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发酵床垫料(1)垫料厚度。一般来说,垫料的厚度依季节和饲养密度而定,冬季垫料要厚一点,以利于保温和发酵。通常情况下,垫料厚度春秋季以保持60cm、夏季50cm、冬季80cm以上为宜。(2)垫料更换。良好的微生态垫料制作后一般可连用2~3年,之后如果垫料板结、分解粪尿能力下降,可以考虑更换垫料。如果最下层垫料气味正常,甚至尚有香味,可以留作下一批垫料的菌种源,不必添加  相似文献   

2.
垫料对发酵床养猪来说至关重要.发酵床选用的垫料要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碳氨比要大;二是物理特性,即吸水性和透气性要好. 1垫料主要成分 锯末、稻壳、树皮木屑、粉碎秸秆等占90%,剩下的10%是土和少量的粗盐.要求选用没有使用过化肥农药的干净泥土,盐用量为总材料的0.3%.另外,每吨垫料用益生菌液2 ~ 5kg.一般猪舍中垫料的总厚度为80cm左右,冬季要厚一些,夏季相对薄一些.垫料厚度最低不能低于45cm,单个发酵床垫料体积不少于10m3.  相似文献   

3.
1发酵床养猪技术内容 发酵床养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生态养殖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以发酵床为基础的粪尿免清理的新兴环保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核心是猪在发酵床垫料上生长,排泄的粪尿被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分解,无臭味,粪尿免于清理,对环境无污染。发酵床垫料主要由外源微生物、猪粪便、秸秆、锯末、稻壳等组成,厚度为40-90厘米。垫料中的外源微生物主要为纳豆菌,有的地方称为土著菌。将垫料各组分按比例混匀,堆积发酵至60-70℃,然后将垫料摊开,猪在铺有锯末或稻壳的垫料上生长。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4,(8):119-120
<正>为了推广生态养猪技术,2010至2011年我们通过申请项目,在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开展了生态养猪试验,从发酵床修建、垫料选择、垫料发酵以及育肥猪、仔猪饲料、饲养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大量试验,得出了可行性结论,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受到养殖户的欢迎,生态养猪技术得以在格尔木推广。1发酵床制作1.1发酵池修建在制作发酵床中,考虑到柴达木地区干旱、昼夜温差大、土壤盐碱度高、地下水位较高以及农户养殖  相似文献   

5.
<正>1发酵床养猪技术内容发酵床养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生态养殖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以发酵床为基础的粪尿免清理的新兴环保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核心是猪在发酵床垫料上生长,排泄的粪尿被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分解,无臭味,粪尿免于清理,对环境无污染。发酵床垫料主要由外源微生物、猪粪便、秸秆、锯末、稻壳等组成,厚度为40~90厘米。垫料中的外源微生物主要为纳豆菌,有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以来,"发酵床养猪"成为了我国生猪养殖方式革新甚至是创新的一个代名词。虽然各地有不同的称谓,诸如"生态养猪、零排放养猪、懒汉养猪"等,但其要旨都是利用锯木屑、谷糠(或麸皮)等按比例混合堆积发酵后分别填入特定猪舍中形成一定厚度(一般为60~100cm)和体积(不少于10m3)的"发酵床",让猪在该垫料床上自由地  相似文献   

7.
发酵床养猪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生态养殖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推广,特别是发酵床养猪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酵床养猪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在猪舍(或其他动物栏舍)内根据不同类型猪群建立一定厚度的发酵床垫料,原料为谷壳、锯末,与发酵菌种等混合铺设后,让猪只生活在床面上,排出的粪尿在渗人垫料后,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保养猪技术农民朋友形象地称它为自然养猪法、发酵床养猪法、懒汉快乐养猪法等等。其基本做法是:在猪舍内设置深度为80~100厘米的垫料坑,填充锯末、稻壳、玉米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利用菌种制作发酵垫料床。每头育肥猪1.2~1.5平方米,50头-60头生猪可以在一个圈舍饲养。  相似文献   

9.
发酵床生态养猪,就是利用微生物垫料养猪,在厚达60~80 cm的微生物发酵垫料上,依靠垫料中的微生物发酵作用和垫料本身的吸附作用,分解利用排出的粪尿和污物,满足猪的福利,减少各种应激。针对养猪业面临的环境污染、疫病防控及肉品安全、效益低下等问题,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畜牧兽医局推广了"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发酵床养猪法主要利用生物菌对垫料发酵以分解粪污排泄物,再将充分发酵分解后的垫料制作有机肥还田,达到农牧结合、生态环保、资源循环利用。近年来,丽水市有关部门推广利用废菌棒作垫料的发酵床养猪,取得了良好效果。据生产实践,发酵床养猪的最大优点是省工省本,节能环保,但从发酵床制作、管理中还需注意或改进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佘文赟 《畜牧与兽医》2012,44(3):108-109
<正>微生态发酵床养猪也叫发酵床养猪或自然养猪法,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在猪舍内建立发酵池,并铺设一定厚度的稻壳、锯末和专用有益微生物发酵菌剂混合物组成的有机物垫料,猪饲养在垫料上面,将排泄物直接排泄在发酵床垫料上,利用  相似文献   

