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大观园     
在十年动乱中,著名作家赵树理,常常被批斗。 一次,造反派们对赵树理同志大打出手,“啪”地一掌打在赵的脸上,吼道:“赵树理,你说你是什么人?!” 赵树理心想,你们给我扣了五顶帽子,我该用《纪念白求恩》里的“五种人”来回答。他不紧不慢地说:“我是‘一个高尚的人’。” 那几个造反派的打手更火了,又“啪”地一个耳光打来说:“你再说,你到底是什么人?” 赵树理又说:“我是‘一个纯粹  相似文献   

2.
《北方牧业》2006,(23):30-30
<正>1如果客户说:“我没时间!”那么推销员应该说:“我理解。我也老是时间不够用。不过只要3分钟,你就会相信,这是个对你绝对重要的议题……”2如果客户说:“我现在没空!”推销员就应该说:“先生,美国富豪洛克菲勒说过,每个月花一天时间在钱上好好盘算,要比整整30天都工作来得重要!我们只要花25分钟的时间!麻烦你定个日子,选个你方便的时间!我星期0和星期二都会在贵公司附近,所以可以在星期一上午或者星期二下午来拜访你一下!”3如果客户说:“我没兴趣。”那么推销员就应该说:“是,我完全理解,对一个谈不上相信或者手上没有什么资料的事情,你当然不可能立刻产生兴趣,有疑虑有问题是十分合理自然的,让我为你解说一下吧,星期几合适呢?……”  相似文献   

3.
《农村养殖技术》2004,(3):43-43
1.迁回说服法:当对方指出你所推销商品的缺点时,你可以先赞同他们的意见,以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然后再巧妙地说服对方。 2.借助他人法:借用客户朋友的关系,拉近自己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使对方很快就接受自己的产品。 3.图片讲解法:古人说:“百闻不如一见”,你要推销产品,仅靠嘴巴描述,效果不一定好。若你能用图片示意,效果也许会好些,因为人们的大脑接受图片的效果远比接受声音的效果好。 4.限定条件法:当推销被拒时,你可提出一个能让对方接受的限定条件,再进一步说服对方。如当你被拒绝时,你可以说“只要你听我说几句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4.
在家畜育种工作后裔测定中,许多文章都有“女儿”二字,例如“××公牛女儿生产性能测定”。这里的“女儿”,其意思即××公牛作为父本所生下的后代性别为雌性的个体。“女儿”二字被用在这里,谈起来既別扭,概念又不清。因为我国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的组成,无论在结构上、逻辑上都相当谨密和严肃,是世界上高度文明的文字。“男”、“女”、“儿子”、“女儿”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养蜂爱好者,因我地无大宗蜜源,所以没有收购商来,所产的各种蜂产品全靠自销。在自销过程中,遇到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消费者对蜂产品的无知和曲解,会让你真产品好产品卖不出去,现将遇到的怪事讲上几件。在邻村卖蜂蜜时,一位顾客说“:蜂蜜必须对入糖才能摇出来,所以蜂蜜都是含糖的”;另一个却说“:你能保证你的蜂蜜不结晶吗?”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说结晶是好蜜的却让人无奈,她竟说结晶是因为里面有蜂王浆。有个邻居在别处买了几斤蜂蜜,后来又买我的,在我去他家时,他问我在别处买的是否为真蜜,我一打开桶盖就闻到很浓的糖浆味,告诉他是…  相似文献   

6.
正女佣住在主人家附近,独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主人也曾留她住下,却总是被她拒绝。因为她非常自卑。有一天,主人要请很多上流社会的客人吃饭。主人说:"今天您能不能晚些回家?"女佣答道:"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过来吧。"那时已是黄昏,女佣回家拉了儿子往主人家赶。儿子问:"我们要去哪里?"女佣说:"带你参加一个晚宴。"四岁的儿子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一位佣人。  相似文献   

7.
《北方牧业》2013,(14):35
1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  相似文献   

8.
一位革命导师说过,市场上那些喊叫最响的人,正想把自己最劣质的商品卖出去。现实生活中,动听的广告词随处可见:什么“年薪10万寻设××养殖服务中心”、“无偿投资20000元扶持××养殖专业示范场”等等。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效益”?据说这些养殖、加工出来  相似文献   

9.
巧妙的批评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17):i0006-i0006
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登上美国总统宝座。这位总统以少言寡语出名,常被人们称作“沉默的卡尔”,但他也有出人意料的时候。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不错,但工作中却常粗心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这几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也能和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上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得意…  相似文献   

10.
欲望与方向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过这样一个短篇故事:一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效甚微,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停地跑一圈,他跑过的地方就全部归其所有。于是,农夫兴奋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们都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生活,又拼命地再往前跑……有人告诉他,你到了该往回跑的时候了,不然,你就完了。农夫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钱,更多的享受。可是,终因心衰力竭,倒地而亡。生命没有了,土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欲望使他失去了一切。…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生活中流传着许多寓意深刻的故事,而企业管理中与之相仿的行为和结果随处可见。故事里的哲理,给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了启迪性的思路。求生反应与速度竞争有2个人在树林里过夜。早上,突然树林里跑出一头大黑熊来,2个人中的一人忙着穿球鞋;另一个人对他说:“你把球鞋穿上有什么用?我们反正跑不过熊啊!”忙着穿球鞋的人说:“我不是要跑得快过熊,我是要跑得快过你。”听起来有点无情,但竞争就是如此残酷。因为,我们面对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变数并且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比跑得快不快,很可能成为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快”、“好”、“能干…  相似文献   

