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棉株顶尖是棉铃虫等害虫集中为害的部位,人工打顶使棉铃虫卵残留,成虫、若虫为害棉花顶尖、嫩叶、幼蕾、幼铃等,可造成棉苗顶芽焦枯变黑,形成多头棉或枝叶丛生疯长,棉叶破碎,幼蕾、铃脱落。给棉花整枝打顶芽,又叫“摘心”,是棉花整枝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打顶方法是摘除棉株主茎顶尖一叶一心。  相似文献   

2.
2001年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运城市盐湖区棉花红叶枯病暴发流行,发生面积9400hm2。所有棉田在1个月之内普遍发病,半数以上的棉田病株率50%~70%,严重的田块达100%,棉株叶片脱落成光秆,仅剩几个棉铃,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棉花红叶枯病又称棉花红叶茎枯病、棉花黄叶枯病。据观察,发病初期棉株中、下部叶片由绿变黄,继而变红或紫红,叶背、叶脉及其附近仍保持绿色,病叶变厚,皱缩发脆,病害在棉株上自下而上,由内向外扩展;后期病叶发生不规则的红褐色或褐色斑枯,呈灼焦状,叶缘上卷,叶片干枯脱落成光…  相似文献   

3.
氮素营养对棉铃形成与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氮肥用量下棉株的棉铃数量与分布及其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棉铃数量与氮肥施用量密切相关,蕾铃脱落率与氮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充足的氮素营养是增加有效铃数和降低脱落率的必要条件;施用氮肥延长棉铃增长的时间,并相对滞后脱落率上升的趋势;施用氮肥增加了棉株各个部位的有效铃数,尤其提高了中下部果枝上有效铃所占比重,同时施用氮肥降低了中下部果枝上的蕾铃脱落率。  相似文献   

4.
试验比较分析4种不同灌水频次对化学封顶与人工打顶棉花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选用新陆早57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6次、8次、10次、12次4个灌水频次,副区为打顶方式,分为化学封顶、人工打顶。研究发现:灌水频次与产量呈正相关,且随着灌水频次的增加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延长,最多延长18 d。不同灌水频次下,化学封顶棉花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较人工打顶长1~5 d,说明提高灌水频次和化学封顶均能使棉株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延长、积累量增大,同时使氮素吸收量增多。不同灌水频次下,化学封顶棉花蕾铃脱落率较人工打顶高2.47%~9.21%,化学封顶及人工打顶单铃重分别为0.06~0.49 g和0~0.28 g,籽指分别为0.19~1.67 g和0.11~0.81 g,说明化学封顶棉株对水肥更加敏感,化学封顶能延长棉株生育期使棉籽更加饱满,有优质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5.
《湖北植保》2009,(4):64-64
棉红蜘蛛已成为棉田主要虫害之一。目前,危害棉花的红蜘蛛主要为朱砂叶螨、二斑叶螨、截性叶螨等,其危害症状:在棉叶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失绿,出现黄斑、红斑或黄白斑,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脱落,棉株枯死,幼苗被害严重时,造成死苗;蕾铃期受害,增加蕾铃脱落,铃重减轻,大大降低了棉花的品质,减少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6.
2003年冀南棉区绿盲蝽暴发危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绿盲蝽(Lypus lucorum Mey-D(u)r)一直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主要害虫,2003年在冀南棉区暴发成灾.据调查,冀南棉区邯郸、邱县、鸡泽等市县大部分棉田绿盲蝽暴发危害高峰期在7月下旬;成安、广平、临漳等县棉田发生危害高峰期则在8月上旬,百株虫量最高达30~40头.大量棉株顶芽和边心被害,变黑枯死,形成无头苗或激发不定芽萌生,形成枝条疯长.花蕾和幼铃受害常干枯脱落,有时造成黑心僵瓣.近年绿盲蝽暴发已成为该地区棉花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棉花轮纹叶斑病(AlternariamacrosporaZimm.)又称棉花黑斑病,可造成棉花叶片焦枯脱落,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棉花轮纹叶斑病过去在馆陶发生很轻,2001年突然严重发生。据调查,该病为害棉花叶片,发病初期在中、下部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圆斑,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褐色斑,有的病斑出现不明显的轮纹,发病后期上部叶片也出现病症,严重时叶片焦枯脱落。据县植保站调查,7月31日发现病叶,当时发病部位为中、下部叶片,病株率30%,病叶率15%左右,到8月14日有病棉株上部叶片也出现病斑,病株率达50%,病叶率达80…  相似文献   

