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以小麦为供试植物,研究重金属镉(Cd)和吐纳麝香(AHTN)复合污染对小麦植株生物量的影响以及Cd对土壤中AHTN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应用聚2,6-二苯基对苯醚(Tenax-TA)、固相微萃取纤维(SPME)和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s)对土壤中的AHTN进行提取,以评价Cd污染土壤中AHTN对小麦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AHTN-Cd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小麦植株生物量低于单一AHTN污染土壤;当AHTN浓度为5 mg·kg-1时,共存重金属Cd抑制AHTN在小麦地上和地下部的累积,其抑制作用随Cd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抑制率最高达39.1%,AHTN在小麦体内从地下到地上的迁移随着Cd浓度的增加受到抑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抑制率可达到19.0%;当AHTN浓度为10 mg·kg-1时,共存重金属Cd则促进AHTN在植物体内的累积,其促进率高达38.4%,AHTN从地下到地上的迁移受到诱导,促进率高达68.5%;在AHTN和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中,Tenax 24 h、SPME 12 h和TECAMs 12 h单点提取AHTN的量与小麦根部AHTN富集量显著相关,表明Tenax 24 h、SPME 12 h以及TECAMs 12 h对土壤中AHTN的提取量可以用来评价其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皖南茶园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皖南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Tessier连续提取分级法对茶园土壤重金属(Zn,Cu,Pb,Ni)全量及其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利用活性态重金属占全量之比来评价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皖南茶园土壤中Zn,Cu,Pb,Ni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除Zn外,其他元素均高出背景值,存在较明显的富集现象;土壤中4种重金属在5种形态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Zn,Cu,Ni以残渣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72.55%,90.00%和81.79%,而Pb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占总量的70.09%;Zn,Cu,Pb,Ni的活性态部分占全量比例分别为5.04%,1.51%,0.97%和0.23%,土壤重金属活性态部分与茶叶中重金属含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且皖南茶区的茶叶重金属含量在限量值的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天津地区土壤环境中有效态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生态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祖伟  张辉  张文具 《土壤通报》2005,36(1):101-103
重金属是土壤环境中对土壤质量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的的污染物之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有效态既决定了它的生物有效性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又是人们对受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的基础。文章在分析天津市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质地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各种类型土壤环境中Cu、Pb、Zn、Cd、Ni、Cr、Mn等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分布特征及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4.
畜禽固废沼肥中重金属来源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陈苗  崔岩山 《土壤通报》2012,(1):249-256
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大量的畜禽固废,通过沼气工程,不仅可以得到沼气这一能源,其发酵产物-沼肥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施用于农田,这一模式,被我国众多的规模畜禽养殖场采用。然而,由于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含量的不断增加,沼渣、沼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施入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从畜禽固废沼渣、沼液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含量、生物有效性及其可能的风险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深入研究沼肥的使用安全提供借鉴,并为合理利用沼肥,采取相关措施降低生态危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尚爱安  刘玉荣  梁重山  党志 《土壤》2000,32(6):294-300,314
综述了年十年来国内及国际上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态势,尤其是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诸多因素,以期进一步推动国内的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的研究工作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采用BCR(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连续提取法对大宝山矿山槽对坑尾矿库尾砂和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Cd、Pb、Cu和Z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尾砂中Cd、Pb、Cu和Zn残渣态占绝对优势,占其总量的百分数均在85%以上。农田土壤中Cd、Cu和Zn都以残渣态为主,分别占其总量的60%、60%和90%以上,Pb以残渣态和可还原态为主,占其总量的93.44%。农田土壤重金属有效性较尾砂大,尾砂和农田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均以Pb为最高。  相似文献   

7.
化肥施用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研究综述了化学肥料施用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土壤施肥能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如pH、溶液中的离子组成、阳离子交换量等,或直接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反应,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故施用化肥时要考虑到所施化肥的种类和施用量可能会导致重金属的植物可利用性发生改变,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泥炭对菜心-土壤系统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菜心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试验,观测在重金属Cu(200 mg/kg)、Cr(300 mg/kg)、Pb(1000 mg/kg)污染的土壤上添加不同用量的泥炭(0%、0.5%、1%、2%、4%、5%)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其土壤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泥炭施用量的增加,菜心采收时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发生了改变,DTPA交换态的重金属明显减少,有机结合态重金属明显增加,菜心根、茎、叶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从总体趋势来看产量有所提高,只是在5%或4%的泥炭施用水平下产量略有下降。说明在0%~5%范围内的泥炭施用量能降低铜、铬、铅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有效性,0%~3%范围内的泥炭施用量能提高菜心产量。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于环境介质中,仅根据环境中重金属元素总量已不能对其生物效应进行良好预测,因此在制定重金属环境质量标准和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明确考虑其生物有效性逐渐受到重视。水体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很早就被认识到是水化学性质的函数,并形成了一些机理描述模型,如自由离子活度模型(FIAM)、鱼鳃点位交互作用模型(GSIM)和生物配体模型(BLM)。BLM在FIAM和GSIM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水中金属离子的化学形态以及阳离子与金属离子在生物配体(BL)上的竞争对其毒性的影响,能成功预测水体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毒性,并被用于水质金属基准的制定。本文对BLM在水环境中的概念模型、发展状况及软件应用做了全面介绍,并对BLM在沉积物和陆地环境中的拓展作了综述,重点介绍了针对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陆地生物配体模型(t-BLM),提出了土壤重金属t-BLM的概念模型并对其构建方法学等进行了探讨。联合了土壤理化性质、金属形态及生物积累和毒性效应的t-BLM,将提供一个环境风险评价和制定更合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10.
