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甘肃河西半干旱区不同氮磷配施下棉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及其相关性特点,为该区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氮素养分变化的早期预测指标提供依据。以石棉721号为试验材料,氮磷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共设10处理,结合室内常规分析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播前相比,5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均降低。从施肥处理来看,5层土壤中N_3P_2处理有机质含量最高,且有机质含量N_2P_3N_2P_2N_2P_1N_2P_0,但差异不显著;0~20cm、20~40cm土壤中有机质含量N_3P_2N_2P_2N_1P_2N_0P_2。表明施用氮磷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有所减缓。吐絮期各土层中,各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均高于对照(CK),各个土层中N_3P_2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表明增加氮素投入量均可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土壤碱解氮含量与播前相比,40~60cm土层中,除N_3P_2处理外,其余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均比播前减小,其余4层土壤中各处理碱解氮含量均比播前减小;各个土层中以N_3P_2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除N_3P_2、N_2P_2K处理外,各个处理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直线正相关;各个处理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碱解氮无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因此土壤有机质可以作为指示土壤氮素状况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海南不同生长条件下槟榔种植园土壤为材料,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不同生长年限以及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槟榔园土壤养分含量皆处于较低水平。槟榔土壤养分含量随槟榔产量降低而下降。槟榔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平均含量随着槟榔生长年限增加而有所下降,高产组槟榔土壤全氮、有机质减少量比低产组的偏低,高产组槟榔土壤全磷和全钾减少量比低产组的偏高;而槟榔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随着槟榔生长年限增加而有所上升,高产组槟榔土壤碱解氮增加量比低产组的偏高,高产组槟榔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增加比低产组的偏低,除了全氮含量差异表现不明显,黄化槟榔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比正常结果槟榔土壤和对照土壤的低。此外,黄化(重)槟榔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比黄化(轻)的低。槟榔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高低对槟榔产量有很大影响,低含量的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养分的土壤可能会导致槟榔黄化病发生和恶化。  相似文献   

3.
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是土壤肥力诸因素中很重要的2个因素。在化学测定技术上,土壤全氮的测定较繁琐,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较为容易。通过对测定的大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太仓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结果估算土壤全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0.039x+0.5。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对土壤供氮水平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培肥作用下黑土碳氮功能耦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不同培肥作用下黑土土壤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含量的变化,初步对黑土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功能耦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农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化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含量提高不明显;土壤耕作层的有机质和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可溶性碳氮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农肥处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及统计分析,塔城市耕地有机质含量集中在10~30克/千克之间,全氮含量集中在0.75~1.5克/千克之间,从极差来看,塔城市耕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塔城市不同土类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影响土壤氮素供应水平;利用回归方程,可以从有机质含量估算出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牟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测定,针对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全氮含量数据,分析质地、有机质、全氮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质地越粘,有机质与全氮的含量越高,有机质与全氮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高黎贡山东坡不同海拔高度020、2020、2040、4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利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了有机质与海拔高度、全氮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海拔、土壤深度、植被类型、气温、降水量对土壤有机质有着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随海拔高度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在海拔高度2500 m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略有降低再增加;在同一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利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了有机质与海拔高度、全氮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海拔、土壤深度、植被类型、气温、降水量对土壤有机质有着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随海拔高度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在海拔高度2500 m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略有降低再增加;在同一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20 cm土样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层,020 cm土样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2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2040、4040、4060 cm土层土壤呈显著性差异,而2060 cm土层土壤呈显著性差异,而2040 cm和4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差异不显著;海拔、土层深度、全氮含量、气温、降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植被类型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寒温性灌丛草甸最高。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由于植被生长良好,群落结构复杂,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较高;土壤有机质随气温的增加而减少;随降水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对耕地的破坏、剥离与回填,导致耕地土壤主要养分发生变化。