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稻米蒸煮及营养品质在穗上不同粒位籽粒间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 总体而言,穗下部一、二次枝梗籽粒的胶稠度较低,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穗中、上部一、二次枝梗的胶稠度较高,直链淀粉含量较低。在同一个枝梗上,二次枝梗上早开花的第1粒的胶稠度最高,穗子中、上部一次枝梗迟开花的第2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扬稻6号穗中部一次枝梗籽粒的粗蛋白含量较低,穗上、下部枝梗上籽粒的粗蛋白含量较高;而武育粳3号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籽粒的粗蛋白含量在穗上、中、下三部位间无明显差异。从不施氮到少量施氮(120 kg/hm2),稻米的胶稠度和粗蛋白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但从少量施氮(120 kg/hm2)到中等施氮(240 kg/hm2),稻米的胶稠度降低,直链淀粉和粗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选用感稻曲病品种辽粳401为研究对象,分析单穗上菌球数量以及菌球所在位置对水稻产量、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粳401单穗上菌球的数量以1~3个为主,随着单穗菌球数量增加,产量和品质逐渐降低,产量降低2.71%~35.47%,垩白粒率增加7.02%~94.90%,整精米率降低0.81%~13.18%。综合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数据发现,稻曲球对辽粳401的影响以单穗上产生3、6、9个菌球为分界点。产生在辽粳401穗位上部的菌球对稻米产量和品质影响大于产生在穗位中部和下部的菌球,穗位上部产生3个稻曲球可以造成辽粳401产量损失18.56%。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北方地区不同土壤背景下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辽粳2501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在总施纯氮200 kg/hm2条件下不同处理(砂壤土、砂壤土+秸秆、盐碱土、盐碱土+秸秆、棕壤黏土、棕壤黏土+秸秆)辽粳2501的产量结构和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棕壤黏土背景下秸秆全量还田处理产量提高4.45%,而在砂壤土和盐碱土背景下秸秆全量还田处理表现为显著减产,减产幅度分别为2.20%和3.84%;秸秆全量还田均能显著提高不同土壤背景下的每穗颖花数,尤其是二次枝梗颖花数,但降低了盐碱土和砂壤土背景下的有效穗数;秸秆全量还田显著增加了稻米胶稠度和米饭食味值,但降低了盐碱土和砂壤土背景下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相似文献   

4.
对水稻的经济性状和穗部性状与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出糙率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负相关;垩白大小与生育天数呈正相关,与单株的生物产量和谷重呈负相关;粒宽与生育天数、株高和单株草重有较大的负相关,与单株谷重有较大的正相关;胶稠度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正相关。糙米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每穗实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结实率、秕粒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垩白大小与穗数、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结实率、每穗秕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垩白度与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秕粒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透明度与穗数、秕粒、结实率、实粒、千粒重都有较大的相关性。各穗部性状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品质性状与水稻的其它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水稻的经济性状和穗部性状与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出糙率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负相关;垩白大小与生育天数呈正相关,与单株的生物产量和谷重呈负相关;粒宽与生育天数、株高和单株草重有较大的负相关,与单株谷重有较大的正相关;胶稠度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正相关。糙米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每穗实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结实率、秕粒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垩白大小与穗数、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结实率、每穗秕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垩白度与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秕粒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透明度与穗数、秕粒、结实率、实粒、千粒重都有较大的相关性。各穗部性状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品质性状与水稻的其它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明确氮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通过优化和调控施氮量及施氮方式,旨在达到稳产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稻米品质。试验采用小站稻金稻919为供试材料,设置了3种氮肥处理,其中以当地习惯施氮方式作为对照(CK)。同时也分析和探讨了不同穗位和一、二次枝梗着生稻谷对金稻919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处理对金稻919的糙米外观品质的影响在0.1%水平显著,上部穗位和一次枝梗着生稻谷的直链淀粉含有率均显著低于下部穗位和二次枝梗着生稻谷,上部穗位和一次枝梗着生稻谷的糙米粒厚、稻米淀粉糊化特性(除糊化温度外)均显著低于下部穗位和二次枝梗着生稻谷。综上所述,氮肥处理对不同穗位着生稻谷和一、二次枝梗着生稻谷存在显著影响,不同穗位着生稻谷和一、二次枝梗着生稻谷稻米的理化特性有显著差异,最终影响稻米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选用4个不同株型水稻品种,研究了株型指标、产量构成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株型品种叶片角度与枝梗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沈农606剑叶基角和剑叶开张角与一次枝梗数呈负相关;辽粳294倒二叶基角与二次枝梗数呈负相关;秋光穗基角与二次枝梗数呈负相关;辽盐16倒二叶基角与一次枝梗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在株高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茎秆粗壮是沈农606抗倒伏的主要原因。紧凑型品种各叶位叶绿素含量较高,而且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小。紧凑型品种的株型有利于产量的形成;对披散型品种进行株型改良有利于其形成更好的群体。  相似文献   

