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5种忍冬科植物物候期观察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的5种忍冬科植物为试验材料,移植1a后进行观察,研究其开花、结实特性,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叶芽萌发最早的是接骨木,最晚的是蓝靛果忍冬;花期最早开始的是接骨木和蓝靛果忍冬,花期最晚的是藏花忍冬;果实最早成熟的是蓝靛果忍冬,最晚的是蒙古荚蒾;花期持续时间最长的是金花忍冬,达到了15d,最短的是接骨木和蓝靛果忍冬,只有9d;果实发育期最短的是藏花忍冬,只有29d,最长的是金花忍冬,达到了94d;总体来看,金花忍冬的生长状况最差,最好的则是接骨木。 相似文献
2.
3.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土壤厚度、不同林下草本植被盖度、采伐迹地及无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 ,探索出了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存在严重旱化的事实 ,提出了适当降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塞罕坝以乡土树种华北落叶松为主要造林树种。60年代引进了落叶松(亦称兴安落叶松)和黄花落叶松(亦称长白落叶松),通过造林、培育和物候期观察证明,其生态 相似文献
5.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立地指数7和10建立了林木胸径和冠幅、胸径与林龄的回归方程,确定了林木的合理营养空间,进而确定出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密度越大立地越好的样地,需要开始间伐的年龄越早。当落叶松达到30年左右的树龄时,林分合理密度为800株/hm2~1 000株/hm2。 相似文献
6.
收集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内的160株华北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使用理查德方程、逻辑斯蒂方程、单分子曲线以及严格舒马克曲线4个理论生长方程分别拟合出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4个理论方程均适合华北落叶松林的生长过程,但是理查德方程拟合精度最高,与林木实际生长情况最符合,它拟合得到的决定系数均在0.998以上;其次是逻辑斯蒂方程,得到的决定系数在0.988以上。因此,建议在以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生长模型的研究中使用理查德方程。 相似文献
7.
2006年5~8月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土壤节肢动物进行了两次系统调查,共获得土壤节肢动物1560头,隶属6纲22目。其中弹尾目、蜱螨目、膜翅目和啮目为优势类群,蜘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幼虫等为常见类群。通过4块样地对比可得出:天然次生林群落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多于落叶松人工林,多样性也高于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土壤节肢动物剖面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并且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类群数和个体数也随之减少;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群落中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有比较高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表明两类林分在土壤节肢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分布上有较大的相似度。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多种方法研制地位指数表的比较研究认为,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用解析木资料,标准差调整法编制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最为适宜,并用该方法编制了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种的天然群体交配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树种的群体交配系统(Matingsystem)提供了该树种是如何将其遗传物质从一个世代传递到下一个世代的基本信息。因此交配系统研究可有助于:(1)推测群体的基因型组成;(2)分析多基因位点连锁不平衡程度;(3)推测种子园的种子质量及提供种子园营建设计的有关信息;(4)在一定的程度上,可用于分析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分化水平。在落叶松的10个种和3个变种中,目前已报道了2个种的交配系统:一个是美洲落叶松(L.laricina[DuRoi]K.Koch),另一是欧洲落叶松(L.deciduaMiler)。我国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的交配系统的研究尚未进行。本研究目的就是应用同功酶标记:(1)测定和比较这3个兴安落叶松种间及种内群体的异交率;(2)比较与其它针叶树的交配系统差异;(3)推测群体内自交或双亲近交发生的可能性。本文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应用由6个酶系(PGI,MDH,6PGD,AAT,PGM及SDH)产生的7个多态性位点的同功酶标记分析了我国3个落叶松种(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的共9个天然群体交配系统。结果发现兴安落叶松的加格达奇(内蒙古)群体表现出几乎完全的异交(tm=0.986±0.081)。华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论我国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种间遗传进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树种,然而由于采用不同的性状进行分类,它们种间关系问题一直在争论着.