通过对邵阳县金称市镇烟田土地整理后耕作层土壤养分调查分析发现:垦复烟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变化相对于未整地土壤都有所降低或变小,但变化不大;土壤全氮与碱解氮含量变化相对增大;不同土壤之间土壤全磷含量变化趋小,有效磷缺乏的土壤相对增加;未整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垦复整地后的烟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不明显的线性关系;整地复垦或未整地土壤有机质与全磷线性关系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石漠化治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石漠化治理下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异特征和亏缺规律,为贵州石漠化山区土壤资源有效利用、水肥保持、植被重建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0年和2015年石漠化治理前后两期影像进行石漠化等级解译,结合花江示范区定点采样监测数据进行Kriging插值,通过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探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异特征并对不同石漠化等级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石漠化面积:石漠化治理以来,花江示范区无石漠化面积增加,中度和强度石漠化面积减少。②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有机质平均含量由2010年的31.28 g/kg升至2015年的41.83 g/kg;全氮平均含量由2010年的2.22 g/kg降至2015年的1.52 g/kg;石漠化治理前轻度和中度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强度石漠化,石漠化治理后潜在、轻度和中度石漠化土壤有机质显著高于强度石漠化,全氮含量不同等级石漠化间无显著差异性;从潜在石漠化至强度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轻度和中度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潜在和强度石漠化;2010年全氮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变化趋势不太明显,2015年先降后升再降呈波浪式变化。③变异系数:2010年潜在石漠化至强度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均呈先降后升趋势,2015年则相反,均属中等变异,且变异性逐年增大,有机质变异系数和全氮变异系数2015年的变幅均大于2010年。【结论】石漠化治理及生态修复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全氮含量有所降低,随着石漠化等级的加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先升后降,也有波浪起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粮田改为菜田后,土壤碳氮状况和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菜田土壤的碳氮比(C/N)和碳氮含量可能发生显著变化.为此,本文通过收集中国主要蔬菜产区的土壤碳、氮数据和与之对应的粮田土壤碳、氮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菜田土壤的C/N比出现了极显著的下降,比粮田下降了1.7个单位,粮田土壤的C/N比平均稳定在10.3左右,而菜田土壤的C/N比却下降到8.6,下降幅度达到17%.菜田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粮田土壤,二者平均相差0.330∥kg,有机质含量与粮田没有显著差异.菜田土壤C/N比下降主要发生在2种情景下:土壤全氮和有机质都在增加;有机质下降全氮增加.91%的菜田土壤全氮在增加,9%的在下降.52%的菜田土壤有机质在增加,48%的有机质在下降.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是草本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性营养因子,且它们之间关系密切。以江西省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高度(1 600~1 900 m)和不同土壤深度(0~20 cm、20~40 cm)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1)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在同一垂直土壤剖面中均随着发生层的下降而降低,在海拔梯度上,3大养分指标的空间变化呈倒"U"形,均于1 750 m左右处达到最高值;(2)利用SPSS回归分析发现,上下层土壤均出现有机质和全氮、全氮和碱解氮相关性极显著,全氮与有机质呈线性正相关,碱解氮与全氮呈非线性正相关,拟合度均较好;(3)草甸上层土壤中有机质供氮水平高于下层,而下层土壤中碱解氮占全氮比重明显比上层要高。研究揭示了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为武功山山地草甸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新垦荒地以 15m× 15m的网格采样 ,对不同层次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新垦荒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均为低水平 ,且在土壤表层富集作用不明显 ;不同层次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 ,但结构性因素对有机质与全氮的空间变异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江西省庐山不同海拔的3种土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不同层次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旨在了解影响各养分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庐山土壤养分含量主要受气候、水分、温度及植被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有机质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与速效磷含量无明显相关性;土壤各养分除速效磷外整体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年限枸杞园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为枸杞施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2017年7月在宁夏枸杞主产区中宁县,通过田间多点取样的方法,采集了定植2~18年的宁杞1号枸杞园0~30 cm根际土壤,研究了其土壤肥力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枸杞园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分别在2~6年(幼龄枸杞园)和8~18年(成龄枸杞园)两个时间段变异明显。18年枸杞园根际土壤出现明显酸化现象,土壤p H较2年枸杞园显著降低了9.7%。2~18年枸杞园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明显。种植年限与根际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不大。根际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随着枸杞种植年限增加,不仅要注重土壤培肥,而且要避免土壤酸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高黎贡山东坡不同海拔高度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利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了有机质与海拔高度、全氮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海拔、土壤深度、植被类型、气温、降水量对土壤有机质有着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随海拔高度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在海拔高度2500 m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略有降低再增加;在同一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20 cm土样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20~40、40~60 cm土层土壤呈显著性差异,而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差异不显著;海拔、土层深度、全氮含量、气温、降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植被类型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寒温性灌丛草甸最高。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由于植被生长良好,群落结构复杂,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较高;土壤有机质随气温的增加而减少;随降水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6.
