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养分增效剂(机械活化磷、长效复合肥添加剂NAM、聚合氨基酸类肥料增效剂PAA)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氮磷肥利用效率,实现玉米的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NPK(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添加20%机械活化磷的NPK1、添加30%机械活化磷的NPK2、添加NAM的NPK3以及添加PAA的NPK4,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提高了7.52%,10.59%,6.78%和14.54%,产量也表现出了增加的趋势,尤以NPK3增产效应最为明显,提高了11.83%。此外,养分增效剂的添加还显著促进了玉米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与没有使用增效剂的NPK处理相比,4个处理植株的氮累积量分别提高了6.94%,6.54%,2.82%和9.71%;磷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0.15%,14.23%,9.18%和14.12%;钾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3.08%,24.42%,20.22%和34.45%。氮肥利用率以NPK4最高,达42.4%,磷肥利用率以NPK2最高,为25.0%;氮肥和磷肥的农学效率和收获指数则均以NPK3最高。此结果说明,在生产实践中,PAA的添加更有利于促进玉米植株对氮的吸收累积;30%机械活化磷的添加更有利于磷养分的活化,提高磷肥利用效率;而NAM施用后的增产效果最为突出,更有利于养分向籽粒中转移,提高养分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磷素用量对玉米氮磷钾养分分配以及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以鲁单818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0(P1)、20 (P2)、40 (P3)、60 (P4)、80 (P5)、100 kg/hm2(P6)共6个磷素处理水平,测定玉米各个器官氮磷钾累积含量、玉米产量以及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用磷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养分累积量和玉米产量(P<0.05),其中100 kg/hm2磷肥处理的玉米氮、磷、钾含量较不施磷肥分别提高了37.95%、54.15%、48.12%,另外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穗长、行粒数、百粒质量、产量较不施磷肥处理分别提高12.15%、18.18%、22.22%、9.21%、21.68%;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养分在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氮素含量表现为籽粒>叶叶>茎秆>根系,磷素含量表现为为籽粒>叶片>茎秆>根系,钾素含量表现为叶片>茎秆>籽粒>根系;磷肥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磷肥偏生产力、磷素吸收效率均随磷素用量的增加而下降,100 kg/h...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平氮磷钾对超级稻养分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大田不同氮磷钾养分水平下的超级稻干物质和养分累积特征及转运规律.结果表明:(1) 超级稻干物质累积高峰在中期,约累积了总量的50%.干物质累积主要受氮素影响,它们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8554),磷钾影响不显著.(2)超级稻体内氮磷钾累积有不同的特点,氮磷累积量随超级稻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钾累积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单峰曲线.其中氮累积主要集中在前期和中前,约占全累积量的85.4%;磷累积高峰在中期,占总量的58.0%;钾累积量也是中期最高,占累积总量的64.6%.随着氮磷钾施用水平的提高,各自养分累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除氮素与钾素对各自累积量有显著的影响外,磷素及三元素之间互作的影响基本上未达显著水平.(3) 超级稻籽粒中,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99.2 ,53.2,23.8 kg/hm2(比例为4.2∶2.2∶1),其中75%氮素、70%磷素、100%钾素来自营养体.氮营养体转运率与氮素水平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R=0.9610),而不受磷钾明显影响;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磷转运率上升,氮素对磷转运率的影响呈现单峰曲线关系;钾素水平的提高,钾转运率和流失率上升,氮素对钾转运率的影响与磷一样,呈现单峰曲线关系,表明过低或过高的氮素对磷钾累积不利.  相似文献   

4.
