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属反刍动物(草食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4个胃,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其中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肽类、氨基酸及氨等成分,同时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氮源、能源等发酵产物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在这些过程中,对于奶牛来说,有些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调控奶牛消化代谢过程的目标是使奶牛发酵的有利方面达到最佳,而使发酵的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2.
奶牛瘤胃微生物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属草食家畜即反刍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4个胃,并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其中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肽类、氨基酸及氨等成分.  相似文献   

3.
奶牛瘤胃发酵及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属于反刍动物,其与单胃动物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利用纤维素和非蛋白氮来为人类生产食物,相对地不与人类竞争食物。奶牛瘤胃中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肽类、氨基酸及氨等成分;同时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氮源、能源等发酵产物合成微生物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等营养物质。在瘤胃发酵的过程中,有些过程对于奶牛是有利的,而有些则对奶牛是不利的。为了提高奶牛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或提高生奶质量.使奶牛发酵有利方面达到最佳,发酵损失降到最小,国内外动物营养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对瘤胃发酵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控瘤胃发酵途径,使奶牛的健康、生产水平和饲料利用率得到了改善。本文就奶牛瘤胃发酵过程及调控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的瘤胃可看作是一个供厌氧微生物繁殖的发酵罐,在整个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瘤胃的消化主要是靠微生物进行发酵性消化。由于瘤胃内环境的恒定,保证了瘤胃微生物的高度活性,奶  相似文献   

5.
奶牛消化饲料是依靠瘤胃里微生物的发酵来完成,而瘤胃里的微生物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有啥喂啥的办法不利于牛的瘤胃健康,也不利于消化,最好的办法是各种饲料  相似文献   

6.
奶牛瘤胃就像一个大发酵罐,在日粮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一个由细菌、原虫和真菌组成的独特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而瘤胃微生物的种类及其数量关系影响奶牛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情况,但是瘤胃微生物种类变化也受日粮精粗比的影响。因此,研究高精料和低精料日粮对奶牛瘤胃微生态发酵活动及产物的影响,为高效利用饲料及维持奶牛健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奶牛营养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最佳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的消化速度,蛋白质、脂肪的调控,阴-阳离子的平衡,饲养方式等方面论述了奶牛营养调控的措施,从而为奶牛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每一次讨论奶牛营养问题。必然会讲奶牛瘤胃功能,涉及瘤胃中蛋白质的三种转化途径,能量代谢的结果,但瘤胃作为一个生态的发酵.罐功能的认识和利用是不够的。在两方面应引起重视:(1)瘤胃是饲料的贮存库。牛将吞咽的饲料先存入瘤胃,瘤胃中有无数的微生物,每毫升胃液中细菌达400~500亿,原虫数量在几十万以上,这些原虫活跃地工作着,利用粗饲料繁殖生长.生成大量奶牛必须的营养和便于牛利用的蛋白质,甚至包括维生素(VB)。(2)瘤胃微生物最大的活力是将纤维素分解成短链的物质最终形成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通过胃壁吸收,为牛提供75%以上的能量,因此纤维的消化对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牦牛主要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以采食牧草为主。研究表明,牦牛消化纤维素的能力远高于黄牛和奶牛,其主要原因在于三者瘤胃内微生物种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牦牛瘤胃内存在着庞大的可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群体,通过分泌纤维素酶,从而对采食的牧草具有极强的降解能力。本文主要对牦牛瘤胃微生物的组成特征、降解纤维素机制、影响因素及对牦牛瘤胃微生物资源利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加强对纤维素菌的利用,将其更加高效地运用于中药发酵等现代化领域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存在的问题奶牛瘤胃是天然的活体发酵罐,其内环境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奶牛通过瘤胃微生物的发酵能够有效消化、利用青粗饲料。为使奶牛发挥较高的产奶水平,仅靠青粗饲料是不够的,必须额外提供精饲料。但过度依赖精饲料,不仅会增加饲养成本,还  相似文献   

11.
1环境特性 奶牛怕热,较一般牛更甚,其原因主要是: 1.1饲料在消化和利用的过程中,产热量多 牛饲料的消化一半左右是依靠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分解来完成的,该发酵分解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发酵热。据黄应祥研究,饲料在瘤胃发酵所产生的乙酸、丙酸、丁酸在代谢的过程中,将分别有54%、29%、31%左右以发酵热的形式损失掉。该发酵热在寒冷季节可用于维持体温,但在炎热季节却增加了机体散热的负担,造成牛喜冷怕热。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相当于其体重的3%以上,比普通牛要高50%左右,因而奶牛比普通牛产热更多,更惧怕炎热。  相似文献   

