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庆元县的山地分布、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和环境多样性特点十分明显,当地种植的南瓜、西瓜、黄瓜、苦瓜等规模大、质量好;从长兴引种的栝楼由于其效益好,在短短的几年里就发展到333.3hm2。随着瓜类发展规模的扩大,瓜绢野螟[Diaphania indica(Saunders)]蔓延迅速,种群呈明显上升趋势,防治难度加大,已成为制约庆元地区栝楼和其他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发生和为害特点1.1发生特点瓜绢野螟是喜高温、高湿的害虫,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85%以上。田间调查发现,瓜绢野螟在本县1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枯叶或表土越冬。…  相似文献   

2.
黄杨绢野螟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perspectalis(Walker)]又名黑缘螟蛾。主要为害金边黄杨、雀舌黄杨、瓜子黄杨、大叶黄杨、锦熟黄杨、冬青等。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造成枯枝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景观。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黄杨作为一种优良的常绿灌木,近年来已成为平邑县城镇街道、广场、单位庭院、小区绿地的主要绿化树种之一。2000年以前,黄杨绢野螟在本县未见发生。2001~2002年只在个别地区的植株上有少量发生,且未构成为害。2003年夏、秋季,此虫在本县暴发,五年生黄杨一般每株有虫8~15头,严重的每株40头以上。…  相似文献   

3.
杨进绪 《植物医生》2005,18(4):18-19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又名黑缘螟蛾.主要危害城镇绿化植物中的金边黄杨、雀舌黄杨、瓜子黄杨、大叶黄杨、锦熟黄杨、冬青等.幼虫食性单一,主要取食以上植物的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造成枯枝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着植株的生长和绿化景观.因此,作好黄杨绢野螟的防治工作是保证黄杨成活率和绿化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黄杨绢野螟的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杨在贵阳地区是主要的庭园观赏植物之一,近年受黄杨绢野螟(Diapania per-spectalis Walker)为害日趋严重。幼龄幼虫取食叶肉,被害叶初期呈黄色枯斑,后至整叶枯萎脱落,四龄以后食量增大,为害更加严重。幼虫还有吐丝结巢的习性,吐丝将树叶及被害后的落叶缀合在一起,致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近13年荆州地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发现4月和5月上旬雨日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为0.5749和0.6978;3月和4月的雨日和病叶率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为0.5424和0.4538;而3月雨日、雨量、4月和5月上旬雨日因子与茎病株率有一定相关性。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邱玉秀 《广西植保》2010,23(2):38-41
昭平县是水稻纹枯病常发区、老发区和重发区,2003年以来发生面积占水稻复种面积的73.62%~78.01%,发生程度4-4(5)级。由于采取综合的应对措施,纹枯病的综合防控在实践上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水稻产量损失总体上仍然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但是产量损失程度仍为各病虫害之首。  相似文献   

7.
吴江 《湖北植保》2022,(3):54-55
油菜菌核病是鄂州市油菜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常年发生程度重,发生面积广。本文分析了鄂州市近10年油菜菌核病发生危害情况及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为鄂州市未来油菜菌核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 2021年罗田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从菌源基数、气候条件、品种抗性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偏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是危害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等叶片及嫩芽的主要害虫之一,经过4a的室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基本摸清了其生活史、生活习性、采用人工防治、药剂防治,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永寿县地处陕西省渭北旱塬,全县栽植苹果近1.2万hm2。近年来苹果斑点落叶病逐年偏重发生,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发病程度不断加重,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该病具有潜育期短、发病早、扩展快、再侵染率高的特点。永寿县1997年零星发病面积约600hm2,病叶率0.1%;1998年发病面积发展到2000hm2,病叶率11.2%;1999年发病面积达3333hm2,病叶率17.1%;2000年则上升到8667hm2,病叶率26.5%,重发点位则达到100%。近几年来,通过对斑点落叶病的发生与相关因素的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乐至县套作大豆田豆秆黑潜蝇发生偏重,引起大量死苗,部分田块损失较重。通过田间调查,分析了豆秆黑潜蝇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刘寿明  尹涵 《湖北植保》2022,(1):33-35+38
当前,瓜绢野螟已经成为瓜类蔬菜的主要害虫,发生日趋加重。然而,登记用于瓜绢野螟的防治药剂种类极少。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和浸叶法测定了登记用于防治瓜类蔬菜上其他害虫的10种药剂对瓜绢野螟卵、2龄和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甲维盐对瓜绢野螟卵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印楝素、虫螨腈、溴氰虫酰胺等对2龄幼虫的毒力较高;乙基多杀菌素和甲维盐对5龄幼虫的毒力较高。因此,在长江流域瓜类蔬菜生产中,可以轮换使用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虫螨腈等药剂防控瓜绢野螟幼虫。  相似文献   