12.
1准备一般而言,发酵床原料组成为垫料原料、营养辅料、菌种及辅助调节剂,这些原料共同作用,形成了发酵床这一动态平衡体系。发酵垫料是生态养猪的技术核心,也是管理的关键。垫料原料的合理组合有利于发酵床的日常管理和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垫料组合及相关因子应适应有益菌生长的需要和养猪生产的要求。发酵床垫料原料碳氮比是该体系中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采用土著菌培养技术,在麦秸做主要垫料制作的发酵床与商品发酵菌剂和稻壳做主要垫料制作的发酵床作对比试验,结果土著菌发酵床活性较强,能够有效分解猪粪、尿,猪舍几乎没有臭味,达到了清洁养猪的效果;土著菌发酵床垫料成本是商品促发酵菌剂发酵床垫料成本的1/3左右,节本增效明显,可在河西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将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发酵床养猪法又称懒汉养猪法,是我国多年前从日本引进的一项养猪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生物菌对垫料的发酵作用分解猪的排泄物,使猪场少蝇无臭,无排泄物流出,若干年后将充分发酵分解后的垫料制作有机肥还田,达到农牧结合、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利用发酵床养猪的  相似文献   

15.
生物热垫料发酵床养猪技术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有益微生物在生物热垫料发酵床内发酵,将猪排泄物和废水直接排入畜床上,再利用猪的拱食习性和嬉戏活动,使排泄物和废水与垫料充分混合均匀,通过微生物群落发酵后,不但产生大量的热量来维持冬季猪舍的温度,而且经发酵后,猪粪尿和废水以及废弃物内所含有机物质得到了充分的降解和转化,从而可变成有机农家肥料,并施入农田。阐述了生物热垫料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的优越性,并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低碳环保的原则,在猪舍内一定部位(畜床)上铺垫生物热垫料。  相似文献   

16.
环保养猪法也叫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在猪舍内建立发酵床并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菌种等混合物,形成60~100 cm厚的垫料,猪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发酵床上经微生物发酵迅速降解、消化,从而达到免冲洗猪舍、无臭味、零排放,从源头上实现环保、无公害养殖.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发酵床和发酵饲料养猪技术研究与生产示范基础上,总结出连云港地区"微生态健康养猪"各个生长环节的生产技术规程:对猪场环境的要求、垫料的制备、发酵床的养护、饲养品种的选择、发酵饲料的制作、饲养期垫料温湿度控制及疫病预防、饲养密度与饲养时间的选择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环保养猪法也叫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在猪舍内建立发酵床并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菌种等混合物.形成60—100cm厚的垫料.猪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发酵床上经微生物发酵迅速降解、消化,从而达到免冲洗猪舍、无臭味、零排放,从源头上实现环保、无公害养殖。  相似文献   

19.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生态环保养猪模式.其关键是把目前通行的猪圈水泥地面改换成具有发酵功能的发醇床。这种发醇床由添加了专用发酵菌剂的垫料铺成,发酵菌以猪粪尿为主要营养生长繁殖。根据开始进猪时垫料的含水量不同和是否提前发酵.发酵床技术分为湿发酵和干撒式两种.湿发酵是将垫料原料与菌剂搅拌均匀.加适量水.提前发酵一定时间.再铺进猪圈养猪的方法。目前使用的发酵床多数属于这种:干撒式发酵床是将干垫料原料与菌剂搅拌均匀后不加水.也不提前发酵,直接铺进猪圈,当即可以进猪饲养的方法。现笔者主要介绍干撒式发酵床养猪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指导发酵床垫料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冬季寒冷地区生物发酵床的运行效率。通过对我国北方冬季生物发酵床垫料的理化性质和温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冬季采用生物发酵床技术的圈舍内的温度、湿度可以达到约12℃和82%,均高于普通漏缝地板猪舍内的约10℃和68%。发酵床休息区垫料pH、电导率(EC)和含水率分别为约8.00、2.40 mS/cm和45%,均低于粪尿区垫料的约8.50、4.70mS/cm和64%,而发酵床休息区垫料的持水性约为3.50倍,高于粪尿区垫料的约2.15倍,另外,休息区垫料重金属和有机质含量方面均低于粪尿区,且休息区各个深度垫料的平均温度约高于粪尿区5℃,表明发酵床休息区垫料的理化性质优于粪尿区。发酵床垫料的纵向温度分布特征为:随着垫料深度增加,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深度为20cm和30cm处最高,比其他深度高5~10℃,可判定核心发酵层位于离表面下20~30cm深度处。与未添加功能菌剂的发酵床(CK组)相比,按比例300g/m3添加功能菌剂的生物发酵床(BFB组)的垫料平均温度要高出2℃左右,且温度分布也更为均匀,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功能区和功能菌剂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功能区对发酵床垫料的理化性质和温度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北方冬季的生物发酵床的日常管理中,可以适当添加一定比例的功能菌剂,尤其需要及时对粪区粪便进行疏解,并对垫料的翻动深度应该保证不低于30cm,及时进行圈舍的除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