以生物炭为改良剂,采用淹水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添加量生物炭(BC)处理(1%,3%和5%)对污染土壤Zn、Cd、Pb、Cu有效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并用毒性淋出试验(TCLP)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炭土壤中交换态Zn、Cd、Pb、Cu分别降低0.15%~24.11%,1.22%~16.09%,0.47%~21.51%,3.05%~77.30%,且表现为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其降低程度增大。TCLP态Zn、Cd、Pb、Cu含量分别降低0.74%~21.47%,6.67%~47.62%,2.02%~16.74%,0.29%~21.20%,且表现为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其降低程度增大。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炭后土壤pH上升(-0.01)~0.35个单位,有机质、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增加0.09%~20.02%,1.59%~38.28%和2.74%~90.14%。土壤pH值与土壤交换态Cu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含量与交换态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淹水条件下污染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可降低重金属Zn、Cd、Pb和Cu的有效性和生态风险,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起到改良土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乡市自来水自备水源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连续浸提法研究了新乡市自来水自备水源地土壤污染元素(Zn、Cr、Ni、Cu)的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重金属Zn、Cr、Ni、Cu残渣态含量最高,所占比例为87.81%、78.38%、84.26%、59.33%,可交换态含量最低,所占比例为0.21%、2.56%、1.00%、3.51%。由于Zn、Cr、Ni、Cu主要以生物不可利用态为主,因此暂时不会造成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但存在潜在风险应及对其进行修复处理。  相似文献   

12.
污泥与施污土壤重金属生物活性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城市污泥以不同质量比施于土壤中构成污泥混合土壤,研究各污泥配比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并采用三种重金属评价方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毒性指数模型)和黑麦草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效果来对施污土壤中重金属具有的生态风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污泥的添加使土壤中生物活性态Cd、Cu和Zn含量显著增加,对三种重金属具有活化作用,但对Pb却起到钝化作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泥的添加使土壤中Pb呈现无污染和低生态风险;Cu和Zn呈现中度污染和低生态风险;Cd达到强度污染和重度生态风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RI)总体处于强度生态风险水平。当污泥添加比例大于6:10(污泥S3处理)时,施污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毒性指数高于土壤对照。黑麦草对Cd、Pb、Cu和Zn的富集浓度与施污土壤中对应重金属的生物活性态含量存在显著正幂指数关系,同时黑麦草对施污土壤中Cd、Cu和Pb的富集能力大小与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三种重金属具有的生态风险性的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有机质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根据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和目前国内外对此治理方法的分析,提出有必要在较大污染面积的土壤上实行有机质改良;还阐述了有机质对重金属污染净化作用的主要机制及调控措施。有机质改良法兼顾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一个最佳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4,自引:9,他引:134  
崔德杰  张玉龙 《土壤通报》2004,35(3):366-370
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实用性与发展动态,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研究知识图谱分析及关键主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占斌  马静  杨永均  张绍良  陈浮 《土壤》2019,51(4):760-768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一直都是环境科学的热点与前沿。为深刻了解国内外这一领域的关键主题及最新动态,本文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期刊数据库检索的文献数据为样本,以CiteSpace为分析平台,从国家、机构、作者、研究热点等诸多方面,对土壤重金属研究的现状及关键主题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国际上土壤重金属研究呈现多样化趋势,并且中国占居核心地位;关键主题集中于污染物来源与分布、污染评价及污染修复三大领域;当前研究偏重于环境科学、农学、工程技术、化学、地质学、毒理学以及植物学的相关研究。预计未来土壤重金属研究将呈现国际化、多学科综合化、多技术协同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窦磊  马瑾  游远航  蔡立梅 《土壤》2008,40(5):812-818
土壤中有毒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的迁移富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该研究对乡镇企业密集地——东莞地区常见的7种叶菜类蔬菜及其相应土壤样品中的Cu、Zn、Cr、Ni、Pb等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稀盐酸可提取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蔬菜存在明显的有毒金属元素(Ni、Pb)超标和有益金属元素(Cu、Zn)缺乏问题,蔬菜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总量和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但可提取态含量的富集系数与蔬菜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其可以较好地指示土壤可提取态重金属向蔬菜系统的转移规律。不同品种蔬菜对各重金属的富集系数随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增加呈幂函数形式递减,且递减趋势与土壤中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范围密切相关。当数据量有限时,利用富集系数与对应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对富集系数定量估值,其准确性要高于取相应的均值或中值。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在土壤载体中的行为和环境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21世纪初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发生的吸附/解吸、溶解/沉淀、氧化/还原、络合(螯合)等行为的影响因素,如粘土矿物类型、微生物、腐殖质、pH、重金属性质、土壤酶和人为活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得到了比较深入的进展。同时也显现了在复杂的野外条件下,重金属的行为特征研究明显不足;与植物的吸富关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中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行为差异缺乏科学的解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还存在风险;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也需进一步定量化。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原子吸收对新乡市居民小区表层土壤的Pb、Cd、Cu、Zn的含量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这几种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并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b在个别居民小区呈现富积现象,Cd、Zn在居民小区内的累积强度较大。新乡市居民小区土壤均受到重度污染,新乡市居民小区土壤潜在生态风险处于极高风险水平,各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小顺序为Cd>Cu>Pb=Zn。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大豆富集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芳  范稚莲  莫良玉  韦玉娅 《土壤》2016,48(4):748-753
在广西环江开展了土壤改良剂对大豆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剂(煤灰、菌渣、蚕沙)均能在大豆苗期、结荚期和成熟期有效降低大豆中重金属含量。菌渣对大豆苗期重金属抑制效果最好,蚕沙对成熟期重金属吸收的抑制效果最佳,而煤灰在结荚期抑制重金属效果优于其他的改良剂,并且对减少大豆籽粒中重金属含量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