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已感染EB病毒(EBV)者,如再次用EBV刺激,可出现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细胞团的退变。本文观察阳性正常人20例、VCA—IgA阳性鼻咽癌(NPC)病人11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这种转化和退变,全部阳性组受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对鼻咽癌病人及其患病风险者EB病毒与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关系研究的阶段性小结,主要观察分析了鼻咽癌病人、VCA/IgA阳性者与阴性者EB病毒引起的T调节细胞与B细胞的变化.(1)VCA/IgA阴性者、阳性者与NPC病人的EBV相关抗体(EA/IgA、VCA/IgA、VCA/IgG)的阳性率和GMT是由低至高的关系,T调节细胞的数量是:T_4自高向低、T_8自低向高呈交叉发展。(2)体外感染EBV的PBMC的变化。前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EB病毒(EBV)体外感染鼻咽癌(NPC)病人,IgA/VCA阳性者,IgA/VCA阴性者和新生儿的PBMC,其上清(SN)对CNE-2Z和Raji细胞生长的影响,NPC病人对CNE-2Z有明显抑制作用,生长指数(GR)为0.67—0.74,IgA/VCA阳性和阴性者无明显作用.对Raji细胞则三者均有抑制作用,生长指数为  相似文献   

4.
用EB病毒抗原从鼻咽癌病人、IgA/VCA阳性和阴性健康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产生T_8细胞,并观察其对EB病毒活化自身B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三组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EB病毒抗原诱导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鼻咽癌(NPC)病人与不同IgA/VCA抗体滴度者对EB病毒(EBV)的免疫反应功能变化关系,本文用EBV体外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早期反应综合检测观察系统,测定了NPC病人,IgA/VCA高滴度者、低滴度者和阴性者的PBMC体外感染EBV时的早期反应变化.结果发现,NPC组的EBV核抗原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本室建立的EB病毒(EBV)体外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早期反应综合检测观察系统,测定了鼻咽癌(NPC)患者、IgA/VCA高滴度者、低滴度和阴性者3组人的PBMC体外感染EBV的早期免疫反应。发现在EBV感染PBMC早期,NPC组的EBNA阳性细胞数、~3H-TdR掺入量和免疫球蛋白(IgG、IgG、IgG)分泌量最低,IgA/VCA低滴度和阴性组最高,两组间所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而IgA/VCA高滴度组的多数指标与NPC组接近.结果表明,在EBV体外感染PBMC所引起的早期免疫反应中,NPC患体者和IgA/VCA高滴度者EBV活化的B细胞功能较IgA/VCA低滴度和阴性者降低.这对了解NPC发生发展过程中EBV感染活化B细胞的功能在体内外变化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CD3抗体(UCH—T1)与EB病毒特异性效应细胞共同孵育,检测靶细胞的~(51)Cr释放率,以观察其阻断EB病毒特异性T细胞及其克隆细胞对EB病毒转化类淋巴母细胞株(LCLs)和NK细胞杀伤敏感细胞株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MTT法、ELISA和细胞病变抑制(CPE)等方法,对鼻咽癌(NPC)病人,IgA/VCA阳性者与阴性者,以及新生儿,用EB病毒(EBV)感染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检测所诱生的上清(SN)中的IL-2、TNF和IFN水平的变化.IL-2的水平以NPC病人最低(11.69±8.49与19.83±11.66U/ml),新生儿最高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 (NPC)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 ,广东为高发区。鼻咽癌是指鼻咽粘膜上皮发生的癌肿 ,大多为低分化鳞癌 ,其恶性度高 ,发病部位隐蔽 ,特别是在咽隐窝和鼻咽顶部者 ,早期症状不明显 ,因而难以早期发现 ,误诊误治率较高 ,可达12 .2 % [1 ] 。在确诊的鼻咽癌中 ,其 5年生存率长期徘徊在 5 0 %~ 6 0 %左右[2 ] 。对鼻咽癌进行早期诊断以便早期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是 NPC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有关早期鼻咽癌的免疫组化和血清学指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EB病毒血清学标记物1.1 标记物传统的 EB病毒壳抗原一免疫…  相似文献   

10.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病原,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BL)、鼻咽癌(NPC)、免疫耐受个体的B细胞淋巴瘤及何杰金病(HD)的发生密切相关[1]。人类受EBV感染十分普遍,然而仅有极少数个体发生恶性肿瘤,且EBV感染的个体不论有否发生恶性肿瘤均可产生一系列抗体。显然免疫系统在防止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体液免疫作用不大,而主要以特异性细胞免疫为主。