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直接支撑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目前农村的文化建设的滞后.使得农民的文化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繁荣农村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使之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可喜的是我国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且正处于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在我国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都得到了一定提升,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农村的文化建设越来越完善,但是从客观角度讲,也必须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不足。本文主要总结了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并指出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群众文化是惠及民生的实际内容,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是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有利氛围的重要手段。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事关全局、关乎长远,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5.
阐述我国现阶段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现状,指出文化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并从农村文化场馆建设、文化队伍创建、文化氛围培养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对于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对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开展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刻的分析,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使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7.
8.
"三农"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彰武县实际,阐述了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现状,并就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出了几点建议,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农村劳动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不断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新年农村建设才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的现状进行初步研究,以此重点分析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据了解,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仍然偏低,虽然相对于以前有较大的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还属于低水平。这是制约农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农民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以劳作为主,没有必要对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更没有意识到通过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职业技术的提高可以为自身带来效益和便利。文章针对农民文化素质培养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方式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338-339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农业生产转化率低下,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推进。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有效途径:规范农民科技培训机制;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师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教育培训,快速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才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为"吃饱"而劳碌的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丰富的农村文化生活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农民的最大需求。因此,丰富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它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对于较全国农村更为落后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任务显得更为艰巨和迫切。  相似文献   

16.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普遍存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队伍青黄不接,农村文化"沙漠化"、"异化"现象严重。改变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文化"弱势"状态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杜甫梁 《甘肃农业》2009,(12):42-43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核心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尽管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则在众多因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农民进行扶持,但在“三农”问题上,仍有不少地方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国家花大力气投入,下面农村老百姓喜欢,而地方上却有人认为:农民学不学技术照样可以种庄稼,农民工不经过培训同样能够挣到钱,政府没有必要为农民操那么多心。我以为:地方部门在“三农”问题上如有这种认识,势必会影响到对农村的投入和对农民的扶持,影响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进而影响到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人口大省.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结构不合理和受教育人口的性别结构失衡,已成为制约安徽省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农村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安徽省提升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必经之路,举措有三:一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力度;二是着力办好农村成人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三是把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贯彻到农村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农村实行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绿色证书工程取得了很大成效。培训的县市已达1994个,覆盖率达70%。农村初中加进了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了农村劳动力的后备力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加强绿色证书工程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绿色证书教育,政府多部门合作,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实践环节,规范了绿色证书的管理,提高了农村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了绿色证书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