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普通油茶抗炭疽病选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melliamassee)是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主要病害。普通油茶是我国油茶生产中的主要栽培种,它目前占我国总产量的90%左右(下简称油茶)。炭疽病引起油茶严重的落果、落蕾,枝梢枯死,甚致全株枯死。据各地报道,在病害流行地区,常年因炭疽病  相似文献   

2.
攸县油茶原是湖南省攸县的一种野生油茶,长期以来作为薪炭材砍伐,致使其成为丛生状的灌木林,未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1962年在进行油茶抗炭疽病调查中发现了这个品种。试验研究表明,攸县油茶具有抗病、丰产、优质等优点,是一个有希望的油茶良种。一、抗病力强。油茶炭疽病是影响油茶丰产稳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湖南、广西、江西、浙江、福建、安徽、贵州及江苏等省的调查,油茶炭疽病的发病率一般在30%左右,落果中因病落果的占15%左右,严重的达20-30%。1963年在湖南和1976年在浙江进行炭疽病的调  相似文献   

3.
油茶炭疽病初次侵染原广,再次侵染次数多时间长,危害部位多,发生面积大。10月份从花蕾和花底部侵入,引起落蕾、落花和僵果。4—5月侵染嫩叶和新梢,造成叶片向上卷曲呈棕褐色轮放状病斑和新梢枯死;4—9月侵染幼果,造成落果。病落果率一般为30—40%,严重时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4.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在严重发病区因病落果可达20%以上,因此该病的防治是油茶丰产措施的重要一环。病菌主要在病树上的枝、蕾(芽)、叶、果的病部越冬。次春病组织中菌丝向健部蔓延,孢子随雨露及雨夹风传播,先侵害春梢,继而多次侵染新果及叶、蕾(芽)等。夏秋时还侵染不定芽萌发梢,导致落果、落蕾、枝条溃疡和枯死。秋后可以从果皮蔓延侵染近熟种子,并可侵染花器。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每年7—9月初是果实炭疽病的发病盛期,也是  相似文献   

5.
油茶是我国南方的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当前影响油茶丰产、稳产的原因较多,其中,油茶炭疽病的危害是主要原因之一。据在油茶主要产区调查,油茶炭疽病的发病率一般在30%左右,中病落果占落果15%左右,严重的可达20-30%。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Ha)原是湖南省攸县的一种野生油茶,1962年后在进行油茶抗炭疽病品种调查中发现,混生在普通油茶林内的攸县油茶不感染此病。通过试验初步证明:攸县油茶是一个抗炭疽病物种。此外,还对它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了一些观测,在攸县油茶与普通油茶、小叶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等8个物种、20个地方  相似文献   

6.
炭疽病是造成油茶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炭疽病引起落果的,占总落果数50%以上。炭疽病危害的油茶其含油量大大地降低,同时又能引起落叶落花,引起茎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能使茎枯死。因此,掌握炭疽病发生发展规律,解决其防治方法,就成为当前油茶生产上一项相当迫切而重要的任务了。现将我们对油茶炭疽病几年来的试验研究情况,整理如下,供有关同志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油茶生产上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因炭疽病引起落果,约占总果数的50—60%,大大地影响了油茶的产量。为了摸清本地区油茶炭疽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寻找适合当地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教研组三位教师于1963年5月开始,在油茶生产的先进单位——福安县马头公社墩头大队轮流蹲点,对油茶炭疽病的侵染循环和综合防治进行实验研究。三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及当地群众支持下,我们打破了陈旧的科学研究框框,开展了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初步解决了当前生产上由于炭疽病引起的落果问题。  相似文献   

8.
山茶炭疽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伟国 《云南林业》2004,25(3):19-19
1分布与危害山茶炭疽病多发生在长江以南各省区,以及北方的河南、陕西省南部地区,是山茶、油茶的主要病害,常引起落叶、落蕾、落果和枯梢,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2症状主要危害茶树叶片和新梢,在叶片上病斑多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发生时为小点,后扩大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褐色大斑,  相似文献   

