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石瑞君  李红玉  刘锦文  周秀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52-16452,16455
[目的]从绿茶的副产品(如茶末、茶梗等)中提取茶多酚及酯型儿茶素,变废为宝。[方法]用水提、柱层析等提取分离酯型儿茶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提取物中EGCG含量为44.5%,ECG含量为16.3%,提取率分别为5.3%,2.0%。[结论]绿茶的副产品中茶多酚及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也比较高,可以充分开发利用绿茶的副产品,以发挥绿茶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加工工艺对绿茶儿茶素组分和茶多酚保留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方式的杀青、揉捻、干燥等绿茶主要加工工艺对儿茶素组分和茶多酚保留率的影响,采用不同杀青工艺(滚筒杀青、微波杀青、蒸汽杀青)、不同揉捻工艺(轻压揉捻、重压揉捻、传统揉捻)、不同干燥工艺(烘干、炒干、烘炒干)分析绿茶产品中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等简单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等复杂儿茶素组分的含量及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微波杀青工艺、轻压揉捻工艺、烘炒干工艺较有利于提高EGCG、C、EGC、EC、ECG等儿茶素组分的保留率,而且简单儿茶素组分C在杀青、揉捻、干燥等绿茶主要加工工艺过程中不仅得到了保留,并且可能由于儿茶素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氧化、异构化等作用,其含量反而得到了提高,增幅达34.02%。  相似文献   

3.
4.
红茶和绿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茶茶叶和绿茶茶叶为原料,考察浸提温度、时间、固液比、溶剂浓度对茶多酚提取的影响,并对其提取率进行了研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出了溶剂法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红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6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3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0.35%;绿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4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5.44%。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茶多酚提取率及纯度,减少有机溶剂用量,选择粉碎粒度为80目的绿茶粉,利用水为提取剂,微波辅助提取,超滤分离、大孔树脂纯化提取茶多酚。研究确定茶多酚提取工艺流程为:微波功率在600W,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7min,浸提次数为2次效果最好,其浸提率达84.73%。采用中空纤维膜超滤,膜孔径在0.0015~0.02μm,操作压力0.10~0.12 Mpa。选择4号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茶多酚,上样浓度0.46 mg/mL,上样流速1.4 mL/min,溶液pH值3.0。上样体积600 mL,洗脱剂80%(体积比)食用乙醇,洗脱流速为2.0 mL/min,洗脱剂用量为520 mL。低压下抽真空干燥,得纯度高于95%、咖啡因含量低于1%的茶多酚样品。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有关茶多酚提取及儿茶素的单体分离纯化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对茶多酚提取及分离纯化技术方法简要介绍,并探讨此研究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绿茶为原料,分别采用人工接入黑曲霉发酵和自然发酵方法,测定不同时期的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研究其在2种不同的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多酚总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和表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在发酵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先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但茶氨酸的含量逐渐降低,人工发酵终止时精氨酸的含量迅速增加且氨基酸总含量迅速升高。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在发酵前期增加后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绿茶茶多酚超临界CO2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61-17063
[目的]研究绿茶茶多酚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及茶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超临界CO2(SCFCO2)萃取绿茶中的茶多酚,以茶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萃取工艺予以优化,对所得粗品茶多酚精制后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萃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萃取工艺条件为:CO2压力25MPa、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2.5h,在此条件下,SCFCO2可将绿茶中47.50%的茶多酚提取出来;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SCFCO2萃取的茶多酚具有优异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活性和较强的清除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活性,具有突出的还原能力(与VC基本相当)和抑制猪油氧化的能力,其抗氧化活性相当于或优于VC且明显高于乙酸维生素E。[结论]该研究提取的绿茶茶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研究不同提取方法、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沉淀茶多酚pH 5个单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提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质量分数70%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液,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h,离子沉淀条件为Zn2+作为沉淀剂,质量分数为15%的NaHCO3水溶液调节pH为6.0,茶多酚沉淀转溶条件最佳表现组合为:A2B1C2D3,即茶多酚沉淀用2mol/L硫酸溶液,料酸体积比为1∶2,于20℃转溶15min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及分析检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罗亚楠  于丽颖  刘立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29-16430