不同供氮水平对膜下滴灌春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滴灌春玉米养分吸收规律,为科学制定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氮肥(0、210、300、390 kg/hm2,记为N0、N210、N300、N390)对春玉米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的影响.[结果]在成熟期N210、N300、N390处理较N0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提高了22.70;、41.08;、32.08;.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高峰期分别出现在出苗后28 ~ 85、85 ~ 108、28~43 d.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和地上部、根系干物质及氮素累积增加,但过高施氮量(390 kg/hm2)导致干物质和产量降低,而地上部磷钾积累量一直呈现增加趋势.根系氮磷钾累积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吐丝期,N210、N300根系氮素累积量较大喇叭口期分别增加了145.1;和217.4;,而N390处理氮素积累量与N210接近,磷素累积与N0接近,钾素累积量小于大喇叭口期.[结论]膜下滴灌条件下,施用氮肥春玉米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累积量均增加,但过量施氮抑制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及氮素积累,且不利于对磷钾养分吸收,尤其在吐丝期,过量施氮对根系磷钾的累积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肥料增效剂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肥料增效剂与化肥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玉米生产节本增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每1kg土中N、P、K肥施用量分别为:0.368、0.235和0.350g,设常规施肥处理(T1),另设5个增施处理(T2-T6),按在常规施肥处理基础上分别增施2mL不同肥料增效剂(F1-F5),收获期测定玉米籽粒、苞叶、秸秆、根系等全N、P、K养分含量及玉米的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利用率。【结果】与常规施肥T1处理相比,增施增效剂处理玉米鲜苞重增加12.0~17.50g/盆,增重4.3%~6.2%,玉米籽粒重增加3.9%~6.9%;施用肥料增效剂处理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增幅为4.97%~6.65%。玉米植株各器官(秸秆、籽粒、苞叶+穗轴和根)氮养分吸收量均显示施用增效剂处理优于对照,增幅为:秸秆20.60%~37.00%;籽粒7.20%~13.15%;苞叶+穗轴12.43%~30.94%;根3.13%~37.75%。施用肥料增效剂处理与单施用化肥处理相比,氮肥利用率提高5.0%~7.2%。【结论】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肥料增效剂能显著增加玉米植株干物质量及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高原沟壑区典型代表性土壤黑垆土为供试土壤,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作物,根据目标产量,在高密栽培及优化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基础上,研究4种农田水分管理模式下春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转移规律,以期为黄土高原南部半干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以补充灌溉、雨养、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等为农田水分管理模式,通过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蜡熟期和生理成熟期等关键生育时期采集地上部植株样品,研究春玉米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氮素累积、分配和转移规律与产量及水分养分效率的关系。【结果】随生育阶段推进,春玉米生长速度加快,氮素吸收累积逐渐增加,进入生殖阶段后,各器官氮素分配随生长中心转移而发生变化。不同农田水分管理模式明显影响春玉米氮素累积、分配及转移,在各个测定时期,补充灌溉处理氮素累积量均高于其它3个处理,地膜覆盖处理在玉米成熟期氮素累积量仅次于补充灌溉处理,成熟期雨养和覆秸秆处理氮素累积量相对较低。在补充灌溉条件下,各器官氮素向籽粒转移量最多,完熟期籽粒氮素累积量最大,为235.5kg·hm-2,其次是覆膜处理为225.3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秸秆覆盖处理籽粒氮素累积量与雨养处理差异也不显著,但补充灌溉处理和地膜覆盖处理显著高于雨养和秸秆覆盖处理,与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高低具有一致性。【结论】有利于提高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农田水分管理模式可提高氮素吸收及籽粒氮素累积。从玉米氮素累积、分配及与产量和水分养分效率关系看,补充灌溉和地膜覆盖为本试验条件下的较优农田水分管理模式,从节约水资源及充分利用天然降雨角度考虑,应首选地膜覆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运用室内分析测试植株干物质量及养分含量的方法,研究了小豆植株干物质量的积累及N、P、K元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小豆的生育进程,小豆植株干物质积累逐渐增加,而各器官中N、P、K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干物质的阶段净积累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始花期达最大值2777.75kg/hm2,各生育时期小豆干物质积累速率、养分吸收强度及净阶段净积累量呈"双峰曲线"变化,第一个高峰为苗期至始花期,第二个高峰为鼓粒至成熟期;N、P、K养分在各器官上的分配比例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生育前期养分分配以叶片为中心,生育后期以荚中心,荚的养分含量始终高于其它器官;生产100kg小豆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12.71kg、磷3.16kg、钾5.65kg,摄取比例为4.02∶1∶1.79。  相似文献   

8.
