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是我县主要旱粮作物,全县种植面积约5万亩。1979年,我县昌邑乡首次发现甘薯根腐病零星病株,!983年该病发生面积达1000余亩。!985年,我县从福建农科院耕作所引进福薯1933、福薯37等品种(系),与多年主栽品仲胜利百号在常年重发病田种植,进行品种抗性对比试验。经调查,胜利百号的病球率为95%,病情指数为56.2;福薯!933不发生极腐病。将当年收获的福薯1933全留种,专门贮藏保管。第二年集中育苗后,分给几户农民种植,并从福建农科院耕作所引进福薯1933薯种和薯苗在昌邑乡扩大种植。1980年,昌邑、生米和流湖三个乡的示范面…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抗性比较试验陈发炜(山东沂水县植保站,276400)甘薯茎线虫病是危及甘薯生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甘薯感病后,轻则减产20%~30%,重则60%以上,甚至绝收。据观察甘薯品种间对茎线虫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为此,...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广东省甘薯疮痂病病原菌种类及当前国内主要菜用甘薯种质对疮痂病的抗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病圃诱发结合人工喷雾接种法对来自9个省区30个菜用甘薯种质进行连续2年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共获得15株形态学特征及培养性状相似的菌株,其中代表菌株CRI-CJ的形态学特征与甘薯痂圆孢菌Elsinoe batatas基本一致,且在基于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与甘薯痂圆孢菌聚在一支,表明甘薯疮痂病病原菌为甘薯痂圆孢菌。30个菜用甘薯品种(系)中,抗性、中抗、中感和感病品种(系)分别为7、7、5和11个,占总数的23.3%、23.3%、16.7%和36.7%。其中抗性品种(系)有广菜薯11-52、广菜薯15-6、广菜薯16-1、广菜薯16-19、广菜薯17-23、广菜薯17-9和广菜薯18-6,中抗品种(系)有EC01、广薯菜2号、广菜薯3号、广菜薯6号、广菜薯7号、广菜薯17-25和广菜薯18-3。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系)对甘薯疮痂病的抗性水平存在差异,11个非广东省品种(系)中感病、中感和中抗品种(系)分别为8、2和1个,占比分别为72.7...  相似文献   

4.
持续低温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持续低温作用下,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汕优多系1号和汕优63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变化。结果表明:(1)持续低温处理比未经处理的对照稻瘟病病斑要早出现2-3d;低温处理3-5d出现病斑数目最多,对病害发生最为有利;但处理时间过长,则不利于病害;(2)持续低温处理3-5d对病斑扩展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小麦雪霉叶枯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小麦雪霉叶枯病在豫南、豫西南、豫西地区的水浇地及沿河流域发生普遍,豫西地区病田率近100%,病茎率为3.2%~63.9%。该病在小麦扬花后成熟前盛发,水渍状暗绿色的大型病斑是该病叶片上与其它叶枯、叶斑病相区别的稳定特征。小麦品种(系)间成株期叶部对该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在调查的42个小麦品种中,抗病品种5个,感病品种37个;在调查的小麦属16个植物材料中,抗病材料5个,感病材料11个。  相似文献   

6.
黄早四系统的自交系是河北省玉米杂交制种的骨干亲本,具有亲本配合力好,抗病毒病、锈病和大小斑病等特点。但近年来在抽雄、吐丝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严重感染玉米黄斑病(Curvularialunata(Walk)Boed.)。病株授粉后叶片布满病斑,提前...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抗吸浆虫鉴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1991~1994年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443个生产品种、后备品种及抗源进行了抗吸浆虫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对吸浆虫的抗性差异显著。高抗、中抗和低抗的品种(系)分别占参试材料的13.1%、12.9%和28.1%,其中冀麦23、24和25号、遗4179、4154、4188、郑太育一号等18个品种(系)对吸浆虫连续几年表现出稳定的抗性。鉴定结果为生产和育种部门利用抗虫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玉米圆斑病在瓦房店市严重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波  王传士 《植物保护》1995,21(2):52-52
玉米圆斑病在瓦房店市严重发生瓦房店市是辽南玉米制种基地之一,1994年玉米圆斑病在我市种子田严重发生。7月25日至8月19日,在谢屯、泡崖、杨家、复州湾、三台等乡(镇)调查,该病发病株率最低22.4%,最高达89.3%,平均为43.5%。重病田果穗下...  相似文献   

9.
甘薯瘟病菌的潜伏侵染与品种抗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老瘟地”上进行甘薯品种抗病鉴定,对某些甘薯品种地上部症状不明显,而地下部薯块感染、薯肉变色者进行分离接种,鉴定确认这类病株系由薯瘟Ⅱ群菌系潜伏侵染引起。试验还表明湛73-165.湘杂9号等15个品种(薯块完好,薯肉正常),具抗潜伏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甘薯瘟病菌的潜伏侵染与品种抗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老瘟地”上进行甘薯品种抗病鉴定,对某些甘薯品种地上部症状不明显,而地下部薯块感染、薯肉变色者进行分离接种,鉴定确认这类病株系由薯瘟Ⅱ群菌系潜伏侵染引起。试验还表明湛73-165.湘杂9号等15个品种(薯块完好,薯肉正常),具抗潜伏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甘薯品种对甘薯瘟和蔓割病的兼抗反应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品种对甘薯瘟和蔓割病的兼抗反应测定方树民,陈玉森,魏观如,范建忠(福建福州农业大学植保系350002)甘薯瘟(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Smith)和蔓割病(Fusariumoxysporumf.sp.batat...  相似文献   

