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板结的成因与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耕地土壤板结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作物产量及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分析了土壤板结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为建立耕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1 原因 1.1 土壤有机质偏低 据调查,近几年来有机肥施入量偏少,许多群众为了省工、省劲,连续几年不施用有机肥;有的每亩施入量寥寥无几。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1.2 无机肥的施用量大 由于化肥具有施用方便、肥效快等特点,一部分群众把肥料的投入量都集中在化肥上,  相似文献   

3.
4.
5.
6.
重视土壤酸化 消除土壤板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壤酸化面积已达耕地面积的40%以上,土壤酸化主要由酸雨、大量使用化肥对土壤环境产生的酸化污染和大豆的重迎茬,使得大豆根系分泌的十七种有机酸的积累,所造成。主要表现为土壤颗粒分散,破坏了土壤的水稳性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土壤中微生物等的减少,使得土壤中营养的矿化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尤其是土壤的各元素的矿化释放的比例失调加剧,引起土壤板结,农作物产量及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重视土壤酸化 消除土壤板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壤酸化面积以达耕地面积的40%以上,土壤酸化主要由酸雨、大量使用化肥对土壤环境产生的酸化污染和大豆的重迎茬,使得大豆根系分泌的十七种有机酸的积累所造成。主要表现为土壤颗粒分散,破坏了土壤的水稳性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土壤中微生物等的减少,  相似文献   

8.
在种植业相关因素中,土壤的肥沃成度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土壤出现了板结现象,作物不能充分吸收营养元素,不仅影响作物的产量,品质也会下降,致使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减少,积极性不高。本文主要从近10年来造成桦甸地区土壤板结的几种普遍存在的因素以及改善措施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
一、土壤板结,越种越板 土壤板结,就是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耕作层变硬,透气透水不良,严重影响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 (一)原因分析 1.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偏低、结构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相似文献   

10.
土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成为了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不合理的使用耕地、施用化肥,近年来我国的土地板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结果显示:土壤板结主要是由农用机械的使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施肥结构等造成的;解决土壤板结问题的主要方法有离子替换法、优化施肥结构、实施轮作与秸秆还田、使用土壤改良剂等,其中增施有机肥是解决土壤退化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大力提倡,国家应制定相关鼓励和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良城市园林板结土壤的质量,促进城市绿地持续、健康发展,对重庆市主城9区园林绿化板结土壤的容重、粗骨物质、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微生物种群数量、植物配置等理化及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园林绿化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是:(1)人为压实严重,土壤容重总平均值为(1.47±0.05)g/cm3,最高的可达1.72g/cm3;(2)粗骨物质多,各区含量总平均值为(40.2±4.43)%;(3)有机质含量低,总平均值为(27.2±1.1)g/kg;碱解氮、速效钾等有效养分含量偏低,总平均值分别为(39.4±1.1)mg/kg和(87.3±1.9)mg/kg;(4)植物配置不合理;(5)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少,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的总平均值分别为(29.71±7.8)×105cfu/g、(9.98±1.55)×103cfu/g和(7.6±1.64)×105cfu/g。基于城市园林土壤的板结机理,结合景观生态学、共生生物学原理,提出了改良城市园林板结土壤的综合配套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作为一类具有"三致"效应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能在土壤中长时间稳定的存在并且很难被降解。PAHs的环境行为取决于它们与土壤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土壤中根系分泌物主要组分的小分子有机酸(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LMWOAs)能通过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PAHs的环境行为。综述了LMWOAs对土壤中PAHs吸附-解吸和"老化"等环境行为的影响,讨论了LMWOAs通过对土壤有机质、土壤结构及土壤微生物等的作用而影响PAHs的环境行为。通过综述该领域近年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有利于推动对PAHs污染土壤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孙向伟 《农学学报》2020,36(9):65-68
为了完善当地气象灾害指标,更好地开展春播气象服务,本研究选用当地主栽春玉米品种登海605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模拟降水系统模拟当地春播时期自然降水过程,通过测定出苗期的土壤紧实度、出苗率、株高、根冠比等参数值,综合确定引起河套灌区春玉米苗期土壤板结的降水指标。结果表明:(1)引起土壤轻度板结的降水量级指标初步确定为2~3mm;中度板结的降水指标为4~8mm,≥9mm为引起土壤重度板结的降水指标。(2)播种之后降水越早,降水量级越大,出苗时越容易形成板结,形成的板结层也越厚。  相似文献   

14.
渍水土壤还原过程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渍水土壤还原过程中微生物化谢、化学变化、土壤结构和土壤胶体的稳定性的相关研究。在还原过程中,随着好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硫酸还原菌和甲烷菌的活动,相继形成氨、硝酸根离子、亚铁离子、硫化物、气体物质及有机酸。在渍水初期,水溶性阳离子浓度的增加导致土壤悬浊液凝集。在渍水后期,亚铁沉淀的形成致使二价水溶性阳离子浓度降低,使得土壤胶粒悬浊液分散。在还原条件下,土壤胶体稳定性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动电机理。  相似文献   

15.
如今,土壤病害问题发生趋于严重化,种植作物减产减收使广大种植户十分头疼。公司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与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战略合作,对土壤问题的发生机理及解决方法有了一定的归纳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土壤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循环过程在气候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微生物是土壤碳循环的关键驱动力。土壤微生物能与植物共生间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与土壤碳的输入,可直接参与土壤碳的固定与转化。微生物残体及其分泌物在矿物质结合态有机质和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长期稳定。微生物介导的激发效应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具有调控作用,可影响土壤CO2和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微生物作用提升土壤的固碳潜力或碳汇功能,可助力我国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目标。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在土壤有机碳输入、有机质形成与稳定、有机质分解矿化等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及土壤性质、气候条件、植物因素与人类活动对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尤其是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与理论更新。未来可加强微生物介导的土壤有机碳稳定化与碳储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关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与碳循环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8.
丘陵地区白土淀浆板结的原因及改良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土淀浆板结的原因主要是粗粉粒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低,田间排水不良。其改良途径主要有增施有机肥,改进耕作方式,合理灌溉,稻草覆盖及客土等。  相似文献   

19.
杉木连栽林地土壤酚类物质降解受阻的内外因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杉木林地土壤酚类物质的逐代积累达一定浓度,可以使林木生长受抑制直至死亡。土壤酚类物质分解消除主要依赖土壤中异养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生长,故土壤有机质的激发效应和氮,磷的养分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土壤微生物(细菌)将由初生代谢转向次生代谢,并积累次生代谢产物,致使土壤微生物无力分解土壤酚类物质。杉木林凋落的激发作用小是不能促进土壤酚类物质消除的关键,必须有其他来源的有机质的协同作用以补充有效能源。  相似文献   

20.
土壤团粒结构是指由若干土壤单粒粘结在一起形成为团聚体的一种土壤结构。因为单粒间形成小孔隙、团聚体间形成大孔隙,所以与单粒结构相比较,其总孔隙度较大。小孔隙能保持水分,大孔隙则保持通气,故团粒结构土壤能保证植物根系的良好生长,适于作物栽培。团粒是由多种微生物分泌的多糖醛酸甙、粘粒矿物以及铁、铅的氢氧化物和腐殖质等胶结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