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社区村寨访谈、现场调查、数据收集整理等方法,探究了亚洲象在勐腊子保护区与社区村寨村民的关系,结果表明:社区村寨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社区经济发展对亚洲象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亚洲象的活动也给社区村寨村民造成了很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加剧了人象冲突的矛盾。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近年来人象冲突造成社区村寨的损失情况。提出了应做好亚洲象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社区村寨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减少人身财产损失;建立建全社区村寨亚洲象活动监测预报体系;党委政府提高补偿标准和加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组织领导;加强社区村寨法律法规宣传,加大打击力度,提高社区村寨公众保护意识;建立亚洲象跨国联合保护区、建全巡护管理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思茅区亚洲象活动现状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玲江  谭爱军 《林业调查规划》2015,40(1):120-123,128
采用野外监测、数据收集整理、村寨走访调查等方法,分析1996年以来亚洲象在思茅区的数量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思茅活动的亚洲象数量逐渐增多,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由于人—象冲突对周边区域的居民造成了较大损失。对亚洲象的生存环境现状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划定亚洲象的栖息地并严格保护,加大对亚洲象保护宣传力度和执法管理,完善亚洲象保护与监测信息系统,调整产业结构等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4~2012年,勐腊子保护区内共有31个村寨受到亚洲象不同程度的为害,其中仅1年受到为害的有16个村寨,占总为害村数的51.6%,受到6年以上为害的有5个村寨,占16.1%。亚洲象的为害与村寨的分布密度有一定的关系,村寨分布密度大的区域亚洲象为害相对较小,分布密度小的区域为害较大。稻谷、玉米、甘蔗和香蕉等作物是亚洲象喜食的食物,是亚洲象的主要为害对象。亚洲象虽然不直接取食橡胶、辣椒等植物,但其在活动过程中由于踩踏等原因也造成了这些植物大量损失。为了有效缓解亚洲象的为害,提出做好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建立预警预报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野外跟踪调查、村寨走访调查、半结构式访问调查等方法,分析了野生亚洲象自2002年以来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情况。结果表明,如今野生亚洲象数量越来越多,种群数也有所变化,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活动区域和栖息地逐渐朝北迁移,并且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亚洲象的生存环境现状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亚洲象肇事原因分析及缓解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西双版纳人象冲突日益严重的现象,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整理、村寨访谈等方法,分析了1991~2010年间以亚洲象为主的野生动物为害情况。分析认为,天然林下食物减少、栖息地孤岛效应、环境容量不足、亚洲象取食习性改变、人为伤害引发的报复行为、补偿不足和思小高速公路阻隔等是造成人象冲突的主要原因。藉此提出加强生物廊道建设,开展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适当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栖息地保护,提高损失补偿额度,开展以观象为主的生态旅游活动和建立亚洲象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尚勇南坪村,是勐腊县遭受野生亚洲象危害最严重的村寨之一。近年来,保护区内的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多。它们的生活空间及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使野生亚洲象的主要分布区南坪村的村民饱受了野象的危害。由于庄稼被野象毁坏和吃光,南坪村的村民多年来靠政府救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野生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区内分布着120头左右的亚洲象。近年来由于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增加和林内野象的食物相对减少,野生亚洲象损坏农作物、伤害人、畜的事件频繁发生。为缓解人象冲突矛盾,于2005年开展了野生亚洲象栖息地建设工作,目前已先后89次把亚洲象吸引到这一区域活动。经亚洲象在食物源基地内的活动及取食情况分析,其在食物源基地的活动与人类的农事活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提出适当增加食物源基地的面积和数量,逐渐改变食物源基地的种植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普洱市思茅区亚洲象肇事原因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思茅活动的亚洲象数量迅速增多,人象冲突日益尖锐。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等方法,分析了2008年~2013年以亚洲象为主的野生动物肇事情况,认为适宜生境和食物的不断减少、亚洲象取食习性的改变以及亚洲象报复行为是造成亚洲象肇事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亚洲象的栖息地保护、改善亚洲象生境质量、完善亚洲象监测与预警体系、完善补偿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以亚洲象为主的生物廊道等缓解人象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亚洲象保护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亚洲象在全球的分布和数量等基本情况,阐明了亚洲象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生存威胁,提出了亚洲象保护的优先领域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缓解人象冲突和保护亚洲象两个行动方向,阐释了构建亚洲象种群基因交流廊道和从生态学和社会学角度研究人象冲突发生机制的必要性。还提出了研究亚洲象觅食农作物的行为机制和能量补给策略,以及探究亚洲象的个体差异与肇事行为的关联机制等亟待开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云南太阳河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2年思茅就有野生亚洲象的记录,1976年象群消失,1992年又从西双版纳返回,近年来种群在不断变迁,但据以往的调查记录亚洲象很少进入太阳河保护区。在思茅区亚洲象数量和分布增加的背景下,2017年4月~2019年7月,我们运用红外相机技术、样线法和访谈法对保护区内亚洲象开展调查。自2018年4月以来,发现亚洲象重返太阳河自然保护区,数量为5~6头的极小种群。结果表明亚洲象的种群数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分布区域也有扩散的趋势,亚洲象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其保护现状仍不容乐观,面临着栖息地减少和高度破碎化、食物不足以及人为活动干扰等威胁。