[目的]研究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提取物的分析检测。[方法]以绿茶为原料,水作为浸提溶剂,采用单因素试验,通过改变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乙酸乙酯用量4个因素以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钼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的纯度,用红外光谱法对产品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由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用量(固液比)1∶2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40 m in,乙酸乙酯用量85 m l。在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物得率为15%。分析检测表明,所得产品纯度较好。由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可确定,所得产品为茶多酚。[结论]为茶多酚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交试验法优化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了绿茶中茶多酚提取产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①95%乙醇提取1.5h,用等量氯仿萃取2次,最后再用等量乙酸乙酯萃取1次。②要得到茶多酚含量高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应为:95%乙醇提取1.0h,用等量氯仿萃取3次,最后再用等量乙酸乙酯萃取3次。这些结果,为改善茶多酚的提取方法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市售4种绿茶和发酵茶(包括红茶、滇红茶和普洱茶)的茶多酚组成和比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多酚种类和含量。[结果]市售绿茶均含有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茶多酚,以及没食子酸(GA)和咖啡因(CAF),EGCG为4种绿茶有效成分中的主要物质。半发酵茶铁观音7种有效成分全部检出,EGCG含量最高为16.610 mg/g。发酵茶红茶中茶多酚(儿茶素)部分被降解,GC、EGC、EGCG含量低,咖啡因含量高为17.304 mg/g;滇红茶中EGCG和ECG含量最高,分别为4.588和3.559 mg/g;普洱茶主要有效成分为没食子酸和咖啡因,几乎测不出其他5种茶多酚。[结论]茶叶不同发酵工艺使茶多酚不同程度被降解。  相似文献   

13.
茶多酚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在食品加工、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绿色工程"的热点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以绿茶为原料,采用一种新的复合型金属离子沉淀剂提取茶多酚以及茶多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高山绿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山绿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并优选其提取工艺。[方法]以高山绿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茶多酚进行乙醇溶液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结果]高山绿茶茶多酚的醇提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为60℃,浸提30 min,料液比为1∶20,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4.72%。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40%,浸提温度为60℃,浸提30 min,浸提1次,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5.36%。[结论]高山绿茶茶多酚的超声波辅助提取率稍高于醇提,但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5.
16.
绿茶及茶多酚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926-9927,9929
茶消费量占全球饮料消费量第2位,普及性仅次于水.绿茶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酚、咖啡因和氨基酸,绿茶中含有丰富的儿荼素,其中茶多酚是最丰富的.绿茶及其中的多酚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对茶和茶多酚相关的药理特征进行了重点讨论,希望能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并鼓励对公众健康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茶树 5个大叶品种引种到雅安萌发早迟与环境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影响大叶种萌发早迟的因素不仅仅是积温 ,它与诸多因素有关 :①种质的遗传保守性 ;②茶树的需冷量 ;③日照长度 ;④降水量以及土壤的干旱。所以南茶北引不能笼统认为萌发一定延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后对四川茶叶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多边谈判的进展 ,中国成为WTO成员国已指日可待。加入WTO不仅给中国茶叶经济带来机遇 ,也使中国茶叶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四川茶类丰富 ,加入WTO后 ,四川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机遇多于挑战。但四川茶叶发展中现有的突出问题 ,使川茶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受到挑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 ,四川茶叶必须扬长避短 ,走具有四川特色的发展道路。首先是加大以“三抗性”为产量基础的高香、高机能营养成分含量的特色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其次是大力发展有机茶 ,为四川茶叶生产提供新的增长点 ;第三是运用经济学比较利益原理 ,加强对茶业经济的研究 ;最后是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茶叶生产 ,保证四川茶叶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