12.
甘薯抗瘟病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品种对甘薯瘟病的抗性研究,自1977~1981年作者先后从国内外引进500多个品种分别在几个重病区进行试验,从鉴定材料的分析表明,供试甘薯品种没有一个对甘薯瘟病是免疫的,但不同品种之间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高抗(发病率0.1~10%,病指1~5)的品种有17个,中抗(发病率11~39%,病指6~20)的品种有88个。近年来,作者在病区多点调查和试验中还发现不同品种在同一病田连续栽植2~3年后,其抗性的衰退有差异。因此,采用异地换种和连续不断地选用高抗品种为抗源,培育新的抗瘟品种,对预防或控制甘薯瘟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鄢铮 《植物医生》1997,(3):11-12
李树常见病害及其防治鄢铮(福建省福州市农科所350014)一、李流胶病发病症状在当年生枝条表面出现,初期为红褐色斑点,逐渐扩大为椭圆形病斑。病斑破裂后流出透明、柔软的树胶,树胶逐渐变成淡褐色的硬质胶块。病斑在皮孔部位出现隆起,并产生黑色小点。当病斑环...  相似文献   

14.
水稻紫鞘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确江西省水稻紫鞘病是由中国帚枝霉(SarocladiumsinensechenZhangetFu)引起的基础上,为了有效地防治此病,对水稻系鞘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小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病菌侵染来源的研究1.病菌分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4个水稻品种的种子和10个具可疑症状的杂草进行分离,培养基成份为P.S.A2病田种子,田间杂草、病上、病残体接种试验:(l)供试品种:威优64()接种A.接种时期:分美末期,孕穗期。B.接种量:病谷10g/盆/次,病杂草0.5斤/盆/次,病株Ic株/盆/次,病上没另行接种,只是将无病苗栽种…  相似文献   

15.
《湖北植保》2011,(2):20-20
一、注意确定防治对象田。调查稻瘟病常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地区,发现本田出现发病中心(病株率达3%以上)或急性病斑(病斑为暗绿色水浸状,无光泽,多为椭圆形,密生青灰色霉层),即确定为叶瘟防治对象田。凡是稻瘟病常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和发生了苗瘟、叶瘟的地方则确定为颈瘟预防田。  相似文献   

16.
自2002年8月22日开始,在鱼台县西南部稻田陆续发现水稻植株死亡现象,并造成至少100hm2绝产。截至笔者发稿时,发生面积已达0.53万hm2。经鉴定该病为水稻菌核秆腐病菌中的小黑菌核病菌(Sclerotiumoryzae)所致。该病最初在近水面稻株基部的叶鞘表面产生黑褐色至黑色小病斑,由此逐渐向上、下扩展,形成纵向黑色条斑,并逐渐扩大,成为边缘不明显的不规则形大斑,病部在叶鞘内侧也同样变色,多个病斑融合,严重时叶片枯死。病斑扩展侵染茎基部,使其成段变黑软腐,使水分运输中断,稻株未熟早枯,常引起倒伏。在腐朽的叶…  相似文献   

17.
棉花轮纹叶斑病(AlternariamacrosporaZimm.)又称棉花黑斑病,可造成棉花叶片焦枯脱落,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棉花轮纹叶斑病过去在馆陶发生很轻,2001年突然严重发生。据调查,该病为害棉花叶片,发病初期在中、下部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圆斑,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褐色斑,有的病斑出现不明显的轮纹,发病后期上部叶片也出现病症,严重时叶片焦枯脱落。据县植保站调查,7月31日发现病叶,当时发病部位为中、下部叶片,病株率30%,病叶率15%左右,到8月14日有病棉株上部叶片也出现病斑,病株率达50%,病叶率达80…  相似文献   

18.
水稻恶苗病俗称白秆病、抢先稻。多年来自然发病较重。据近年各区(县)植保部门调查统计,恶苗病从秧苗期至抽穗期都有发生,自然发病株率在秧苗期为5%~10%,在拔节孕穗期为10%~2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30%以上。通过严格的种子处理后,一般品种病株率在0.3%左右,感病品种为2%左右。而2001年在局部地区水稻恶苗病发生很重,部分田块发病株率达15%以上。为此,作者与基层植保员进行了认真的走访、询问和调查工作,现将结果简述如下。1发生现状根据市、区(县)有关部门于2001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对6个区…  相似文献   

19.
辽宁花生主栽品种(系)对褐斑病和网斑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明确辽宁花生主栽品种(系)对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对辽宁主栽的16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褐斑病和网斑病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花生品种(系)对两种叶部病害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但缺乏免疫和高抗品种。对花生褐斑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阜花17’属抗病类型,‘鲁花11’、‘铁引花2号’、‘良青8号’、‘新花2号’和‘锦花15’属中抗类型,其余属高感或感病类型。对花生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鲁花11’、‘铁引花2号’和‘白花生’属抗病类型,‘黑花生’、‘新花2号’、‘花育20’、‘锦花14’、‘新花1号’、‘锦花15’和‘良青8号’属中抗类型,其余属高感或感病类型。多数花生品种(系)对花生叶斑病综合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苜蓿斑蚜为害对5种苜蓿品种(系)PAL、POD、PPO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将苜蓿斑蚜人工接种在不同抗性级别的苜蓿品种(系)幼苗上,苜蓿斑蚜为害后的3、7、10 d分别测定了5个品种(系)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3种酶活性。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所有品种(系)叶片中的PAL活性在接虫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 PPO活性随天数增加呈下降趋势; POD与PAL酶的情况相同,随着为害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HA 3感蚜后3种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