12.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指奶牛采食了过多的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精料,如谷类、豆类饲料及青贮玉米等,引起瘤胃内发生异常性发酵,使乳酸增多.PH值下降,瘤胃内微生物菌群活性降低。而导致奶牛瘤胃消化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全身性代谢疾病。临床表现为精神兴奋或沉郁,食欲和瘤胃蠕动废绝,胃液PH和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以及脱水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1环境特性 奶牛怕热,较一般牛更甚,其原因主要是: 1.1饲料在消化和利用的过程中,产热量多 牛饲料的消化一半左右是依靠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分解来完成的,该发酵分解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发酵热.据黄应祥研究,饲料在瘤胃发酵所产生的乙酸、丙酸、丁酸在代谢的过程中,将分别有54%、29%、31%左右以发酵热的形式损失掉.该发酵热在寒冷季节可用于维持体温,但在炎热季节却增加了机体散热的负担,造成牛喜冷怕热.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相当于其体重的3%以上,比普通牛要高50%左右,因而奶牛比普通牛产热更多,更惧怕炎热.  相似文献   

14.
马健  范雪  陈晖  余雄 《中国奶牛》2019,(6):6-11
奶牛的瘤胃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将日粮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分解成微生物蛋白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为奶牛提供能量,维持其生产性能。测定奶牛瘤胃中的微生物变化,可以检测奶牛机体的变化,为奶牛疾病及代谢的诊断提供依据。此外,实现人工干预瘤胃菌群的组成,可以有效调控奶牛消化代谢,提高生产性能。本文归纳了奶牛瘤胃微生物的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瘤胃微生物移植方法及研究进展,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谈奶牛瘤胃功能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属反刍动物(草食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4个胃,即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可被微生物降解及合成各种营养物质。使用一定的手段对瘤胃中降解与合成过程进行调控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人们养牛实际上是在养瘤胃微生物。如何维护良好且稳定的瘤胃环境,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及其菌系的相对平衡,是奶  相似文献   

16.
奶牛属反刍动物(草食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4个胃,即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可被微生物降解及合成各种营养物质。使用一定的手段对瘤胃中降解与合成过程进行调控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人们养牛实际上是在养瘤胃微生物。如何维护良好且稳定的瘤胃环境,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及其菌系的相对平衡,是奶牛饲养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调控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奶牛属反刍动物,其瘤胃内存在大量的细菌、纤毛原虫和厌氧性真菌。这些微生物常年寄生,统称微生物区系。依靠这些微生物,完成了对牛所采食的各种饲料的发酵、降解、生物合成,由此也产生出了奶牛的一系列特殊的消化生理现象。奶牛饲粮的制备要综合考虑这种特殊的消化生理和不同生理阶段、生产性能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8.
80.防止发生瘤胃疾病 由于瘤胃本身不能直接对饲料进行消化吸收,而真正参与分解消化饲料的是瘤胃内微生物(包括细菌、原生虫、真菌、病毒等)。在它们的作用下发酵,使饲料转化合成可利用的形态,所以为了使瘤胃机能正常,必先调养好瘤胃。微生物能为1头奶牛提供50%~80%的日蛋白质需要量,并满足奶牛80%的能量需求。由此可见日  相似文献   

19.
瘤胃酸中毒是奶牛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紊乱性疾病,主要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类型。发病主要是由于奶牛摄食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产生过多有机酸,导致瘤胃内p H出现非生理性下降,同时伴有有毒物质产生,最终引发瘤胃内微生物菌群失调、瘤胃内消化机能紊乱、代谢异常等问题。本文主要综述急性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主要发病机制、集约化饲养模式下的诊断方法、营养调控措施,以期为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是反刍动物常见的一种代谢疾病。日粮中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或纤维含量过低都会导致瘤胃内有机酸含量增多、缓冲液分泌量减少,pH值下降,进而导致瘤胃发酵异常和微生物区系改变。本文主要综述了奶牛发生瘤胃异常发酵对瘤胃内脂多糖(LPS)、组胺、乳酸及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