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带阻力与透风系数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廷曜  金昌杰 《林业科学》1992,28(6):486-492
利用多年的疏透度、透风系数的野外观测和风洞试验资料,给出了立体结构林带和平面结构模型林带疏透度和透风系数的关系式分别为α=β~(0.4)及α=β~(0.95)。利用台式天平测定了7种风洞模型林带的阻力,以透风系数表示林带结构,阻力为C_α=16.3(1-α)~(0.55),以疏透度表示林带结构,阻力系数为C_β=14.0。  相似文献   

2.
<正> 江南水网地区防护林带主要有木麻黄林带、水杉林带、池杉林带和落羽杉林带。不同的林带,其防护效果往往相差很大,为发挥林带的最大防护效能,需确定一个最佳林带结构。在防护林研究工作中,常以林带的透风系数作为判断林带结构优劣的指标,并根据这个指标确定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林业技术措施。近年来,我们对林带的透风系数和防护效能作了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三杉”(水杉、池杉、落羽杉)已成为我省杭嘉湖水网地区农田防护林的主要树种。林带结构主要有五种:水杉林带、池杉林带、落羽杉林带、水杉杞柳混交林带和水杉棕榈混交林带。不同结构的林带,其防护效果也不同。在农田防护林研究工作中,透风系数是一个重要参数。透风系数不同的林带,防护效果差别很大。虽然它不是林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了湖南省双牌县山脊防火林带,其林冠层透风系数为0.417 7~0.527 3,接近林带透风系数的最佳值0.45~0.50.林带冠层中,中间林道的相对风速最低.林带中设计林道,有利于提高林带的防火效益.模拟得出了山脊防火林带透风系数和疏透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译者说明:疏透度和透风系数都是判定林带防风作用优劣的重要指标。六十年代初开始广泛采用林带疏透度这一指标,而在此之前,多用透风系数作指标,但对二者的关系尚无更多研究。此文侧重谈了窄林带的疏透度和透风系数的关系,现节译如下,供参考。原文标题为“乌克兰黑钙土草原各种结构窄林带的护田效益”(1977.3),译文标题为译者所加。大家都知道,农田防护林带的效益首先取决于林带的结构。本文详细研究了护田效益最  相似文献   

6.
<正> 防护林带的透风系数是影响防护效益的最重要的因子。由于防护林带孔隙形状和大小不规则,因此,确定透风系数就显得特别困难。曾有人用光电池来测定透过林带的太阳光,以此来估测其透风系数。也有通过在林带照片上画方格,数出有光斑的格子数,然后被总格子数除,得到一个用百分数表示的林带疏透度。在研究堆行林带的株距与林带透风系数的关系时,作者曾借助于一种与个人计算机配套的能把图片数字化的仪器,快速而精确地估测了林带透风系数。  相似文献   

7.
林带的防风效能及数字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素华  宋兆民 《林业科学》1991,27(5):550-554
林带的防风效能既与林带本身的结构因子如:林带结构类型、疏透度或透风系数、截面形状、高度、宽度等有关,也受天气和地面状况等因子的影响。因此,通过野外观测研究,弄清单因子对不同透风系数、幅宽对林带的防风效能的影响很困难,采用风洞模型模拟试验,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本试验于1989年6月在日本北海道大学环境研究科风洞试验室进行。风洞风速与实  相似文献   

8.
论林带防风效应结构参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防护林带经营管理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林带新的结构参数——地上生物体积密度,阐明了该参数在林带削弱风速中的物理意义,分析了它与过去常用林带参数(透风系数,疏透度)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它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半干旱地区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略述了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田防护林的效益,根据实践经验和防护林带生物量测定数据,讨论了防护林带透风系数与林带枝叶量之间的关系。认为,窄林带只要单位面积上有足够数量的枚叶生物量,其透风系数就与宽林带相同。并提出了半干旱地区防护林带的适宜宽度和造林密度及适宜的林带间距离,以及大苗栽植和抚育管理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1.森林防止风蚀的功能森林是抵挡风沙侵袭的屏障。防护林是森林的一种,在内陆地区的防护林可以起到保护农作物不受风害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改变了林带附近风速的分布,在林带背面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弱风区,但是随着林带的远离,风速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林带改变气流结构和降低风速主要是因为:首先林带本身带有透风性,其稀疏、通风和紧密结构可有效降低风速。稀疏结构是落叶前防护林带有一定透光孔隙且分布均匀,气流可以通过,由乔木组成,灌木数量较少,透风系数为0.3~0.5,防风距离为树高的3537倍,可降低风速60%~75%。通风结构是落叶前林带树冠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苏联从不同角度对各种结构护田林,影响农作物产量及其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资料,是在克拉斯诺达尔边区刚辛斯基区《劳动》国营农场观测收集的。每块农田大小是900—1000×2230—2240米(205—210公顷)。1950年,在每块农田内按纵向设置了补充护田林带,带间距—500米,高8—10米,宽20米(13行、行间距1.5米),树种:橡树、枔届、皂荚属、桑属、杏、鞑靼槭等。所有林带皆为不透风结构。为获得各种作物产品比较材料,曾采用稀疏方法将3、4号林带改造成稀疏和透风结构。稀疏林带垂直剖面树干间的透风系数32—43%,透风结构为94—96%,而在林冠内的19—28%,林分保护高9—9.5米。综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内容有:也门共和国干旱地区营造防护林的重要性;防护林带的作用;树种选择;林带中树木的生长状况;林带的营造与灌溉技术;林带的管理、疏伐及更新;林带的经济效益;干旱地区开展防护林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等。作者指出,林带设计中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林带防护作用最大,占地面积最小,林带本身的稳定性又不被削弱。紧密结构(不透风)的林带能有效地减低风速但防护距离小;稀疏结构(允许30%的气流通过)及透风结构(允许40%以上的气流通过)的林带,在背风面减低风速的作用虽不及紧密结构,但防护距  相似文献   

