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绵羊产羔数性状遗传力低,通过常规选择方法进行选择难以提高,因此寻找控制排卵率乃至产羔数的主效基因(或突变),引起各国绵羊育种学家广泛的关注.而绵羊品种间产羔数的巨大差异,使得产仔数主基因鉴别成为可能.近年来,绵羊的多胎基因FecB已引起国内外动物遗传育种界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2.
不同绵羊品种杂交后代微卫星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羊的产羔数是一个遗传力只有0.1左右的数量性状,难以用常规的育种技术来改良产羔性状.如果想加快育种进程,采用基因分析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绵羊的繁殖性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性状,绵羊产羔数与每次的排卵数直接相关,绵羊卵子的生长发育受到卵巢内分泌及旁分泌的相互作用。FecB基因是羊上首个被发现的多胎主效基因,携带该基因的绵羊卵巢中BMP信号通路受到损害而活性降低,TGF-β家族部分成员失活,抑制GCs增殖并提高FSH的敏感性,有效提高绵羊的排卵率和产羔率,有利于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对FecB基因的发现、作用机制及其对卵泡发育、繁殖能力和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育种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绵羊繁殖性能提升的机理研究和育种工作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探究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TAR)基因多态性与东湖杂一代奶绵羊发情鉴定评分、产羔数的相关性,鉴定出影响绵羊繁殖性能的关键性位点。本研究以339只东湖杂一代奶绵羊为研究对象,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技术对STAR基因的g.31959747T>C、g.31959875A>C2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利用GLM模型对SNP位点与发情鉴定评分和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31959747T>C与奶绵羊发情鉴定评分呈极显著相关,TT型的发情表现更优,但与产羔数差异不显著;g.31959875A>C与发情评分和产羔数均无显著关系;聚合基因型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TCAC型个体在发情评分、平均产羔数方面均较低。综上,STAR基因g.31959747T>C位点是影响奶绵羊发情评分的关键性位点,可根据育种目标将g.31959747T>C位点作为提高奶绵羊同期发情效果的分子标记,同时将TCAC聚合基因型及时淘汰。本研究结果可为奶绵羊繁殖性状的选育...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检测了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夷陵绵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并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旨在研究KISS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对绵羊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KISS1基因在夷陵绵羊群体中存在14个SNP位点,其中11个SNP位点为非同义突变,这些SNPs共形成3个连锁区块;g.5765C>T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CC基因型母羊的产羔数比CT基因型的多0.45只。综上所述,KISS1基因与绵羊的繁殖性状密切相关,该基因g.5765C>T位点显著影响绵羊产羔数。  相似文献   

6.
绵羊的繁殖特性已成为绵羊生产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绵羊繁殖力进行遗传改良是提升中国绵羊生产水平的必由之路,母羊的年产羔能力主要受单胎产羔数和季节性发情的影响。本研究对影响产羔能力的排卵数和季节性发情相关基因及miRNA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对全基因组比较在繁殖性状相关QTL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国绵羊多胎性能主基因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殖性能是绵羊的重要经济性状,尤其是在当今绵羊育种方向从过去的单一毛用、毛肉兼用向肉毛兼用或肉用的转移过程中,追求较高的产羔率以及较多的胎产羔数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但由于绝大多数绵羊品种产单羔,少数双羔,这极大地影响了母羊胎产羔数这一绵羊生产最重要的繁殖指标。自从澳大利亚在Booroola绵羊中发现了多胎性能主基因FecB以来,我国也加速了绵羊多胎性能主基因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并初步取得了成效。目前,主要有以下三条开发利用途径。1在加强本品种选育的基础上直接商品化生产  初步研究表明,我国的湖羊、滩羊、小尾…  相似文献   

8.
