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1,5-脱水葡萄糖醇(1,5-AG)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34例)和胰岛素组(36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1,5-AG、血尿酸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HbA1c、血尿酸较治疗前下降,而1,5-AG较治疗前上升(P0.01)。胰岛素组治疗后FPG、HbA1c低于吡格列酮组,1,5-AG、血尿酸高于吡格列酮组(P0.01)。吡格列酮组降低血尿酸作用比胰岛素组更显著(P0.01),胰岛素组升高1,5-AG作用比吡格列酮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后1,5-AG与FPG均呈显著负相关(r=-0.774,P0.01;r=-0.582,P0.01),(r=-0.800,P0.01;r=-0.586,P0.01);1,5-AG与血尿酸无相关性(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使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胰岛素降低血糖,进而导致1,5-AG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1],使用胰岛素治疗是对糖尿病患者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治疗手段,如何保证病人的正确用药和血糖监测是病房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2-3]。1糖尿病监测治疗记录单设计背景血糖监测可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指导调整治疗方案。目前,在大多数医院快速血糖仪被广泛使用,因其监测的结果与生化法测定静脉血糖相似,简单快捷的监测方法为观察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变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住院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后的结果记录各个医院并无统一的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妊娠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符合妊娠期要求的糖尿病饮食及运动和教育,治疗组使用地特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对照组使用诺和灵N控制空腹血糖,两组均为每晚睡前皮下注射,两组均辅以三餐时门冬胰岛素治疗,全部患者观察3个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更好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更高的治疗达标率,更少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在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中比诺和灵N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乳牛酮血症多因饲料内蛋白、脂肪过多,醣类和维生素不足,致使血糖降低,肝脏生醣作用增强,产生大量酮体而发病.高产乳牛运动不足,肝脏患病及胰岛素生产不足,也往往引起该病.  相似文献   

5.
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应尽早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通过运动和控制饮食血糖还不能达标者,应该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从胰岛素合成后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到实现生理效应的一系列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异常。运动疗法能够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机体维持血糖稳定的激素调节能力。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运动干预骨骼肌胰岛素功能的研究情况,分析了运动对骨骼肌胰岛素影响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运动形式对骨骼肌胰岛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口服药不能保护胰岛素分泌功能当前的口服降糖药,不能遏制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性衰退,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有缺陷,而且会逐渐加重甚至衰竭,这就是为什么糖尿病是一种进行性恶化的疾病。而现有的口服降糖药物,虽然都能有效控制血糖,但尚不能持久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所以患者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在逐渐衰退,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血糖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均高于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维持血糖稳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对并发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6例先行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二组保持原有治疗方案,干预组加用罗格列酮4mg/d。每天查血糖二次以上,根据血糖水平,每两周调整一次胰岛素剂量。结果:干预3月后,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由(12.2±1.2)次/月下降至(5.7±2.1)次/月,下降幅度52.8%;对照组由(12.1±1.5)次/月下降至(9.2±1.9)次/月,下降幅度2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强化治疗中,配合密切血糖监测,加用罗格列酮可降低低血糖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是全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引起的持续血糖和糖尿升高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有四种类型:①Ⅰ型:胰岛β细胞破坏,通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这类患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过去又称胰岛素依赖型.②Ⅱ型: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这类患者一般不需用胰岛素治疗,仅用饮食调节加用口服降糖药物即可控制血糖,过去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③其他:由胰腺内、外原因和其他疾病、药物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④妊娠糖尿病.我国Ⅰ型糖尿病约占5.6%;Ⅱ型约占糖尿病的93.7%;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其治疗是控制血糖升高及防治并发症,现就中药抗糖尿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胰康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常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同时加用胰康胶囊。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降低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1.7%,两组之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只是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比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胰岛素、C-肽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胰康胶囊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在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CSII组(n=26)和MSII组(n=22)两组,CSII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MSII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笔降糖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天血糖谱的变化,观察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CSII组与MSII组相比,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但胰岛素泵降糖效果优于胰岛素笔。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EGCG是否会影响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检测,探究喝茶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中胰岛素药效和血液水平检测是否造成影响。【方法】使用EGCG灌胃的方法对胰岛素治疗后的糖尿病大鼠进行短时间干预,并进行血糖测试。用相应的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体外研究发现,各个浓度的EGCG组对胰岛素检测值没有差别,而高浓度的EGCG会引起胰高血糖素检测值升高。在动物实验上,EGCG联合胰岛素实验组与胰岛素单独治疗组在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以及血液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检测结果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饮茶不会影响糖尿病病人血液中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对胰岛素的治疗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要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2型患者早期虽然不需要依赖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没有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胰岛素的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5.
在糖尿病的运动疗法中使用的是有氧运动,即使运动强度较小,但只要一次运动的持续时间变长,脂质的利用率就高,进而,持续运动通过末梢胰岛素的改善,使糖、脂质代谢等有改善,这是有氧运动疗法的主要依据。尤其是对于在一天中缺乏运动习惯的糖尿病患者,理想的运动疗法的具体方案应该是除进行有氧运动之外,还应结合进行增强筋肉力量的运动或柔软体操。  相似文献   

16.
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存在着下列问题:人们缺少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患者自我防护意识比较淡薄、对糖尿病的理解及其治疗上存在误区、护士的知识水平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理人员换班过于频繁导致健康教育的连续性难以保证。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要以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自我监测血糖等为主要内容,并且相互穿插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组(40例)和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42例)。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组采用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采用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中餐前口服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根据血糖调整用药剂量,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82例均完成16周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后两组各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瑞合列奈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并连续服用洛伐他汀8wk,对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显著 (P<0.01),且副作用发生率低而轻微.结论: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调节作用疗效肯定,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蝮蛇抗栓酶对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为抗凝降粘药在糖尿病的防治作用中提供有意义的线索。方法 :以蝮蛇抗栓酶治疗 2型糖尿病 2 2例 ,与未用蝮蛇抗栓酶治疗 2 0例作对照。 2组采用降糖药物相似。结果 :蝮蛇抗栓酶治疗组血糖下降 ,血液粘滞性降低 ,胰岛素敏感性增加 ( P<0 .0 1 ) ,而对照组无上述变化。结论 :蝮蛇抗栓酶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微循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机制来促进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正>问:我母亲患有糖尿病,一直以来血糖都控制不佳,降糖药不断加量,但效果也不明显。据说运动不仅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还能够减少降糖药的用量,我母亲听说后便开始加强运动锻炼。但是,每次运动后发现血糖不降反升,这是为什么呢?(云南程秋丰)答:运动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手段,的确有帮助患者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药用量的作用。但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