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农田土地激光平整技术应用及初步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平整土地是一项改进田间地面灌水质量的重要措施,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土地平整方式——激光平地技术已在欧美发达国家广泛应用。该文介绍了激光平地设备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在初步应用基础上,对激光平地效果、作业效率、平地成本等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激光平地方法可以使田块平整精度指标达到小于2cm的水平,在目前华北平原井灌区内现有农田地面平整状况下,土地平整精度每改善1cm所需投入的直接平地费用约为83RMB元/hm。  相似文献   

2.
激光控制平地方法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激光控制土地精平试验结果和不同田面平整精度处理下的田间畦灌对比试验数据,对激光控制平地成本费用和节水增产效果进行分析,完成激光控制平地方法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土地精平成本费用随田面平整绝对改善度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节水增产效益随田面平整精度的提高明显增加。在激光精平效果3年持续期内,考虑激光控制平地设备折旧下的静态效益费用比值为1.8,动态下的相应比值为1.6。农田生产力提高带来的节水增产效益超过土地精平成本的事实表明,在我国现状条件下采用激光控制平地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回报。  相似文献   

3.
农田土地平整方法的组合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采用修正平面法完成农田土地平整的工程设计,在常规平地方法和激光平地技术应用基础上对2种方法实施后的平地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激光平地精度随常规方法的平整程度下降而减小的趋势表明,激光精细平地的效应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土地粗平基础上。在我国现有的常规平地机械设备条件下,粗平后地面平整精度达到4~5cm时,实施激光精平作业才能取得较好的平地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合理可行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为不同条件下露天采石场选择最佳复垦模式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3种土地复垦模式中适宜性评价因子的权重。[结果](1)选择地形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3个层面中采场边坡坡度、采场岩壁粗糙度、植被覆盖度、有效土层平均厚度、年均降水量、社会经济水平、距城市距离、采石场集中连片度这8个因素作为适宜性评价因子,构建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2)以焦作市北山露天采石场复垦为缝山针国家矿山公园为例进行验证,评价体系分析结果与现有采石场土地复垦模式相一致。[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可以较好地指导露天采石场的土地复垦工作。  相似文献   

5.
田面平整精度对畦灌系统性能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利用不同田面平整精度处理下获得的田间畦灌试验资料完成对地面灌溉模型SRFR的验证,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灌水时间条件设置,模拟3种典型地面平整状况下的水流推进与消退过程和畦田水分入渗分布状况,分析讨论田面平整精度对畦灌系统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田面平整精度的改善,畦灌系统性能评价指标显著提高。与田面粗平状况相比,激光控制精细平地条件下的灌溉效率可提高34%,灌水均匀度可提高28%。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分宜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分宜县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的支持下,对分宜县土地利用效益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识别和分析,并对分宜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分宜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适中,县域中东部为土地利用效益最高地区,其次为县中西和中南部,最差的地域为县东北部和西南部,在空间分布上基本符合县域生态经济的基本规律。最后,依据各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方式等特点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BP网络的高新技术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分析目前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方法及其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引入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来解决自动定权问题.根据构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GIS和BP神经网络的L-M优化算法对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用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济南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的土地适宜性可划分为5类,模拟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中田块设计和“3S”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以平阳县土地整理桃源项目区为例,运用整数规划原理建立了田块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田块的规模;并设计了基于“3S”技术的土地整理中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开发场平工程沉沙池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化开发场平工程沉沙池设计中的流量标准,容积条件涉及的侵蚀强度、泥沙沉积水动力学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深圳市花岗岩风化物赤红壤典型泥沙颗粒级配条件,提出了沉沙池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耕地质量多功能技术评价指标研究--以平湖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耕地质量的内涵出发,构建耕地质量多功能评价的技术平台。在明确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建立耕地质量评价的技术指标,定义各指标权重,同时以平湖市为研究区。对评价因子阈值的确定进行了详细阐述,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耕地质量评价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1.
"3S"技术及其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是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项重大举措,但在广大的基层农村,还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手段。“3S”技术是集遥感、全球定位与地理信息系统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手段,可以为退耕还林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就“3S”技术在梅州市退耕还林应用中的设备选用、技术路线、基本过程与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对基层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3S技术、野外实地考察与测量等方法,结合土壤、农业、土地利用、土地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资料,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构建自然-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性评价指标法开展古浪县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结果发现:古浪县共有未利用地182 155.00 hm2,可开垦的易耕性土地15 878.29 hm2,占全县未利用土地资源的8.73%;后备资源中可开垦的其他草地和沙地规模占绝大多数,为总规模的97.88%。建议统筹考虑古浪县石羊河流域、北部沙漠区的生态效益,结合水利、农业、林业等规划编制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以避免盲目开发利用。在耕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配套采取工程、生物、节水等技术,要加强区域综合治理的力度,提高开发耕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一切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人类的任何经济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另一方面,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也会影响生态系统.从而会影响其生态服务价值。对杭州市萧山区近年来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及生态服务价值/GDP值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4年萧山区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处于增长趋势,但与GDP比值却处于下降趋势;萧山区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GDP值“中间低两端高”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萧山区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布特点,将萧山区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区,即城区土地利用区、东部土地利用区、东南部土地利用区、南部土地利用区,并提出了不同土地利用区的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14.
遥感和GIS技术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周忠发 《水土保持通报》2001,21(3):52-54,66
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 ,特别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一些地区存在的石漠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故研究石漠化在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分布、程度、成因等 ,对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制定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水土流失治理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应用多波段、多平台的遥感信息 ,在野外调研基础上与GIS技术支持下 ,对 2 0 0 0年遥感图像进行解译、编辑处理 ,制作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分布图 ,并分析影响其程度的主要参数及原因 ,为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及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县域-市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尺度转换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县际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不能直接对比汇总、市域评价不能有效利用县级评价成果的难题,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对县域-市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尺度转换方法进行研究。在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与市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一致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概念性产量和标准样地县的县域-市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尺度转换方法;实证研究表明现有漯河市各县(区)与市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吻合情况存在差异,其中舞阳县一致性最好;以舞阳县为标准样地县,构建标准样地县耕地地力等级与概念性产量关系表,以此为标准,调整其它县(区)耕地地力等级,生成市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通过各县(区)粮食概念性产量与调整后耕地地力等级的变差分析验证调整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各县(区)概念性产量与调整后的地力等级均呈现显著的一致性,表明调整生成的市域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提出的尺度转换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正> 土地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因子构成的非常复杂的物质系统,其内部分异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如适宜与不适宜、一等宜农地与二等宜农地)也具有相对性、模糊性,目前还没有绝对统一的定量评价指标,且当土地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土地评价的精确性就相对减小。神府东胜矿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的综合过渡地带,矿区内黄土丘陵地貌和风沙地貌交错分布,风蚀、水蚀交替进行,土壤、植被区系成分复杂,这就决定了矿区土地系统的复杂性。因此,矿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只有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及模糊多层次综合评判法,才能科学准确地判定各地类的质量特征,评价其适宜性和适宜等级。  相似文献   

