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0多午来收集和保存广西地方栽培的桑树种质资源250份、野生桑资源30多份;从省外、国外引进和保存桑树种质资源211份:用鲁桑、白桑等与广东桑杂交选育成的中间类型种质资源71份:用82个桑树杂交组合的后代植株2万多株诱变创造桑树人工四倍体种质603份;从四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及四倍体种质与二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选育出多倍体种质120多份。利用桑树种质资源育成高产优质杂交桑“桂桑优12”、“桂桑优62”已推广种植130多万亩;新育成的优良三倍体杂交桑“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桑特优3号”均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正在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桑树种质资源考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 10多年对黑龙江省野生桑树种质资源的实地考察 ,明确了全省野生桑树主要分布在北纬 5 0°以南地区 ,北纬 5 0°以北是我国桑树分布的最北限区。发现了 1株 12 0a的古桑树 ,是宝贵的耐寒桑树种质 ;从收集的 30份桑树种质材料中选择出优良单株 ,通过嫁接繁殖成 30个无性系 ,建立了黑龙江省地方桑树类型种质园。野生桑树种质资源具有根系发达和抗寒、抗旱、耐剪伐、树型可塑性强等特点 ,是开发耐寒高产桑树品种和生态林木品种的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3.
8个桑品种的植株茎叶解剖结构及与耐旱性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娟  李昭良  焦锋  苏超 《蚕业科学》2018,44(4):516-522
以干旱、半干旱和湿润地区来源的8个桑品种的植株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其茎、叶进行解剖结构观察,根据桑树的解剖结构特征分析不同桑品种对干旱的耐受能力差异及桑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并筛选出能表征桑树耐旱能力的重要解剖结构特征性状。不同桑品种植株叶片的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下表皮厚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植株茎的导管孔径、导管密度、木质部厚度、韧皮部厚度、茎直径和髓直径等在各桑品种间也有显著差异。对桑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的解剖结构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2项茎、叶解剖结构性状指标作为桑树耐旱能力评价的代表性性状指标,进一步将这些指标数据转换为隶属函数值,8个桑品种的耐旱性相关解剖结构特征性状的隶属函数值从大到小,即显示的耐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吴堡桑、白桑、新一之、甜桑、育2号、育711号、湖桑32号、陕桑305。  相似文献   

4.
王泽林 《蚕学通讯》2009,29(4):16-19
在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对栽植密度为600株/667m^2,留条7500~8000条/667m^2,中干拳式树形,基础生长势中等的育2号、育151号、油桑、桐乡青、南一号、实钴11—6、湖桑32号等7个桑树品种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对比调查,结果认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油桑、育2号、实钴11—6、桐乡青4个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5.
曲都 《四川蚕业》2010,38(2):10-12,22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对栽植密度为600株/667m2,留条7500~8000条/667m2,中干拳式树形,基础生长势中等的育2号、育151号、油桑、桐乡青、南一号、实钴11-6、湖桑32号等7个桑树品种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对比调查,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油桑、育2号、实钴11-6、桐乡青4个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6.
在文献內指出,野生檢木由种子繁殖的,在繁殖的时候,由野生檢木成为嫁接果树裁培品种的不良遺傳性的原因。由扦条培植的自根性桑树上获得的种子,长出的树苗大部分带有栽培的特性。在桑树栽培中桑树的主要栽培品种是嫁接桑,和依靠嫁接桑的种子繁殖,而絕大部分的桑叶是細小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发掘优良果用桑种质资源,对云南蚕区收集保存的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的果实相关农艺性状(座果率、单芽座果数、单果质量、果长和果径)及果实的理化性状(糖度、p H值、桑椹红色素含量和出汁率)等进行调查和测定。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中,座果率85%的有14份,单果质量超过3 g的有2份,果汁糖度超过20%的有7份。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分属于6个桑种,其中,山桑(Morus bombycis Koidz.)的3份种质资源具有座果率高、果实中桑椹红色素含量高等特征;长果桑(Morus laevigata Wall.)的8份种质资源和长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的4份种质资源具有果长长、果汁糖度高等特征。筛选出部分果用性状优异的野生桑种质资源,可应用于生产或作为优良果桑品种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8.
以二倍体桑品种7707的新梢芽为材料,用0.4%秋水仙碱+3%二甲亚砜的混合液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多个变异芽植株,将变异芽植株嫁接繁殖,并进行单株选择、系统选育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获得性状表现稳定的四倍体桑树新品种,2014年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皖桑优1号。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在区域适应性鉴定中与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比较,桑叶年产量增加18.75%,桑叶养蚕的产茧量提高6.18%,茧层量提高5.63%,并且抗寒性及抵抗桑疫病、桑黄化型萎缩病的能力较强,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抗逆能力较强的四倍体桑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四川的野生、地方、选育、引进的桑树种质资源。四川有桑属植物9种,资源丰富。野生桑种分布不重叠,对研究桑属的起源、演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且有特异性状,是桑树育种宝贵财富。地方桑树品种,种类繁多,长期在一个地区种植,具有明显的地区适应性。选育和引进的桑树品种,产叶量高,叶质好,推广时应注意引种适应性实验。  相似文献   

