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文化生态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西南地区远离汉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区,处于与西域交流的重要通道,因而该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多文化发展、交流及互相影响的地区。由于此地区多山的地形和艰苦的自然环境,保存了众多较为完好的民族聚落。本文根据过往研究文献综述了国内外文化生态研究动态,总结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南民族聚落文化生态动态模型,并探讨了西南民族聚落文化生态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展望,试图为未来西南地区聚落文化生态传承与研究、聚落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现代聚落布局与构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次生林是天然林采伐后形成的主要森林类型,在林分结构与物种组成、林木生长与生产力、林分环境与生态功能等诸多方面与原始林和人工林有着显著差异.因此,研究次生林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类型分类与评价指标,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以及土壤生态过程等,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生态屏障构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广泛收集整...  相似文献   

3.
在ARC/INFO支持下,运用景观指数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2个时段的景观格局作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地区在1991至2000年10年间,在以火干扰和人类活动干预为主要驱动力的作用下,景观格局发展趋势是:受人为干扰逐步加强;景观基质即林地面积减少;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呈上升趋势;斑块总数在增加。同时,运用马尔柯夫矩阵对未来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进行了预测:林地和水域面积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4.
景观动态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景观生态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景观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景观稳定性、景观动态的驱动因素、景观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景观变化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5个方面阐述了景观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二滩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9年和2003年2个时段的TM、ETM 遥感数据,在GIS和FRAGSTAT景观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对二潍库区(盐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耕地面积减少,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②耕地的斑块数目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斑块密度上升,有林地的斑块数目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草地的斑块数目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③有林地、灌木林地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略有上升,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而耕地、草地、疏林地的该指数略有下降,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④从景观水平上看,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是斑块数明显增加,拼块平均面积减少,斑块密度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减少,说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强。蔓延度上升,散布与并列指数减小,说明景观的连通性增强。⑤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增加,坡度较大的地区,耕地面积明显减少,相应地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整体上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6.
以古北口镇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研究密云水库上游水源涵养林的景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森林、灌丛和草地景观面积变化相对剧烈,整体生态效益降低;在研究期间,人为生态调整使水源涵养林整体破坏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景观的空间分布受到某些生态因子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分析了布依族石板房聚落的景观格局特征,即"山—林—人—地—田"的人居环境模式、"小聚合、大分散"的聚居空间格局,以及"线性发展"的聚落分布趋势和"垂直分层"的生态特征;然后深入分析其对相地选址、自然资源、气候与自然灾害、材料选择等方面的良好生态适应性;最后提出布依族石板房对当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借鉴与启示,以指导当前的城市与村镇建设。  相似文献   