17.
丁晓彤  孙文义    穆兴民    高鹏    赵广举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2):201-210
为准确掌握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格局,基于6种不同来源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产品,MCD12Q1,ESA-CCI-LC,GlobeLand30,GLASS,CAS-LUCC和ChinaCover,开展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实施以来土地利用/地表覆被时空格局和转类特征的研究,对不同来源数据产品的精度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分类特征和变化趋势上,MCD12Q1和GLASS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差异最大,其次为ESA-CCI-LC产品,GlobeLand30,CAS-LUCC和ChinaCover产品的差异相对较小。(2)除MCD12Q1产品外,不同来源土地利用/覆被产品各类型面积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空间转类上,GLASS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差异最大,解译类型明显错误;其次为MCD12Q1产品,转林类和转草类也存在明显错误,退耕还林(草)特征表现不明显;ESA-CCI-LC和GlobeLand30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草)的转类特征表现不足;CAS-LUCC和ChinaCover退耕还林(草)特征明显。(4)抽样精度上,GlobeLand30,CAS-LUCC,Chin...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和NFM的耕地多宜性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艳  陈平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2):161-164
生态位适宜度是对经典生态位理论和方法的深化与发展,在合理优化利用环境资源,发挥作物、环境最大共生效应,及工农业布局和指导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江汉平原后湖地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引入到多宜性评价研究中,采用加权平均和限制因子模型对各评价单元水稻、油菜、小麦和棉花4种作物的生态位适宜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位适宜度值整体较高,生境条件基本能满足作物的需求;部分地块的生境条件需要改善;限制该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的生态因子主要为:CEC,速效磷和全氮。研究结果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随机森林的耕地质量评价智能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  周勇  李晴  徐涛  左岍  吴正祥  刘婧仪 《土壤学报》2022,59(5):1279-1292
为了更精确地表达耕地质量的系统性、非线性、差异性等特点,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智能化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提高耕地质量评价精度。以襄州区为研究区域,从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社会经济、生态安全4个方面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熵权法(EW)、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随机森林(RF)三种模型进行训练,比较三种模型的评价精度,并分析襄州区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襄州区耕地质量整体较好,以二、三等级为主,累积面积占比达到54.63%,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高质量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北部,低质量耕地主要聚集在南部,且各乡镇耕地质量等级分布也具有明显差异;(2)耕地质量RF评价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模拟指标之间的复杂关系,科学定量分析各指标对耕地质量的贡献;(3)耕地质量平均指数比较,RF>BPNN>EW,RF与BPNN的评价结果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且均与EW的差异较为显著;(4)相比于BPNN和EW,RF具有更高的数据挖掘能力和训练精度,其评价结果最为理想,决定系数R2为0.814 5,MAE为0.009,MSE为0.012,RF能有效运用于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本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县域尺度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为襄州区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管护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类似地区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微润灌溉是一种先进的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在济源市下冶镇韩彦村选择3.33 hm2山楂园作为试验田,铺设微润管进行微润灌溉,经过为期两年的观测,在灌溉用水量、投入人工、产量等各方面与传统灌溉进行了对比,证明微润灌溉在用水量方面可以节约81%,几乎不占用人工和时间,增产增收达到12%。济源山丘区占全市面积的88%,多为干旱缺水地区,微润灌溉在山丘区林果地应用的效益比较明显,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