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灌南0801、东台0804、响水0802、溧水0803和招远0804等5个苦楝家系2 a根1 a干平茬苗在江苏东台沿海土壤条件下的年生长节律进行研究。上述5个苦楝家系在6月底到整个7月的苗高生长高峰期苗高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45.53%、46.47%、53.47%、48.22%和52.70%。6月~7月,地径生长高峰期地径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49.22%、48.73%、46.95%、46.62%和53.29%。溧水0803除与东台0804家系地径年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外,其苗高和地径年生长量均值与其他家系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均值最大。  相似文献   

2.
福建柏优树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和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福建柏 (Fokieniahodginsii)是柏科 (Cupressaceae)福建柏属的唯一种 ,为我国特有的第一批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植物。因其生长较快、材质较好、栽培管理较容易、病虫害较少 ,因此是值得推广的优良用材树种 (杨宗武等 ,1 998;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 ,1 983;高兆蔚 ,1 994)。近年来 ,福建柏作为珍贵建筑材树种和抗逆性强的造林树种已越来越被重视 ,在南方各省区已成为杉木二代更新不可多得的好树种 ,推广前景广阔 (盛炜彤等 ,1 992 )。因此 ,开展福建柏的遗传改良研究 ,选育优良的遗传材料供生产推广应用 ,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 ,笔者从 1 998年开始进行福建柏优树选择、子代测定等工作。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仅有少量有关种源试验苗期阶段的报道 (曾志光等 ,1 998;侯伯鑫等 ,2 0 0 0 ;郑仁华等 ,2 0 0 1 ;杨宗武等 ,2 0 0 1 ) ,而对优树子代测定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主要报道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和生长节律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 999年 1 0月中旬至 1 1月上旬 ,对 1 998— 1 999年在福建省和湖南省选...  相似文献   

3.
光皮桦苗期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Logistic曲线和S曲线拟合光皮桦苗期生长过程,结果表明Logistic曲线更适合描述地径生长趋势,S曲线更适合描述苗高生长趋势,拟合的生长曲线可预测光皮桦苗木生长状况,从而指导育苗及造林决策。利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对光皮桦日生长率进行分析,将苗木生长划分为生长前期、高峰期、盛末期、生长后期4个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特性提出相应的育苗措施,以培育高质量苗木。  相似文献   

4.
王世绩  赵丹宁 《林业科学》1993,29(3):207-212
通过对7个泡桐无性系苗期昼夜生长节律的研究,发现影响泡桐茎伸长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早期与中期是气温和相对湿度,晚期是气温和光照;影响叶面积增长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早期是相对湿度、气温和光照,中、晚期是气温和光照。叶面积增长速率、茎伸长速率在昼夜间呈双峰分布,高峰随生长时期而变化,主要分布在18:00-24:00和12:00-18:00时间区段内。不同无性系有不同的叶面积增长速率、茎伸长速率的变化类型。  相似文献   

5.
1999年引进35杨、74杨、7号杨3个杨树无性系,对其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杨树无性系在扬中地区都能正常完成年生育周期,对本地的土壤、气候均能适应,7,8,9月为生长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枫杨种源苗期生长节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枫杨24个种源1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苗高生长呈单峰型,7月下旬-8月下旬为速生期,8月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46.05%-60.81%,9月中旬苗高生长停滞,最大苗高2m;苗高生长最快的种源生长高峰期10d生长量可达38cm,根据峰值的位置可将参试种源初分为3个类型:峰值靠前型、峰值靠后型和宽峰持续速生型,参试种源的地径生长可分为2种类型,其中多数种源为双峰生长型,第1生长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第2生长高峰在8月中旬、8月下旬或9月上旬,种源间2个生长高峰期的相对生长量有差异;呈单峰生长型的种源,地径生长高峰在7月中句;高峰期生长最快的种源地径10d生长量可达0.45cm,多数种源到10月14日之前地径仍在生长,但7-9月的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75.89%。  相似文献   

7.
对东台市林场9-2、4、69、创新、108、京2、美荷和北抗等8个杨树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的年生长节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年生长量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2.80和3.10,供试无性系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京2、创新、108和北抗等4个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的均值都超过69杨。苗高增幅分别为11.96%,10.48%,5.67%和5.27%;地径增幅分别为3.13%,7.50%,22.50%和6.25%。这为进一步选择适应当地土壤、气候和水分等条件的优良杨树品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红锥种源苗期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锥博白、浦北、东兰3个种源苗高和地径生长率2年生苗木生长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源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都显著,均呈"S"型生长模式。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方法将苗木的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时期:生长初期、速生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3个种源苗木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博白种源和浦北种源较好,东兰种源次之。  相似文献   

