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添加外源硒姬松茸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添加外源硒姬松茸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进行研究,从姬松茸的盖厚度、盖重、盖直径、柄长、柄直径、柄重、朵重、产量等8项农艺性状指标中确定具有影响效应的3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为农艺性状与形态学效应因子,第2主成分为增盖重效应因子,第3主成分为盖大小效应因子.第1主成分较全面地反映了外源硒添加量对姬松茸生长的影响,为期望效应因子,是提高姬松茸品质的主要参考性状组.培养料中添加30mg/kg外源硒(亚硒酸钠溶液)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对11个大杯香菇(原菌株和辐射选育新株系)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盖质量、菇朵质量、柄质量、盖宽、柄长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45.14%,39.78%,37.66%,28.44%和26.41%;盖厚变异系数较小,为17.04%;柄直径变异系数较小,为8.78%.在相关性上,菇朵质量与柄质量、盖质量和盖宽呈极显著正相关,柄质量与柄长和盖质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盖质量与盖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特征值在7个特征值中累计贡献率达98.70%,即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8.70%.在农艺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在辐射选育新株系时,应注意选择大杯香菇盖质量和朵质量均较大的新株系.  相似文献   

3.
对11个大杯香菇(原菌株和辐射选育新株系)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盖质量、菇朵质量、柄质量、盖宽、柄长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45.14%,39.78%,37.66%,28.44%和26.41%;盖厚变异系数较小,为17.04%;柄直径变异系数较小,为8.78%.在相关性上,菇朵质量与柄质量、盖质量和盖宽呈极显著正相关,柄质量与柄长和盖质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盖质量与盖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特征值在7个特征值中累计贡献率达98.70%,即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8.70%.在农艺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在辐射选育新株系时,应注意选择大杯香菇盖质量和朵质量均较大的新株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统计31份苦瓜种质资源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的农艺性状表现并进行耐热性分析评价,旨在建立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分析评价的方法和体系及筛选鉴定指标和优良耐热的苦瓜种质资源.[方法]连续两年在福建夏季高温环境下对31份苦瓜种质资源进行大田栽培比较试验,通过调查统计苦瓜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供试苦瓜种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在高温环境下不同苦瓜供试材料产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35.48%,第一雌花节位、瓜长、瓜形和瓜瘤形状等果实性状变异系数在9.05%~41.27%,表现出丰富多样性,有利于耐热苦瓜种质资源的筛选.苦瓜产量与单瓜重、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单瓜重与瓜肉厚、瓜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植株分枝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主蔓节长呈显著负相关,各农艺性状指标之间反映的存在信息重叠,需要综合分析评价苦瓜种质资源的耐热性.主成分分析将22个农艺性状指标归纳为7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76.654%),前5个主成分可概括为产量因子、瓜形因子、瓜瘤因子、早熟性因子和叶形因子,第六和第七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性状指标为种子性状,可概括为种子因子.主成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表明,表现优于CK的有7份苦瓜种质资源,具有植株分枝性强、主蔓粗壮、叶片大、单瓜重、瓜肉厚等特性.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F=-5.802+0.004X14+0.113X7+0.169X18+0.095X1+0.039X4+0.025X3+0.059X5+0.073X10-0.115X20+0.103X21+0.045X15,筛选出单瓜重、叶柄长、瓜瘤密度、植株分枝性、叶长、主蔓直径、叶宽、瓜色、种子颜色、种子花纹和瓜肉厚等11个耐热性鉴定指标.[结论]供试的K9、K10、K11、K20、K26、K28和K29等7份苦瓜材料可作为优异的耐热种质资源进行耐热苦瓜品种的选育.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筛选出的11个鉴定指标可用于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的快速鉴定筛选,提高耐热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香菇菌株各出菇性状间的关系,以期得出可推及香菇菌株性状间联系的一般性结论,为香菇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68支香菇菌株进行栽培出菇管理,测定20个性状指标,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对20个出菇指标的方差分析表明性状指标间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因子分析将出菇性状指标按照因子得分归纳为6个因子成分,包括产效因子、单菇质量因子、结构因子、着生及潮次因子、营养生长因子和菌丝菌棒互作效应因子,可以解释73.223%的性状变量信息.