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代课教师清退问题“有情操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课教师的清退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分析清退代课教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有情操作",依照"不求快,但求妥"的原则,由国家财政承担经济补偿,同步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吸纳部分代课教师填补农村师资缺口和畅通劳动仲裁渠道等措施妥善解决代课教师的清退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的体制环境下,代课教师为偏远贫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讲求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和优化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后普九时代”,身份尴尬、体制排斥和法理缺陷等先天条件不足和后天制度障碍是解决代课教师问题面临的三个困境。农村代课教师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体制和群体心理支撑机制,破解的对策是出台合乎人文道义要求和代课教师自身合理诉求的政策。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上,要反思农村教师储备补偿机制建设不足、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缺乏和事业单位二元用工体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代课教师作为一支被忽视和边缘化的教师队伍,一直被排除在教师培训计划之外。农村代课教师特殊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决定了代课教师培训无论从培训理念、培训内容还是培训方法等方面都应与骨干教师培训等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乡村代课教师——被漠视的另类贫困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上世纪末,全国民办教师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这会给我国本世纪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还有一支庞大的代课教师队伍,也称计划外民办教师队伍。他们大都分布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待遇极低,因此造成了代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而如何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则直接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代课教师,是指那些在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1984年年底以前,他们曾被称为民办教师。1985年,在全国"一刀切"不再允许出现民办教师后,不少偏远贫困山区因财政困难而招不到公办老师时,这些填补在缺口的临时教师,开始被称为"代课教师"。这个庞大而沉默的群体,即便没有任何"名分",却也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的身影遍布中国偏远、贫困山区,坚守于乡村一线,保障着一代又一代农村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教师队伍学历普遍不高,教师专业发展主观意识不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不充分,教师继续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是西部农村教育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对此提出以下策略:一是鼓励教师攻读在职学位,优化西部农村教师的学历提升机制;二是优化职称评定方案,提高西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三是丰富教师培训形式多样性,真正落实西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四是实行全员坐班制,增加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频率。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新课标已在全国推广,新课标把任务型教学看作其实施的主要机制和推进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是否适应,能否胜任,面临哪些问题?笔者对地处我国西部的陇东南地区的农村中学进行了调研。本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任务型教学在农村中学实施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适应性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评析及开发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农村在西部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部农村发展的好坏 ,事关整个开发事业的兴衰成败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西部农村发展必须与当地资源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相适宜 ,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基于此 ,本文定义了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分析了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认为量大质低是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特点。提出了加大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的必要性 ,并全方位探讨了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快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目前己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研究,结合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中国农村全面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中之重,促进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是加快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必要环节。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不容乐观,呈现出低水平非耦合发展的现状,严重制约着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非耦合发展的制度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试图从农村社会基础环境、小城镇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乡镇企业4个方面构建促进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创新框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村弱势群体信息化普及状况的提高是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扶助支持下,湘西偏远农村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多成绩,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作用也毋庸置疑。但是,由于历史及自然地理等原因,湘西地区不少农村的弱势群体在使用和参与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上还存在很大缺憾。因此,本文从湘西偏远农村目前信息化使用概况出发,研究推广湘西农村弱势群体在信息化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实阻碍,试图为农村弱势群体广泛参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皖西地区6个县、市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从投入的经费、场地设施、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师资、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林畅  周恒  徐志高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412-2415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生态圈)农村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给鄂西生态圈的科学发展带来极大挑战.阐述了鄂西生态圈农村水资源面临的相关问题,从农村水资源统筹规划、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加强水资源科学利用等方面提出了鄂西生态圈水资源科学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炜  李斌红 《农业网络信息》2007,(9):133-134,142
90年代中期以来,西部地区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经费短缺,教育管理滞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本文通过甘肃省秦安县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以期引起重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扶贫模式与扶贫绩效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阐述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现状和四阶段扶贫开发历程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参与式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开发和移民开发等扶贫模式;总结了西部农村扶贫开发的绩效。研究发现:西部农村扶贫模式创新是西部农村扶贫取得良好绩效的保证。最后提出开展扶贫模式创新、打破农村扶贫制度性陷阱、消除农村制度性贫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部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而该地区生态平衡却日益受到威胁,这使西部农村居民的环境关心尤其应该受到重视。基于陕北农村调查数据,对2000年修订版NEP量表在西部农村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发现照搬原量表使用存在很大问题,对其加以修正后,由6个项目构成的量表具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可构成测量西部农村居民环境关心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孙昌兴  钟金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44-12247
从社区银行的产生、以美国为主等国家取得成功的背景、以及社区银行在我国的利弊入手,指出现行的农信社改革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国农村金融需求特征的角度说明农村对合作金融存在强烈的需求,针对农信社改革合理定位问题指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乔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61-9962,9964
在分析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政府主体地位缺失,学校硬件设施差,园长管理水平低,优秀师资严重缺乏等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府行为,合理利用布局调整改善学校硬件,强化准入制度和加强培训等方面,提出了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城乡差距是我国最大的结构性难题之一,其根源则在于城乡要素配置的错位。基于城乡要素相对错配系数,测算我国城乡劳动力与资本配置扭曲程度,分析城乡要素错配的空间分布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劳动力要素错配大致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特征,城乡资本要素错配程度空间分异呈现由东向西逐步递增的态势,且2002—2018年城乡资本要素错配水平呈现出向中东部转移的特征。研究结论可为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