10.
<正>安徽省桑园主要分布在皖南山区、大别山区、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丘陵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积温4700~5200℃,平均相对湿度75%~78%,年降雨量900~1700mm。由于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是我国古老蚕区之一,加上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桑树种质资源丰富、类型多、性状复杂的格局。 1 安徽省桑树种质资源概况 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调查我省桑树种质资源共有120多份,根据其自然分布大致分为: 1.1 大别山区:代表桑品种有佛堂瓦桑、金寨藤桑、压桑、瓦桑、圆叶皮桑、大花叶皮桑、小花叶皮桑、潜山黄皮、逆水千曲、九龙桑等。 1.2 沿江江南地区:代表桑品种有竹青桑、青阳青桑、青阳麻桑、所村红芽、红星青皮等。 1.3 皖南山区:代表桑品种有竹叶青、绩溪大叶早生、绩溪小叶早生、紫藤桑、新大叶瓣、小叶瓣、摘桑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适合休闲观光需求的桑树栽培技术体系,研发了一种桑树超高立体嫁接方法.这种嫁接方法可用3~10 m高的桑树植株作砧木,在其1年生或多年生枝条上嫁接单一品种(花叶长果桑)的接穗,可在砧木8m以上部位选择1年生或多年生枝条分别嫁接2个品种(火炬桑和垂枝桑)的接穗,以及再在向下生长的垂枝桑条分别嫁接3个品种(火炬桑、垂...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独特的高原立体气候造就了云南桑树资源为全国之最,为优良桑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育种素材。通过多年来对保存的桑树资源进行生物学性状调查,发现一株来源于河口县南溪镇的野生桑树,其发条力旺盛,结果较多且果味酸甜可口。利用扦插和嫁接的方法扩繁并对其进行驯化栽培,发现该株系发芽早、发芽率高,长势快,枝条多、耐剪伐,留短枝栽培时产果量稍低但鲜食口感好,留长枝栽培时产果量高、酸度高,可用于酿造加工;叶片小而厚、深绿色、光滑无毛,产叶量低,不适合养蚕。果实小而多,平均单果质量3.5 g,成熟桑椹紫黑色,总黄酮含量较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属于早生中熟果用桑品种,适合在低海拔高积温地区栽培,一年可结3次果。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现场鉴评,定名为云果桑2号。  相似文献   

13.
桑种质资源对黄化型萎缩病抗性鉴定续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林  吴朝吉 《蚕业科学》1998,24(2):114-115
为了明确“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各种类型种质资源的抗病能力,筛选出抗性强的种质(或品种),为桑树育种和蚕业生产服务。在前报「‘’的基础上,于八五期间,对另外204份桑种质黄化型萎缩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现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1·回参鉴材料均来自“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选择未经鉴定的不同类型、经济性状较好,由不同省区收集的桑种质204份,采用袋接法对参鉴种质进行了苗木的繁殖,并建立抗病鉴定圃,以备次年接种鉴定。1.2方法试验方法同文献[fi,于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采用病穗套接法进行接种,每份种质套接30株,…  相似文献   

