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新贝奥(B1)、杀它仗(B2)、莪术醇(B3)、鼠道难(B4)4种灭鼠饵剂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控制效果,选择石渠县高寒草地进行田间试验,有4个施药区和1个对照区,每个样地约占30 hm2。结果表明:杀它仗被采食的数量和重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种饵剂(P<0.05);投放5 d后,4种饵剂试验区高原鼠兔的灭效分别为14.1%、59.0%、4.5%、32.3%,短期内杀它仗的控制效果相对较好;8月盛草期调查,4种饵剂试验区高原鼠兔的灭效分别为67.9%、68.0%、40.7%、57.1%,杀它仗、鼠道难、新贝奥饵剂的灭鼠效果较为明显;较大颗粒的杀它仗饵剂易被高原鼠兔采食,灭效较高。 相似文献
2.
3.
利用草地改良措施探讨了禾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有害啮齿动物的植被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50 hm2,同时在围栏内选择20 hm2样地进行垂穗披碱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探讨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除物种数外,物种多样性指数(H')、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其中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补播草地>鼠害草地>人工草地;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人工草地>补播草地>鼠害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所占比重亦大不相同,鼠害草地中垂穗披碱草比重不足10%,而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比重分别达50%和90%以上。不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在3种草地中都存在显著差异,总洞口数变化在35~411,其中,鼠害草地的总洞口数是补播草地的2.28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1.74倍;有效洞口数变化在11~188,鼠害草地是补播草地的2.26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7.09倍,表明垂穗披碱草群落对高原鼠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草地植被特征间有不同的关系。无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与植物物种数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H'间则呈二次函数关系;高原鼠兔总洞口数及有效洞口数分别与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结果表明,相对于鼠害严重草地,无论是补播草地,还是人工种植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鼠兔种群密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草地改良措施探讨了禾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有害啮齿动物的植被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50 hm~2,同时在围栏内选择20 hm~2样地进行垂穗披碱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探讨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除物种数外,物种多样性指数(H′)、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其中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补播草地鼠害草地人工草地;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人工草地补播草地鼠害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所占比重亦大不相同,鼠害草地中垂穗披碱草比重不足10%,而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比重分别达50%和90%以上。不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在3种草地中都存在显著差异,总洞口数变化在35~411,其中,鼠害草地的总洞口数是补播草地的2.28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1.74倍;有效洞口数变化在11~188,鼠害草地是补播草地的2.26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7.09倍,表明垂穗披碱草群落对高原鼠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草地植被特征间有不同的关系。无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与植物物种数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H′间则呈二次函数关系;高原鼠兔总洞口数及有效洞口数分别与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结果表明,相对于鼠害严重草地,无论是补播草地,还是人工种植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鼠兔种群密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降水对高原鼠兔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降水对高原鼠兔种群消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的变化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消长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年降水量、三季度降水量和一季度降水量的综合分析,同时参考特殊降水因素的影响,即可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6.
复合不育剂对高原鼠兔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室内试验选定致高原鼠兔雌性和雄性不育或抗生育作用且对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不育剂各一种。雌性不育剂的半致死剂LD50为8.68mg/kg,半不育剂量ED50为2.11mg/kg。雄性不育剂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21.42mg/kg,半不育剂量ED50为43.7mg/kg。前者的主要作用特点是导致子宫内膜出血、体重下降,从而引起胚胎流产或吸收,而后者的作用部分是睾丸,对曲细精小管内精子、精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不同高原鼠兔洞口密度对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堵洞法分析了不同鼠洞密度下,高寒草甸样地形态特征和生物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鼠洞密度增加,高寒草甸牧草高度、生草层厚度及植被盖度都呈降低的趋势,而裸地面积则呈增加的趋势,牧草鲜重、干重及优良牧草鲜重和干重都呈显著降低的趋势,鼠洞密度与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这些结果反映出鼠洞密度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稳定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原鼠兔夹和全自动捕鼠器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控制进行了田间试验,二者均具有应用范围广,灵敏牢靠,使用方便,经久耐用,无环境污染,无副作用,对环境、人畜安全等优点。此项试验为长期有效控制草地害鼠,扩展鼠害防治途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本研究选择“新贝奥”、C型肉毒梭菌颗粒剂和C型肉毒梭菌水剂3种灭鼠剂,对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高寒草甸栖息的青海田鼠进行防控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灭鼠饵剂及其剂量对青海田鼠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饵剂投放7 d和10 d后,C型肉毒梭菌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71.02%和76.41%,显著优于“新贝奥”和C型肉毒梭菌水剂;饵剂投放第15 d, C型肉毒梭菌水剂的防效为87.78%,显著优于其他两种饵剂;在投饵4个月后,“新贝奥”饵剂的防效显著大于其余两种灭鼠饵剂。C型肉毒梭菌颗粒剂在短期内对青海田鼠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4种灭鼠剂进行杀灭高原鼠兔的对比试验,从灭效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畜的安全性等方面的调查,认为采用生物灭鼠剂进行草原灭鼠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3.
