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3年10月份开始,国内稻谷市场总体行情保持平稳向上,除部分品种价格受新粮上市影响而回落外,其余大部分品种价格以上扬为主。随着新年度的开始,后期国内大米市场如何发展,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由于稻米消费的特殊地位,只有从稻米市场供求关系人手才能正确把握稻米市场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中国稻米市场分析及2013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笑然 《北方水稻》2013,43(2):1-4,13
2012年,我国稻谷供给量和需求量进一步增长,总量和各品种均供需平衡有余;在政策与供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年稻米价格呈现出先涨后落的走势,年末稻谷收购价格低迷。展望2013年国内稻米市场,由于上年稻谷继续丰收,产需平衡结余较多,供给压力加大,但在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的作用下,稻米市场价格仍有上升动力,价格涨跌空间都有限,总体上呈稳中有升态势。  相似文献   

3.
《垦殖与稻作》2005,(3):53-53
目前,国内稻米市场价格涨跌不一,稻米价格由四月份的整体下跌转为跌趋稳,主要是品种之间发生了变化,南方产销区灿稻米价格继续小幅下跌,部分产销区的粳稻米价格止跌趋稳,个别地区开始小幅回升。预计:新粮上市之前国内稻米市场整体仍持续呈现疲软太势。从长期趋势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利好因素将支持市场价格回暖走稳:  相似文献   

4.
稻米是我国主产粮食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近几年,我国稻米质量有所下降。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在国内市场上,消费者普遍反应大米陈化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稻米原始品种质量有所下降;二是收获后稻谷在流通领域,尤其是仓储环节,因管理不当造成稻谷陈化、品质劣变。本文简述稻谷和稻米的贮藏特性,阐述贮藏方法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翔实的资料对2008年我国稻米生产、消费、进出口、供求、库存、价格走势以及国际稻米供求情况和国家稻谷购销政策等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对影响2009年稻米市场价格走势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2009年我国稻米市场价格走势进行了预测,结论是市场价格走势上下两难,基本围绕着政策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6.
2003年是我国粮食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场粮价变化幅度较大的一年。作为稻米品种来说,由于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其价格走势逐渐脱离2002年波澜不兴的运行态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上升行情。2003年我国稻米市场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为:①1~9月份稻米价格始终处于缓慢的上升通道上,10月份之后出现价格异动现象;②稻米价格震荡幅度大,突发性因素促进价格跳跃上行;③受政策性因素影响,稻米保护价范围缩小,稻谷种植面积下降;④稻米生产过程中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产量下降并出现区域性稻米供需不平衡;⑤稻米库存继续下降,我国稻米供过于求的矛盾得到…  相似文献   

7.
2013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继续增长,但产量略有下降,净进口量略有减少,消费量小幅上升,供需平衡仍然有余;在政策与供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年稻米价格总体上呈现出先落后涨的走势,比上年略有提高,"政策市"特征比较明显。展望2014年国内稻米市场,由于上年稻谷产量继续维持高位,预计2014年稻谷进口量也将增长,而消费量上涨有限,供给压力加大,但在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的作用下,稻米市场价格仍有上升动力,价格涨跌空间都有限,总体上呈稳中略升态势。  相似文献   