14.
一、选育经过诸暨县璜山区农技站于1970年从实生桑中选出了一株叶形大、叶色深、叶肉厚,近似嫁接桑的优良单株,几经繁殖选择,终于育成产量高,叶质优良、抗旱耐瘠的桑树新品种——璜桑14号,在当地以品质较优的桐乡青为对照作多点比较试验和试种,表现良好.1980年投入省第一期桑品种区域性试验.1985年由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邀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一致认为:璜桑14号是一个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可在全省种植,特别适宜丘陵坡地栽植.缺点是对桑疫病抗  相似文献   

15.
攀枝花1号是一份具有优异性状的果叶兼用型特色奶桑资源。为确定其驯化过程中的产量特征,以母树资源为对照,研究了3年生攀枝花1号嫁接苗的产量和种子发芽能力。结果表明:3年生攀枝花1号嫁接苗平均每米产椹枝条上的桑椹质量为32.02 g,约为母树的10%;其所产种子的发芽率为48.89%,这与母树种子存在明显差异,母树的桑椹种子较少,周边也未发现任何奶桑幼苗。上述结果为未来进一步定向选育有特色的果桑品种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云南省滇南自然林区分布的113份野生长果桑资源,其中有66份滇南长果桑资源开雌花并结果,47份开雄花。66份开雌花结果资源的桑椹中有44份结实,27份发芽,但多数发芽率不到50%。对长果桑资源材料进行培苗栽植及野生原芽嫁接栽植,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扦插生根能力、嫁接亲合性以及桑叶的饲用性,结果表明:27份能发芽的野生长果桑资源桑叶中的总糖含量较低,适口性较差,只有5份资源的桑叶能被家蚕正常摄食;66份开雌花结果的野生长果桑资源中,有86.4%的资源能扦插生根成活,有92.4%的资源能嫁接成活,但各资源间的扦插生根能力和嫁接成活率有明显差异;27份能发芽的野生长果桑资源经嫁接或扦插,使树龄年轻化,果形和叶幅变大,枝条节距变短。丰富的滇南野生长果桑资源可作为果用经济林和生态林木树种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肖建京  徐新权  刘明  滕淳茜 《中国蚕业》2007,28(4):53-54,58
农桑14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早生中熟桑树新品种,以其生长势旺盛、叶形大、叶肉厚、产量高、叶质优,对桑黄化型萎缩病、桑黑枯型细菌病、桑蓟马、红蜘蛛等病虫具有较强抗性,扦插成活率高等优良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1],近  相似文献   

18.
<正>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地貌复杂、气候多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被誉为“绿色宝库”。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1987年上半年,桑树资源考察工作在神衣架林区及其生态环境相近的房县、竹溪、兴山、秭归等县进行。采集到不同种质桑标本材料46份,种籽4份。经鉴定其中包括鸡桑、蒙桑、华桑、白桑、鲁桑、瑞穗桑,山桑等7个种。并考察到两株约千年左右树龄的古华桑、无籽甜桑,叶大肉厚的大叶白桑,还收集到黄茧土种家蚕和具有黄皮豹斑的桑野蚕等稀有珍贵种质资源,丰富了我国桑、蚕资源遗传基因库。  相似文献   

19.
韩淑华  张芮  陆鑫  吴超男  徐柯  苏超  焦锋 《蚕业科学》2021,47(2):119-126
对2个株系的同源多倍体桑树植株嫩叶和成熟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筛选能够表征桑树抗旱性的重要叶片解剖结构性状.成熟叶的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上下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紧实度等8个解剖结构性状,在2个株系的桑树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对成熟叶的这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初步筛选出可用于综合评价桑树抗旱性的5个代表性性状指标,即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和上角质层厚度.进一步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将这些指标数据转换为隶属函数值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得出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2-1的抗旱性高于其同源二倍体亲本新一之濑,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3-1的抗旱性高于其同源二倍体亲本陕桑707.  相似文献   

20.
勒流公社良种桑繁殖,以农科站为基点,搞好样板,建立桑树良种繁殖的母本地,加速桑树良种化的实现。今春的繁殖工作,以袋接为主結合倒劈接。育苗和大田定植相結合。認真抓好苗期田间管理工作,提高成活。从二月十九日开始嫁接到四月八日結束,嫁接桑芽32632株,成活26531株,成活率达81%,其繁殖了良种桑7畝。在移植过程,因遭到台风雨的影响,地勢低,桑地渍水受浸而死去47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