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 a来,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政策工程,为了解决退耕还林区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在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以及长短兼顾、以短养长的原则.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模式主要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林草间作-畜牧业-畜牧产品加工模式、林药间作-药材-制药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退耕还林惠农政策的深入落实,退耕面积逐年加大。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利用林(果)间空地种植中药材,实行果药间作,成为承德县退耕农民新的种植增收模式。目前承德县中药材发展势头强劲,农民积极性较高。本文简要介绍了承德县中药材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退耕还林惠农政策的深入落实,退耕面积逐年加大。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利用林(果)间空地种植中药材,实行果药间作,成为承德县退耕农民新的种植增收模式。目前承德县中药材发展势头强劲,农民积极性较高。本文简要介绍了承德县中药材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建设是重建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黑龙江省双鸭山农场2002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退耕还林1133.3hm2。在农场退耕还林中,针叶树落叶松与经济作物大豆间作是十分普遍的退耕还林地林经间作模式。除草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做到既不伤害大豆又对针叶树落叶松安全的化学  相似文献   

5.
二、林药间作模式 (一)易县林药间作模式易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年降雨量564.5毫米左右。易县在2002年施行退耕还林以来,遵照生态优先,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并重,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原则,大力发展金银花、知母、栝楼、瞿麦等木草本药材,推广林药间作。  相似文献   

6.
以金沙江流域上段的鹤庆县退耕还林为例,根据退耕还林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对河谷山区退耕还林区适宜树、草、药种类及配置模式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林药、林草结合等4种生态经济型退耕还林人工造林模式,为该地区及其类似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并对各种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龙卫红  陈晶 《甘肃农业》2011,(12):66-67
后续产业的发展是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的重要机制,宁夏南部山区形成了林药间作——药材——制药的经济发展模式。作者依据SWOT基本理论,对林药间作——药材——制药产业链高端的宁夏医药制造业进行了分析,并对宁夏医药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产业是固原市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六盘山区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迁出区推行林药间作,实现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林药间作在隆德县已初见成效。目前,固原市拥有17.34万hm~2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研究探索林药间作方式,大力发展林药间作种植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山区林药间作的前景、栽培模式的构建及栽培模式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山区林药间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在山区推广林药间作模式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以来,辽西北地区的建平、喀左大规模的组织了退耕还林栽果项目,至2003年末,已在较好的坡耕地上组织退耕栽果10500hm2,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林果资源。但是,林果行间间作技术农民一时难以系统掌握,问作类型、模式等间作关键技术点对于农民来讲是一个新课题。优化间作模式在辽西北低山丘陵区加以推广,能在短时间内让林果农得到更多实惠,获得更大利益,使林果农在退耕还林栽果中损失不增,收入不减。  相似文献   

11.
刺五加为五加科多年生灌木,药食兼用之物。人工栽植模式有中成林林缘纯林方式、天然林林(郁闭度0.6以下)栽植方式,人工林有林林下栽植方式、人工造林(采伐迹地或退耕还林)间作方式。辽宁省主要是选阴坡山下土层深厚的落叶松、红松、黄波罗、水曲柳幼林地或采伐迹地、退耕地同时与上述品种间作。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15,(21)
辽东山区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合理利用林间空地进行林药间作,不仅保持生态环境,而且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药材喜湿耐阴、荫蔽怕晒的生长习性,实施以"药"养林、林"药"套种的高效种植模式。以林下栽培人参、西洋参为例,提出实施林药间作套种需注意的问题及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3.
殷霞  张炜  杨霞 《现代种业》2008,(6):39-40
一、金银花在延安发展必要性 自九十年代以来,延安作为全国退耕还林重点示范区,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全市已退耕865万亩,呈现出良好态势。但经济效益低下,特别是综合效益低的问题会带来毁林种粮,毁草复耕的危险。所以既注重生态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是保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也就是说在800万亩退耕地上实行二次开发,科学合理地开展林药间作、乔灌混交、林草结合,即金银花和经济林、用材林混交栽培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宁夏泾源县退耕还林工程大部分属生态型林业,退耕地利用率低、农民收入步伐缓慢,在退耕还林地实施林药间作及野生花卉繁育不但可以调整和优化农村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能够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稳得住、能治富、不反弹",做大做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同时,为泾源县中药材和野生花卉规模化种植一级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当前退耕农户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途径,以便顺利开展第二轮退耕还林工作,采用随机入户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对贵州退耕农户进行人户调查,从纵向与横向角度分析退耕农户在后续发展中存在的缺粮问题、对退耕补助标准和补助限期望过高、家庭经济收入净增长缓慢、退耕农户后续产业发展能力差与发展质量低、生态环保责任意识较低等问题,指出必须将退耕还林工程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结合,深入推动贵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解决退耕农户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林药间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发展林药间作的必要性、优势和模式,并介绍目前林药间作栽培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林药间作效益的分析,指出发展林药间作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地区多是贫困山区,具有生态环境差、贫困人口多、国家贫困治理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特点。本文在分析退耕还林中生态减贫作用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退耕还林中生态减贫作用成效的对策,旨在为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减贫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项政策工程,退耕还林若要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在该政策得以妥善进行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发展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且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增收等相结合的原则,其主要的发展模式包括:发展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林业产业化模式;发展林草间作-畜牧业-畜牧产品加工模式;发展林药间作-药材-制药模式;发展生态旅游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对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农民增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1999年朱镕基总理提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16字措施,全国很快掀起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高潮。我区也采取了以休促退、以调(产业结构)促退、以移促退和封造结合、林草间作等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国家在政策上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条件,即对退耕后的农牧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使农牧民在退耕后8年内享受此优惠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内蒙…  相似文献   

20.
在退耕还林地间作龙芽楤木,是解决山区农民退耕还林后耕地减少、短期经济收入下降、化解"林农"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退耕还林地间作龙芽楤木,主要栽培技术包括间作方式、种子采集与处理、育苗方法、栽植技术、田间管理、嫩芽采收。为山区农民致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