绵羊的产羔性状,即每胎产羔数,影响着绵羊的繁殖效率和绵羊养殖的经济效益。详细回顾了国内外从遗传、激素、环境、营养等多方面对影响绵羊多羔性状因素所进行的研究,重点综述了与绵羊多羔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国内外对绵羊多羔性状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于相关基因等内在因素,但环境、营养等外在因素的研究也具有较大价值并逐渐受到重视。因此,绵羊多羔性状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绵羊养殖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有助于绵羊繁育工作,促进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旨在揭示BMPR-IB基因在寒泊羊种群中的多态性及遗传学规律,探讨将BMPR-IB基因第746位碱基发生的A→G突变(FecB突变)作为分子标记进行绵羊多胎品种选育的科学性。本研究对寒泊羊育种核心群的健康种公羊、繁殖母羊、羔羊共计1 267只绵羊个体进行采血,利用PCR-RFLP方法判定个体BMPR-IB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对繁殖母羊共计980胎次的产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FecB突变、胎次及产羔季节对胎产羔数性状的影响。统计所设计杂交组合后代共计167只健康羔羊的基因型比例。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寒泊羊种群中有BB、B+和++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7%、73.40%和24.63%,等位基因B和+的频率分别为38.67%、61.33%;BB、B+和++基因型繁殖母羊的平均胎产羔数分别为2.69、1.91、1.57只,目前寒泊羊种群的胎产羔数平均为1.85只;若经过品种选育使寒泊羊个体中增加一个B基因拷贝,胎产羔数预期增加0.44只;父母本杂交组合为B+×++的后代中B+和++基因型的比例为1.11∶1,父母本杂交组合为B+×BB的后代中BB和B+基因型的比例为0.82∶1,均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预测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可使寒泊羊种群母羊基本实现胎产羔数2只的育种目标。本研究结果为绵羊育种实践中制定选种和选配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旨在揭示BMPR-IB基因在寒泊羊种群中的多态性及遗传学规律,探讨将BMPR-IB基因第746位碱基发生的A→G突变(FecB突变)作为分子标记进行绵羊多胎品种选育的科学性。本研究对寒泊羊育种核心群的健康种公羊、繁殖母羊、羔羊共计1 267只绵羊个体进行采血,利用PCR-RFLP方法判定个体BMPR-IB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对繁殖母羊共计980胎次的产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FecB突变、胎次及产羔季节对胎产羔数性状的影响。统计所设计杂交组合后代共计167只健康羔羊的基因型比例。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寒泊羊种群中有BB、B+和++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7%、73.40%和24.63%,等位基因B和+的频率分别为38.67%、61.33%;BB、B+和++基因型繁殖母羊的平均胎产羔数分别为2.69、1.91、1.57只,目前寒泊羊种群的胎产羔数平均为1.85只;若经过品种选育使寒泊羊个体中增加一个B基因拷贝,胎产羔数预期增加0.44只;父母本杂交组合为B+×++的后代中B+和++基因型的比例为1.11:1,父母本杂交组合为B+×BB的后代中BB和B+基因型的比例为0.82:1,均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预测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可使寒泊羊种群母羊基本实现胎产羔数2只的育种目标。本研究结果为绵羊育种实践中制定选种和选配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TSHR基因多态性与绵羊季节性繁殖和产羔数的关系,本实验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分型技术检测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407只)、湖羊(101只)、策勒黑羊(48只)和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21只)、滩羊(22只)、草原型藏羊(161只)TSH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及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TSHR基因g.89430525G>A、g.89363881T>C和g.89431097C>G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这3个SNP位点在大多数绵羊品种中表现为中度多态,且在各个绵羊品种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TSHR基因g.89431097C>G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第1~3胎的产羔数显著相关(P<0.05),其中CC型母羊的产羔数显著低于CG和GG型母羊(P<0.05)。本研究表明,TSHR基因与绵羊季节性繁殖性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参与绵羊季节性繁殖和多羔性状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繁殖组织中SIX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多态性与绵羊季节性繁殖和产羔数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研究SIX1基因在不同产羔数(单羔组和多羔组)小尾寒羊卵巢、子宫体、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多羔品种(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共560只)和单羔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草地型藏羊共204只)中SIX1基因g.69738971 TG的多态性,并与其中有产羔数记录的380只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SIX1基因在小尾寒羊卵巢、子宫体、输卵管组织中均表达,且单羔组的子宫体中SIX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多羔组(P0.05);分型结果表明,SIX1基因g.69738971 TG位点共存在TT、GT和GG 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即高、低繁殖性能的母羊)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该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该位点多态性与小尾寒羊第1、2及第3胎产羔数均显著相关(P0.05),即野生型(TT)各胎产羔数均显著高于突变型(GT和GG)。综上,SIX1基因表达与绵羊繁殖有关,该基因表达水平与绵羊产羔数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其g.69738971 TG位点可作为控制绵羊季节性繁殖和产羔数性状的一个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3.
Inverdale(FecXI)基因是在新西兰罗姆尼绵羊中发现的一个主效基因。Inverdale基因的雌性纯合携带者FecXIFecXI不育,杂合携带者FecXIFecX+母羊的排卵数比非携带者(FecX+FecX+)多1.0枚,产羔数约多0.6只。该基因对繁殖性状有巨大影响,对其他重要经济性状没有明显影响。FecXI座位被定位于绵羊X染色体中间10 cM区域。  相似文献   

14.