9.
柳树无性系苗期生长节律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柳树3个新无性系(苏柳172、苏柳795、苏柳799)均能适应扬中市区域土壤、气候等因子,生长迅速,适应性强,适宜大面积推广。7--8月是苗木高生长高峰期,8--9月是苗木地径生长高峰期,是优质苗培育管理的关键,此时加强肥水管理,可显著提高优质苗出圃率。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速生苦楝良种,以前期筛选的42个苦楝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东台林场开展苗期生长比较测定,结果表明:参试苦楝无性系苗期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地径、苗高变异系数分别为19.9%和15.25%;S20,S7,309,S80和122等5个无性系生长表现最优,苗高和地径均超过对照苏楝1号10%;53,A663,296,S132,A562和S26等6个无性系生长表现较差,苗高和地径均低于对照20%。该研究结果为后续对比试验林参试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对楝树苗木物候、苗高、径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楝树1年生苗木苗高生长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在8月中旬和10月上旬;而地径也呈现出相同规律,第1次比苗高早30天左右,第2次与苗高时间相同;苗木生长期可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和休眠期5个阶段,年生长周期245天.根据各阶段苗木的生长特点,提出了育苗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寿宁县境内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不同海拔茶园抛荒地进行苦楝造林试验。通过对4年生苦楝人工林的生长状况调查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对苦楝人工林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影响不显著,对平均胸径、树高、立木材积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海拔高度是影响苦楝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在海拔高度700 m以下,苦楝人工林的平均胸径、树高生长量大,立木材积产量高,林分长势良好;海拔高度超过700 m,则林分长势差。  相似文献   

13.
苦楝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总结和分析了苦楝在物候、繁殖、栽培与管理、抗性生理、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苦楝表型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苦楝24个群体729个个体18个表型性状指标测定的基础上,根据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将苦楝中国分布区区划为5大表型区10个亚区.对表型区划结果进行典型判别分析发现,苦楝各表型区间家系性状分化比较明显,而各表型区内家系分化不明显.对苦楝5大表型区区划的合理性进行了回判预测,有93.8%回判正确.  相似文献   

15.
苦楝优良家系初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山东、河南、福建4省采集的20个苦楝(Melia azedarach)家系1年生实生苗苗高、地径、根幅、主根长、最长侧根长、根数、叶片数、根鲜重、茎鲜重和叶鲜重等10个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除最长侧根长外,各供试苦楝家系的其余9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苦楝家系隶属度综合分析排序结果为:江宁0802>射阳0801>溧水0803>阜宁0802>武夷山0804>东台0801>东台0803>射阳0804>铜山0702>招远0804>五莲0801>赣榆0802>大丰0701>平度0805>滨海0801>诸城0802>灌云0703>五莲0803>焦作0801>洪泽0704。  相似文献   

16.
对楝树进行的不同嫁接方法、不同嫁接时间和对接穗采集时间及其处理不同的多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冬前采集经沙藏的接穗,在芽萌动膨大期运用芽接法嫁接育苗方法可行,培育出的苗木成活率高,可以在楝树无性苗木繁殖中推广应用。统计分析表明:接穗采集时间及处理因素在0.05检验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苦楝叶片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苦楝叶片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楝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最高峰出现在12:00,最大净光合速率为5.63μmol/m2.s,光饱和点为1300μmol/m2.s,光补偿点为34.9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1031,CO2补偿点为78.5μmol/mol,羧化效率为0.0332。其光饱和点较高、光补偿点低,表明它是一种既有一定的耐荫能力,又能适应较强的阳光辐射,对光适应幅度较宽的植物。  相似文献   

18.
苦楝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楝(MeliaazedarachLinn)在我国分布广泛,为速生、多功能可综合利用树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结合近年来对苦楝育苗和造林技术的研究情况,本文全面总结并具体介绍了苦楝的育苗与造林技术,包括育苗地选择、播种育苗、埋根育苗、嫁接育苗、移植育苗、苗期管理及林地选择、造林方式、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今后苦楝育苗与造林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华南地区选择优良的种源和家系,了解苦楝(Melia azedarach)的地理变异及其趋势,研究对6个省(区) 24个种源的225个苦楝家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苦楝家系在雷州试验点生长表现良好,各性状在家系间及各效应项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与冠幅和树高相比,胸径、干形和枝下高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根据多性状综合指数结果,初步筛选出23个优良家系,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在此基础上,以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遗传增益均大于前10%家系均值作为选择标准,进一步选出5个整体生长表现优于其他入选的优良家系。此外,214、227号等10个家系的整体生长水平较好,个别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有潜力的候选种源。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源苦楝种子形态特征和播种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苦楝自然分布区内8个种源的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种子形态特征和播种品质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1)苦楝种子大小存在显著的产地差异,不同种源苦楝种子纵径、横径、纵横径比及千粒重差异均达0.01极显著水平。(2)不同种源苦楝种子发芽率均较高,变幅为50%~81%,平均发芽率为65%,变异系数为15%;发芽指数变化幅度为1.531—2.919,变异系数为19.45%;活力指数变幅为0.054~0.330,变异系数达56.64%。(3)综合种子形态指标和播种品质指标可以分析得出福建平潭,陕西杨凌、广西武鸣、安徽歙县等种源种子品质较好,湖北黄冈种源种子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