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饲料营养水平对东北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取人工孵化的野生东北林蛙蝌蚪随机分为 10组 ,每组 5 30只 ,分别饲喂 10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和组成的饲料。每 5d将蝌蚪称重并采样 1次 ,测定蝌蚪活体重、变态活体重、变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 ,饲料营养对东北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及变态幼蛙的体重有明显影响 :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与饲料蛋白源无关 ,而与饲料粗蛋白水平有关。林蛙蝌蚪的最大体重、变态幼蛙的体重与饲料CP水平呈正线性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0 0和 0 85 9;蝌蚪期、蝌蚪变态时间均与饲料CP水平呈负线性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96 6和- 0 892 ;林蛙蝌蚪饲料的适宜粗蛋白水平应为 15 %~ 2 2 %。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蛙是蛙类中最有经济价值的种类,主产于长白山脉.雌性蛙的输卵管,市场称为田鸡油、哈士蟆油,是滋补佳品,也是林蛙养殖的主产品.中国林蛙已经在"三北"地区成功地进行了半人工和人工养殖.在林蛙养殖中,自然孵化的蝌蚪,雌性蛙产生率仅占40~50%.目前在1~1.5年龄的蛙群中识别性别,还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蛙是蛙类中最有经济价值的种类,主产于长白山脉。雌性蛙的输卵管,市场称为田鸡油、哈士蟆油,是滋补佳品,也是林蛙养殖的主产品。中国林蛙已经在“三北”地区成功地进行了半人工和人工养殖。在林蛙养殖中,自然孵化的蝌蚪,雌性蛙产生率仅占40~50%。目前在1~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就是根据林蛙的生物学特性,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条件,从林蛙抱对产卵、孵化、蝌蚪变态、幼蛙、成蛙的饲养及越冬等完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的一种集约化养殖方法。全人工养殖林蛙使林蛙生产走向高密度、集约化、快速化、科学化的道路,提高了林蛙的回收率,稳定了林蛙的收成;扩大了林蛙饲养区域,在庭院、平原地区都可以用全人工方式养殖中国林蛙。  相似文献   

5.
2016年4—7月,选取人工孵化的野生东北林蛙蝌蚪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饲料及光照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因素主次顺序为饲料光强光色,最优组合为红光,4 000 lx,饲料三,该组合下饲养的蝌蚪增重最大。为工厂化养殖蝌蚪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中国林蛙个体生长速度和雌性比例及林蛙的群体产量,试验研究了温度对中国林蛙卵孵化率、成活率、变态率及林蛙性别的影响,盐度对中国林蛙的影响,pH值对中国林蛙变态蝌蚪的影响,光照对蝌蚪的影响。结果表明:蝌蚪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18~24℃,可利用光照调节水温,在15~25℃条件下中国林蛙蝌蚪的变态率最高,蛙卵孵化水温在13~18℃之间变雌率可达70%,变态蝌蚪饲养池水体pH值应控制在6.5~8.5,盐度控制在2 g/L以下,蝌蚪养殖水环境Ca2+、Mg2+质量浓度及Ca2++Mg2+总质量浓度应分别控制在20~50 mg/L、20~80 mg/L、50~150 mg/L。  相似文献   