氮沉降对米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米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养分对氮沉降的响应.【方法】于贵州省罗甸县祥林村进行野外氮沉降模拟试验,以NH_4NO_3为供施氮源,设置低氮(N_1)、中氮(N_2)、高氮(N_3)和对照(CK)4个处理,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施氮组有机质含量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施氮组土壤全氮含量比对照组含量高,但没有显著差异;对比低氮、中氮和高氮3组,中氮组的水解氮含量比低氮组和高氮组的水解氮含量高;施氮处理对土壤全磷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高浓度下抑制作用最强;土壤有效磷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后减;土壤全钾含量随时间不断减少,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施氮处理对有效钾的含量整体表现为下降状态,且高氮组表现出显著性下降.【结论】氮沉降对土壤全氮、全钾含量无明显的影响,对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有促进作用,对全磷、有效钾含量有抑制作用,对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现出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取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杉木人工林为试验区,以不同林龄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采取野外样地调查与实验测定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剖面(包括耕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即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且在各土层之间的含量分布差异显著;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在各林龄之间含量分布差异显著;二者在土壤剖面和林龄分布上均存在波动,但高于耕地.不同林龄之间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换算系数略有不同,在0.05~0.06之间.回归分析显示,各林龄(包括耕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总体上有较显著的线性关系;林龄与有机质含量以及林龄与全氮含量在土壤剖面各层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结构下稻田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土肥站1986年冬季在全省各地建立的、持续了18年的6个土壤肥力与施肥效益,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点中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机质、氮素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长期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全面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的含量;NP、NK、NPK各化肥处理的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处于同一水平,施用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古量的最有效途径,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959**)。各施肥区的产量比CK处理显著增加,OM60和OM30处理平均比CK处理增产106.2%和108.5%,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宁乡、临澧两试验点习惯施肥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比NPK处理还低1.5%和3.5%,说明当地农民的施肥配比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黄土高原地区3种灌木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素在剖面不同土层深度、坡向及坡位间的分布特征,为黄土高原灌木林地土壤的培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土壤分析并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以荒草地作为对照,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柠条、沙棘林地和天然次生林地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在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40~60,60~80 cm)、不同坡向(阳坡、半阴半阳坡、阴坡)和不同坡位(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3种灌木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各土层间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明显;碱解氮含量以表层显著高于20~80 cm土层,表层以下各土层差异较小;从坡上部、坡中部到坡下部,柠条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很小,沙棘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天然次生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却呈逐渐增大趋势;全氮含量总体呈现出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天然次生林地土壤全氮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在不同坡向的变化趋势相同,均为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而碱解氮含量却无明显规律性。【结论】黄土高原地区灌木林地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基本处于"中等"水平,且在土壤剖面及不同坡向、不同坡位之间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以2年生杨-农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林分结构(密度、配置方式)杨-农复合系统及农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林分结构对杨-农复合系统土壤养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杨-农复合系统土壤含水率、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均存在明显的水平差异,但距杨树树行不同距离点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可能受杨树根系分布、土壤微生物、施肥以及耕作等的影响;3种模式杨-农复合系统土壤含水率、pH值均高于对照,全氮含量仅树干基部土壤低于对照,而全磷、全钾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明显;(2)4种类型土壤含水率、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上下层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且M1模式上层土壤含水率、pH值、有机质、全氮含量高,全磷与全钾含量低,M2与M3模式多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