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泊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组成,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环境的生态效应。以毗邻人工湖的持续放牧的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评估人工湖泊对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改善退化草地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 1) 毗邻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对人工湖在距离和深度上产生不同的响应。土壤含水量在距离上随着离湖距离的增加显著降低,0~10 cm土层含水量从距湖10~600 m,降幅分别达到50%(2014年)、48%(2015年)和58%(2016年)。土壤pH则表现相反的趋势。土壤电导率(EC)在距离上先升高,在距湖100 m处达到最大后降低。土壤水分、pH和距离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在0~10 cm土层相关系数分别达到70%和50%。2) 在建成湖的3年(2014-2016年)间,表层(0~10 cm)土壤随着建湖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显著降低,其中距湖10 m处,2016年相对2014年降低了59%。下层土壤(特别是20~40 cm土层)随着建湖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显著升高,说明土壤盐分自建湖后从表层向下层运移。上层土壤的pH在年际间有显著的降低趋势。综上所述,表明在退化草地上建造人工湖泊后对退化草地的土壤理化性状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含水量、草地生产性能和绵羊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畜通过放牧采食及践踏植物直接影响草地,改变植物覆盖的种类和数量;家畜放牧对植被的间接影响将造成表土紧实或松散,减少覆盖,减少土壤水分。2004年5月份,在宁夏南部山区海原县围栏封育区进行试验,旨在掌握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水分、地上生物量以及放牧羊只体重的变化,从而为同类地区确定科学合理的载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肥料类型对草地土壤pH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与草坪》1994,(3)
<正> 在挪威西部21个农场草地试验中,研究不同来源的等氮量的肥料对土壤pH和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5年试验NPK(18-3-5)复合肥料降低了土壤pH,硝酸和NPK肥料加粉碎石灰石(CaO 300kg/hm~2)比较,对土壤pH影响最大,由尿素产生的酸化作用和NPK肥料比较是很小的。肥料类型对土壤pH的影响在0~5 cm深度5~20cm层要强。产量的反应是非常小的,因为事实上在5年以后,所有处理土壤pH都 相似文献
4.
5.
为明确柳枝稷对水胁迫和酸碱胁迫的耐受力,论文以盆栽的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Alamo为试验材料,测定在5个土壤含水量水平(8%,16%,20%,24%和32%)和5个pH水平(4.9,6.3,7.0,7.7和9.1)柳枝稷的产量(干鲜重、分蘖和株高)、生理反应(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和品质(纤维素、半纤维素、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和酸碱胁迫对柳枝稷的多项指标影响不显著,柳枝稷对干旱和pH胁迫有一定的耐受力;土壤含水量和pH对柳枝稷的鲜重和脯氨酸含量产生了显著的耦合作用,为柳枝稷在边际土地上的引种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纤维素与干鲜重、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株高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7.
开垦和封育年限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19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选择不同开垦和封育年限的退化沙质草地,测其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结果表明:1)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性状发生了一系列演变,耕作层(0~15cm)<0.1 mm细颗粒组分逐渐下降,2.0~0.1 mm之间的中粗沙和细沙含量逐渐升高,土壤容重增大,总孔隙度下降,土壤全量养分和酶活性也依次下降;2)封育7、11年后,土壤各性状有较大的改善,耕层土壤<0.1 mm细颗粒组分较放牧草地提高了26.5%和80.3%,有机碳分别增加了73.8%和98.0%;3)犁底层(15~30 cm)土壤各性状变化无明显规律;4)随着开垦后连年春翻耕作,整个土壤耕层逐渐流沙化,在开垦5年后,土壤耕作层已经损失了大量的碳和氮,采取围封措施后,植被得到恢复进而减少了风蚀,土壤性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和肥力演变等均有重大影响。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呈加剧趋势。高寒草地退化引起的植被多样性下降,土壤结构改变等对土壤微生物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在综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现状,高寒草地退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高寒草地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评述。得出:高寒草地的退化通过改变地上植被与地下生境对土壤微生物产生影响。一方面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在地下的丰富度以及分布格局,另一方面改变了土壤微生物过程。指出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研究中还应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对于土壤微生物微观层面的研究。以期为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退化草地的微生物功能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西藏安多县原生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草原与退化小嵩草草甸草原2种类型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草地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进行研究,了解退化对草地植物生物量和基本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退化小嵩草草甸草原的地上、地下以及总生物量均显著下降,地上0~10、10~20cm土层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相当于小嵩草草甸草的80.9%、22.1%,15.8%和20.0%;2种类型草地土壤的全量和有效碳氮磷含量均较低,退化对土壤全量和有效养分的影响并不一致,退化导致0~10和10~20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显著升高,而导致0~10和10~20cm土层的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降低,2种类型草地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人工湖泊毗邻的放牧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人工湖对放牧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特征的影响,为放牧草地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湖距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呈降低趋势,土壤电导率(EC)值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土壤含水量、土壤电导率在0~10cm土层最高,并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pH在不同土层间无明显差异。在建湖3年后,距湖区较远的表层土壤含水量高于相同距离下建湖初期的。距湖越近,植被生长状况越好,其生物量、盖度、多样性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在退化草地上建造人工湖泊,可以使人工湖泊与毗邻退化草地形成近湿地生态系统,从而可能改善毗邻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积极影响退化草地土壤中养分的流动,加快退化草地的修复。本研究分析了人为建造人工湖泊后3年内(2014年、2015年、2016年)湖泊毗邻的退化草地土壤碳氮磷在离湖距离(10 m、60 m、100 m、150 m、250 m、600 m)上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如下:距离上,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在上层土壤(0~10 cm和10~20 cm)中与距离有显著(P<0.05)的线性关系,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在建湖3年这个短时期内,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形成了一个近湖效应,即靠近湖的养分含量高。年际间,自建湖后土壤全磷随着年数的增加在各个土层均显著降低。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在建湖初期2014年在距离上特异性较大,经过建湖3年后,2016年时在距离上的特异性减弱。这些结果表明,人工湖影响毗邻退化草地土壤中养分流动,尤其在距离上有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建湖对毗邻退化草地的养分产生一定的影响,表明人工湖对放牧草地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2.