8.
1959年以来朱深甫先生就各世代红铃虫在棉株上产卵部位的研究曾作过报道,并对调查方法作了阐述。60年代以来,随着棉花种植方式的改变,棉花生育期提早,结铃期提前,青铃上二代红铃虫着卵率增高。一般年份在90%以上,迟发年份在70—80%。目前采用的调查方法中,从二代起查中下部青铃的卵粒,对其它部位上的着卵数量无法查证,尤其在棉花迟发年份,所查青铃卵量与实际全株卵量间误差较大。本试验为掌握棉株结铃数量与红铃虫产卵部位的关系,以便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9.
保护地番茄生理性落花落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地栽培番茄如果不能满足番茄所需的水、肥、光、热、气等生长发育条件,落花落果就会比较普遍,特别是缺乏栽培经验的菜农的棚室表现更为严重,有的棚室第一穗花果出现全部脱落,第二穗花果大部脱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调查中发现的落花落果原因,提出有关预防措施。1低温障碍落花1.1病因番茄开花期对温度反应敏感,尤其开花前5~7d和开花后3~5d,要求白天气温20~30℃,夜间14~16℃,低于10℃,氮、硼、锌等决定花粉管伸长的元素就供应不足,致使花粉管变粗变短,不能伸出花药囊,影响授粉受精而落花。1.2预防措施①选择耐低温、弱光的…  相似文献   

10.
棉花凝集素的形成与抗枯萎病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棉花凝集素广泛存在于陆地棉、中棉、海岛棉中,种子内凝集素活性程度与品种的抗性呈正相关。棉花生长过程中,1-6片真叶期抗病种的根、茎、叶凝集素活性比感病种强,花铃期以后差异逐渐缩小;抗病种花粉凝集素的含量比感病种花粉高4倍以上,未受精胚珠差异不显著;种子形成的30天前抗、感品种的凝集素活性无差异,30天后抗病种凝集素活性逐渐增强,感病种逐渐减弱;棉株中部内围棉铃种子凝集素活性强且稳定。抗病吕种凝集素的粗提物对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粗提物的血凝活性可被半乳糖解除。  相似文献   

11.
石河子总场棉蚜棉叶螨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蚜、棉叶螨是新疆北疆棉区的两种重要害虫。1991年、1994年棉蚜曾在石河子总场暴发成灾,造成棉花大幅减产,单产仅45~50kg/667m2,而且棉花后期拾花沾手,给采摘带来极大不便,并严重影响了棉花的品级。2001年7月,正是棉花花铃期,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期,这时80%的有翅棉蚜向棉田迁飞而来,至7月19日已有4800hm2发生棉蚜,棉田有蚜株率达100%,百株有蚜25 000多头,益、害比严重失调,是继1994年以来迁飞蚜最为严重的1a。同年棉叶螨也严重发生。初步统计,  相似文献   

12.
棉花盲蝽象是沿江、沿海棉区棉花的主要害虫,常年偏重至大发生,对棉花的蕾及幼铃危害严重,给棉花生产和产量品质构成巨大威胁。常规有机磷药剂因长期、单一使用.其防效显著下降。通过两年试验研究,明确了氟虫腈是防治棉盲蝽的理想有效药剂。适期用药1次,治虫和护蕾效果可达95%,比常规有机磷类及其混配药剂防效高1倍。值得在防治棉花盲蝽象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名县旧治乡一代灯蛾严重为害无毒棉郭小芬(河北大名县农业局056900)1995年大名县旧治乡种无毒棉287hm2,棉花苗期遭到黄腹灯蛾和红腹灯蛾的严重危害。棉株受害率100%的有167hm2,80%~90%的27hm2,30%~70%的67hm2,...  相似文献   

14.
棉花癌肿病,1955年在江西崇仁县秋溪零星发现,之后每年均有发生,不久,在赣东棉区蔓延,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据作者在临川县郭分地区初步调查,病株率一般在10%左右,重者达20%,甚至40%,造成缺株断垅,影响棉花生产,值得各地注意。 据1963—1964年田间观察,棉花癌肿病每年6月初,棉苗有3—4片真叶时开始发生。6月上、中旬,棉株现蕾  相似文献   

