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产科护士防护技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产科护士在职业环境中接触的物理性、生物性、化学性以及心理等因素,发现其职业危害风险。结果:产科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缺乏,职业暴露后上报及处理意识薄弱,护理操作习惯不良,心理调整能力有限。结论:有针对性地实施产科护士职业防护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其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对医护实习生职业暴露的管理,降低职业暴露率。方法:将每批轮转科室医护实习生分为两组,用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医院感染职业安全教育培训,用同一种考核方式评价效果。结果:考核结果显示,医护实习生通过PPT教学方法,掌握医院感染知识效果明显,自我防护意识提高。结论:医护实习生医院感染意识不强,临床经验不足,是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加强管理,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有效减少医护实习生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订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上报的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资料,分析其年龄特征、暴露部位、暴露途径、暴露源、暴露级别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情况,并进行短期追踪观察.结果 我医院共发生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108例,30岁以下护士64例(59.3%);暴露途径以锐器伤为主,共87例(80.6%);暴露部位为手指的共71例(65.7%);暴露源为乙肝患者的44例(40.7%);暴露级别为二级的70例(64.8%);职业暴露人员24 h内首次抽血率达100.0%,12周后抽血复查36例,占33.3%,24个月后抽血复查仅5例(4.6%).结论 要重视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保护,健全规章制度和规范操作规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心理素质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了解、分析个体医疗机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发生原因、环节,有关防护的概念及应对措施,以减少个体医疗机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害.方法 对150所个体医疗机构内286名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职业防护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受访286名护理人员中近1年内发生过职业暴露情况的护理人员有146名,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1.05%.结论 个体医疗机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淡薄,暴露发生率高.因此,加强对个体医疗机构内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是当前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级管理法在预防护生发生针刺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护生为对照组,共406人;2014年护生为干预组,共375人。干预组实行护理部——护士长——带教老师——护生四级管理法,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针刺伤进行全面管理,具体分析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改进并实施更完善的护生职业暴露培训方案。结果:实习期内,对照组、干预组护生针刺伤发生率分别为5.66%、2.93%。通过运用四级管理法的分析和评价,很快找到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通过整改和培训大大降低了护生发生针刺伤的风险,提高了实习生的满意度。结论:四级管理法是保障护生职业安全,提高护生满意度,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毕业护士岗前职业安全培训的效果,以增强新护士职业安全意识,提高其预防危险因素和处理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护理安全知识知晓程度调查表,于培训前评估74名新毕业护士的职业安全知识的知晓情况。根据此评估结果制定培训计划(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两阶段)。考核小组采用理论、操作考核两种形式于对培训前、后考核新护士的职业安全理论和职业安全综合处理能力。结果共发放问卷74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新护士不知晓职业防护的有效措施、环境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护理安全隐患,且对各项职业安全知识完全知晓率最高的仅为6.76%。培训后,74名护士职业安全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新毕业护士对职业安全文化知识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有必要进行岗前职业安全培训。岗前职业安全培训可以提高新毕业护士职业安全知识水平及职业安全危险预防与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现代农业的发展而引发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入手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必要性,探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着培训对象选择不精准和培训内容单一,无法激发受训者积极性等两方面问题,从合理筛选培训对象、优化资金投入结构和整合培训资源等三个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急救技能的培训方法,提高社区护士急救应急能力。方法:对社区4个中心,8个站的60名护士分6批进行为期半年的急救技能培训。我们采取先理论培训、后模拟操作,再送往市级医院急诊科实习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培训前后分别对参加培训的护士进行理论和实践成绩考核,自制问卷调查培训效果。结果:60名受培训的护士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和应急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培训前后的成绩考核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社区护士急救技能培训可提高护士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和应急能力,使社区居民得到及时的院前急救,提高社区卫生的医疗质量,增加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浙江省农村中高级"两创"实用人才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系统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培训对新技术采纳情况、培训增收效果和幅度等培训绩效评价效果以及对培训机构和培训方式偏好等具体培训需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培训对提升技能水平、实现农民增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建立健全满足各类不同层次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着重构建以学员培训需求与满意度为导向、以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和受训者满意度评价为出发点的职业农民培训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压力及安全防护措施。