施氮水平对高产夏玉米氮磷钾积累和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施氮水平对河北平原区高产超高产夏玉米氮磷钾累积特性和产量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为随施氮水平提高呈单峰曲线型变化,于375kg/hm2处理达到最大值。植株叶片、叶鞘和茎秆等各营养器官的氮磷钾累积数量动态随生育进程也呈单峰曲线型特征,生育后期籽粒氮磷钾积累随生育进程不断增多。不同氮素处理相比,在施氮量0~450kg/hm2范围内,随施氮水平提高,处理后各生育时期植株各器官和整株氮、钾累积量也随之增加,在450kg/hm2处理达到最大值;植株磷素吸收呈抛物线型,于375kg/hm2处理达到最大值。植株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表现为随施氮水平提高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300和375kg/hm2处理,植株生育期间具有较多氮素积累数量,同时植株表现良好的单位氮素生产籽粒能力和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效率和植株氮素利用效率维持较高水平,表明上述施氮处理是河北平原区夏玉米高产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范围。  相似文献   

9.
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北疆灰漠土区不同氮肥用量玉米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氮肥(N)用量设置6个水平:0、225、300、375、450和600 kg/hm2(分别以N0、N225、N300、N375 、N450、N600表示).[结果]施氮肥可显著促进玉米生长,高氮处理(N375 N450和N600)玉米干物质重显著高于中氮(N300)、低氮(N225)和不施氮肥处理(N0),但三个高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增加玉米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且氮素在叶片和籽粒的分配比例也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450 kg/hm2氮素积累量增加不显著.增施氮肥也可显著促进玉米磷素吸收,其中N375处理玉米磷素积累量最大,过量施用氮肥(> 375 kg/hm2)会抑制玉米对磷素养分的吸收.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但施氮量高于300kg/hm2后,玉米增产不显著.[结论]施氮300 kg/hm2是本研究区玉米的适宜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0.
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养分吸收积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年在宁夏扬黄灌区红寺堡区进行马铃薯优化施肥试验,测定马铃薯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干物质、氮磷钾含量及养分积累量,分析马铃薯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累积特点.结果表明:马铃薯干物质及氮磷钾的累积量随生育期变化呈开口向上抛物线函数增长.块茎膨大期累积最多,其次为淀粉积累期,鲜薯产量为22.01 t/hm2;马铃薯根、地下茎和叶片中吸收的氮磷钾占同期各器官总积累量的比例随生育期进程降低,地上茎中吸收的氮磷钾占同期各器官总累积量的比例随生育期进程先升高后降低,但块茎中吸收累积的氮磷钾随生育期进程而增加.成熟期块茎中累积的养分占全株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水、氮供应对玉米冠层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分配及随生育时期变化的影响,对关键生育时期采取有效水肥措施以提高产量。【方法】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玉米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素和水分供应对玉米冠层营养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累积、分配及随生育时期变化的影响。【结果】除11叶期外,施氮可显著提高叶片和茎鞘单位干重氮素含量;施氮条件下,充分供水有利于叶片和茎鞘单位干重氮素累积;而氮素胁迫时,充分供水反而不利于单位干重氮素累积。无论施氮与否,充分供水处理叶片+茎鞘干物质累积随生育时期呈单峰曲线变化,而干旱胁迫处理呈线性增长趋势;除水、氮皆胁迫处理叶片+茎鞘氮素累积从11叶期到灌浆期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处理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无论水、氮供应情况如何,各生育时期氮素累积主要部位均为叶片;不施氮时,生育前期干物质累积主要部位是叶片,生育后期为茎鞘;施氮后,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主要部位均为茎鞘,施氮对茎鞘干物质累积的影响比对叶片更为显著。【结论】叶片和茎鞘干物质与氮素累积具有不同步性,且随生育时期累积趋势因水、氮供应不同而异。各处理氮素累积主要部位均为叶片,而干物质在叶片和茎鞘中的分配因氮素供应不同存在显著差异。施氮和充分供水均可显著提高冠层营养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累积,二者存在显著正交互效应,本试验条件下氮肥比水分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春玉米氮素的需求规律与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高密度(75 000株/hm~2)种植条件下,东北中部春玉米群体氮素需求规律与分配特征,及其对氮肥运筹的响应,以制定高密度群体玉米的氮素管理措施。