13.
巨野县瓜螟严重发生瓜螟(DiaphaniaindicaSaunders)又名瓜绢螟、瓜野螟、棉黑边螟等,主要为害瓜类如冬瓜、南瓜、丝瓜等,其他棉花、木槿、豆角上也有为害。危害时幼虫吐丝缀连叶片,在叶背隐居取食,严重的吃成缺刻或孔洞。据9月8~17日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试验示范的方法,在弄清瓜绢螟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寻求有7效的防治技术,将害虫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控制在低水平以内,使瓜菜中的产口,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瓜绢螟 [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别名瓜螟、瓜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它是丝瓜、冬瓜、苦瓜、黄瓜、南瓜等作物上主要害虫之一.安庆郊区每年种植的瓜类蔬菜品种较多,由于菜农对该虫的发生规律不甚了解,常抓不住防治适期. 2003年瓜绢螟在本地区重发,不仅为害叶片,而且为害瓜果. 7月 29日调查 3代瓜绢螟,苦瓜百叶有虫 182头,瓜果被害率 31.5%,瓜藤被害率 5.1%,重于 2002、2004年同期调查,其百叶虫口数分别为 57、83头,瓜果被害率分别为 0及 1.2%,无瓜藤被害.严重影响了瓜果的产量和质量. 2002~2004年我们对该虫在本地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吴涛 《湖北植保》2007,(1):8-10
2006年稻飞虱在荆州市水稻上特大发生,是自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据统计,全市稻飞虱发生面积53·51万hm2次,是种植面积的1·5倍。其中中、晚稻“穿顶”面积4·85万hm2,占中、晚稻面积的16·7%。2006年虽经过大力防治,但仍然给水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全市因稻飞虱为害造成粮食  相似文献   

17.
大同地区禾谷类黑穗病偏重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市地处山西省北部,属于高纬度、高海拔的冷凉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谷黍、莜麦、高粱、春小麦等禾谷类作物和其他杂粮。近年来,黑穗病发生与为害逐年加重,成为禾谷类作物的主要病害。发病面积达10万hm2,占禾谷类作物播种面积的65%,一般田块发病率5%~10%,严重田块达50%以上,产量损失一般为5%~10%,重者达50%~90%。因黑穗病为害引发多起种子纠纷事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鉴于此,笔者进行了5a的田间系统观测和大田调查,基本摸清了禾谷类黑穗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重发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1发生种类大同地区…  相似文献   

18.
黄杨绢野螟的生活史及其防治简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徐海莲  梁作栯 《江西植保》2001,24(1):17-17,19
黄杨绢野螟D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分布于我国华南、华东、西南,国外在日本、朝鲜、印度也有发生。以幼虫为害小叶黄杨、瓜子黄杨、黄杨木、冬青、卫予。在枝叶茂密处吐丝缀叶结巢,取食叶片、嫩梢,影响新梢生长,严重时整株叶片被吃光,树冠上仅留丝网、碎片,常造成树木枯萎死亡。笔者1997-2000年观察了黄杨绢野螟在小叶黄杨上的年生活史,并进行了防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几种精油对瓜绢野螟拒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选择松节油,柠檬桉油和胜红蓟素3种精油 ,研究其对瓜绢野螟2龄幼虫的拒食活性,并对这3种精油的残效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3种精油在1000mg/kg浓度下对瓜绢野螟2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24h选择性拒食率为 :松节油61.79%、柠檬桉油66.58%、胜红蓟素86.39% ;24h非选择性拒食率相对下降 ,分别为 :松节油37.30%、柠檬桉油41.76%、胜红蓟素75.03%。由于松节油和柠檬桉油的挥发性较强 ,残效期约 1d ,而胜红蓟素的残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20.
稻螟发生演变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螟为浙江省水稻的主要害虫。近50 a 来稻螟发生的演变是:50 年代后期,三 化螟随着单季稻改为双季稻,而发生量大增,采用“六六六”药剂防治得到控制,至1965 年,因产生抗药性而再度严重。二化螟在50 年代经过一度下降后,至60 年代初又有回升,随着三熟制的推广,迟熟早稻扩大,其发生受到抑制,至70 年代中期, 杂交稻面积扩大,发生 为害随之加重。80 年代后期,因种植业 结构调整,二化螟和三化螟又一次回升。发生上述演变的原因是耕作制 度改变、品种的更换、种植 业结构调 整、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防治对策应采取:适时灌水耕耙 等农业防治为基础,优 化药剂防 治策略,选用对口农药等科学用药为重点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