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秋凉进补宜调理脾胃,重点应在“养阴润燥”。 中医所谓的“养阴润燥”主要是指要滋润身体,一般情况下,秋季易伤肺;初秋天气较热时,人们常会感到口干舌燥,咳嗽痰少,这种症状称为温燥;到深秋天凉时,咳嗽痰多,清且稀,就是凉燥。温燥要用清凉生津类药物,可以生吃一些生梨、甘蔗、白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技术》2010,(10):61-61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是,秋季适合进补并不意味着可以乱补,应注意“九忌”。  相似文献   

3.
冬季来临,许多人在考虑进补健身,专家告诫,进补是有学问的,不是人人都可进补,不能随便服补品、补药的。冬季进补要注意以下几点。1.戒乱进补首先,应了解自己该不该补,属于何种体质,何脏何腑有虚。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应在有经验的中医指导下进补,做到有的放矢。2.补而戒腻对于健康状况欠好,脾胃消化不良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只有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良好,才能保证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否则服再多的补物也无济于?事。冬令进补不能重于滋…  相似文献   

4.
立秋以后,气候一般早晚凉爽温差大,加上酷暑对人体的消耗,人非常容易倦怠、乏力。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不过有关专家认为,秋天进补要讲究阴阳平衡,不能乱补,否则适得其反,反而把身体给补坏了。因此秋季进补要防“六大误区”:  相似文献   

5.
“冬至”前后,人们纷纷进补,以蓄积营养,强身健体。千百年养生实践证明,寒风刺骨、大雪封地的冬季,确是保养肾气的最佳时节。中医认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乃“先天之本”。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进而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许多养生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养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2011,(3):40-40
在各种进补方式中,食疗备受推崇。中医也认为,万物复苏之季,人体消化功能增强,胃口大开,营养更易吸收,是一年中最理想的“健康投资期”。但面对各种膏粱厚味,老百姓可要小心,别走入进补误区。  相似文献   

7.
锁堂 《农村新技术》2011,(10):70-71
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之时,由于万物敛藏,人们应顺其自然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抗病延年。“秋冬养阴”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食疗养阴法、节房事养阴法、静息锻炼养阴法以及中药内服养阴法等,下面介绍常用养阴中药。  相似文献   

8.
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之时,由于万物敛藏,人们应顺其自然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抗病延年。“秋冬养阴”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食疗养阴法、节房事养阴法、静息锻炼养阴法以及中药内服养阴法等,下面介绍常用养阴中药。  相似文献   

9.
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人们都习惯地想到补身强体、吃补药补品,把许多补药补品集中食用,如人参、鹿茸等。这种进补不但无益于健康,反而可能会损害到身体!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与白露的养生进补相同的是,这个时候的养生保健应注意4方面的内容:一、无病就不需要进补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脾虚是指脾功能不足,特点是吃得少、胃口差、食后腹胀、四肢无力、怕冷、大便稀溏等。《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中说道:“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这句话的意思是,脾胃有病,必然有邪气滞留于两髀。两髀是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现代人长时间久坐,会使周身气血运行缓慢,脾胃的运化功能下降,易形成痰湿淤阻。  相似文献   

11.
正秋后进补不能急,尤其是有虚证的人,否则容易出现上火或其他不良反应。专家提醒,阴虚、体虚、肝郁、有痰湿和有瘀血的五类人尤其不宜进补。1.阴虚的人由于体内阴精缺少,相对来说阳气亢盛,因此容易上火,进补不当更易火上浇油。这类人群大多体型偏瘦、脉细、口干、眼干、睡眠差,治疗应以养阴兼疏通为主,多用黑矾、当归、砂仁、厚朴等中药。日常禁烟酒、辛辣,勿过饥过饱。2.日常人们所用的补品大多偏热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1999,(12)
我国民间有“冬令进补”之说,即每年农历的冬至到立春,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这确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其原因有三:一是冬季为人体的休眠调养期;二是冬季进补不易出汗而被排出,有利于人体吸收;三是冬季进补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和津液之不足,起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之效应。冬令进补对于防病治病和增强抵抗力确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金兰 《新农村》2009,(10):30-30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不少人开始进补.但进补不可乱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地黄别名酒壶花、杯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等,是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根入药。生地黄味甘、苦,性微寒,具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功能。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具有滋肾益精,滋阴补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人们有冬季进补的习惯。进补素食效果也是不错的。下面是几种冬季素食的进补食品:栗子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能养胃补脾,壮腰补肾,活血止血。栗子与粳米一起煮粥可健脾胃,增进食欲,特别适合老年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脾虚是指脾功能不足,特点是吃得少、胃口差、食后腹胀、四肢无力、怕冷、大便稀溏等。《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中说道:“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这句话的意思是,脾胃有病,必然有邪气滞留于两髀。两髀是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现代人长时间久坐,会使周身气血运行缓慢,脾胃的运化功能下降,易形成痰湿淤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除了原有的生产功能外,其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愈发显现。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与返朴归真田园生活已成为都市人所向往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农业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田园风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兼具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三生农业”已成为台湾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医理论认为,春季进补应以平淡进补、补而不燥、因季而宜为原则”,深圳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张仲海教授如是  相似文献   

19.
陈桦 《新农村》2006,(10):25-25
秋季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期,稍加滋补便能收到祛病健身的效果。不过秋天进补要讲究阴阳平衡,不能乱补一气,否则反会补坏身体,所以进补要讲究科学,具体做到八忌。一忌虚实不分“补”是针对“虚”而言的,只有当人“虚”时才需进补,不是虚症病人则不宜用补药。虚症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06,(8):24-24
夏天,气温高出汗多,损耗了大量体液,并随之消耗了各种营养物质,很容易感觉到身体乏力和口渴。这是一种耗气伤阴的表现,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下降,因此,建议夏天应多吃四类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