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研究串并联离心泵不同结构形式对泵外特性及其振动特性的影响,选取叶轮匹配螺旋型压水室和叶轮匹配导叶匹配环形压水室2种结构形式,并参考优秀水力模型采用速度系数法对2种结构形式的串并联离心泵的叶轮进行水力设计,按照标准专门搭建了外特性与振动试验台,对串并联离心泵2种结构形式下的外特性及不同监测点的机脚加速度的1/3倍频程进行数据采集、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轮匹配螺旋型压水室的原始结构形式的效率比叶轮匹配导叶匹配环形压水室的新型结构形式的效率要高;串并联离心泵采用叶轮匹配导叶匹配环形压水室的结构形式对于泵组的减振降噪具有良好的作用,新型结构比原始结构在全频段各个监测点振动噪声减小3~4 dB;各个监测点的振动在各个频段的变化无规律可循,监测点的振动噪声也有所变化,监测考核时应布置多个监测点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压水室断面面积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以IS100-65-200型离心泵为模型泵,采用Pro/E对该离心泵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对离心泵内部流动状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压水室断面面积变化对离心泵扬程、效率及轴功率等外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工况下离心泵内部流动规律。结果表明:8个端面面积均缩小10%的压水室结构能够改变离心泵的扬程和效率,对轴功率影响不明显;改型泵与模型泵相比,其压水室静压变化类似,叶轮出口与压水室入口边界处湍动能有增大趋势,压水室出口流体速度更为平稳,能够改变流体的流线分布。  相似文献   

3.
国外一种离心泵双蜗壳设计方法的介绍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蜗壳作为一种用以平衡离心叶轮在非设计工况下运行时产生的径向力的压水室形式,阐述了其重要性;介绍了国外近期一种离心泵用双蜗壳的设计方法.以充分的试验结果为基础,给出了叶轮所受径向力的精确而详尽的计算统计公式;比较了双蜗壳与单蜗壳,以及不同结构形式的双蜗壳对叶轮径向力的平衡效果和双蜗壳的水力效率特性.同时,介绍了双蜗壳外侧等流量断面的两种设计绘形方法,即基于国外统计资料的速度系数法和基于速度矩守恒原则的数字积分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日益重视,污水泵作为不可缺少的排污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抽送介质对泵无堵塞性要求很高.叶轮和压水室是影响污水泵无堵塞性的主要水力部件.为此,介绍了各种叶轮和压水室的结构特点以及应用中的优缺点,总结了各种叶轮和压水室在实际中的适应场合,为相关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离心泵叶轮流道中心线与压水室流道中心线的对正程度,对其水力性能和效率有着很大影响,如何从技术上、工艺上保证这两条中心线的对正,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结果造成流量、扬程减少、效率降低,严重的甚至卡叶轮、烧电机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叶轮流道中心线与压水室流道中心线对正度的精确计算和有关间隙设计不合理等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FLUENT的单-双涡室离心泵径向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电厂3715L型脱硫泵为模型,应用商业软件FLUENT,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单-双涡室离心泵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了这两种泵静压力和速度场的分布规律,并对径向力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单涡室离心泵在非设计工况点时隔舌两侧区域出现较大压差,作用于叶轮产生径向力,小流量时叶轮出口出现不对称的高速流体;双涡室结构能够有效地改善非设计工况点时压水室能量的转化,小流量时叶轮出口的高速液体呈对称分布,从而降低了压水室压差,起到了平衡径向力的作用;通过计算发现,偏离工况点时双涡室结构设计能有效地减小径向力.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现有理论的基本吻合,实际运行情况稳定,可以为更好地认识和设计双涡室离心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压水室结构对离心泵径向力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不同压水室结构: 单蜗壳、双蜗壳、导叶和蜗壳匹配同一叶轮的离心泵进行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比较并分析3种不同结构压水室离心泵外特性、定常和非定常径向力特性.结果表明,在全流量下,单蜗壳和双蜗壳离心泵流量-扬程曲线变化平缓,效率高效区较宽;单蜗壳离心泵径向力远大于其他2种形式离心泵;导叶式离心泵径向力方向随着流量增加基本不变,其他2种形式离心泵径向力方向随着流量的增加变化较大且从隔舌向蜗壳出口移动;单蜗壳离心泵和双蜗壳离心泵径向力整体变化趋势呈椭圆分布,导叶式离心泵径向力变化无规律性;单蜗壳离心泵径向力平衡较差,瞬态径向力幅度波动远大于其他2种形式离心泵.分析结果可对离心泵径向力的认识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遗传算法的离心泵叶轮参数化造型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涛  李国君  田辉  孙秀玲 《排灌机械》2010,28(5):384-388
根据流面流动理论,通过坐标变换实现离心泵叶轮子午面及叶片结构的参数化造型.采用自适应策略等技术对遗传算法的遗传操作进行改进以提高算法搜索效率,并设计了多目标决策的适应值函数.采用CFD软件NUMECA对叶轮及压水室等主要过流部件内部流动进行三维定常计算,从而预测离心泵的水力性能.编写FORTRAN程序实现参数化、搜索算法及性能预测3部分的联合,开发出一种离心泵叶轮造型的自动优化方法.以离心泵的2个外特性参数效率和扬程作为优化目标,应用该方法对Dn1000型潜油泵及IS80-65-125型清水泵的叶轮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后两泵的水力性能有了明显提高,在设计工况下扬程分别提高了0.21 m和1.70 m,效率分别提高了1.9%和2.3%.  相似文献   