河套灌区盐渍化人工草地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及pH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套地区盐碱荒地,弃耕地种植耐盐碱优良牧草后的土壤含盐量、含水量、pH变化规律,对土壤含水量,含盐量、pH相互变化关系及春季,秋季土壤含盐量、pH变化规律在连续数年进行了分析测定,在大量分析数据基础上,总结探讨了种草对盐碱地土壤含盐量,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时间序列上围封和放牧的对比,研究了退化盐碱草地土壤碳、氮、磷储量及其变化与放牧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持续放牧5、6、8年后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了10.3%、52.6%和80.7%;而围封5、6、8年后地上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3.9%、72.4%和92.2%;地下生物量对放牧管理的响应趋势与地上生物量相同。持续放牧增加了土壤pH和容重,降低了土壤养分浓度;围封对土壤pH、容重和土壤养分浓度的作用与放牧相反。围封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和总磷储量逐渐增加,总氮储量先降低后增加。然而放牧下,表层土壤碳、氮、磷储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由于土壤容重的降低,封育5年后,围封地土壤碳、氮、磷储量要低于放牧地。土壤碳储量的变化对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响应显著,因此,地上植被的变化能作为土壤碳储量有效的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草地早熟禾品种优异(Poa pratensis cv. Merit)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共设置5个水分梯度,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FWC70)、60%(FWC60)、50%(FWC50)、40%(FW40C)和30%(FWC30),通过测定出苗率、苗长、根长、幼苗鲜质量、根鲜质量、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长及侧根数指标,探讨土壤水分条件对“优异”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时,草地早熟禾的出苗率、苗长、根长、幼苗鲜质量、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长及侧根数都达到最大值,而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和50%水分梯度条件下效果相同。因此,从节约用水的角度考虑,建议建植草地早熟禾草坪时应保持土壤的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 相似文献
15.
16.
草地枯草被与土壤含水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枯草季草地干枯牧草量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草地枯草被可有效保持土壤水分。本文还讨论了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而阐明枯草被对草地的生态学效应及开展枯草季草地生态学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天山北坡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年围栏内外的0~20 cm土壤养分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短期围栏封育对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退化草地围栏后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中度、重度退化草地土壤表层碱解氮含量降低,极度退化草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升高;中度、极度退化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由此可以看出,当地严酷的自然条件和草地退化程度的不同,使得短期围栏封育对土壤养分恢复的效果除有效磷变化一致降低外,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变化不一致,差异不明显。因此,只有通过长期监测,才能对围栏封育的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该项试验主要是为了探讨居民点附近及饮水点周围草场普遍退化的原因,用围建小样地、固定畜群放牧和测定采食率的方法,来推断造成草地退化的真正原因,并得出了由于家畜有选择的不均匀采食率的方法,来推断造成草地退化的真正原因,并得出了由于家畜有选择的不均匀采食和不加控制的抢牧、过牧是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牛轭湖是平原或高平原地区河流两侧形成的特殊的河成湖,它通过河流两侧土壤水分的影响,对河流周边湿地的形成与生态系统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贡格尔河两侧3级牛轭湖周边草地土壤表层含水量的时空变化和范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牛轭湖的形成对其周围草地土壤表层含水量有很大的影响;河流两侧形成的牛轭湖越多湿地范围越大,与河流越近的牛轭湖周边土壤表层含水量最高,湿地面积也最大;越远土壤表层含水量越少,湿地面积也越小。牛轭湖周边土壤表层含水量随着季节变化有规律性波动,即:秋季>春季>夏季,但对牛轭湖周围草地土壤表层含水量的水平空间变化规律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土壤碳氮磷元素是支撑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高寒草甸退化会改变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规律,明确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关键养分碳氮磷含量及其与酶活性之间相关性的影响可为退化高寒草甸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祁连山围封草地(FG)为对照,对轻度(LD)、中度(MD) 和重度(SD)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土壤碳氮磷转化相关的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相比 FG,退化基本导致高寒草甸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升高,SD 0~10 cm 土层有机碳含量最高,为 82. 1 g/kg;退化导致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围封草地 20~30 cm 土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为 23. 35 mg/g,LD 10~20 cm 土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为 20. 90 mg/g。退化导致土壤全氮含量降低,有效氮含量和脲酶活性显著升高,SD 草地有效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均最高,分别为 649 mg/k 和 3. 47 mg/g,脲酶活性在 FG 和 SD 随土层加深而升高,但在 MD 和 SD 随土层加深而降低。4 种类型草地全磷的变化范围为 0. 18~0. 22 g/kg,退化对 0~ 10 cm 土层的全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使 0~10 cm 土层,LD 和 MD 的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 152% 和 60%,而 SD 降低了 32%,0~30 cm 土层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变化范围为 0. 52~0. 62 mg/g。相关性分析表明,围封草地土壤有机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轻度和重度退化未表现出有相关性;围封草地土壤全氮、有效氮含量与脲酶活性均没有相关性,而轻度和中度退化高寒草甸的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效氮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围封草地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成呈显著正相关,而退化草地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寒草甸退化后改变了其关键养分与其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重度退化高寒草甸恢复中应考虑土壤磷素的投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