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安县地处滇中高原西北部,是云南省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主要为汉族和彝族。 班刘办事处隶属于光禄镇,位于金沙江中段二级支流姚安盆地的北部。该办事处地处州际公路一侧,离干线公路仅2km,到姚安县城栋川镇12km,交通便利。该办事处下辖5个自然村(2个山区村即大冲和大麦冲,3个坝区村即闫屯、班刘和花邑),面积为1171hm~2,其中农业用地(含水库和居民住房用地)占总面积的31.0%,林业用地占总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他们聚居的村寨风光秀丽,寨前是田园阡陌,寨后是翠绿山林,村寨左右还有竹或古老的风景林,溪流绕寨而行或从村寨中穿过,寨中有鱼塘。他们利用宗教信仰、侗款、山标、树标等多种传统形式,保护了自己聚居村寨周围自然环境,这种传统文化代代流传至今,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及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创造了优良条件。通过近年来深入通道县侗族的聚居村寨,对聚居环境的生态系统、植被类型、植物资源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侗族聚居的村寨周围区域内存在2个一级生态系统,即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6个亚系统,13个子系统,7个植被类型,62个植物群系,树种资源35科、62属、102种。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文山州有两个鲜为人知的倮寨,村庄、文化、习俗、服饰、住宅等等都十分原始古朴 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大山深处的新寨乡,有两个倮人聚居的村寨,独特的民风民俗古朴风趣,不为外界人所知。近日,我们怀着访古探秘的心情,来到这两个倮寨考察,所见所闻,使我们仿佛走进了倮人原始部落。   古老的倮寨   这两个倮寨距新寨乡政府所在地 7公里左右,大的倮寨叫城寨,寨中居住的都是清一色的彝族支系倮人,共 140多户人家 800多人口。据载,倮人曾被归为苗族之列,也有将倮人归入藏族的,现在的倮人统归彝族。倮人有白倮、花倮之…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侗族聚居的村寨,依山傍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环境,他们的祖先把村寨的后龙山封为风水林,古树封为"神树"。同时,还在村寨前后左右、溪河边、寨中鱼塘的空隙地栽植多种植物。对此作了调查,结果表明:侗族村寨传统绿化植物有47科91属132种。  相似文献   

5.
硕果缀满小康路──访大姚县三台乡干河村杜中语在高寒边远山区的三台乡,有一个小小的彝族村寨,名叫干河村。前不久,迎着空中飘来的阵阵果香,我走访了这个今非昔比的彝家村塞。站在半山腰上远眺,只见整个村寨林木飞翠,云雾缭绕,一幢幢白色新瓦房掩映在绿荫丛中,与...  相似文献   

6.
方仁 《广东园林》2010,32(5):34-37
云南省景洪市的曼景法村,是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傣族新村。其景观特点与传统的傣族村寨相比有所区别,有自己的独特新颖之处。文章从建筑、植物、水景、宗教景观、道路、园林小品等方面对傣族新村曼景法的景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传统民族村寨生态风貌内涵丰富,由其村寨民居建筑、劳作田园、风俗文化及乡村环境等诸多要素构成,这其中乡村环境离不开植物群落资源。植物景观的展现在乡村中包括自然植被、人工植被,两者共同形成村寨生态保护基质。通过具体范例对民族村寨生态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绿色景观配置的方法及建议,以期从生态层面来提升村寨的景观质量与景观层次。  相似文献   

8.
傣族村寨的植物十分丰富,景观优美,可以划分为公共绿地景观、庭院植物景观、佛寺植物景观三大类型,通过提出村寨植物景观的优化与保护的办法,以保持其美学效果,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来实现村寨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彝族同胞的爱树护树传统“祭树”或“龙树”宣威市彝族同胞不管任何支系,都有很好的爱树护树传统。这里的许多彝族村寨,都有自己的“祭树”或“龙树”,并每年祭化。“龙树”有大龙树和小龙树之分。大龙树主管人丁清吉平安,好吃好在,万事如意;小龙树主管六畜兴旺,肯...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尤其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用植物树种命名的村寨很普遍。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全县共有1456个村寨,用树木命名的村寨就有144个。如枫木坪、金竹坪、方竹坪、杉树湾、麻叶寨、茶岭、青山湾、松树坳、松岭、腊树冲、桐木冲、桐木坪、桐子湾、梨子根、樟树洞、杨梅界、漆树湾、棕树坪、芭蕉寨、楠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社会经济调查分析方法,对贵州山区布依族村寨森林资源产权演变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传统文化(非正式制度)和林地产权制度(正式制度)变化在布依族地区森林资源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布依族村寨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植树栽花习俗拾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植树栽花习俗拾趣丁传礼勤劳纯朴的侗族,世代生活在层林耸翠、风景如画的山区,跟树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走进侗寨,就可以看到“护寨树”。他们自己以来有裁树的习俗,在村寨、凉亭、鼓楼、花桥、寺庙、祠堂等公共场所或节日集会的地方种树,而且以稀有名贵的...  相似文献   