8.
水稻株型特征与产量构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4个不同株型水稻品种,研究了株型指标、产量构成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株型品种叶片角度与枝梗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沈农606剑叶基角和剑叶开张角与一次枝梗数呈负相关;辽粳294倒二叶基角与二次枝梗数呈负相关;秋光穗基角与二次枝梗数呈负相关;辽盐16倒二叶基角与一次枝梗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在株高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茎秆粗壮是沈农606抗倒伏的主要原因。紧凑型品种各叶位叶绿素含量较高,而且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小。紧凑型品种的株型有利于产量的形成;对披散型品种进行株型改良有利于其形成更好的群体。  相似文献   

9.
以松06-307、东农416、合选99-7、龙粳26、垦稻12、青系102、龙盾02-72、龙粳18、合选99-1作为供试品种(系),按照穗重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轻穗型、中穗型、重穗型。分析不同穗重类型产量因子。结果表明:寒地不同穗重类型品种粳稻的一、二次枝梗的平均粒数较稳定,一次枝梗的粒数稳定在5~6粒;二次枝梗的粒数在3粒,是比较稳定的遗传性状。结实率轻穗型中穗型重穗型,二次枝梗的结实率与整体结实率呈线性正相关。不同穗重类型的一、二次枝梗千粒重差值却有显著差异,重穗型差值最大,轻穗型最小。  相似文献   

10.
合理开发和利用微咸水资源,是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解决淡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大田灌溉试验探讨研究了微咸水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咸水灌溉引起水稻的穗数、每穗总粒数、穗重和二次枝梗等下降,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在稻米品质方面,微咸水灌溉带来的盐胁迫对垩白粒率具有显著影响,降低了稻米的蛋白质和直链淀粉的含量,从而提升了稻米食味值。  相似文献   

11.
《北方水稻》2021,51(2)
为研究粳稻品种空间诱变后代穗部性状变异特点,对粳稻品种盐粳188高世代群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穗部性状变异系数在4.81%~46.34%,多样性指数在1.84~2.05,多数穗部性状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类型较为丰富。二次枝梗因子、一次枝梗因子、穗角穗长因子是区分穗型的主要因子。二次枝梗粒数对穗重的正向效应最大,进一步提高穗重需要协调好一、二次枝梗粒数与结实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粳稻密穗型品种浙粳22和散穗型品种浙粳27单株主穗上的单粒稻米,利用碘比色法进行了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浙粳22和浙粳27直链淀粉含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分别达到13.53和10.30个百分点,密穗型比散穗型的变幅大;稻穗内各籽粒在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区间的频数变化趋势呈正态分布;密穗型和散穗型一、二次枝梗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与其粒位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7*和-0.3140**,一次枝梗籽粒要高于二次枝梗籽粒,散穗型较密穗型更显著;枝梗顶端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而与此相连的第2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散穗型与密穗型品种在穗内直链淀粉含量分布上存在相似的规律,如单粒或半粒取样时应以各枝梗上第3、4粒部位的较好。  相似文献   

13.
水直播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播稻面积在黑龙江省逐年增加,为了解水直播栽培技术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笔者对黑龙江省水直播面积最大的虎林市和抚远县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水直播对寒地粳稻穗部结构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对金禾1号的穗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影响较小,对龙粳31号的穗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影响较大;在水直播栽培条件下,金禾1号和龙粳31号的产量可达7.78 t/hm2和8.73 t/hm2,但仍极显著低于插秧栽培,这主要与水直播稻千粒重显著降低有关;金禾1号和龙粳31号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表现出水直播的低于插秧,而直链淀粉含量要高于插秧,但两种栽培方式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金禾1号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表现为水直播显著低于插秧,而龙粳31号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两种栽培方式间差异不显著;金禾1号和龙粳31号的食味评分两种栽培方式间的差异也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34个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推广的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寒地水稻不同穗型品种产量、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产量表现为密穗型中穗型稀穗型的趋势。密穗型品种的每穗粒数、一二次枝梗数和一二次枝梗粒数均高于稀穗型和中穗型品种。稻米品质中,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密穗型中穗型稀穗型,直链淀粉含量和米饭食味评分与蛋白质含量的表现相反。  相似文献   