【方法】试验于2011—2012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5个氮肥施用水平(不施氮(N1),70%推荐施氮量(N2),推荐施氮(N3),130%推荐施氮量(N4),高量施氮(N5)),结合高产栽培管理模式,通过两年田间定点试验,系统监测了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在各器官中的累积与分配特征,并研究了氮肥施用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转运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处理间产量、生物量和氮累积量差异显著,且氮肥处理与年际间交互作用显著;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单峰曲线变化,以N3处理下产量最高,产量差异主要来自穗粒数和千粒重;春玉米干物质累积随生育进程呈现先快后慢的累积动态,合理的氮肥施用可以提高籽粒的累积量和氮素转运效率,是其增产的重要基础,处理间以N3处理籽粒所占总干物质比重最高;N3处理下吐丝后氮素累积比例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这表明合理的氮肥运筹可能更有助于植株生育后期对氮素的吸收;通过两年定点试验数据拟合,建立了产量与施氮量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y=-0.1715x~2+79.73x+3940.1(R~2=0.963);计算得出最佳经济施肥量为225.1 kg·hm~(-2)。【结论】合理的氮肥运筹显著提升植株干物质向籽粒中转移,并增加吐丝期后植株氮素的吸收和转运能力;在东北中部黑土区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基于75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春玉米氮肥施用量可根据品种及肥力特征在225 kg·hm~(-2)左右进行微调。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稻田化肥减量,根据太湖地区有机物料资源的特征,选取本地区典型地力田块,开展植物源有机肥在稻田生产应用效应的研究。以当地常规施肥措施(有机无机复混肥追施配方肥)为对照,比较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植物源有机肥(菜籽饼与豆粕源有机肥)施用对水稻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干物质形成与积累量、养分吸收与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养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当地常规施肥措施,植物源有机肥施用下水稻产量显著增加11.2%,结实率显著增加5.9百分点。植物源有机肥施用下水稻干物质质量较当地常规施肥措施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至成熟期显著增加7.5%。与当地常规施肥措施相比,植物源有机肥施用条件下的水稻吸氮总量和氮素收获指数无明显变化,但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显著增加6.0%;水稻吸磷总量降低4.8%,磷素籽粒生产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显著增加8.5%和6.7百分点;水稻吸钾总量增加18.2%,钾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降低11.3%和2.4百分点。由此可见,与当地常规施肥措施相比,稻田中植物源有机肥施用具有更好的稳产性、养分均衡性,养分利用效率较高,在中等地力及以上的稻田环境下施用植物源有机肥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4.
《山东农业科学》2019,(12):58-62
为明确玉米氮磷钾养分高效分配及高产稳产的氮肥运筹,利用池栽试验,以青农11号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不施氮肥、普通复合肥、脲缓控释肥、自制缓控释肥60天和自制缓控释肥90天,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氮磷钾养分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缓控释肥更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提高,与对照相比缓控释肥60天处理的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穗长、小区粒重分别增加31.7%、28.9%、13.9%、15.9%、53.9%。缓控释肥60天、90天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分配差异不明显。施用缓控释肥60天的处理,玉米根、茎、叶、籽粒中氮素含量依次为12.77、46.10、50.36、107.80 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2.51、1.81、1.59、1.26倍;磷素含量依次为3.21、10.06、4.99、72.50 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1.28、1.23、1.26、1.60倍;钾素含量依次为18.19、96.12、24.44、44.84 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2.03、2.10、1.67、1.13倍。可见施用缓控释肥60天,玉米可得到氮磷钾养分的高效分配。  相似文献   

15.