13.
新宾县榆树乡岔路子村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全村共有158户、591口人,土地总面积2100hm~2,有耕地38.3hm~2,林业用地1900hm~2,人均3.2hm~2,其中有林地1830多hm~2,森林总蓄积量10.5万m~3,是一个多林村。全村年森林采伐量1000m~3,林业销售收入20万元,是村集体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往每年去掉各种费用和支出,基本是  相似文献   

14.
中坝村位于云南省富宁县里达镇西北部,是中坝办事处的所在地。那里雨量充沛,气候温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来发展林业。为此,中坝人民有世代相传植树造林的习俗,该办事处共辖15个村民委,2929人。森林面积1009.2hm~2,经济林八角374.6hm~2,用材林634.6hm~2,森林覆盖率达36%,人均有林0.35hm~2,是全县有林面积最多的村寨。 领导重视 除了中坝人民世代相传爱林造林的历史习俗外,1990年镇党委、政府根据省、州、  相似文献   

15.
元阳县哈尼族,彝族的祖先,在安村落寨时,都要埋石栽树,此树即为“龙树”。“龙树”栽下后,人们要年年敬祭。“龙树”,树干挺拔,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看!小新村之古栎,枝叶茂盛,果实累累,分水岭之马蹄荷,犹如钢叉,斜刺蓝天;保山寨之古榕,胸围五米,盘根错节;尼枯甫之红椿,树高六丈,冠幅半亩。这些古老的“龙树”,其寿均在百年以上。今已发现的树种有壳斗科、桑科、樟科、楝科、桦木科,金缕梅科,无患  相似文献   

16.
罗宗贤 《云南林业》2007,28(1):24-24
在彝族聚居的南华县五街乡西北角,有一个叫咪黑们的神秘彝寨,这里的人们至今还保留着古朴的生活、生产习惯,被学者们称为研究社会形态的“活化石”。咪黑们彝寨有着毕摩、祭师、炎葬墓群、彝族祚神像、垛森房、姑娘房、织麻布、跳歌、唱调子等一系列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湘西侗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热致使各地政府大量开发少数民族村寨,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建立系统的体系对有潜力的民族村寨进行评价。立足这一角度,试图建立民族村寨景观资源评价体系。以湘西侗族村寨景观为例,依据体系的各项指标综合评价其旅游景观价值,并揭示已开发的民族村寨景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弥勒县西三区小龙潭村的四十八户彝族农民,在村长、共产党员毕天华带领下,自一九五九年以来,二十七年种树不止,将一个生态恶化,经济贫困的穷山村,建设成了一个满目青山,林茂、畜增、粮丰,日益富裕的新山村。痛定思痛立志种植小龙潭村是一个山区彝寨,居住着四十八户彝族农民。解放初期,村子三面青山围绕,但在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八年间,村里刮起了一股“砍树风”,  相似文献   

19.
利用“村规民约”创新基层森林防火工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多数自然保护区内都有大面积的集体山林,长期以来村民生产生活野外用火成为森林火灾主要诱因。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借助山区村寨传统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自治工作机制,有效地对村民生产生活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保护区内预防森林火灾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一.傣族村寨民居发展情况 西双版纳在历史上森林资源丰富,传统民居就地取材,竹、木均为环境亲和型材料。根据民居主体结构使用材料的不同,传统傣族民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以原竹为主要结构材料、房屋梁柱节点采用捆绑式联结,屋面覆盖草排,这是典型的傣寨竹楼;采用全木结构承重,构件之间的联结以穿斗为主,屋面铺设缅瓦,此为傣家木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