科技     
正牧医所揭示绵羊多羔分子机制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采用转录组和蛋白组学方法对无Fec B突变且产羔数存在显著差异的小尾寒羊子宫进行联合分析,发现并鉴定了多个与绵羊多羔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探索绵羊高产的分子机制以及培育高产绵羊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近年来遗传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探讨毛用性状与繁殖性状的遗传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性状的遗传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收集额敏县聚鑫细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1985-2018年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共计9 428只羊毛生产记录和1987-2018共计5 887只年繁殖记录,运用BLUPF90软件结合Gibbs抽样方法,利用单性状模型对中国美利奴(新疆型)毛用性状(细度支数、等级、总评分、毛长、污毛重和鉴定时体重)和繁殖性状(配种次数、妊娠天数、胎产羔数和总产羔数)进行方差组分和遗传力估计,利用双性状模型分析毛用性状与繁殖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结果显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毛用性状细度支数、等级、总评分、毛长、污毛重、鉴定时体重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471±0.020、0.088±0.030、0.114±0.018、0.426±0.025、0.328±0.041、0.317±0.046;繁殖性状配种次数、妊娠天数、胎产羔数及总产羔数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056±0.009、0.022±0.010、0.120±0.018、0.163±0.016;毛用性状与胎产羔数、总产羔数之间的遗传相关范围为-0.031~0.286,鉴定时体重与胎产羔数(0.286)、总产羔数(0.204)遗传相关最高,细度支数与胎产羔数(-0.143)、总产羔数(-0.048)呈负的遗传相关;毛用性状与胎产羔数、总产羔数之间的表型相关范围为-0.210~0.216,毛长与总产羔数(0.216)表型相关最高,细度支数与胎产羔数(-0.137)、总产羔数(-0.210)呈显著负表型相关。本研究结果发现,毛用性状与繁殖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一结果可为今后制定中国美利奴羊育种规划提供数据基础,为选育优质高产、繁殖性能好的细毛羊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细毛羊产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旨在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挖掘与湖羊繁殖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解析湖羊高繁殖性状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206只湖羊母羊的全基因二代重测序数据(群体平均测序深度为6×),结合第一胎产羔数、第二胎产羔数及2胎平均产羔数的表型性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并利用质控后的1 604 526个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未发现影响湖羊第一胎产羔数、第二胎产羔数和2胎平均产羔数的显著SNP位点,这可能与羊的繁殖性状是一种低遗传力性状、且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有关。此外表明,本研究所使用的混合线性模型被验证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近年来遗传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探讨毛用性状与繁殖性状的遗传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性状的遗传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收集额敏县聚鑫细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1985-2018年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共计9 428只羊毛生产记录和1987-2018共计5 887只年繁殖记录,运用BLUPF90软件结合Gibbs抽样方法,利用单性状模型对中国美利奴(新疆型)毛用性状(细度支数、等级、总评分、毛长、污毛重和鉴定时体重)和繁殖性状(配种次数、妊娠天数、胎产羔数和总产羔数)进行方差组分和遗传力估计,利用双性状模型分析毛用性状与繁殖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结果显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毛用性状细度支数、等级、总评分、毛长、污毛重、鉴定时体重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471±0.020、0.088±0.030、0.114±0.018、0.426±0.025、0.328±0.041、0.317±0.046;繁殖性状配种次数、妊娠天数、胎产羔数及总产羔数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056±0.009、0.022±0.010、0.120±0.018、0.163±0.016;毛用性状与胎产羔数、总产羔数之间的遗传相关范围为-0.031~0.286,鉴定时体重与胎产羔数(0.286)、总产羔数(0.204)遗传相关最高,细度支数与胎产羔数(-0.143)、总产羔数(-0.048)呈负的遗传相关;毛用性状与胎产羔数、总产羔数之间的表型相关范围为-0.210~0.216,毛长与总产羔数(0.216)表型相关最高,细度支数与胎产羔数(-0.137)、总产羔数(-0.210)呈显著负表型相关。本研究结果发现,毛用性状与繁殖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一结果可为今后制定中国美利奴羊育种规划提供数据基础,为选育优质高产、繁殖性能好的细毛羊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细毛羊产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排卵是个十分复杂的性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排卵的多少决定绵羊的产羔数,因此关注绵羊的排卵变化,有助于提高绵羊繁殖性能。卵泡生长因子在决定绵羊排卵率和产仔数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表明,BMP15、GDF9和BMPR1B三个卵泡生长因子对卵泡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单基因突变导致绵羊排卵率变化。文章就BMP15、GDF9和BMPR1B三个基因突变对绵羊排卵率的影响及调节卵泡发育候选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绵羊多胎性的遗传机制及其育种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羊多胎性直接影响到绵羊业的经济效益,受多种因素影响。文章从绵羊繁殖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品种差异,以及一些已经发现并证明的影响绵羊繁殖力的主效基因,并从常规育种措施和标记辅助选择两方面对提高绵羊繁殖力的育种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1B,BMPR-1B)基因对绵羊繁殖力的影响最大。BMPR-1B基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多羔主效基因,其编码区的A746G突变导致蛋白质序列中第249位的谷氨酰胺被置换为精氨酸(Q249R),最终能够引起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增加。作者介绍了绵羊多羔主效基因BMPR-1B及其突变体FecB(A746G)的发现与结构,简述了该基因分子方面的作用机理,对BMP/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与绵羊繁殖之间的联系,并简单分析了FecB突变后对绵羊卵巢、卵泡等组织细胞功能,激素调节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BMPR-1B基因的了解,为研究人员探明该基因诱使绵羊等动物提高产羔数的调控机制,相关配体、调控因子和上下游信号蛋白的影响以及加快哺乳动物高效育种繁殖、扩大种群规模和多胎品系的建立,增加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等提供一些参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