8.
石临风  杨婉艺 《绿色科技》2020,(3):24-25,29
指出了乡村聚落由社区或乡村居民点组合而成,而乡村景观则代表聚落居民生活的场所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溯人类发展史与自然环境演变史,结果发现、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是自然环境与人为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地景艺术美学与文化旅游产业则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作的具有价值的痕迹和产物。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浙北41个乡村聚落,运用SBE评价法对乡村道路植物景观开展美景度评价,按照9种道路植物景观要素分析其对14个典型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构建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的景观要素主要为观赏性和整洁度,美景度值随着观赏性和整洁度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乡村道路植物景观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聚落景观保护性规划角度出发,以粤西地区典型传统村落——广东省雷州市英利镇青桐村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和ArcGIS叠加分析法对乡村开展规划.通过提取乡村主要景观指标因子,耦合公众参与,构建矩阵系统计算评分权重,并建立景观安全格局模型,系统地分析出乡村应建设区域、可建设区域和不可建设区域,并以ArcGIS叠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河北省燕山山地丘陵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以宽城县苇子沟为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和2018年的Google earth影像,选择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流域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苇子沟流域以分布于中、上坡位的天然次生林和油松林斑块所占比重最大,为该流域景观本底,其次为位于下坡位的经济林;从2008年到2018年,流域内主要的景观格局变化为天然次生林向油松林的转化,其他斑块的规模相对稳定,没有明显变化;同时,从2008年到2018年,流域内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边界总长度和边界密度都有所减少,景观多样性指数则由于均匀度的升高而有所增加,流域景观破碎度有所下降。总体上,在2008-2018年期间,苇子沟流域的景观格局特征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的总体格局没有明显变化,保持了相对稳定,这对于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及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文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2000—2018年景观格局数量动态的面积、转移及速度特征.从斑块类型尺度与景观尺度2个层面选取景观指数分析流域近18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并在流域尺度上沿城市—林区梯度线分析沿线景观格局指数的梯度分布,基于数量统计模型对景观格局动态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随着景观生态学在国内的发展,景观格局作为热点和核心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景观的概念和景观格局研究的发展,体现了学者们对于自然与人关系认识的不断加深。简要介绍了景观格局的概念,并试图从横向和纵向探讨景观这一概念的发展历史,从发表年限、研究方法、发表刊物等方面,概括了我国景观格局的研究方向。对景观格局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学者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水乡乡村聚落空间研究进展,运用文献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法,总结1915—2021年中国南方水乡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特征、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区域层面主要基于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和城乡规划学进行定量研究,村域层面主要基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进行定性研究;不同时期的研究存在内容差异和方法差异,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理论,综合运用SPSS、CiteSpace和VOSviewer,对中国知网期刊论文数据库近40年乡村聚落研究领域的文献特征、热点演化、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论文数量呈现指数增长模式,发文期刊分布集中,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2)研究热点涵盖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研究领域多样化和边界模糊化;3)研究主题跨越3个阶段,呈现"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景观格局—演变更新"的时空演化路径;4)未来研究应构建跨学科、多尺度、多维度的框架体系,深入研究典型地域乡村聚落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探索提升绿色宜居乡村聚落建筑技术,聚焦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聚落生态景观,为乡村振兴提供本土化经验和范式。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方式,通过景观评价要素筛选和专家打分,确定各个景观要素影响因子的初步权重,并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分析汉回村作为长沙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落景观的合理性,揭示汉回村景观特色主导元素,同时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地区乡村景观进行评价,旨在为乡村景观评价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汉回村乡村景观优势类型:民俗文化景观>自然生态景观>农业产业景观>建筑聚落景观,应保持与发展民俗文化景观优势,改善建筑聚落景观劣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地区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来,中国引进印楝属2个种24个种源。本文概述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的相关研究,分析引种印楝子代的形态特征、物候、生长规律、传花授粉和种子产量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印楝大多数种源在云南省具热带气候特征的干热河谷地区能正常开花结实和生长。开展了引种印楝的区划,提出了优良种源和优良无性系选择的标准,探讨了印楝农药原料林建造的技术措施降低印楝杀虫剂生产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植物的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中国西南地区共有濒危植物(除去稀有和渐危植物)28科,41属,52种。文章对这些植物的生活型、分布区类型、地理分布和植物区系分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表明,从属的分布来看,西南地区37属濒危种子植物中,热带分布型属有16属,占种子植物属的43.3%,温带分布型属有19属,占51.4%,中国特有分布型属只有2属,其中1属为西南地区有属,说明属的特有分布现象不明显;从西南地区52种濒危植物的水平分布来看,有33种为西南地区特有种,占63.5%,说明种的特有分布现象明显;西南地区跨越了我国仅有的两大植物区,5个地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  相似文献   

19.
景村关系一直是我国风景名胜区普遍存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风景区内乡村聚落的变迁。文章以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内的三达古藏族村寨为例,分析村寨与景区内冰川环境相融相依形成的高山牧场聚落体系及其聚落景观特征,探究景村关系的变化过程及新聚落的景观再生途径;基于旅游发展后新的景村协同关系的构建,从原有聚落保护利用、新聚落文化空间再生、民族社区参与等方面提出风景名胜区内藏族乡村聚落的景观再生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茂县羌族是我国一支古老而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茂县羌族村寨作为羌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研究羌族建筑景观文化以及羌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从村寨的区位选址、空间布局构成、景观节点的分析入手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茂县典型羌寨——黑虎羌寨聚落景观空间进行了美学意义和建筑文化分析,力求为今后的羌族村寨聚落的保护、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