9.
由于多级离心泵在原有的设计工况点下运行不稳定,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满足要求的工况点偏离设计工况点较远。为使多级离心泵更好地满足运行要求,以某型号多级离心泵为样本,通过改造将其设计工况点由原有的Q=400m3/h、H=152.4m变为Q=300m3/h、H=174.2m,同时改造前后150~320m3/h的性能曲线可以互换。原方案的叶轮采用的是3叶片,改造中考虑到与压水室的配合问题,叶片数取5。对改造前后的两个方案的内部流场解析,对两个方案的内外特性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压水室为双蜗壳的结构中,5叶片方案的流场对称性要优于3叶片方案。流场对称性良好可以很好地平衡径向力,有利于改善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水泵综合实验台上对双吸式离心泵进行了压力脉动实验,测试了不同流量下水泵吸水室和压水室的压力脉动信号,并进行了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吸水室压力脉动主频频率以转频为主,在小流量工况下吸水室上部主频为3倍的转频;压水室压力脉动主频频率以叶频为主,叶频幅值大小与压水室隔舌位置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研究可为农业灌溉泵站双吸式离心泵的设计、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为大学水利类及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本科实验教学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应用ANSYS CFX 12.0软件,在原来微型电泵的螺旋形压水室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矩形断面的环形压水室,并对环形压水室做了两种改进方案,将4种不同的压水室与同一叶轮组合进行数值模拟与预测。计算结果表明,配环形压水室的微型电泵能够提高关死点扬程及泵的效率,使泵的高效点向大流量方向偏移,综合水力性能较优于螺旋形的电泵,而功率曲线却没有明显变化;采用环形压水室,叶轮四周具有较为均匀的静压,隔舌间隙变大,防止了流动的突然偏斜,使泵在变工况下运行效率变化不敏感,即能在较宽的工况区维持较高的泵效率;将环形压水室的断面轴面高度增加50%的微型电泵获得较优的水力性能,且小流量到额定工况点附近径向力小于螺旋形压水室;通过了试验验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为企业节省了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固液两相流理论,应用欧拉-拉格朗日法模拟了离心式泥泵不同流量及泥沙浓度下的定常固液两相流场,应用FINNIE预估模型进行了磨损特性计算,着重研究了泥泵叶轮、压水室表面的磨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泥沙浓度增大,泥泵的叶轮、压水室表面的磨损率相对值相应增大;压水室表面的磨损率相对值在小流量的值较高;叶轮的磨损率相对值的最大值出现在小流量区域;压水室表面的磨损率相对值比叶轮表面要高;泥泵在高效区运行,泥泵过流部件的磨损率相对值较低.  相似文献   

