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D^2型异源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粗厚山羊草(6X),牡山羊草,瓦维洛夫山羊草等D^2型异源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研究它们对普通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2型细胞质对提高蛋白质和湿面筋一的作用很明显;对干面筋含量的影响因品种本身含量高低而不同,对低面筋含量品种的提高作用较大;对沉淀值的影响主要因核型不同而异。认为将D^2型异源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是一条有效的品质改良途径。  相似文献   

2.
D2型异源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粗厚山羊草(6X)、牡山羊草、瓦维洛夫山羊草等D2型异源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研究它们对普通小麦籽粒品质的的影响。结果表明,D2型细胞质对提高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作用很明显;对干面筋含量的影响因品种本身含量高低而不同,对低面筋含量品种的提高作用较大;对沉淀值的影响主要因核型不同而异。认为将D2型异源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是一条有效的品质改良途径。  相似文献   

3.
将粗厚山羊草(6X)、牡山羊草、瓦维洛夫山羊草等D2型异源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研究它们对普通小麦籽粒品质的的影响。结果表明,D2型细胞质对提高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作用很明显;对干面筋含量的影响因品种本身含量高低而不同,对低面筋含量品种的提高作用较大;对沉淀值的影响主要因核型不同而异。认为将D2型异源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是一条有效的品质改良途径。  相似文献   

4.
3 个6x 小黑麦品种和2 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回交,选育出NR9892 等11 个系群216 个株系,其中大部份抗条锈病或( 和) 白粉病。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分析了NR9892 系群的64 个株系及其亲本Currency、小偃6 号和川育12 号的醇溶蛋白。结果表明:17-19 % 的株系含有黑麦1RS所特有的Gld1B3 位点,57-81 % 的株系在G1i- 2 位点发生了普通小麦与6x 小黑麦遗传物质重组;64 个株系中出现了1 种亲本类型,3 种重组类型和3 种突变重组类型,突变率17-19% 。文中还讨论了6x 小黑麦向普通小麦导入有用遗传物质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麦谷蛋白亚基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分析了96个小麦品种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强面筋品种与普通品种在高分子量及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强面筋品种含Glu-Ala(1亚基)、Glu-A1b(2^*亚基)、Glu-B1b(7+8亚基)、Glu-Bli(17+18亚基)、Glu-Dld(5+10亚基)、Glu-A3b和Glu-D3c的频率较高,而普通品种则含Glu-Alc(N)、Glu-Bl  相似文献   

6.
诱导小麦种间杂种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普通小麦品种78(6)9-2、85(67)15和硬粒小麦品系9026、6752配成4个杂交组合,其中3个以普通小麦为母本,结实率37.50% ̄50.00%,杂种出苗率83.3% ̄97.2%,1个组合以硬粒小麦为母本,结帝率是18.75%,杂种出苗率仅33.3%,根据对杂种F1抽穗期和产量性状的分析,选出了3个组合诱导孤雌生殖,结果只有78(6)9-2×9026F1结实3粒,诱导结实率3.75%,该  相似文献   

7.
要用4个品种、3个浓度、3个喷施时期的4×3×3完全随机裂区试验,对新型化学杂交剂-BAU-2诱导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雄性不育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BAU-2对普通小麦品种具有良好的杀雄效果,四个供试品种各处理最高杀雄率分别达到99.5%,99.9%,97.2%和100%;杀雄率达到95%-100%的处理,其最高自然授粉结实率分别达到66.9%,30.4%,  相似文献   

8.
对初级六倍性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与来源于四川的三个地方品种(系)和一个栽培普通小麦品种(包括ph1b中国春小麦)所形成的杂种F1在减数分裂中期Ⅰ的配对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亲本不同,杂种F1之间的染色体配对存在明显的差异。四川的地方品种群体中可能存在ph或类似干ph的基因,促进染色体的配对。另外,在杂种F1(AABBDV)中,单倍性染色体组D和V的存在部分地扰乱了A和B染色体组的同源配对。末期Ⅱ中,除了正常的四分体外,还存在二分体、三分体、五分体及六分体。对杂种F2和BC1F1的染色体计数研究表明,其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范围为2n=29至2n=65,有的植株的染色体数目超过了预期的染色体数目,说明染色体通过杂种F1的传递偏离了随机模式。部分二、三、五或六分体所形成的配子参与了受精结实。因而在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的杂种后代中,不仅可望获得混合有D、V染色体结构的2n=42的植株,而且还可能获得其它高倍性(8x)和低倍性(4x)的植株,从而为物种的进化指出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2n=6x=42)为母本和奥地利黑麦(Secalecereale,2n=2x=14)杂交,对其杂交亲和性和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供试22个品种的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大于50%,其可能基因型为kr1kr1kr2kr2,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30%~50%之间,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10%~30%之间Kr1Kr1kr2kr2,7个品种杂交结实率小于5%;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杂种F1PMC的染色体配对能力与亲本杂交亲和性无明显相关,相关系数为0.0121,但不同组合存在一定差异,8641012/黑麦F1具有最好的配对能力(平均交叉结数=1.3),而碧蚂4号/黑麦等具有较差的配对能力(平均交叉结数为0),其它品种(系)介于二者之间。8641012是具有较好亲和性和较高F1PMC染色体配对水平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系,可进一步用于小麦的远缘杂交以转移外源遗传物质。  相似文献   