13.
关于林带走向与防风效果的关系,国内外有过大量的报道,传统的说法是:当林带与风向成垂直时,防风效果最好,所以主林带应与当地主害风方向相垂直.南京林学院等单位,1960年在对苏北沿海农田防护林防护效果的研究中指出:在林带背风面15倍树高处,当林带与风向垂直时,降低风速17.40%;当林带与风向成67.5度交角时,降低风速14.06%;当林带与风向成45度交角时,仅降低风速9.55%;观测林带宽10米,由5行槐树、4行楝树、4行紫穗槐组成,透风系数为0.41.那么,对于透风系数不相同的林带,在和风向成不同交角时,是否都具有上述的规律呢?我们通过近两年的观测,感到不宜  相似文献   

14.
由中南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文定元副教授主持的林业部项目“南方森林防火林带技术规范研究”,于1997年底通过了由林业部科技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该研究系统地总结了防火树种的选择方法,建立野外实验火场和燃烧风洞,进行了燃烧床试验,完善了目测判断方法。研究还界定了耐火、阻火、抗火和防火树种等概念,提出乔木防火林带是植物防火林带的最高级形式,山脊是营造防火林带的最佳位置,林带透风系数0.45~0.5为宜,林带近地面层应为通风结构等理论,具有创新性;通过风洞试验,建立了防火林带有效宽度的数学模型,解决了防火林带宽度的…  相似文献   

15.
林带防风效应的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采用野外模式林带的观测与风洞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三种结构林带的防风性能和机制:林带垂直和水平影响范围分别达到4H和50H左右(测试仪器NLF2型四道电子风速仪,精度±0.5m/sec),透风系数为0.35的疏透结构林带减低风速20%的有效防护距离(L_(20))为18.5H;林带影响下的风速与湍流度的大小呈密切的负相关(r=-0.94)。同时提出了一个评价林带防风效应的新指标——隙高比(X_i),并阐明了如何应用隙高比值与林带的行距、行数的关系,来规划设计防风林带以及判断现有林带的防风性能。文中按有效防护距离(L_(20))给出了1—8行通风结构林带各行的最佳隙高比值。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林带走向与防风效果的关系,国内外有过大量的报道。传统的说法是:当林带与风向垂直时,防风效果最好,所以主林带应与当地主害风方向相垂直。南京林学院等单位,1960年在《苏北沿海农田防护林防护效果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林带背风面15倍树高处,当林带与风向垂直时,降低风速17.40%;当林带与风向成67.5度交角时,降低风速14.06%;当林带与风向成45度交角时,仅降低风速9.55%。观测林带宽10米;由5行国槐,4行苦楝,4行紫穗槐组成;透风系数为0.41。这项研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使我们考虑到,对于透风系  相似文献   

17.
从林带结构参数——疏透度β、立木表面积疏透度S’、立木体积疏透度V’、地上生物表面积密度C、地上生物体积密度W的定义和运算关系出发,推演出冬季相林带结构参数之间、以及它们与林带透风系数α、林带宽度D、枝条平均直径d的相互关系,其表达式为:W=V’/D=1/4dC=dS’/4D=-πdlnβ/4D=-0.1πdlnα/D该式是对几个主要结构参数之间具有同质性的证明,说明不同结构参数概念具有本质上的继承性和一致性,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排他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换算的,为林带防风效应评价运算提供了方便。导出一组适合我国北方干旱风沙区农田防护林带防风效应评价的运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过去,沿用林带的透风系数、疏透度或林带的阻抗系数来评价林带防风的效应,在生产上应用有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讨直观的量值指标,中国林科院周士威等提出了评价林带防风效益的新指标,即隙高比(Xi),并探讨了以林带隙高比与林带行距、行数的关系,来判断林带的防风效应。 林带隙高比即株间平均树冠间隙与林带平均高的比值。在实际应用中的步骤是:首先将计划发展的树种,绘出树龄与树高、冠幅的关系曲线,从而查出逐年的树高和冠幅值;然后依设计的林带行数,从隙高比值表中查出该行所具有的最佳隙高比值;再按公式X=H×Xi;L=X+D冠计算各年应具有的株距。(式中X为平均树冠间隙;H为平均树高;L为株距;D冠为平均冠幅。  相似文献   

19.
农田林网主林带透风系数和疏透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测定农田林网主林带透风系数(o_o)和疏透度(p)35组数据,经统计分析并建立7个数学模型,其中最优数学模型为::o=0.5025—1.6964自+8.4139日~2—8.07089~3。  相似文献   

20.
草牧场防护林对积雪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苏联在60年代就进行了农田、牧场防护林对积雪影响的研究[1],认为通风结构林带附近积雪较为均匀,11H(H=树高)处积雪比其它结构林带的要厚,即有效积雪距离长;营造3~5行,行距为2.5~2.7m,带间宽度为300~400m,疏透度为0.5~0.6的林带,不仅积雪厚度最大,而且在网格里呈均匀分布[2]。中亚林业研究所曾经在克日鲁马地区观测了草牧场防护林带的防护作用,认为透风系数为0.20~0.45的草牧场防护林带,对积雪分布的作用最好[1]。1978~1983年,库尔斯克州水土保持试验站还观测了幼龄杨树(Populussp.)林带的积雪作用。认为2~3年生的幼龄杨树林带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