13.
引入边界涡量流(BVF)理论对叶片进行诊断,探究叶片表面BVF分布与水力性能的关系,为将来改进设计提供诊断依据.选用IS150-125-250型离心泵(参考离心泵)基本参数,基于速度系数法和二元理论自编程序,设计出新的离心泵叶轮.与参考叶轮相比,新设计的叶轮进口端空间弯扭特征明显.采用RANS控制方程组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设计离心泵和参考离心泵全流道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两者含设计工况点在内的13个工况点的水力性能.同时根据设计离心泵和参考离心泵叶轮内流场计算结果,基于BVF诊断方法,对两叶轮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BVF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参考离心泵,设计离心泵在小流量工况下扬程和效率较高,最高效率可提高5.3%.参考离心泵叶片表面BVF峰值较大,而设计离心泵叶片表面BVF分布更均匀,变化也更平坦,说明设计离心泵叶轮能更有效地抑制流动分离等不良流动的发生,改善了离心泵的水力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核主泵隔舌圆角对环形压水室流动特性的影响,以缩比系数为0.4的核主泵模型泵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隔舌圆角大小设计出11种方案,同时在压水室内建立10个截面,并以此表达压水室流场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方法对设计工况下不同方案泵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模拟结果分析表明:压水室内压力沿主流流动方向先增大后减小,在以出口扩散管中心为起点沿主流流动方向旋转180°处压力最大;在设计工况下,环形压水室水力损失主要产生于以出口扩散管中心为起点沿主流流体流动方向的1/4环形流域内;隔舌圆角对泵性能有一定影响,在设计工况下隔舌圆角大小只对环形压水室性能有影响,对叶轮性能、导叶性能几乎没有影响;随着隔舌圆角增大,环形压水室水力损失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极小值使得环形压水室性能最优;R=50 mm时,环形压水室水力损失最小,泵性能最优.研究结果可为环形压水室隔舌圆角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50PG-28自吸泵结构和自吸性能的不足,对自吸泵的压水室进行了改进:由正导叶式环形流道改进为由正反导叶组合式流道,使气水分离更加充分,达到提高自吸性能的目的。采用加大流量设计法对新型射流式喷灌自吸泵的叶轮、压水室进行了水力设计。并通过更换不同喷嘴直径进行了自吸性能的对比试验,其中4号喷嘴在5m时自吸时间为58s,自吸性能最优。泵的试验结果表明,泵的效率为67.12%,效率高,高效区范围宽,性能曲线平坦。  相似文献   

16.
离心泵叶轮水力设计的交互式CAD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常使用的离心泵叶轮水力设计的CAD系统均注重提高设计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但在叶轮水力设计过程中,技术参数的选用和前后盖板的型线设计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均发生一些变化,因此,有必要研制开发具有更大灵活性的CAD系统。根据Bener曲线拟合方法,介绍了离心泵叶轮采用交工方式进行设计的CAD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在Windows开发环境下采用MC7.0程序设计系统给予了具体的实现,弥补了以往心泵叶轮CAD系统的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双进口并联自平衡型卧式多级离心泵双蜗壳压水室的水力性能,在确定叶轮模型前提下,采用不同速度系数的第Ⅸ断面设计并调整隔板出口的延伸长度,通过CFD分析确认了速度系数0.38、隔板延伸至垂直型线为3个方案中的最优模型。最后通过两级泵整机试验测试,表明实测性能曲线与CFD预测曲线误差2%以内,且高效区在0.751.3倍额定流量区间。  相似文献   

18.
叶轮是离心泵主要的过流部件,而叶片的造型是叶轮设计的难点,也是影响离心泵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此,通过离心泵木模图,利用uG软件对叶轮进行了三维造型,并对叶轮扭曲叶片的型面质量进行了分析,使叶轮造型更加准确,提高了叶轮设计效率,为后面叶轮三维流场分析和数控加工等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两相流的理论设计方法对火电机组所用脱硫泵的叶轮直径、叶轮出口宽度、叶片进出口安放角和压水室等几何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适当增大叶片出口宽度和涡室排出口直径、并减小叶片出口安放角以减小磨损,提高泵的效率和水力性能.基于Pro/E软件建立泵的三维全流场模型,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 6.3,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泵内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两相流场的磨损机理进行了阐述,根据泵的设计工况对流道内固相体积分数分布进行数值计算及分析,同时对过流部件的基本磨损情况和主要磨损部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叶轮的主要磨损部位在叶轮进出口处、叶片工作面、叶片前流线和前盖板处;设计的压水室耐磨衬板间隙自动补偿装置的可更换的结构形式能够保证泵的高效运行并延长泵的使用寿命;泵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泵设计合理,额定点效率提高了3.8%.  相似文献   

20.
深井离心泵叶轮极大直径设计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深井离心泵外径受井径限制的结构条件,研究了一种深井离心泵叶轮极大直径设计法,其特点是将叶轮前盖板直径扩大到泵体内壁边缘,使叶轮直径在相应的井径条件下达到极大值,它与反导叶导流壳配套,可以使泵体轴向长度减短到极小值.应用这种创新的设计方法,可以使相同规格的井泵单级扬程提高50%左右,生产成本降低1/3左右.详细介绍了这种井泵设计方法的基本理论与叶轮设计计算步骤,并通过流场的数值模拟,论证了其设计的合理性;通过样机试验,证明了这种设计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井泵的单级扬程,还可以提高水泵效率,实现深井离心泵全扬程无过载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