15.
据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市12个科研、教学、生产单位自1993~1995年分别进行室内外药效试验和区域示范推广总面积4270亩的效果证明,双效灭虫净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很受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欢迎的好农药。江西农业大学1994年对粮食、棉花、蔬菜等作物的14种害虫进行药效试验,也证明药后4sh,死亡率均在90%以上;1995年5月下旬在万载县白水乡防治百合根螨亦有高效。据湖南省枝保值检站、湖北省土肥站、武汉市蔬菜技术推广站及江西省瑞昌市植保站等单位,对棉花、蔬菜等多种害虫进行大田防治结果,棉红铃虫造成的棉枯铃率减少27.4%~3…  相似文献   

16.
紫茎泽兰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及经济阈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在棉田中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紫茎泽兰不同密度对棉花的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在紫茎泽兰的竞争干扰下,棉花果枝数和单株铃数均随着紫茎泽兰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紫茎泽兰密度达到60株/m2时,棉花果枝数和单株铃数较无紫茎泽兰对照分别减少了22.1%和57.2%,同时棉花皮棉产量损失率也达到57.2%.棉田田间透光率也随紫茎泽兰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当紫茎泽兰密度为60株/m2时,其透光率仅为3.5%.幂函数模型y=3.049x1.031能较好地拟合紫茎泽兰密度(x)与棉花产量损失率(y)间的关系.棉田采用人工除草和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紫茎泽兰进行防除时,紫茎泽兰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分别为8.42%、1.06%,经济阈值则分别为2.68、0.36株/m2.  相似文献   

17.
20%敌草胺乳剂在棉花苗床上使用,每亩150~250毫升,对出苗无不良影响。套栽棉田移栽后每亩用175~375毫升,棉花株高、果枝数、有效果节数及单株大铃数均比不喷药对照区增加。在每亩施用175~375毫升敌草胺的棉田后茬播种大麦,大麦的分蘖数、鲜重、株高无不良影响。第二年播种玉米或栽插水稻,玉米、水稻的生长情况与对照亦无明显差异。麦田套种或套栽棉花时每亩喷施敌草胺200毫升作土壤封闭处理,处于抽穗灌浆期的麦子未见明显药害,对产量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黑盲蝽对棉花的为害及损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黑盲蝽在棉花各生育期对叶、蕾、铃各器官的为害量或为害程度和田间盲蝽群体的密度呈正相关,而个体平均为害量则和群体密度呈负相关。若虫自然群体平均每头破叶4.71片,或可为害2.6—3.7个蕾,或1.93个铃,按成活个体计算则为害量可增加3—5倍。为害损失一般成虫期大于若虫期,蕾铃期大于真叶期。损失因素不在于叶片受害后形成的“破叶”,而是受害幼蕾幼铃超过正常的脱落所引起的减产和晚收。田间百株百头盲蝽群体,其为害损失,真叶期可达2.5—7.7%,蕾期6.2—18.8%;铃期9.1—15.1%以上;各生育期连续为害,产量损失为16.9%。  相似文献   

19.
大名县田鼠严重为害无毒棉1994年大名县种植无毒棉(低酚棉)3300多公顷,棉花吐絮期间普遍遭到大仓鼠、小仓鼠为害。据城关、杨桥、东馆9个乡抽样调查,棉株受害率最高的85.6%,一般为30%~45%,最严重的一户667m2减收籽棉13kg,棉柴拔起后...  相似文献   

20.
棉叶螨危害对棉花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叶螨危害致使棉花生理和代谢发生紊乱是造成棉花减产的内在原因。1984—1985年,作者采用人工接螨和控制螨量的方法,任其自然繁殖28天,使各处理株间出现螨量和被害指数梯度,然后测定各处理株主要生理参数及其产量。结果表明,当全株每叶初接螨量在5头以上、螨群最高繁殖量高于35头时,处理株比对照株组织水势增高13.11—34.31%;叶绿素含量减少39.60—62.50%;光合强度减弱23.47—89.29%;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22.79—48.04%;呼吸强度变化差异不显著。棉叶中可溶性糖、全氮、全磷损失显著,营养恶化。单株籽棉重降低35.18—45.10%,平均铃重降低24.34—35.53%。据此,确定棉叶螨防治标准为全株平均每叶螨量20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