种群密度和植被群落结构决定着种群内个体捕食风险水平的高低。警戒时间、警戒频次和警戒距离是评价小型啮齿类动物捕食风险水平高低的三个指标。2017年采用录像法对不同种群密度和植被结构中高原鼠兔个体的捕食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警戒时间比重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高原鼠兔警戒频次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警戒频次差异不显著;而高原鼠兔警戒距离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高原鼠兔的警戒时间所占比重与植被群落高度和盖度呈显著正相关性,警戒频次与植被群落高度和盖度无显著相关性,而警戒距离与植被群落高度和盖度呈显著负相关性;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植被群落高度对鼠兔警戒时间和警戒距离的影响要大于植被盖度。以上结果说明,种群密度越大,植被高度越低,盖度越小,种群内高原鼠兔个体的捕食风险水平就越低。 相似文献
14.
高原鼠兔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备受关注,而多年鼠类防控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与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鲜见。本研究通过对青海省河南县鼠类种群密度较高的高寒草甸进行了连续九年、每年三次的鼠类防控和监测,研究多年鼠类防控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及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四年连续的鼠类防控显著地降低了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而后五年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下降趋势并不明显;随着鼠类防控年份的增加,植物群落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增加,且它们与鼠兔种群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说明高密度的鼠兔种群数量不利于植物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的维持;气候因子比鼠兔种群大小更能解释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其对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也大于持续鼠类防控的影响。因此,对于鼠害严重的高寒草甸,鼠类防控协同气候因子共同影响着高原鼠兔种群大小和植物群落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野生动物学报》2015,(1)
采用Gompertz模型对高原鼠兔野外围栏种群幼体体重增长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食物与密度因素对高原鼠兔生活史特征的作用模式。+F+R处理组高原鼠兔第二胎幼体平均成熟体重为163.67 g,成熟率6.27%,为最高组,其次为-F+R组,平均成熟体重154.46 g,成熟率5.87%,+F-R组平均成熟体重146.97 g,成熟率5.29%,而-F-R试验组平均成熟体重132.93 g,成熟率4.25%,为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当恶劣环境导致高原鼠兔第一胎繁殖失败时,高原鼠兔第二胎能利用食物和低密度空间资源来改变自身的体重增长模式,进而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D型肉毒灭鼠剂对高原鼠兔的灭鼠效果研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生庆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7,37(4):22-22
在黄南州泽库县对D型肉毒灭鼠剂杀灭高原鼠兔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0.1%浓度组平均灭鼠效果达到92.2%以上;0.15%浓度组平均灭鼠效果达94.2%;两浓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平均灭鼠效果为23.5%,与试验组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8.
19.
植被均匀度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在高原鼠兔不同密度区对植被地上生物量、盖度、高度三项指标分布均匀度的测定与分析,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植被均匀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凡高原鼠兔分布地,植被三项指标均表现为不均匀性分布,在一定范围内,鼠群密度随植被均匀度的下降而增加,两者间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植被的斑块状极度破坏是诱使高原鼠兔迁入的重要因素,尤以斑块状裸地的诱迁作用为甚。 相似文献
20.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干扰会引起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本研究分析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山嵩草草甸土壤主要养分的影响,并同步分析了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和总洞口密度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干扰显著增加了土壤0-20cm土层有机碳、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含量(P0.01),但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和总洞口密度增加,土壤0-20cm土层全效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说明高原鼠兔总洞口密度和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一致,因此当分析高原鼠兔干扰程度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的趋势时,可采用总洞口密度代替有效洞口密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