12.
李杏霖 《草原》2020,(1):116-123
母亲刚刚从医院回来,对悦宁说:“我和你说件事吧,你奶奶说话可有意思了,和我抱怨,说你姑姑没良心,动手术都不回来照顾她。”听了母亲说的话,悦宁忍不住咧开嘴大笑。母亲嗔她:“像个傻子一样,有什么好笑的。”  相似文献   

13.
刘勇强 《山东饲料》2004,(12):13-14
有人曾向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帕瓦罗蒂请教成功之秘诀,他告诉讨教者自己父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帕瓦罗蒂曾想做一个音乐教师,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又能实现他酷爱音乐的心愿。但帕瓦罗蒂的父亲却告诉他不能同时坐“两把椅子”,只能选择其中一把,帕瓦罗蒂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音乐,正是父亲的逆向思维,才造就了这位日后世界歌坛的巨星。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 4月 ,山东省郓城县古老的唐塔附近 ,出现 2个用空蜂箱围成的圈子 ,门旁搭着一个木质小帐篷 ,盖帐蓬的帆布上写着醒目的大红字 :“××蜂场售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蜂蜡”。东边一家说是从河南尉氏县来的 ;南边的一家说是从开封朱仙镇来的。笔者好奇地询问 ,东边的说他们的大量蜂群还在南方 ,只带了少量蜂群来北方寻找蜜源 ;南边的一家说他们带 2 2个蜂箱 ,有蜂子的只有 8个 ,不到 1框蜂 ,主要是来销售蜂产品。还对我说 ,他们的东西都不假 ,“自产自销”。他们说的话 ,牛头不对马嘴 ,漏洞百出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挂羊头卖狗…  相似文献   

15.
《北方牧业》2007,(3):29-30
<正>话术一:“我要考虑一下”成交法当顾客说他要考虑一下时,我们该怎么说?销售员话术:××先生(小姐),很明显的,你不会花时间考虑这个产品,除非你对我们的产品真的感兴趣,对吗?  相似文献   

16.
谁是你的佛     
《水禽世界》2013,(2):1-1
有个年轻人离别了母亲,来到深山,想要拜菩萨以修正果。在路上他向一个老和尚问路:"请问大师哪里有得道的菩萨?"老和尚打量了一下年轻人,缓缓地说:"与其去找菩萨,还不如去找佛。"年轻人顿时来了兴趣,忙问:"请问哪里有佛?"老和尚说:"你现在就回家去,你会遇到有个人披着衣服,反穿着鞋子来接你,那就是佛。"年轻人拜谢了老和尚,开始启程回家,路上他不停地留意着老和尚说的那个  相似文献   

17.
幽默笑话     
正孩子忘带了早上,经过一个幼儿园门口,一哥们儿,一个漂移把车停到车位上,下车后还大声地说:"儿子!快下车,要迟到了!"然后打开后车门,又说了一句让人瞬间无语的话:"啊,孩子忘带啦!"衣服不卖今天和女友逛街,路过一家店,门口挂着很多衣服。有一件挺漂亮的,女友很喜欢便上去试了试。我大叫一声:"买了,收钱!"店员跑了出来,笑着说:"不好意思,我们是干洗店。"精忠报国一壮汉进纹身店后吼道:"来!给我纹一个精忠报国!"说完便趴着睡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105年的,美国总统麦金莱把一封有关战争的信交给了一位叫安德鲁·罗文的中尉,要求他“必须把信送给加西亚……并且要独立完成任务。”--罗文出色地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并且为麦金莱总统带回了宝贵的情报。他没有提出任何问题,但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个故事随着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名篇《把信送给加西亚》而广泛地流传,最近又在中国被热炒了一阵。阿尔伯特·哈伯德说过:“文明,就是充满渴望地寻找这种人才的漫长过程。”在这位百年前的“资本家”的眼里,企业想要成功,就是要寻找这样的员工:充满着主动性、责任感和忠诚。百年之后的很多…  相似文献   

19.
张晶 《猪业科学》2005,22(3):68-69
1978年,有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回答说:“是在幼儿园里,我懂得了要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 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样。”这位学者的回答,其实代表了与会者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身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好习惯。个人习惯塑造一个人的人生,一个团队的习惯则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本期我们来谈谈企业员工的种种习惯,以期对企业和个人都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养殖技术》2006,(12):29-29
有一个人去鸟市,看见一只卖2块钱的鹦鹉,那个人就问为什么那么便宜?鹦鹉有什么问题么?卖鸟的人说没有,没什么问题。只不过它只会说一句“你是谁?”,那个人想那也挺划算的,于是就买了,放在家里。有一天,那个人出门,把鹦鹉留在家里,查水表的人来了,敲门。于是鹦鹉问“你是谁啊?”,查水表的说“查水表的”。鹦鹉又问“你是谁啊?”,“查水表的!”。鹦鹉还问“你是谁啊?”,查水表的大怒“查水表的!!!!!!!!!!”。“你是谁啊?”鹦鹉还是不停地问。下午,主人回来了,看见门口躺着一个口吐白沫的人,主人把门打开了,于是问“你是谁啊?”,“查水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