本文还讨论了亚洲象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及相关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亚洲象保护所面临的栖息地减少、生境破碎化、人象冲突加剧、盗猎等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和监测,取得了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及分布、活动地点、对生境因子的选择、周边社区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数据.应用GIS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野外巡护、栖息地改造与恢复、生物走廊带建设、缓解人象冲突4个方面开展对尚勇保护区的亚洲象保护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亚洲象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亚洲象栖息地减少,伴随而来的人象冲突问题使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十分紧迫,通过对中国亚洲象种群数量、遗传多样性、行为和人象冲突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对国内亚洲象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梳理,为亚洲象保护管理和人象冲突缓解工作提供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野外食物不足是造成人象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食物源基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建立食物源基地要选择在远离村寨的区域进行,通过在食物源基地人工补充种植部分本地亚洲象喜食的植物种类,增加野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尽可能把亚洲象吸引到这一区域,减少其进入村寨生产生活区域的时间和机率。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实践证明,建立食物源基地不仅能起到吸引亚洲象作用,同时还吸引了大量其他野生动物到这一区域内活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了较好的环境。但是要真正推广和扩大食物源基地建设工作,还受到了有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宣传的片面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亚洲象分布、数量、栖息地状况及种群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世界野生亚洲象的数量约为5万只,分布于全球13个国家。亚洲象喜栖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集中在各国气候湿润地带且多呈跨境分布。亚洲象适宜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各分布国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栖息地面积减少带来的亚洲象死亡、人象冲突等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凸显,各国就解决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问题和缓解人象冲突问题提出了相关办法并拟定了共同行动方案。文中从亚洲象在世界各分布国的数量、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程度的现状、人象冲突问题及各国针对保护亚洲象正在和将要计划实施的种群管理措施等方面介绍亚洲象相关信息,以期为科学管理和保护亚洲象种群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亚洲象与人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亚洲象的历史性南移、分布现状、亚洲象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因人象生境之争而形成的日益严重的人象冲突、亚洲象的保护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对亚洲象保护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西双版纳尚勇自然保护区周边7个村寨开展村寨访谈,结合步行样线调查和村寨同步监测方法,调查亚洲象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选择情况。本次调查共发现6个种群,包括目击到的实体和足迹、粪堆等痕迹,推断在尚勇子保护区内生存的亚洲象最小种群数量为66~71头,重点活动区域在勐满上中良水库—不足不沙—三岔河区域。亚洲象觅食区域以热性竹林为主,取食和休息区域以竹阔混交林为主,在灌丛或林下灌木丛区域路过或休息。文中就亚洲象种群数量估计、栖息地选择以及种群分布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藉此提出保护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瑜  王娟  李起 《林业调查规划》2024,49(2):168-175
对思茅区亚洲象肇事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思茅区土地利用类型情况及其对亚洲象肇事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以来思茅区亚洲象数量呈稳定快速增长趋势,肇事数量和造成的损失也呈增长态势,2017—2020年共造成经济损失2 400.10万元,人员伤亡4人,分布范围和受损户数扩大;亚洲象对农作物损害程度不同,其肇事频率与季节性食物变化密切相关,月损失呈先波动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土地利用格局是其种群扩散分布的重要基础。建议采取建设生态廊道提高亚洲象栖息地连通度,建设食源基地与完善象损赔偿机制,强化亚洲象预警系统等对策缓解人象冲突。  相似文献   

18.
亚洲象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也是自然保护工作的重点保护对象。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人象冲突已成为部分地区人们生产生活冲突的主要问题,已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大象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态度。文章以发生在我国云南省的亚洲象危害为案例,论述了我国亚洲象的分布现状、威胁因素、缓解措施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亚洲象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走访专家、实地勘察等多种形式,在了解西双版纳亚洲象分布情况和栖息地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保护区亚洲象监测和食物源基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经费和技术等方面对亚洲象在监测及食源地建设相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议,为缓解人象矛盾和优化保护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取野外监测和跟踪调查、资料查阅、村寨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亚洲象在勐腊保护区的活动区域变化,季节、日的活动规律。结果发现,与2010年相比,亚洲象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勐腊保护区60%的区域以及保护区以外的东北部区域,这些区域主要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村落周围;在活动时间上,一年中活动最频繁的时间为4—8月,一天中活动最频繁的时间为下午到夜晚(17—21点),表明亚洲象的活动区域、活动范围与食源密切相关。对亚洲象保护的管理规范、群众保护意识有所增强等有利因素和食源减少、食性改变、栖息地减少等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引导当地居民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时间,开展跨境保护、加强栖息地保护,加强宣传、建立预警预报系统等缓解人象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