7.
不同营养结构的饲料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 4组不同营养结构的饲料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Ⅰ组饲料所喂养的蝌蚪生长速度快 ,完成变态的时间最短 ( 34 4d) ;Ⅲ组饲料喂养的蝌蚪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大、身体最长 (分别为 0 31 7g、1 45cm) ;Ⅳ组饲料喂养的蝌蚪生长最慢 ,完成变态所需的时间最长 ( 39 2d) ,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小 ( 0 2 5 4 g) ;各组中蝌蚪的成活率和变态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03,24(4)
中国林蛙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两栖动物,俗称哈士蟆、田鸡、林蛙,其雌性输卵管干制品称为哈士蟆油,具有滋阴补肾、润肺养颜、强身健体的功效。随着人们食用、药用和滋补保健需要的不断提高,哈士蟆和哈士蟆油以及其产品逐年紧俏,价格不断提高。中国林蛙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东北地区又以黑龙江省所产的个体最大。中国林蛙生活在林木繁茂、杂草丛生,地面潮湿的环境中。林蛙整个生活周期可分为繁殖期、陆地生活期、冬眠期3个时期,初养者可以每年4月20日~5月10日间引种养殖,雌蛙年产卵800~2500粒,人工养殖可依照林蛙生活、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9.
<正>东北林蛙别名哈士蟆,是一种传统的珍稀药用动物,其输卵管的干燥物即哈士蟆油,其皮肤含有广谱的抗菌活性物质[1-2],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脉。东北林蛙一般生活在临近海滨的丘陵至海拔900 m左右、山区植被较好的湿润环境中。由于东北林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辽宁省林蛙的养殖规模和林蛙产业总产值已经非常可观。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东北林蛙对养殖环境的要求十分高,圈舍小气候对林蛙生长发育的影响显著[3-5],辽宁地区大多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蛙种,因而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就多年研究及见闻所及,就东北地区一池多用的中国林蛙养殖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蛙南移人工养殖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并研究了中国林蛙从东北迁移到浙江之后 ,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生长变缓、死亡率增高、行为习性改变和幼蛙的发育过程不良等现象。分析了南方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对林蛙所造成的环境胁迫 ,及由此带来林蛙在冬眠和繁殖上的影响。认为饲料供应、光周期和环境温度是决定林蛙在南方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 ,并从技术上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东北林蛙因其具有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展了关于东北林蛙养殖和生态学的研究。文章着重介绍温度对东北林蛙生长发育、性别分化的影响和营养因子对东北林蛙变态期的影响,同时就环境因子对东北林蛙不同发育阶段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在东北林蛙养殖中应注意的与环境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养殖林蛙能否成功,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针对广大林蛙养殖户普遍反映的孵化池换水、饲料等问题,本栏目特别推介“如何提高林蛙蝌蚪成活率”一文,希望您读后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林蛙又称哈什蟆[1],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东北地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两栖动物之一,其雌性输卵管的干制品即中药学的哈什蟆油,是一种名贵药材,可食用或药用,具有多种药用功效[2]。由于过量捕捉和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中国林蛙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属于易危物种[3]。中国林蛙蝌蚪一般生长3个月左右完成形态变化成为蛙。变态过程包括:体部对尾部的吸收,前肢由鳃室伸出,头部形状改变,嘴变扁变长,鳃消失等体形改变[4-5],这一过程受甲状腺和脑下垂体分泌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一种适合林蛙蝌蚪生长的饲料配方,试验选用林蛙蝌蚪受精卵共800只,分为4个大组,每大组设两个重复,共8个小组,分别饲养在8个水盆中,每盆100只。试验对比研究了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7.765%、31.628%、23.535%及11.562%的4种饲料。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蛋白质含量为23.535%的一组蝌蚪重量最大,体长最长,发育的也最为良好。同时通过试验分析证明,从蝌蚪发育到变态前的饲料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并适当的加入部分动物性饲料,这样才有利于蝌蚪的生长发育。此外,还提出用传统方法配制蝌蚪饲料的不足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蛙雌性输卵管,称为田鸡油、哈士蟆油.自然孵化的蝌蚪,雌性蛙仅占40%~50%.作者借鉴鱼类养殖的性别控制技术,经过3年试验,实现了中国林蛙蝌蚪向雌性诱变的定向培育.雌蛙的比率上升到81%,使蛙油的产量由原来饲养1 000~1 250只蛙产1千克,变为饲养620只蛙就产1千克,节省了大量的饲料,增加了蛙油产量,降低了成本.   ……  相似文献   

17.
<正>东北林蛙是一种传统的珍稀药用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脉。在东北林蛙的养殖过程中,人们大多采用封山封沟的方式养殖,经常在不同地区互相引种,这可能会使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野生群体不同。关于野生东北林蛙的遗传多样性,已在锦州地区野生东北林蛙群体~([1])、桓仁等4个野生东北林蛙群体~([2])、东北三省10个林蛙群体~([3])中有了一些研究报道;但关于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人工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蛙(Rana chinensis)俗称田鸡、蛤什蟆、雪蛤等,其肉质细嫩、清白、味道鲜美,属高蛋白低脂肪肉类,具有极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1].目前,在水产动物免疫方法上,还没有十分有效方法使动物获得最佳的免疫效果.对于规模化养殖来说,对林蛙成蛙进行免疫操作难度较大,但如果能在蝌蚪时期对其进行免疫操作则较为容易.在人和动物体内定殖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既有有害菌也有有益菌,其中乳酸菌(Bacterium acidi lactici)是有益菌类,而且是肠道内的优势菌群.乳酸菌在肠道内的数量较多,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多种有机酸,因而可提高机体的消化机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2].  相似文献   

19.
黄金书屋     
《中国林蛙养殖及饲料生产技术》该书由刘梅冰、刘玉文主编,32开,共215页。全书共18部分,系统介绍了中国林蛙养殖的意义、林蛙的种类分布、生物学特征、繁殖、半人工养殖、生态工程、育种及杂种优势的利用、林蛙雌雄诱变、病害防治以及林蛙的粗加工技术等。可供农村林蛙养殖专业户等阅读参考。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抗菌肽对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镇海林蛙蝌蚪(Gosner 26~27期)5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喂添加0、1、2、4和8 mg/g抗菌肽的试验饲料。试验至镇海林蛙蝌蚪全部完全变态结束。结果表明:1)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蝌蚪的发育历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01),与镇海林蛙蝌蚪的体长相关性不显著(P=0.324);2)镇海林蛙蝌蚪的变态率平均值为94.6%,组间差异不显著(P=0.549),与抗菌肽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P=0.434);3)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蝌蚪的变态时间及体长、体重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4)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变态幼蛙的跳跃距离相关性不显著(P=0.578);5)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变态幼蛙大腿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01)。由此可见,抗菌肽的添加降低了镇海林蛙的发育速度,延长了变态时间,同时增加了变态个体的大小,从而提高了幼蛙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