国外研究人员如Ostenfeld and Larsen(1930)等认为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我国科学家则把它们视为两个单独的种,并且还认为长白落叶松有3个变种存在,而华北落叶松有1个变种存在.因此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3个种间遗传进化关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潜势预测.至今植物分类研究所采用的性状已包括有表型形态、生殖、生化、蛋白质(同功酶)到RNA和DNA的分子标记等,进行综合性状分类比较。由于这些变量所经受的环境影响和所包含的各种历史事件(如突变、选择、连锁等)不同,因此应用不同性状分类时,有可能导致不一致的结果。本文分别从形态性状,包括球果和木材解剖特征等、染色体核型分析、同功酶变异、RAPD分析、叶绿体DNA的RFLP分析,以及叶绿体DNA3个非编码碱基序列(1452bp)对这3个落叶松种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评述。从表型和生态适应性状变异看,这3个落叶松种可以较容易的区别出来,它们有着不同的生态特性和若干形态学差异,然而这可能只反映了适应性性状(受自然选择影响)的变异。近年来应用同功酶标记(选择性中性标记)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种的遗传关系非常密切,种间Nei氏遗传距离平均约为0.01,种内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约为0.002。3个落叶松的种间遗传距离要比其它落叶松种间距离要小,如用同功酶分析所得的欧洲落叶松(L.decidua)和西伯利亚落叶松(L.sibirica)Nei氏距离为0.057。应用叶绿体DNA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3个落叶松种间无差异。这意味着它们的遗传分化可能发生很晚、或种群间的基因流动发生十分频繁。根据所用的同功酶变异特点,即选择性中性和检测后证明为连锁平衡(Hu,1998),若分化时间尺度很短的话,那么突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时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动对群体的遗传变异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平均单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和多态性水平均由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到华北落叶松依次减少,由此可推测长白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可能的形成过程。然而这一推测的前提是突变影响很小,而这一前提可以从叶绿体DNA的变异以及LePage和Basinger根据古化古资料对其它落叶松种的分化推测间接加以判断。根据分子钟(Molecular Clock)假设和Juke与Cantor-参数模型,可以粗略地估算出这3落叶松的分化时间发生很晚,可能发生在第三纪后期(Late Tertiary),这要比叶绿体DNA发生突变频率的倒数要小,这样也就间接地推断突变的影响很小。虽然对于生物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基于分子标记而建立的系统进化种与传统的生物学种可能不一致,然而我们根据生物学上种的概念以及一些性状变异特点,认为将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划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非2个单独的种可能要更合理些。这与Shiraishi et al.(1996)建议将发生在Mt.Manokami山上的落叶松划为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的一个变种而非一新种的情况类似。根据这种非常近的遗传关系,我们认为3个落叶松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是非常有限的。为了进一步研究3个落叶松种的形成与遗传关系,我们建议应用线粒体DNA标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虽然线粒体DNA的点突变率要比叶绿体DNA要低,但由于线粒体DNA分子内存在高频率的重排(Rearrangement),进而产生遗传变异。同时也需要了解到这种变异不适合于分析种间的进化关系(Phylogeny Re-construction),及线粒体DNA的母本遗传方式特点,但可以用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稀有标记的空间分布有助于进一步判断落叶松群体的形成路径和历史。 相似文献
16.
塞罕坝气候与林业生产——以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成功经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德坝上地区,属寒温带半湿润草原季风气候,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脆弱,自我恢复能力较差。该区春季干旱严重,林木生长初期水分不足;而夏日林木生长旺季则气温较低,热量欠缺。在大农业生产布局上,该区应重视和加强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以保证社会生产协调,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塞罕坝月平均风速多在4.08级上,3,4,5月形成第1个高峰,9,10,11月形成第2个高峰。1-9月风速增加时间在9:00-13:00时之间,且多集中于11:00-13:00时,10-11月增速时间多集中在9:00-11:00时,3-9月风速减弱时间多集中在17:00-18:00时,其余月份集中在15:00-16:00时,风力增速一般从4,5级开始,增级1-3级,大风连续2-3d;6-8级风年平均68d,频率18.7%,4,5级风分别年均16d,频率是6-8级风的1.70倍。依据风天规律,对护林防火工作和林业生产提出5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育大径材林木,对塞罕坝地区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密度不同,林木的径级组成、分化程度也不同。密度越大,径级数越多,林木分化指数越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