10.
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2n=6x=42)为母本和奥地利黑麦(Secale cereale,2n=2x=14)杂交,对其杂交亲和性和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供试22个品种的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大于50%,其可能基因型为kr1kr1kr2kr2,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30% ̄50%之间,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4个品种  相似文献   

11.
在平凉川水区进行的带田地膜小麦品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带田地膜小麦增产效果显,品种以85(84)、鲁麦15号比较适合带田地膜种植,较兰天6号(当地主栽品种)分别增产23.2%、21.2%,85(84)在每垄播6行(825.0万粒/hm^2)、鲁麦15号在每垄插5行(687.5万粒/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在豫北平原灌溉麦区轻壤土地进行了强筋小麦品种高产对比示范,结果表明:(1)豫北平原灌溉区(轻壤土)适宜发展强筋小麦生产,只要选用适宜的品种,通过科学管理,其产量完全可以与普通小麦相当,其质量可以达到强筋小麦国际二等;(2)目前当地高产田产量与质量性状协调最好的强筋小麦品种是高优503,豫麦34;(3)影响当地强筋小麦质量的2个主要问题是黑胚率高,角质率偏低。  相似文献   

13.
两个多小穗小麦吕系六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主穗小数在25~30个的二个普通小麦多小穗品系85DH5015、SW94-30921与三个普通小麦品种(系)组配成6个组合的P1、P2、F1、F2、B1、B2为材料,用世代均值法分析了6个状的遗传模型并估算了各类基因效应值,比较分析了两个不同来源多小穗小麦品系六个性状各类基因效应的异同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六个性状都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加性效应对两个多小穗小麦品系各性状的遗传有重要作  相似文献   

14.
宁夏普通小麦品种(系)与白黑麦可交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小麦地方品种(系)和白黑麦的杂交结实率在0 ̄7.1%之间,极显著地低于中国春和中国春ph1b与黑麦的杂交结实率(47.6%和20.8%)。控制宁夏普通小麦与其近缘属种可交配性的基因可能是Kr1Kr1Kr2Kr2Kr3Kr3和Kr1Kr1Kr2Kr2kr3kr3,几乎没有能提高可交配性的隐性基因kr。  相似文献   

15.
以糯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若干品质性状间的差别。结果表明,与供试的普通小麦品种(系)相比较,糯小麦的子粒硬度、容重、吸水率、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出粉率等品质性状平均值均低于普通小麦,但糯小麦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高于普通小麦。对3个供试的糯小麦比较分析,硬度、沉降值、稳定时间等品质性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我所近期育成的11个小麦品种(系)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依各品种的灰色关联度排序而进行的综合评判与品种(系)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V8(8318)、V10(8726)、V1(8946)和V2(9101-6)综合性状好,表现出产量高,品质较好,稳产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小麦白粉菌毒性结构与小麦品种抗白粉病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4~1996年,用毒力频率测定结合异地鉴定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群体结构以及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白粉菌对所有供试小麦材料都存在相应的毒性基因,但毒性基因频率有明显差异。对pm1、pm3b、pm3c、pm5、pm6和pm8的毒力频率较高(76.5%~95.2%),而对pm2、pm2x、pm4a、pm4b和pm2+6的频率较低(0~16.7%);对10个主要推广小麦品种毒力频率均较高(92.2%~100%)。还对抗源材料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施氮量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典型小麦品种小偃6号1小偃107和4286结合生产实际施氮肥,选择高N(247.5kg/hm^2)、中N(15.75kg/hm^2)和低N(67.5kg/hm^2)3个施肥水平,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蛋白质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都有增加趋势,但程序不同,小偃107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参加全国小麦生态研究课题(1982-1990)的体会,对普通小麦品种生态型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作了较全面的综述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该课题中有关普通小麦品种生态型的研究结果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小麦与野燕麦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燕麦与小麦近缘种属直接杂交成功,从杂交后代中育成系列具有兼抗高产优质的普通小麦型资源和品种(系),对小麦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