为合理有效施用氮肥提供依据,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用量与施用时期及分配比例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0 kg/667 m2时,在苗期施肥比大喇叭口期施肥能获得更大的干物质积累量;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施氮肥有利于玉米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施氮量为20 kg/667 m2,施用时期及分配比例为苗肥30%+大喇叭口肥60%+花粒肥10%的处理,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最大增长速率、平均增长速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16.
控失肥对夏玉米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控失肥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施肥量(N、P_2O_5、K_2O施肥量分别为144、72和72 kg/hm~2)条件下,以施用普通化肥为对照,分析了施用控失肥对玉米产量、干物质累积、氮磷钾养分积累和养分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失肥处理的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均显著优于普通化肥,各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高于对照肥料;营养元素的吸收效率和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常规化肥。控失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对提高玉米产量和施肥效益,以及保护环境资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施磷对杂交棉氮磷钾养分积累的影响.[方法]研究施磷量0、75、150和225 kg/hm2对膜下滴灌杂交棉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施磷可促进杂交棉植株对氮磷钾素的积累,同一生育时期,氮磷钾累积量均随施磷量增加而提高,氮磷钾素累积总体呈P2>P3>P1>P0趋势,杂交棉植株磷素累积随生育期延长而降低,磷素累积总体呈增长趋势,施磷对杂交棉磷素累积差异显著.[结论]在试验条件下,杂交棉的施磷量在150 kg/hm2时最有利于氮、磷、钾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选用前期筛选出的玉米耐低氮品种正红311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在6个氮水平下研究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干物质及氮素积累与分配差异。结果表明:正红311各阶段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各时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及氮素分配比例均高于先玉508,而先玉508雌穗干物质及氮素分配比例更高。与先玉508相比,正红311提高了各主要生育时期叶片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与分配比例,降低了雌穗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与分配比例。正红311营养器官较高的干物质及氮素积累与分配比例有利于其保持较高的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生产能力,延缓叶片的衰老和延长高光合速率使其产量显著高于先玉508。施氮可显著提高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产量及产量构成,而对干物质和氮素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影响较小。过量施氮不仅不利于玉米生长发育,还会使玉米收获指数显著降低,从而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正红311施氮量在180kg/hm2时产量最佳,而先玉508需要氮肥360kg/hm2才能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因此对于耐低氮品种正红311可适当降低施氮量或在土壤贫瘠的丘陵山区种植以充分发挥其低氮条件下的产量优势,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则应适当增加施氮量或种植在肥沃土壤的地区以保证其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2014年6—9月,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含锌尿素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率、籽粒锌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施用含锌尿素能够增加夏玉米籽粒产量和氮素的吸收量,提高籽粒锌含量,并提高夏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其籽粒产量、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籽粒锌含量、籽粒锌累积量分别增加4.25%、21.17%、475%、18.82%、24.00%。施用含锌尿素并减氮20%条件下,籽粒产量、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籽粒锌含量、籽粒锌累积量较施用普通尿素处理分别增加了2.15%、18.78%、551.68%、9.03%、11.37%。说明施用含锌尿素可以明显提高夏玉米产量,增加籽粒锌含量,促进夏玉米植株对氮素的吸收,提高夏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对作物生长、人体健康以及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紧实胁迫对不同土壤类型玉米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明确不同土壤类型玉米植株养分累积、分配和产量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方法】采用微区桶栽,设计了土壤类型和紧实度两因素试验,研究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分配和产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紧实胁迫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紧实胁迫下不同类型土壤上玉米的根干重、根长度、养分累积量和分配量以及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参数变化顺序均表现为: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紧实胁迫下叶片中的养分分配比例高于茎鞘,养分转移率表现为黄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降低土壤紧实度促进了玉米根干重和根长度的增加,增加了各类土壤上玉米单株和各器官中氮、磷、钾的累积量和玉米产量,其中黄褐土和砂姜黑土增加幅度较大,潮土较小;玉米叶片和茎鞘中的氮、磷、钾转移率随紧实度的降低而下降。【结论】紧实胁迫影响不同土壤类型玉米根系生长、养分累积和吸收,生产实践中对不同土壤类型可通过降低紧实度来改善根系生长,提高玉米养分的吸收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