9.
油茶常见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油茶炭疽病 南方各省油茶产区均有发生.受病油茶林落果率一般为20%左右,严重的达40%,为油茶生产中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领导下,我省油茶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但在油茶生产中,严重遭受油茶象(虫甲)和炭疽病为害,引起早期落果,一般落果率达30——40%,使大年得不到丰收。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与广南县杨柳井公社的贫下中农一起,开展了病虫害的观察和防治试验工作。经过长期的观察,基本掌握了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经进行一些化学药剂防治试验,看出一定的效果。但化学药剂防治成本高、花劳力多、不易推广。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我们又对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11.
普通油茶抗炭疽优株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四年自然感病性调查和两年人工接种测定,从普通油茶中选出抗炭疽病优株。其中高抗型优株人工接种果感病率为零,抗病型优株果病率为5%~10%,这两种抗病类型果自然感病率为0.2%~2.5%;这些优株经济性状好,鲜出籽率33%~50%,种仁含油率为36%~52%。用抗病油茶优株进行嫁接,嫁接试验林14.6hm2,162个无性系。我们对此试验林进行多年观察,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炭疽病株率一般在5%以下,感病指数在0~10之间。种仁出油率在50%以上,平均座果率达到39.7%,比多试无性系的平均值(19.6%)高出一倍。以上说明:抗病优株的无性系保持高度的抗病性和丰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油茶炭疽病对油茶生产威胁很大,炭疽病造成落果的常年在20%左右,有的植株达80%以上。以往多用化学农药防治,虽有效果,但药源困难,成本高,往往产生药害,不易推广。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选择了本县常用的土农药,进行了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3.
油橄榄炭疽病及其防治研究城固县柑桔育苗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炭疽病在陕西汉中地区普遍发生。该病危害油橄榄各部器官,但只有在果实和叶片上呈现典型症状。发病严重时引起落果、落叶、枝梢枯死,树势生长衰弱。病果含油率降低30.4—42.3%。油橄榄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异名Glocosporium olivarum Alm.]在陕西汉中地区尚未发现有性时代。初次侵染源为病枯枝、病叶和病落果所产生的新的分生孢子。该病每年4月下旬在幼嫩叶尖端出现新病斑,5月中旬花发病,6月中下旬果实开始发病,11月上旬达发病高峰。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室内外接种均能发病,潜育期2—7天。抗病性差异可能与不同品种果实表皮细胞层次及缀密度有关,爱桑(Elbasan)、米札(Mixaj)较抗病。冬春剪除油橄榄病枯枝,清除病叶和病落果,结合使用1%波尔多液和50%退菌特800倍液防治油橄榄炭疽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城口核桃黑果、落果时间主要有两个高峰期,其中:5-7月中旬核桃长足象造成落果占总落果量的32.2%,核桃长足象引起落果高峰期在6月14日-7月9日,此时主要由褐斑病造成的黑果和落果占20.9%,自然或生理性落果占4.1%,而引起大量黑果的原因主要是病害所致占84%,10%是核桃病虫害综合危害所致,6%是生理性原因;此期间少见炭疽病和细菌性黑斑病的产生。7-8月核桃病害造成黑果、落果占总被害果量的71%,虫害造成落果占25%,自然或生理性落果占4%,而引起大量黑果的90%是核桃炭疽病和细菌性黑斑病,其中炭疽病又是核桃后期黑果的主要原因,其余黑果中9%是核桃病虫害综合危害所致,1%是生理性原因,此期间亦少见核桃褐斑病新病果的发生。5月初至8月底,核桃褐斑病、炭疽病、细菌性黑斑病的传播蔓延与果实象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在浙江省富阳县和武义县连续两年的观察试验,认为油茶春梢发生炭疽病原因是由于上年生枝端各器官组织内带有炭疽菌的菌丝延伸所致。4月下旬始现症状,5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期。春梢发病率虽不高,但林间病春梢的绝对数大。病春梢有较强的产孢能力,所产孢子萌芽率高,是林间炭疽病的主要侵染来源之一。春末修除病春梢(剪口位于上年生枝端以下5厘米处)是综合防治,油茶炭疽病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湖北省油茶炭疽病感病情况,调查分析了油茶长林系列CL3、CL4、CL23、CL40、CL18五个无性系品种和鄂油系列EY102、EY151、EY63、EY81、EY54 五个无性系品种的不同植株方向、不同植株部位及不同无性系品种间的炭疽病感病差异。结果表明:油茶植株东西向及植株上层、下层更易发生炭疽病;10个无性系品种间炭疽病感病率存在极显著差异,CL18、CL23、CL4 3个无性系品种更易发生炭疽病,感病率为6.97%~9.66%,达到感病2级,其余无性系品种均为感病1级,感病率仅为0.58%~2.74%;长林系列比鄂油系列无性系更易发生炭疽病,CL3、CL40和鄂油系列5个无性系品种对炭疽病的感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百菌清等3种药剂防治油茶炭疽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油茶是我省主要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全省各地均有栽培 ,仅丰城市油茶面积就达3.49万 hm2 ,但是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却很低 ,除油茶品种混杂、树龄老化、管理粗放及虫害等因子外 ,油茶各种病害的危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据 1997年和 1998年测报调查 ,我市油茶炭疽病在不少地区不同程度发生 ,其发生面积分别为 1.92万 hm2 和 2 .16万hm2 ,果实一般被害率为 2 0 %~ 30 %,严重地区达到 70 %~ 80 %,防治油茶炭疽病已是当前油茶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98年市森防站成立防治油茶炭疽病药效试验组 ,分别以 75 %百菌清、6 0 %百菌通和 5 0 %的甲…  相似文献   

18.
油条炭疽病经多年的研究,病源、发病规律已基本清楚,对此病的防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研究的重点是选育抗病的油茶物种、品种或单株。为了便于比较、整理和进一步研究,必须有基本一致的鉴定方法和标准。现提出以下初步方法,供试行参考。一、内容和要求首先必须广泛地、大量地收集各地油茶物种、品种或单株中抗炭疽病的原始材料,并着手研究油茶炭疽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从实践中和理论上进一步提高抗病育种的技能。通过  相似文献   

19.
油茶象鼻虫(Curculio chinesis Chevrolat)是我州油茶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除危害油茶子外,还危害茶子,幼虫在果实内取食.成虫补充营养时,也吸食果汁.油茶果被害后,常造成大量落果和空壳,并易感染炭疽病,直接影响油茶的产量和质量.因此,积极开展对油茶象鼻虫的防治工作,是夺取油茶高产稳产的  相似文献   

20.
油茶炭疽病的研究现状、问题与方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是我国油荼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果实产量.该文介绍了油茶炭疽病痛原、发生规律、影响发病因素、抗病机制以及防治技术等主要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