15.
以粳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旱优8号的亲本沪旱2A和湘晴为研究材料,在幼穗分化初期按照多效唑(MET)、二甲四氯(MCPA)、尿素(N)和磷酸二氢钾(K)的不同施用量设置4组12个处理,研究其对幼穗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MET、MCPA和N处理使双亲的幼穗分化时间延长,抽穗推迟;K处理则相反。随着施用量的增加,MET和MCPA处理使双亲穗全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显著降低,沪旱2A的颖花现存数降低至对照的84.21%和82.73%,湘晴则降低至对照的86.15%和78.88%;N2处理中,双亲穗全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颖花分化数和颖花现存数显著增加,颖花现存数为对照的110.19%(沪旱2A)和108.49%(湘晴)。高浓度的K处理对枝梗和颖花分化的效应和N处理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东北粳稻稻米品质遗传育种研究,本试验利用分子标记手段对东北粳稻细胞质进行籼粳类型鉴定,再以4份籼质粳核超高产粳稻与4份粳质粳核粳稻构建双列杂交群体,分别在沈阳和哈尔滨两地种植,分析籼型细胞质背景下杂交后代F1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筛选到4份超高产粳稻沈农265、沈农9741、辽粳454、沈农9816的细胞质为籼型;杂交后代F1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得出,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稻米品质方差分析表明,与粳质粳核材料相比,籼质粳核材料稻米蛋白质含量低,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值高。综上所述,相同核遗传背景下,籼质粳核基因互作可能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和口感。  相似文献   

17.
硅肥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沈农265和丰优2000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有效硅240 kg/hm2使沈农265显著增产,有效硅180 kg/hm2对丰优2000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从产量构成因素上看,施用硅肥能提高每穴穗数、一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二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每穗粒数。施用硅肥能显著改善稻米品质,主要表现为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两品种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沈农265的稻米脂肪酸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食味值与有效硅施用量呈负相关。有效硅施量在0~240 kg/hm2内,两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相关不显著。综合考虑各处理稻米产量和品质,以180~240 kg/hm2的有效硅施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父本旱育栽培条件下杂交水稻制种中母本的穗颖结构与受精情况,1997 年用R402 作花粉供体,以V20A、珍汕97A、金23A、优IA 为花粉受体,对4 个不育系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一次枝粳数略高于二次枝梗数,且着颖总数及平均着颖数明显高于二次枝梗,其枝梗退化也显著低于二次枝梗。母本颖花接受花粉后,其变化趋势是:一、二次枝梗数着生较多的中下部受精率高,枝梗较少的穗顶部受精率相对较低,并因母本的不同而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提出在杂交水稻制种上,选择大穗型异交结实率高的母本类型是制种高产的首选条件,而促进母本大穗,提高异交性能的一切栽培技术是夺取制种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行距对两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冠层结构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寒地粳稻龙粳20(多蘖 弯穗型)和龙粳21(少蘖 半直立穗型)为试材,研究了行距对两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冠层结构、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与两种类型水稻成穗率呈先降后升的二次回归关系,与分蘖末期叶面积指数和单位面积最大茎蘖数呈先升后降的二次回归关系。行距对龙粳20一次枝梗的影响大于二次枝梗,而龙粳21则相反;行距与参试品种的二次枝梗结实率和穗结实率均呈负相关,其中与龙粳20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行距与龙粳20产量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与龙粳21的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多蘖 弯穗型品种的株型性状更易受到行距的影响,其中行距与龙粳20的剑叶长、剑叶宽、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和穗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龙粳21的各株型性状相关均不显著。较宽行距有利于多蘖 弯穗型品种穗、茎、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形成,龙粳20的最佳行距处理为30 cm,而少蘖 半直立穗型品种龙粳21,窄行距更佳,最佳行距为21 cm。分析认为宽行距移栽有利于改善多蘖 弯穗型品种的群体生态环境,窄行距有利于提高少蘖 半直立穗型品种的空间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地区籼粳交后代品系为研究对象,测定亚种特征程氏指数及维管束性状,并调查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指标,分析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按程氏指数划分越偏粳型的株系,越倾向于有较高的结实率;越偏籼型的株系,越倾向于有较长的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而维管束数目越多,越可能有较高的穗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