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湖州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健全管理体系,加快人才引进,开展资源普查,开发功能产品,实施项目推动等举措“,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基本面貌得到修复,产业循环系统更趋合理,生态功能更加增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生态效益。同时,本文针对目前桑基鱼塘系统传承保护存在的问题,从建立政府管理机构、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丰富系统业态与加强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菱湖“桑基鱼塘”系统及其农业文化遗产的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湖州菱湖"桑基鱼塘"的历史渊源和桑基鱼塘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和作用。梳理了湖州菱湖"桑基鱼塘"的发展变化,介绍了菱湖镇射中村对"桑基鱼塘"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措施,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桑基鱼塘"农业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被正式认定为中国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至今仍运转正常并发挥着其生态循环效率,堪称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的典范,也是世界传统循环生态农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正>蚕丝业是湖州市的城市名片。1851年在英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辑里湖丝"一举获得博览会金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民族工业品牌。1995年、2003年湖州分别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丝绸之乡"、"中国绸都"称号。2014年"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我市首个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传统农业系统。2015年6月25日湖州"钱山漾遗址"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世界丝绸之源"。这是我们湖州的荣  相似文献   

5.
桑基鱼塘是嘉湖平原水网地区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的农耕劳作,创造的田埂种桑-池塘养鱼-采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鱼肥蚕壮的良好人工生态系统。2014年5月“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入选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单位。为进一步传承发展湖州桑基鱼塘传统文化,9月22日,湖州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在湖州荻港鱼村联合主办了“桑基鱼塘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论坛”,来自广东、广西、四川、江苏及省内蚕桑重点市,有关农业遗产保护、渔业专家近百人参加了论坛。原全国人大常委、农村与农业委员会副主任舒惠国,省农业厅副厅长冯一鹤应邀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位于太湖南岸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州桑基鱼塘系统退化与萎缩严重,面临被单一规模化水产养殖替代的危险。广大农户持续性参与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农户主要依据经济效益标准来选择农业生产方式,因此探明不同时期桑基鱼塘的投入产出效率及变化是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依据明清时期的有关历史文献和当代的农户问卷调查,对太湖南岸桑基鱼塘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跨时期分析,并与同时期相关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成本收益关系比较。研究发现,明清时期被农户普遍采用的桑基鱼塘与当代被农户普遍采用的规模化养殖鲈鱼在收益成本比上十分接近;而当代桑基鱼塘新型模式的收益成本比虽然最高,但循环利用价值相对于投入成本的占比却最低,需加强系统内部各生产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真正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与现代传承。  相似文献   

7.
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保护的现状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存在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的"桑基鱼塘"是国内至今发现的最大实物遗存。但"桑基鱼塘"只有种桑-养蚕-养鱼并相互促进,同时产生一个内部生态循环系统,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和意义。珠江流域的"桑基鱼塘",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消退;而长江流域的太湖南岸以荻港为中心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至今仍留存完好并发挥着它的功能作用,并成为湖州独具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遗产,为国内外所罕  相似文献   

