照组相比,4种人工饲料饲喂的七星瓢虫60天后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人工饲料D存活率最高。人工饲料A和人工饲料D有产卵现象,但显著低于对照组;人工饲料A饲喂的成虫孵化率高于对照组。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4种人工饲料饲喂的七星瓢虫取食频次和交配频次都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种人工饲料饲喂的成虫的交配频次略低于对照组。人工饲料D饲喂七星瓢虫成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