方法对外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压力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安全防护措施。结果外科护士在工作中处于高压力状态,存在着精神紧张、针刺伤、腰背疼痛、腰椎间盘突出及来自患者和/或家属暴力伤害等诸多压力因素,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安全培训、实施标准预防及采取有效沟通等诸多措施,能够降低风险发生率。结论正确的防护和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外科护士降低职业压力,改善护患、医护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院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知识缺乏、未严格分类、处理流程不规范以及安全防护意识不足等问题,提出对相关人员加强培训、严格废物的分类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置流程以及加强运送人员的防护等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新型职业农民的突出代表,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人才基础。本研究针对四川省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开展了相关调查,对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模式及存在问题进行探究分析,研究表明: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机制、培训资源和培训效果都有待加强。笔者通过总结其中的限制性问题,旨在提高培训效率,促进培训转化,从而提高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ICU护士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情况,为降低ICU的医院感染发生找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ICU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知状况。结果ICU护士做到操作前、后洗手者分别占30.4%(28/92)5、0.0%(46/92),59.8%(55/92)的护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及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护的知识培训。低年资护士组的感染控制知识总得分明显低于高年资护士组,表现为VAP、CRBSI及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护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高年资护士组(P<0.01)。结论ICU护士的手卫生行为亟待改善,同时需加强专科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认真落实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开发铁路培训系统进行详细的叙述,通过分析三维建模的方法,确定建模步骤,总结了实体建模的技巧以及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并对系统功能扩展和特点做进一步的说明。通过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在降低培训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培训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站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知和防护措施。方法:对血站46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血站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认知较高,但其认知意识和防护行为仍有必要提高和加强。结论:血站应系统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和现代林业的不断发展,以林业企业为代表的林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如何转型的问题,迫切需要一支专业能力强、素质优良的产业人才队伍.然而目前林区林业从业人员人数众多,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偏低,受林区经济条件所限,传统的培训模式培训覆盖率低,无法完全满足所有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需求.“微课”教学形式的出现,可以解决林业领域培训面不广、培训资源不足等问题.在分析“微课”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林业经济教育培训模式,围绕林业经济发展形势,构建起以丰富林业经济知识、增强实用技能为目标的微课程培训模式,提高受训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增强他们的林业技能,将成为林业培训及林业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制造加工过程的仿真模拟技术应用,需要参考多方面的技术应用环境及实际操作环境,对提高制造加工综合质量水平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将以制造加工的模拟仿真技术应用为基础,对其技术应用内容及方向进行逐一阐述,并指出部分制造加工模拟仿真技术应用问题,以此为未来阶段制造加工行业更为有效的运用模拟仿真技术进行规模化加工生产提供部分参考性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见习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情况,探讨护士上岗前实行系统的有关锐器伤集中强化培训对减少基层医院见习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效果。方法 68名见习护士上岗前均未专门进行过有关锐器伤培训,设为对照组;60名见习护士为实验组,在上岗前进行为期一周的系统的锐器伤集中强化培训,考核优秀(90分以上)后方可上岗。比较两组护士在见习3个月期间受伤情况。结果根据《医院医疗锐器伤登记表》统计,对照组68名见习护士,64名发生过锐器伤,且发生2次或2次以上28人,占全院护士锐器伤发生率的82%;实验组60人发生锐器伤9人,其中有3人发生过2次。2组发生率及重复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护士岗前培训不足,见习护士防护意识淡漠,防护知识欠缺,操作不熟练,锐器伤发生率高,采取锐器伤集中强化培训后,可极大地减少见习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产房助产士对潜在职业性危害的认识,加强自身防护。方法通过对深圳市3家妇幼保健院的100名助产士进行相关潜在性职业危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在为感染孕产妇检查、无菌操作时均做到能戴手套和及时洗手,7%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处理它们污染的物品时未戴清洁手套;100%助产士在特殊情况下时戴手套,但17%的助产士不知道应戴双层手套;未遵守洗手指征及手消毒指征、标准预防核心制度、感染性职业暴露后处理仍分别有10%、15%、18%的助产士。结论助产士职业暴露存在高风险,但普遍存在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工具。国内研究人员调查了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一些相关的静态因素,并提出提高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议。这些建议富有见地和价值,但是这些调查不是基于行动的研究,研究者也没有评估实现这些建议的实际效果。跨文化培训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提高受训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要适合大学英语教师的需要和特点。首先,要在理论上探索建立一个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培训整合模型的可能性;其次,要根据大学英语教师的需要和特点设计一个跨文化培训的模式;最后,要提出一个评价机制来评估跨文化培训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