8.
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作为典型的农业可持续循环系统,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科学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应用条件价值法2种形式获取数据,分别对桑园提供产品、桑园气体调节、桑园涵养水源、桑园减少尘沙、桑园保持土壤、鱼塘提供产品、鱼塘蓄水防洪、桑基鱼塘休闲旅游以及桑基鱼塘历史文化共9项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桑园、鱼塘和桑基鱼塘整体3个部分每年提供的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为107亿元,其中:桑园系统每年提供服务价值最低,为1.24亿元,占总价值的1.16%;其次是鱼塘系统,提供价值为7.44亿元,占总价值的6.96%;最高的是桑基鱼塘整体系统服务价值,约98.32亿元,占总价值的91.88%。研究结果显示桑基鱼塘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远远高于单一的桑园生态系统和鱼塘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价值,明确了桑基鱼塘只有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有机组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更高的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9.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陈玉银,费建明,蒋振东浙江农业大学,浙江湖州菱湖区农技站闻名遐迩的桑基鱼塘系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它是劳动人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它经过几百年生产的持续适应,在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0.
南方蚕区蚕桑产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桑基鱼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桑基鱼塘作为传统的农业生态模式在我国南方蚕区延续至今,该模式开辟水、陆2个生态系统,形成陆基种桑→塘水养鱼→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的循环性农业生产特征。简要综述了桑基鱼塘的演变历史、基本技术要素,进一步讨论认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符合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是我国南方蚕区蚕桑产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1.
菱湖分区位于湖州市郊东南,境内河港交错,桑陌纵横,鱼塘密布,全分区8个乡,共拥有水田111178亩,专业桑地53919亩,内塘38159亩。1985年总产粮食84490.2吨,蚕茧4981.76吨,淡水鱼18541.26吨,是粮食、蚕茧、渔业三项生产并重的桑基鱼塘地区。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来,这三项生产的经济收入比重起了变化。1981年农业总收入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居民化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的农业技术、农业文化和农业生产系统正逐渐弱化和消失,为保证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和农业文化得以发掘、保护、利用和传承,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下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2013年"贵州从江侗乡农业生产系统"被农业部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2],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珠江三角洲桑基土壤的“基”是指将一口口鱼塘隔开的土埂,俗称“塘基”,上面种上桑,便称为“桑基”。基面(桑基)和水面(鱼塘)的巧妙配合在炎夏起了降温升湿的作用,造成作物最佳的生活环境。也是以桑养蚕,用蚕沙(粪)、蚕蛹喂鱼,再以塘泥肥桑的先进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能值理论对桑基鱼塘系统中"机械化养蚕—跑道养鱼"生产模式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各项资源的能值,得到了该模式的可再生当地环境资源能值、不可再生当地环境资源能值、可再生投入有机能源能值、不可再生工业辅助能源能值和总能值产出等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该模式的能值投入率为63.92,能值收益率为3.17,环境负荷率为0.46,能值自给率为0.02。结果表明,与传统桑基鱼塘系统相比,"机械化养蚕—跑道养鱼"模式有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小的环境依赖性,是具有显著推广价值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同时可以对系统结构进行进一步调整,对内部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调研齐河古晏农庄区位优势与自然资源等现状基础上,制定了该园区的总体发展规划,提出了以桑基鱼塘循环农业为主导,以传承“一带一路”蚕桑丝绸文化为骨架,以蚕桑绿色有机产品为突破口,将农庄建设成为集蚕桑生产、科普教育、科技示范、休闲康养于一体的零污染循环农业型蚕桑生态园的总体定位。将整个农庄按照“一带(滨水生态景观带)、两心(游客服务中心和蚕桑产品研发中心)、两馆(养蚕技术馆和丝绸博览馆)、三区(桑基鱼塘生态区、桑树种植区、葡萄种植区)”进行规划与建设,并提出了各分区建设内容和功能分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7月20日-21日,广东省蚕学会茧丝与蚕业资源综合利用学组组织其会员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茂名市蚕业技术推广中心一行23人先顺德后珠海的路线进行了考察学习,此次活动就蚕桑资源高效利用的发展现况、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推广情况、蚕沙有机肥的可发展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次活动首站考察了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基地,这是一种"桑茂蚕壮鱼大  相似文献   

17.
桑基鱼塘是中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创造的一种高效利用土地的农业生态系统,它的利用形式是深挖鱼塘、垫高塘基、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栽桑,形成水陆交互作用的良性循环生态模式。近年来,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蚕蛹加工岗位科学家廖森泰带领团队利用其自主研发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成果,对传统桑基鱼塘中各环节相关的物质、生物和文化资源进行综合高效的开发,开展桑椹、桑叶食药用加工,利用蚕桑生态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和蚕沙生物肥改土,通过种养加结合及适度开展休闲旅游,建立了新型桑基鱼塘模式,并在西樵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顺德太子休闲农庄等多个园区示范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广东顺德县的桑树香蕉间作园西樵山下的老“桑基鱼塘”罗定县的山地栽桑“桑基鱼塘”在施肥浦鱼德庆县的澳滩桑南海县的万斤丰产桑园民乐公社在秋季栽桑广东桑的“留大树尾”收获状才支术员介绍收获法~华南农学院蚕桑 系的根刘桑(即 无干密植) 广东顺德伦教蚕种场扦擂苗圈广东栽桑影集~~  相似文献   

19.
其他     
《饲料广角》2014,(21):5-5
<正>"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次亮相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中国"主题展览于10月25-28日在青岛举行。本次展览是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颇具特色的专业展区,旨在宣传农业部开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主要成果与成效,展示我国传统农耕的智慧、魅力与奥秘,提升遗产地优质农产品的市场  相似文献   

20.
其他     
《饲料广角》2014,(2):5-5
<正>农业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立1月16日,农业部在京成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农业、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相关领域25位院士、专家组成。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为与会专家颁发聘书。据了解,农业部从2014年1月起,将聘请中国科学院生态学专家李文华院士为农业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