另一方面,虽然机体有一定的潜在抗病毒反应,但人群中却有90%以上感染了EBV并持续存在,表明病毒可通过某些免疫逃避形式在有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鼻咽癌病人、IgA/VCA阳性和阴性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HA和ConA诱导后对EB病毒(EBV)感染自身PBMC早期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PHA诱导细胞对EBV感染自身PBMC后的EBV核抗原(EBNA)阳性细胞数和~3H-TdR掺入量均有抑制作用,但对Ig分泌多数有促进趋势,特别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咽癌细胞中CD147、E-cadher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鼻咽癌细胞和37例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细胞中CD147、E-cadherin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细胞和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细胞中,CD14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5%和43.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82%和64.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鼻咽癌细胞中CD147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69,P〈0.05)。结论鼻咽癌细胞中CD147异常高表达,而E-cadherin表达下降,二者的联合检测对评估鼻咽癌上皮间质转化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鸭出血性卵巢炎病毒血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阐明鸭出血性卵巢炎病毒(DHOV-HB株)感染鸭后的病毒血症,为深入了解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发病机理、诊断和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4只250日龄北京鸭芯片标记后分别经口感染100倍稀释的DHOV-HB株(3×104ELD50),并设空白对照组15只,同等条件下分别在隔离器内饲养,逐日观察10日,各组每日经翅静脉采集10只鸭血液(尽可能采集同一只鸭血液),用于病毒分离和抗体测定。将攻毒后1-10 d的血清样本经卵黄囊途径接种6日龄SPF鸡胚,每份血清以0.1 mL/胚的剂量接种5枚SPF鸡胚,鸡胚接种后置于37℃条件下继续孵化,每日定时照胚2次,及时收获并统计24-168 h之内死亡的鸡胚,死亡鸡胚胚体经剪碎,研磨,离心后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病毒核酸,有1枚及1枚以上死亡鸡胚,且DHOV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即将该鸭判为病毒分离阳性。同时采用中和试验测定攻毒后4-10 d的血清抗体,每个血清稀释度接种5枚SPF鸡胚。鸡胚接种途径及特异性死亡的判定方法同上。判定标准如下:血清原液保护80%(4/5)以上的鸡胚判为抗体阳性,保护20%-60%(1/5-3/5)的鸡胚判为抗体可疑,不保护鸡胚(0/5)判为抗体阴性。【结果】试验鸭感染DHOV后的病毒血症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感染后1-3 d,病毒血症出现并达到高峰,病毒分离均100%(10/10)阳性;4-6 d病毒分离率开始下降,分别为90%(9/10)、70%(7/10)和30%(3/10)阳性;7-10日血清中不再存在病毒,均为阴性(0/10)。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攻毒后4 d,血清中病毒分离率下降的同时血清中即可能存在较低滴度的抗体,鸡胚死亡时间延后,此时抗体100%(10/10)阴性;攻毒后6 d的血清抗体80%(8/10)阴性,20%(2/10)可疑;攻毒后7 d 70%(7/10)阳性,10%(1/10)阴性,20%(2/10)可疑;攻毒后9 d 90%(9/10)阳性,10%(1/10)可疑;攻毒后10 d 100%(10/10)阳性。空白对照组血清病毒分离(1-10 d)和抗体检测(4-10 d)均为阴性。【结论】(1)DHOV口服感染成年鸭后,1-3 d日血清病毒分离率最高,感染后4 d 病毒分离率开始下降,感染后7 d血清病毒分离阴性。感染后7 d抗体70%(7/10)阳性,感染后10 d 100%(10/10)阳性;(2)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咽炎和鼻咽癌细胞中CD147、Fascin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鼻咽黏膜慢性炎和30例鼻咽癌细胞中CD147和Fasc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鼻咽黏膜慢性炎和鼻咽癌细胞中,CD14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0%(6/25)和76.7%(23/30),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asc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0%(4/25)和93.3%(28/30),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0例鼻咽癌中CD147与Fasc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鼻咽癌细胞中均有CD147和Fascin蛋白过表达,可能协同参与鼻咽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从新疆阿克苏地区某规模化猪场发病仔猪体内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能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特征性的细胞病变,而在Vero与BHK-21细胞上不出现细胞病变.病毒能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阳性血清特异性地中和,用RT-PCR反应能扩增出369 bp的特异性片段.将病毒接种30日龄血清阴性仔猪,可检测到血清中出现病毒特异性抗体,将分离株命名为XJPRRSV1/03株.