8.
2014/2015年度我国稻谷产量再次上升,消费量和净进口量也略有增长,供求平衡有余,期末库存将继续增加。在供求与政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本年度前半年稻米价格总体上呈稳中略升走势,"政策市"特征明显。展望后半年稻米市场,由于稻谷供大于求结余进一步增加,进口量也将维持高位,而消费量和出口又难以扩大,价格下行压力较强,但在国家托市政策的支持下,稻米市场价格涨跌空间都有限,走势变化主要取决于5月份后国家政策稻谷竞拍价格和2015年的稻谷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反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气候灾害频发等各种因素影响,国内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剧烈,涨幅较大。但国内稻米市场总体走势平稳,涨幅不大,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名副其实的“压舱石”。由于稻谷价格滞涨,稻谷比价逐渐在三大谷物中垫底,种植效益在三大谷物中也处于偏低水平,导致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下降,“水改旱”现象逐渐增多,预计短期这种现象难以改变。由于稻谷比价较低,替代需求持续增加,加上国内外大米价差也大幅缩小,后期我国大米进口有望减少,国内稻谷库存去化加快,预计后期国内稻米市场供需宽松的局面将发生改观。因此,需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和国际市场几种大米价格的变化分析,阐述了2008年国外大米市场的暴涨暴跌,我国稻谷米市场的稳定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认为我国稻米市场稳定的客观基础是2004年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尊重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日益完善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最后展望了2009年我国稻米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孙岩松 《中国稻米》2008,14(1):16-17
通过对我国2001~2006年稻谷产量、消费总量、库存量的分析以及对2007年度我国稻谷收成情况的调查预测,认为我国2007~2008年度稻米市场将供求平衡、略有结余;预计国家将适当增加库存量,使稻谷库存消费比达到30%左右;预计2007~2008年度我国稻米市场价格将在相对高位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2.
稻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和最主要的口粮,“十一五”期间,我国稻谷供求发展的趋势是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消费量将稳中略减,稻米产消平衡有余,结构性矛盾缓解,库存和净出口量都将有所增加,但由于受生产成本增加和国内粮食整体上涨的大趋势拉动,稻米价格将小幅上升,欠年仍可能出现供给紧张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我国稻谷供给总体增加,粳稻供给略有减少;稻米消费基本稳定,粳米消费增长较快;稻谷整体上供大于需,但粳稻供给紧张的矛盾比较突出;稻米价格全面上升,粳稻米价格涨幅较大;国家调控措施出台较多,政策对稻米市场走势产生了较大影响。展望2011年稻米市场,稻谷整体上仍然产大于消,由于粳稻增产较多,粳稻米供给紧张的矛盾将有所缓和,但"稻强米弱"和"粳紧籼多"的矛盾仍会存在;影响稻米市场价格上升和下跌的因素都有,形势较往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将使全年价格整体呈小幅上升走势,国家政策调控仍将成为影响全年稻米市场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2002年我国稻米的生产和消费情况,对我国稻米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位置及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政策性因素如铁路运费、大宗谷物出口退税政策、东北三省秋粮收购政策等对稻米市场的影响;同时从稻谷的生产、库存和价格等方面对2003年我国的稻米市场进行了预测展望,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2002年我国稻米的生产和消费情况,对我国稻米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位置及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政策性因素如铁路运费、大宗谷物出口退税政策、东北三省秋粮收购政策等对稻米市场的影响;同时从稻谷的生产、库存和价格等方面对2003年我国的稻米市场进行了预测展望,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0/11年度,我国稻谷产量继续增长,稻米消费量也有增加,稻谷产量大于消费量;由于粳稻增产较多,粳稻米供给紧张的矛盾明显缓和;稻米价格整体呈上升走势,但受供求等因素影响,粳籼稻米价格呈差异走势;国家政策调控频率和力度远高于往年,对稻谷市场形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展望2011/12年度,稻米市场形势较往年更为复杂,虽然稻谷继续丰收,产需平衡结余也较多,但受物价上涨、种稻成本增加,加工产能过剩和政策调控等多种因素影响,稻米市场价格涨跌空间都有限,总体上呈稳中有升态势。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春季以来,我国稻米市场经历了一次全国性的大幅上涨行情。全国各大市场稻谷和大米价格至少上涨500元/t,3月中旬之后,全国各地市场相继出现回落,回落幅度在200元/t左右,但是,和2003年相比,我国稻谷和大米的价格普遍上了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是我国粮食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场粮价变化幅度较大的一年:作为稻米品种来说,由于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其价格走势逐渐脱离2002年波澜不兴的运行态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上升行情。2003年我国稻米市场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为:①1~9月份稻米价格始终处于缓慢的  相似文献   

19.
刘笑然 《北方水稻》2010,40(2):1-5,10
以翔实的资料对2009年中国稻米生产、消费、进出口、供求平衡、库存、价格走势、购销政策和国际稻米供求等情况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对影响2010年稻米市场价格走势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2010年我国稻米市场价格走势进行了预测,结论是我国稻米价格仍呈上行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是以稻作栽培为主的农业县,是全国旱育稀植的发源地,也是寒地绿色稻米重要产区之一。面对WTO的加入,如何提高寒地“绿色稻米”的栽培水平,使其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稻作栽培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1选用优质品种优质高产的品种是“绿色稻米”生产的前提,只有选用适于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质高产品种,配合有针对性的栽培措施,才能保持和发挥其品种特性,生产出绿色优质稻米。特别是寒地稻区,必须以安全抽穗、安全成熟为中心选择品种,确保稻谷的成熟度和成熟质量,因食味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