通过通径分析得到单棒菇数、菌盖直径、污染率等3个出菇性状指标对单棒产量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量化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关联程度大小为单棒菇数>菌盖直径>污染率.[结论]68支香菇菌株出菇性状的信息可以用6个因子成分表征,性状指标与单棒产量之间关系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96.616+5.389x1+3.087x2+ 131.744x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香菇菌株各出菇性状间的关系,以期得出可推及香菇菌株性状间联系的一般性结论,为香菇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68支香菇菌株进行栽培出菇管理,测定20个性状指标,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对20个出菇指标的方差分析表明性状指标间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因子分析将出菇性状指标按照因子得分归纳为6个因子成分,包括产效因子、单菇质量因子、结构因子、着生及潮次因子、营养生长因子和菌丝菌棒互作效应因子,可以解释73.223%的性状变量信息.通过通径分析得到单棒菇数、菌盖直径、污染率等3个出菇性状指标对单棒产量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量化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关联程度大小为单棒菇数>菌盖直径>污染率.[结论]68支香菇菌株出菇性状的信息可以用6个因子成分表征,性状指标与单棒产量之间关系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96.616+5.389x1+3.087x2+ 131.744x3.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鲜食型糯玉米新品种的综合评价和选育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方法]以5个优良鲜食型糯玉米品种为试材,对其株高、穗位、穗重、穗粗、轴粗、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鲜穗产量、雄穗长、雄穗分枝13个性状进行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对鲜食型糯玉米13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三个主成分,即鲜穗产量因子、雄穗因子和秃尖长因子,其累计贡献率大于87.276 7%,可以基本代表13个性状所代表的遗传信息。第一主成分是优良玉米品种选择和评判的主要指标,各性状应具备:果穗大,穗粗且轴细,即籽粒要深,穗粒数要多,百粒重要高,株高宜较高等。从第二主成分来看,鲜食玉米品种植株的雄穗最好较长,分枝不宜太多,在保证玉米雌穗对雄穗花粉量需求的同时,尽量选择雄穗分枝少的品种。从第三主成分来看,秃尖长影响了鲜食玉米的商品品质,在品种评价和选育时,应将秃尖长度控制在最低标准。[结论]玉米鲜穗产量与穗重、百粒重、穗粗、行粒数、穗长等性状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株高对其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鲜食型糯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鲜食型糯玉米新品种的综合评价和选育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以5个优良鲜食型糯玉米品种为试材,对其株高、穗位、穗重、穗粗、轴粗、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鲜穗产量、雄穗长、雄穗分枝13个性状进行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鲜穗产量与穗重、百粒重、穗粗、行粒数、穗长等性状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对鲜食型糯玉米13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三个主成分,即鲜穗产量因子、雄穗因子和秃尖长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87.2767%,可以基本代表13个性状所代表的遗传信息。第一主成分是优良玉米品种选择和评判的主要指标,各性状应具备:果穗大,穗粗且轴细,即籽粒要深,穗粒数要多,百粒重要高,株高宜较高等。从第二主成分来看,鲜食玉米品种植株的雄穗最好较长,分枝不宜太多,在保证玉米雌穗对雄穗花粉量需求的同时,尽量选择雄穗分枝少的品种。从第三主成分来看,秃尖长影响了鲜食玉米的商品品质,在品种评价和选育时,应将秃尖长度控制在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谷子品种进行渗水地膜穴播种植比较试验,并进行主要性状指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主要性状以穗长、穗重和穗粒重变异系数较大;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重、生育期、穗粗、穗粒重及穗长;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其中第一主成分占36.988%,第二主成分占25.544%,第三主成分占14.760%,合计贡献率达77.29%;主成分标准化特征值说明,第一主成分解释了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等性状指标信息,第二主成分反映品种的增产性因子信息,第三主成分反映了品种生态适应性对株高、成熟度等因子信息.筛选出适宜在当地气候和不同生产条件下种植的4个品种可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夏播花生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11个花生品种在鄂北地区夏播种植的适应性,对其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调查测定,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中前6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064%,并以此构建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适宜鄂北地区夏播种植的品种有中花16、天府22、宁泰9922、中花215、湘花645。11个品种聚类分析为3个类群,各类群间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第一类群品种与主成分分析得分较高品种基本一致。综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品种引进和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