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研究了免疫后攻毒的GST-d120特异性抗体血清动力学变化特点,d120-ELISA和IDEXX检测不同免疫状态临床样品S/P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根据结果判断免疫动物是否发生野毒感染或存在弱毒疫苗的母源抗体。血清动力学实验中,免疫组6头实验动物免疫弱毒活疫苗TJM-F92(简称TJM-F92),对照组4头实验动物注射等体积PBS,第28天2组分别注射强毒TJ F3,采集血清,绘制血清动力学曲线。d120-ELISA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中5头免疫及攻毒后均为阴性,1头免疫1d~28d为阴性,攻毒后血清抗体水平上升并在第14天转为阳性;对照组4头动物攻毒后17d左右出现抗体阳性转化。IDEXX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均在第10天左右出现血清阳性转化,抗体水平逐渐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攻毒后血清抗体无较大变化;对照组在攻毒后7d左右出现阳性转化。结果表明,d120-ELISA检出抗体阳性的时间要晚于IDEXX试剂盒10d左右,但d120-ELISA能够检测出IDEXX试剂盒无法检出的免疫TJM-F92后发生强毒感染的动物。临床应用试验中,采集并检测HP-PRRSV的TJM-F92和弱毒活疫苗JXA1-R(简称JXA1-R)免疫14d和28d后的临床血清样品,以及疑似发生PRRSV感染和未发生感染的灭活疫苗免疫猪场的样品。试验结果显示,d120-ELISA检测TJMF92免疫阳性血清为阴性;在免疫14d和28d后,d120-ELISA检出JXA1-R临床免疫血清阳性率为0%(0/15)和86.7%(13/15),相应IDEXX检出阳性率为86.7%(13/15)和100%(15/15)。d120-ELISA和IDEXX检测免疫灭活疫苗并疑似发生PRRSV感染的猪群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45.0%(9/20)和100%(20/20),而检测未感染猪场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0%(0/30)和40%(12/30)。综上所述,血清动力学试验和和临床应用试验结果证明,d120-ELISA可以鉴别野毒感染与TJM-F92或灭活疫苗免疫动物,为组装ELISA试剂盒、筛选并剔除TJM-F92免疫动物中发生野毒感染的动物、净化猪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广东省五个鼻咽癌普查现场组,以各自检测抗EB病毒VCA—IgA抗体的试剂盒,应用免疫酶法,同时检测中山市普查的180份正常人血清,各现场组的检测结果和中山市提供的血清的滴度,通过一致率  相似文献   

18.
EB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基因体外转染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EPstein-liarsVirus,EBV)是一种与多种肿瘤有关的l疮疹病毒,与人类两种恶性肿瘤伯基特淋巴瘤(BL)和鼻咽癌(NPC)的关系尤为密切。大量研究表明,人群EBV的感染较普遍,EBV核酸不仅存在于NPC细胞中,且在鼻咽正常上皮中亦可检出,但NPC的发病率却相对较低。在不同细胞中EBV基因产物表达类型也不同【‘·’。。究竟EBV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如何,目前仍未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EBV的基因结构已完全明了,其某些基因被用于大量体外转染细胞实验。现对这些研究作一简要综述。IEBV基因组结构及其…  相似文献   

19.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6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中Bcl 6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3 3例NHL病理标本中Bcl 6的表达 ,对 5 3例死于NHL的患者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 :Bcl 6在B细胞淋巴瘤 (BCL)和T细胞淋巴瘤(TCL)中阳性率分别为 5 4.8%( 5 1/93 )和 2 .5 %( 1/4 0 ) (P <0 .0 1) ;BCL中主要表达于滤泡性淋巴瘤 (弱阳性 ,阳性率 10 0 .0 %)和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强阳性 ,阳性率 5 2 .0 %) ,两者阳性率与表达强度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TCL中仅 1例CD 3阳性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表达Bcl 6。 5 3例随访病例 ,Bcl 6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 18.9月 ,阴性组平均生存时间 3 2 .1月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Bcl 6表达于滤泡中心细胞来源的BCL和一些特殊类型的TCL ,该蛋白的聚集可能是某些淋巴瘤恶性转化的原因之一并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实验性感染禽流感病毒抑制鸡的细胞免疫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60只禽流感阴性健康从肉鸡随机均分为2组,严格隔离饲养;在26日龄全部进行ND油乳剂苗肌肉注射免疫,在30日龄试验组接种禽流感病毒,对照组仅接种健康鸡胚尿囊液,以探讨人工感染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显著降低,试验组出现脾、胸腺及盲肠扁桃体的出血性变化;经新城疫油乳剂苗免疫后10d和15d,试验组血清中抗NDV的HI抗体水平虽然稍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而且法氏囊未出现可见病变。表明该病毒具有显著抑制鸡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且对鸡的体液免疫功能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